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3 23: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6 ~& |& `( g) ]) i/ c * w& S6 k9 C, R2 k! J7 v W
1 Z' s- I. A6 n) J* A
) X/ p: K. s" v3 V5 x 2、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 K K$ v, h+ b
6 l9 C+ p; b* n( D
2 H2 f; c" {8 O+ O7 v& t
. x# p/ I, w2 q$ `4 D) z% d- v! n+ { 3、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 [+ l! \7 W* u8 h x2 A6 T
$ M5 S: V4 f3 [
( l! r# B6 d7 S! g% }% l z& i
8 p+ j& u# S. ^ h( ]5 m6 ~ 4、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 - q2 k8 C8 W/ k4 Z0 {0 c9 Z% |
" ^# D: q( L9 S$ ^
# K" X7 h- ~/ s% d0 V 6 s5 ?: h* E, W Y9 U0 F; x: i$ m
5、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 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6 b. _1 k% y. `! b8 }) v,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