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鼠尾是指清兵入关剃发易服以后中国人的所留的发型,由于现在清宫戏的误导,很多人并不了解。: u T3 m3 `/ ^' d
我们看的清宫戏里满族男子都梳着阴阳头,就是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然而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q) ]& a5 t I- t
秦世祯《抚浙檄草》:“小顶辫发”每个炎黄子孙,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头发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叫“金钱鼠尾”式。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实在不堪入目,不过1647年清寇广州剃发易服令竟还无耻的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福州遗民所撰《思文大纪》愤怒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顾炎武《断发》诗)。西洋人的客观记录
; `" {, z4 y/ k4 v& b b8 O1 p) e7 |1 C+ _" a0 ~
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统治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地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因为满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顺治四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真正的清国头发造型——金钱鼠尾!够帅气吧,从满奴儿哈吃那时候,女真人就用这种发型,而现在电视上的阴阳头发型还是被美化出来。
6 x$ Z7 b- f0 o# d. B 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William Alexander威廉。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证明,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中译本为《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现在的猪尾戏却都是阴阳头。* \; N: V1 W! p: d
图在http://bbs.ntonline.cn/dispbbs.a ... d=116846&skin=1* l3 \6 a- Y6 [4 ?
参考资料:http://bbs.ntonline.cn/dispbbs.a ... d=116846&skin=1
+ T: N$ P; u) u7 \ 事实上,满清发式从明代到清末是一直变化的。
& R7 @ K4 ~' g" a E' | 明代女真男性的发式,与清末那样的前剃后辫有很大距离,剃发数量与结辫粗细差别很大。在1595年,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朝鲜派往赫图阿拉的使者申忠一,在《建州纪程图记》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赴使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营垒里所见到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关于发式这样写道: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女真男性的发式,即其剃发的习俗,是将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很少的一点头发,结成辫子下垂。如此得到了女真发式的全貌: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余发全部剃掉。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 w4 {3 g: q8 i4 ^ \' ?2 f 而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对于满洲“留头不留发”的标准发式“金钱鼠尾”,当时人也都有描述。1648年七峰道人《七峰遗编》叙明末常熟福山陷落前后事,记载满人发式,是所谓“金钱小顶”。
: d( _2 u7 c" e7 _. s- A( I 1799年,日本宽政十一年,伪嘉庆四年,中川忠英于长崎访谈清国商人,出版了一本专门辑录清国人习俗的书《清俗纪闻》一书,其中《冠礼》卷的绘画中,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从这张实图上看,头顶蓄发,部位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4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按照图上的式样同清初金钱鼠尾的情况相比,蓄发从一个金钱变成四或五个金钱,数量比清初增多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将剃发与蓄发相比较,剃发还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剃发占大部分,蓄发仍然属于少部分。而再过100年,即在扬州十日200年后,清人的辫子变粗了,剃头面积变小了,由初期的金钱鼠尾式变成了今人所熟知的“阴阳头—半瓢”式。陈登原《国史旧闻》中描述得:剃发,就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现将清末发式与剃发令发式比较一下,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两者虽是继承演变关系,但差别较大。前者几乎将全部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结辫下垂。而清末则将大部分头发保留下来,结辫下垂,仅剃掉极少一部分头发。都是又剃又辫的发式,却给人以判若两人的印象。辫子和剃头是成反比的,这时的辫子已经简直比一条小蛇还粗!为什么会长粗?遗老张钫《清末社会鳞爪》记载: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就这样,满清的辫子,经历了:鼠尾——猪尾——蛇尾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我们今天认识的阴阳头的形态。
7 H. {! S3 |. d5 |4 M1 P 孔子后人,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闻听剃发令奏言: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孔闻謤搬出孔子这块大招牌,又引金、元二代为例,满以为可以为孔家抵挡一阵,保住先世蓄发衣冠。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连孔子的面子也不给。这就揭穿了满洲统治者所谓尊崇孔子的真面目:“奉行儒术,崇饰观听。”只不过是“南面之术,愚民之计”罢了。/ m5 ]: d0 B; E5 r# y$ j: ?" G
清代辫子的演变! ~/ h4 ^" f% O# x2 y4 ]
【顾业民】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P, l( j- a; ]1 q1 X) a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 l M \ P, C$ j, d
一、後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後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馀根。
3 R/ k5 T$ m3 Y8 ]& p& K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後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後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
% P. H6 T( Z5 r8 w, M8 v/ A# v0 D- U- V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後,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於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於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3 }1 r0 B( Z! q$ { 四、清代後期,即嘉庆以後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後,名为「辫子」或「发辫」。0 g7 ?. D( d7 _2 j! X; P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7 t% M% m* u) k% ]) W9 U; S( n 纵观满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经历,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 z5 a2 X1 b4 V& d+ X t& q 第一, 发式沿著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後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4 w! K9 y- e- H- K& N" c4 Q
第二,
7 _: a ~& Q2 } X2 k9 ` 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再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但始终是象征奴隶的标记。4 N( l& G: A6 r0 V
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著变。! p- i# z' h p4 G: G( R
第三, 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到一七九九年以前,历时一五五年,占整个清代二六七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著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慢,到一七九九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
" c/ \) d( D7 R L) M 而一七九九年以後,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 [- o$ H2 v, F! n
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 o; h7 k; _2 i/ t 第四, 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满清一代二六七年间,一直持续著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清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 Q9 o& ?, h9 u! Q! Y1 _' [! X1 P! A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於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清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