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82|回复: 3

李白游历全国经费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8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说到古代,说到经费。我想大家最好奇的可能是如果以前真有武林中人,并向电视里演的一样,不用工作,每天只需要闲逛,看见路不平就铺一下。吃喝似乎也完全不用愁。其实真的有这种好事吗? ' M; m8 r1 L1 y, ]" n
+ P6 [& H" Y+ V" A+ d
    现在我们来说说李白,大家都知道他是诗人,并且知道他云游了大半个中国。而他的经费来哪的?再加上他天生又好酗酒,每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吃住行的。如果没有收入,他要靠什么来云游,潇洒呢?其实对于李白,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其实李白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光明日报》1962年8月1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李白的经济来源》一文,认为李白的故乡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是著名的盐铁产地,李白与其父李客是贩运盐铁的商人,后来李白因生意的原因,又一度长期滞留于出产银铜的安徽秋浦(今安徽贵池),拥有万贯家财的李白,凭其雄厚的资产,不仅可以蔑视王侯,视官位如粪土,漫游天下更是他人生的一大嗜好,在享受高档美酒佳酿、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浪漫诗篇,其主要的原因是李白有钱。
' z: E- u# ?* u; e3 y% Q+ E
  @: N& B1 j8 ?: k- O7 Y3 S* t& J0 z    鉴于李白经营铜铁贸易,他也熟知冶铜炼铁的工艺,在李白的诗中有大量关于炼丹的描写,这是他商业生活在诗中的反映。
$ j3 Q) O0 G' O/ b6 P0 d1 V( _( g) G# _! F# w
    郭沫若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也同样认为李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并根据李白的《万愤词投魏郎中》一诗中“兄九江兮弟三峡”,推断李白的兄在九江,弟在三峡坐庄经营,把故乡巴蜀的物产倒卖到吴楚,又把吴楚的物产例卖到巴蜀,从中牟取暴利,生意十分红火,李白的旅游费是其兄弟提供的,李白也不时地帮助兄弟二人在生意场上客串一下。
; I, O2 z2 u& n6 H3 ?* b
% B& x9 V8 S0 g               
7 H% [3 j- X* }. \
; h9 V2 A5 X5 S+ v3 V- T5 F    其二说:李白是一个与商业有密切联系的中小地主。刘大杰在其修订本《中国文学发展史(二)》中,认为李白在其诗中自称“混游渔商”、“穷与鲍生贾”,可见李白游历的地方大多是商业重地,诗中还带有十分鲜明的市民特征,由此可以推断李白应该是一位与商业密切联系的中小地主。他游遍大半个中国,自然也就有充余的资金了。 & e& |2 |. M% w/ E6 o- J4 S( ^+ S

7 X5 h4 B3 o! I4 z5 f
4 A: Y) G0 x  P               
$ y: V" m) o3 E/ `0 e
* _6 ^2 S6 N- }9 i2 P* B    其三说:李白以个人婚姻为致富的捷径,加上他自己的名人效应。 : i: ?9 d& X* F+ D5 j! g9 L

+ {2 u0 r0 e% L" W; u0 e3 _, G    1985年学者余冠英提出李白差旅费来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李白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的孙女为妻,许家的家财使李白沾了大光,一夜之间李白便实现了脱贫致富;后来李白又娶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家也是当时的巨富,可见李白分别娶了两位宰相的孙女,李白不想发财都不成,(加上官场又不适合李白混下去。)有了巨额家财后,李白不去旅游一把,浪漫一下,李白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 ! Q0 _0 c0 h0 K9 P  o8 j

& Z. }& o. F) C& t  |1 d   第二个因素是名人效应。李白在皇帝身边受到了各种封赏,一时间名震华夏,邀李白写稿子的当然会给他一大笔报酬,赐诗给地方官吏,李白也有不少收入,加上皇帝的赏赐,李白过悠闲的生活是绰绰有余的,李白游名山大川时,还在沿途得到了不少朋友及崇拜者的馈赐,李白当然不会为差旅费而发愁了。
; B4 S3 A% R) p
2 l  ~& y% E2 l5 a+ r' l  k- S$ I5 I. B
                 / R- X' F! F8 ^0 R% B$ z, \; ~
, |) R8 X( M) p0 l; ^- G, B
    其四说:时人对李白的敬重以及朋友的帮助接济。 5 N3 T; }5 s& S8 f. [
& B( ^* A& ]4 w" X
    此种观点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认为都是对李白诗中个别诗句的胡乱联系,按个人意愿想当然地提出了几种不可能的设想,犯下了断章取义的毛病,此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李白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攒足了外出旅游的费用,后来一路游下来,钱花光了,李白就靠其声望,利用名人的身份,靠朋友帮助,最终完成了全部的旅程的。此说虽然否定了前三种说法,自认为是真理之言,如果你了解一下与李白同时代杜甫的遭遇后,李白靠人帮助之说也就很难成立了,杜甫有“诗圣”之尊,他的诗被尊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于天下,杜甫别说是旅游,就是生活已十分艰辛,一生饱受苦难,59岁时死于辗转漂泊途中,为什么就没有人帮助杜甫度过一个个生活上的难关呢?
. ~* L; Q6 ?6 `
* u) U5 |$ {9 z: {+ f& ?4 J/ y9 [             % w8 f; K7 L$ C* x

4 l5 \6 P; z8 @/ u: b      其五说:是靠诗作的稿费。 " }6 \6 ~# o$ w# D. D4 R; T3 N4 x

2 N8 [7 K% b5 i# l1 V7 a      不少人认为李白的诗名扬天下,写出来后寄给刊物的编辑部,一定会得到不少的稿费,凭此旅游就能顺利进行。但在唐代诗作的“发表”不像今天。那时“发表”诗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把好的诗赠送给别人或当面直接向友人吟诵。○2投给名流,读书人为了获取名誉,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3即席创作。在王公大臣及各种宴席上直接创作,以求威名远扬。○4墙壁题诗。唐代公共场合的墙柱上也是诗作发表的“园地”。还有的把写好的诗放进一个大瓢里,放进河流里任其漂流,让更多人能读到,那时也有诗人自己出资进行雕版印刷的,但印数十分少,也难以广泛传播,总之李白靠稿费旅游的说法是十分荒诞的。(来源网络)
% m  A$ q$ G" N, i. Q# }6 ?  q! A$ t7 [+ L$ ?( L$ z
      各种观点各执一词,到底哪种观点是对的,还有待文史研究者精心考究,或许还有其它别的说法。
发表于 2009-5-28 1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也难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5: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在什么地看到的,是说李白是一个官场上的伪君子,为了做官,到处巴结人。看了这遍帖子想想,就更加的信李白是伪君子了,士农工商嘛,吕氏春秋里都写了。要是不懂可以去看吕氏春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毕竟史料太多,有待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2-25 01: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