|
女记者赴延安“啃”了朱德* ~9 t) `) \; U1 F5 Y y
, @" e) v) w/ t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 A0 q% x$ {4 I/ M7 Y7 E
4 |" U* @9 ?" l6 F( s! X7 ~同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 N0 X0 E/ K2 O
' ?! q7 A6 l9 n; e
史沫特莱是继埃德加·斯诺到中国革命队伍里采访的第二位记者,并且事先得到了宋庆龄、斯诺等人的介绍,所以很受重视。* H% z' c7 b& h4 @, W L4 p
6 [" ^9 `4 B7 G: C5 _8 N( Q抵达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先后见到了朱德和毛泽东。& _0 y2 {# v( ]. z/ o, K/ ]
; o, H, `( x0 O y- C$ V0 D: G
她回忆对朱德的第一印象说:“他有五十多岁了,相貌和蔼可亲,额角布满皱纹。他看起来确像红军之父。他满面春风,连连对我说欢迎,并向我伸出了双手;我用双臂抱住他的脖子,在他的脸颊左右亲了一下”。
5 u4 I( Y+ H( N
! r) i3 I0 a! \* s3 L' m这两个响亮的热吻,在当时和以后的许多文章里,都被说成是史沫特莱抱住朱德的脸狠狠地“啃”了两口。9 M3 O: D$ M5 l6 b. t1 l
& F8 R0 _( s, U$ `+ `拥抱亲吻完毕之后,史沫特莱在这个结实的人物旁边走来走去,直爽地说:“让我好好瞧瞧你!”
0 e% m- ]$ V# a( Q9 n& c* ]/ ^9 @/ N3 w) M% J2 Q
第二天,中国文艺协会和新中华报社联合集会,欢迎史沫特莱的到访。
( T; l7 {# j: d3 U' X6 l
M A/ y8 P/ e* n, k& ?* y$ j9 h! n史沫特莱带来交际舞
% V1 E% C( a: _9 a" [
$ ~. e8 B* s7 g6 {$ F* o, N4 N9 i3 x史沫特莱初到延安,被安排住在东邻城墙的原来一家地主的院落。
* I( U, e9 b+ p0 ^2 Y7 ^
6 L! k, E5 u Y7 G: K4 ]4 O后来,该院落被征用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外交部招待所,她们就迁住凤凰山东麓的窑洞里。
4 Q- M% z2 _. E( s [; G4 ` W6 x# n( }
与她们比邻而居的是共产国际常驻中国顾问奥托·布劳恩(李德),以及当初随斯诺一起来陕北的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马海德)。
( E( q: h. K! n5 o8 r) M. A; S6 x/ E n0 G$ s: a ~! |9 ?
他们的窑洞里有一台轻便的留声机、不多的几张唱片。
( G9 ^. e v. S% ?0 q' L& \ L
2 F- b; r: ^6 I很快,在史沫特莱的住处就出现了私人性质的娱乐晚会。有了留声机和唱片,当然就少不了要跳交际舞。
) H: i- N; o: M; b- n5 {: }% P$ `. H* U
据史沫特莱回忆,毛泽东刚开始“由于自尊心强,他不学跳舞,生理上也没有节奏感”,却经常光顾客人们的住处。“有时候,我给毛泽东写一个‘请即来一谈’的便条,他很快就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花生米。于是外国朋友引吭高歌,中国主人拍掌击节,歌罢由中国主人们或唱歌或讲古,窑洞满座,谈笑风生,一时成为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