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277|回复: 12

留发不留头 清朝初年数十万人为头发丢掉性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剃头令颁布两次 江阴县全民反抗——  ) t0 t8 c1 p7 ]$ x6 Y, b& B0 {
/ K) x7 Z) U# V
清顺治二年六月丙辰(公历1645年6月28日),入关一年的清政权在摄政王多尔衮主持下谕令江南官民剃发,违者斩。明朝的遗民们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满人取代明朝政权,但在他们眼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所以剃发一事,挑战了人们的心理底线,也引起了反抗和流血。  % F  |: l+ D0 u' M( }6 F+ Q) T

! W- ^+ m- z5 \) ]5 G* f 第一个剃头的汉人是谁  * r6 G& o/ i* v" w' q( k4 T

3 T( `' o: @9 U5 K% N( |满族是女真的后裔,他们的发式也继承女真的特征。女真是一个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山林里的民族,那里道路崎岖,猛兽出没,为了多获得山货和野味,经常在林子里一呆就是十几天,遇到危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被树枝钩住而迅速脱身。所以,女真人的衣服和发式都是简洁的,简洁到让汉族人看了,觉得应该用“削发如僧”来形容:头发剃光,只是在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一绺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胡须也只是在鼻子底下留着几根。  5 Y) k5 @0 t+ D7 v- u
# @& S; I& n7 m1 ]# ]
明末,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他意识到,“剃发”是祖宗的成法,所以每攻占一地,都要以此作为归服的标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破明朝第一道关口顺关,给守将李永芳剃发拔须,看他没有什么反抗,便招为满人的女婿。汉人剃头的历史由此揭开序幕。  - z4 e7 \( H$ o) A+ s$ G

- \# ?8 \% @3 _& T  Z 再颁剃头令动真格的  4 n2 B( i* Q6 n7 r- }

, |, |6 N1 Q* M" o, X3 x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了北京,没过几天吴三桂打开城门迎接了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一样,用“剃头”来判断人们是否降清。入城没几天,多尔衮命兵部发文告:“凡投诚官吏军民皆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 ~4 s" o" Q. G; _6 s9 k9 @1 r, c' ^6 Z0 M7 m( b7 m
告示一出,北京城里有点混乱。人们纷纷议论:当初清兵入关可是受吴三桂之请,帮助明太子回朝的,怎么到了现在,明太子没见着,倒是多尔衮要人们剃发!就连早已与多尔衮拜天盟誓并剃了头的吴三桂也跑去告诫多尔衮:四面尚有多处敌人,颁个“剃头令”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 U, f/ r% q5 Z: M
2 y+ V% C3 b. e' ?8 i6 D多尔衮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他盘算了一下,二十天以后,又下了个告示:“天下臣民照旧束缚各从自便。”  
* t9 x" g5 ^4 }; E3 U
4 X/ d* Y2 P1 z, K8 }1 U% C一年以后,大局将定,再颁剃头令,就动起了真格的,不遵者杀无赦。清军在街道、路口强行为过往人剃发,地方官为表忠心,把期限缩短到一天。人们不但要剃头,还要剃成规定式样的———就是“金钱鼠尾头”(脑袋后面只剩下一个铜钱面积大小的头发,编成小辫)。  3 W7 C( c( a$ R" [' r. _; y
, a; E" j: F0 H% M; t: a  ^+ ~: ~
江阴血战搭进几十万人命  3 |( U- U3 P7 y5 D5 i
. w* q, Z* I" s
第二次“剃头令”下达之前,反抗清军的主要是明朝的残余部队。“剃头令”却引发诸多百姓站到了清军的对立面。最悲壮的当数“江阴十日”。是年闰六月二日,江阴县令方亨严申“剃头令”,众多江阴乡绅跪请留发,被县太爷大骂赶出。次日,秀才许用等在江阴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众百姓将方亨抓入狱中,共推典史陈明遇为首领,主持抗清事宜。江阴人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000余,有67000人战死城墙上下。城破,清兵惨绝人寰连杀10天,直到满城杀尽,方才封刀。死于清兵刀下者又有17万多人,仅有53名老小幸免于难。一首“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的诗词留下了对江阴死难者的悼念。  - P! I! z* e! f1 L  D

9 x% V2 T( ^6 n, O+ }+ e0 {: w0 C也有的百姓以自杀的方式保护头发。苏州有一对卖面饼的夫妇,一生与人无争。剃法令下来之后,老头吟唱一首“发兮发兮,白者父之精,黑者母之血兮,吾无发兮其何以见父母兮。”两人悬梁而死。  - {# ]7 o- m& g7 T: W2 p# ~7 m

6 J" B2 x7 C2 _2 f! b. ~# r还有的人学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率领族人躲进深山。温州雁岩山一户姓徐的人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拖羊带牛,拿着必需的农具,在山上盖起了茅草屋,一住就是三十几年,既不让外人上山,自己也不下山。  
; U8 I" K' i& E: j5 B; t
! e/ W9 O6 }+ p+ ]/ u 剃头“积极分子”孙之獬  ! V3 U0 u. N% u
" O/ j1 ~# I0 u; V* \
孙之獬是明朝的进士,满腹经纶。做了22年朱明的臣子,清兵一入北京,他就投降了,还迫不及待地告诉新主子:我是坚决附庸清人的风俗的,早把老婆的脚放开了(清的女子当时是不缠足的)。他也麻利地把自己的头发剃了。  . m. k% C" g# t# _4 }
0 C! D# w5 t7 w5 B- A5 A
剃头令罢除之后,清人允许汉大臣束发顶进贤冠,穿长袖大服,朝堂上满汉分列。孙之獬却作难了,满族大臣认为他怎么摆弄也是汉人,不准他站入自己的队伍;汉族大臣觉得他满人打扮,站在队列也不合时宜。孙之獬羞愧难当,一怒之下回去写了个奏疏呈上。奏疏云:“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都应该以新朝建立而更新,唯独衣冠束发之制,仍从汉人之制,此乃陛下从中国,而非中国从陛下。”  
8 k" N% _2 E6 B7 `2 U) \( i
1 p  x; K& N& ^% k" q清朝批准孙之獬的奏疏,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要显示大清国威。过了两年,山东谢迁起义,跑到淄川(孙之獬的老家)把他抓了起来。谢迁要解恨,说:“贪得一官,编天下人之发。我现在给你种上头发。”义军给孙之獬的脑袋上凿了个洞,插了几根头发,孙之獬忍不住疼痛,昏死过去。  ' i% ]2 C/ s( k0 S; Q

8 q0 y/ y5 G! u 剃头令催生新行业———剃头匠  9 M3 V' R: y* a
( r; q2 G7 J/ a- L/ O9 W" t
最初清军在街道、路口搭个棚子,旁边竖一根旗杆,上面悬挂着“剃头令”圣旨,谁要是敢不剃头,割下头颅挂在旗杆上。几次屠杀之后,人们也认识到为了辫子丢命,多少有些得不偿失,于是也就在暴力面前低头了。  & T, y5 H( K( o6 v& ~" r
, X+ d% K0 p" `4 J9 h
剃头的行当也不再是清军的事情了,而由活路不太好的百姓操持:走街串巷一副挑子,一头是火罐,上面的铜盆盛着热水,旁边也有一根旗杆,不挂头颅变成了行当的标志;另一头是长方形的小柜子,小抽屉里放着剃刀、梳子等工具,放在地上便是顾客的坐凳。
发表于 2009-6-15 1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B7 D' G8 D$ W0 S
我觉得挺难看的
9 ]0 j8 E: R, N- p8 z还没有明宋的发型好看呢; D( T1 v5 F2 r0 W/ |
前面那么秃  5 x/ ]# M3 o' w1 c2 u: Y3 v
后面又扎个那么长的麻花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6: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他们不认为那样很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16: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丑了,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观点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18: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22: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也难,不留也难,干脆出家当和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1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就是一个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22: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不得做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4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就是s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5 2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自己觉得是潮流啊,就像是非主流。 自己觉得自己是潮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3 06: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