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loveying1314

《那多手记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歧路

当晚我在外简单地吃完饭,回到宾馆洗了个澡,看了会不认识台标的电视台节目。时针敲响10点,左右无事的我打算破天荒的早睡一遭,就听到了敲门声。
从猫眼里就可以看出林翠神色郑重,非比寻常。我忙把她让进屋里来,给她倒了水请她坐下。
林翠没有立刻说话,似乎在想着措辞。我看气氛有些拘谨,就先开了口:
“记得从王小波的书里看到过一个故事,说阿拉伯地方有个人深夜去他朋友的家拜访,他朋友马上起身,披上铠甲,左手拿着钱袋,右手握着剑,对他说:‘我的朋友,你深夜前来,必有缘故。如果你欠了人债,我替你偿还;如果有人侮辱了你,我这就 去为你报仇;如果你只是清夜无聊,我这里有美丽的女奴供你排遣。’”
听到我一本正经地讲了这这个故事,林翠嘿嘿一笑,“你们这些男人,就是改不了把女人当作货物的毛病。”
“哪儿有?”我争辩道,“关键不在这儿,这故事说的是友谊。王小波引用这个故事,就是说交朋友应当如此。而朋友深夜来访,怎么应对才算够义气。”
“那么我呢?你把我当作朋友吗?”
“当然。”我回答地很干脆。
“那你打算怎么接待我?”
“这个嘛,”我故作沉吟状,“既是红颜知己,总要有些不同。我想过了,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大不了穿好运动装,一手捧信用卡,一手拿块板砖,说;‘你若周转不灵,我的工资卡在这儿;若有人欺负了你,我这就去抽他丫的;如果你只是孤枕难眠,我也不介意为你暖床……’”
“呸!”林翠被我逗乐了,笑得嗔怪。“和你说正经的,你知道我为什么那么晚来找你?”
我摇摇头,等着她说下去。
林翠正色沉默了一会,一开口却出人意料:“我是在诺诺上幼儿园之前搬来现在住的地方。他们一家人一直和我关系很好,我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
起初我并没发现她有什么特殊,她经常来我家玩,我也觉得她很可爱,也没什么一般孩子都有的小毛病坏习惯。那时我爱喝果汁,就买了台榨汁机,有时她来我家,我也会自己做果汁招待她。但是每次做西瓜汁和番茄汁的时候,她就很抵触。当时没有细想,后来才发现……”
“她晕血!”我插口道。
“对,她晕血。但是仅凭这个还不能确定。我第一次确切地知道她晕血,是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校体检验血,她当场昏了过去,被她妈妈领了回来。当天我正好休息,看到她回家还特意问了原因,所以绝对不会搞错。”
我沉默了,回想起那天到林翠家,碰到摔破了皮的诺诺时的情景。当时小女孩的表现,分明是连晕血是什么都没概念。
“我也有想过自己的记忆是否出了偏差。”林翠在我提出之前说,“我也想过,是否有人把……或者说某些事情使得我的记忆完全改变了?是否我的大脑出了点小毛病,就好像电脑游戏存档错了一位数,就成了另一个进度一样?
这些日子以来我仔细考虑过,我发现自己在落水以前的记忆完全连贯得起来,而且事无巨细,都非常具体,该记得的地方记得,该模糊的地方模糊,绝没什么不自然的地方。如果说记忆出了问题,就把十几年的事情都大大小小地改变了,未免太不近情理。
我一直都没有机会跟你说我记忆中的有关铁牛的事情,也没有提过我落水的缘由。现在我把这一切考虑清楚了,回忆得真真切切。不管别人说我精神有问题也好,说我胡编乱造危言耸听也好,我都不怕了。我有这个自信,自己所说的这些,是自己真正切身经历过,并且记在脑子里的。我所以只对你一个人说,是因为我觉得,当我不再犹豫害怕,而以坦白的态度告诉你一切的时候,你是会相信我的,对吗?”
说到这时林翠停了下来,等待我的答复。面对这样一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我实在看不出任何妄想症的狂热迷幻色彩,而在接触林翠这件事情以来,我也在心底慢慢相信了这事别有隐情。所以当此时林翠征求我的答复,我毫不犹豫地重重点了点头。
林翠欣慰地笑了笑,继续说下去:
“我所记得的铁牛是1992年大修的时候发现的。当时发现的情景,也和你们转述给我的,‘这次发现’的情景一样,是在截流合龙的前夕,突然探测到金属反应。随着截流成功,它露出了水面。


为什么发现的水道以前没有探测出任何异状?为什么几乎没有泥沙掩埋的痕迹?为什么铁牛简直像新的一样?当时就有这些疑点,和这次你们所奇怪的问题完全一样。
因为有这些问题悬而未决,水利和考古两方面的学者对铁牛都作了详细的研究。包括详细的测量、化验分析,以及历史资料的调查。但是一直没有能够解答以上疑问的结论。
1992年以后,研究所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探求。我进入研究所以后背熟的第一串数字,就是这铁牛的长宽高。
尽管疑问没有答案,但打捞上文物铁牛的事实,毕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也算得是重大考古成就。于是在市政府的安排下,铁牛就被安放在江边,作为历史遗迹供人瞻仰,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这些年来,我有好几次跑到江边静静地看着那尊铁牛,想着它被铸造出来的情景。这期间也不止一次的,和它一起合影拍过照片。”
“照片!”我几乎跳起来,“现在这些照片呢?!”
林翠摇摇头,“我翻过相册,理应是我和铁牛合影的那栏里,却是这张照。”
我接过林翠递来的照片,发现这的确是在都江堰拍的,但照片的人物,却是林翠和一个高鼻深目的金发青年。两个人神色亲昵,那青年的手还环抱着林翠的腰,而她看上去很开心。
林翠苦笑了一下,“我拿去问过人,他们说他是我的男朋友,西南大的留学生,和我谈了两年恋爱,结果回德国做牧师去了。还说我当时哭得很厉害,怎么全都劝不停……”
我皱着眉问她:“是真的?”
“怎么会?我完全不认识这个人。”林翠的声音显得很无奈,“我甚至以为有人和我开玩笑,拿这张照片去问专业人士,看是不是电脑做的。结果人家说完全是正常手段洗出来的,果然后来还在家里发现了底片。”
我对着灯光看了看底片,例行公事似的算是确认过了。有关这个子虚乌有的德国男友,我似乎比林翠更希望他不存在。
空调发出轻微的声响,窗帘遮没了整块窗,在我们两人都没说话的瞬间,我突然对这个房间产生极不真实的感觉。
我突然开口问:“那我呢?关于我你记得多少?”
“你……”林翠沉吟了一下。就在她沉吟的这短暂的瞬间,我感到自己紧张万分,既然在由一张照片证明和她确实有过合影的男友,在她的记忆力会变成不存在,那我呢?我在她的记忆里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多出些我不知道的事?我不禁想起前一阵看的一套VCD《创世纪》,蔡少芬一次车祸以后失去了记忆,可怜的古天乐就此失去女友。不知道现实中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反着发生?
林翠的话语马上打消了我的胡思乱想:“我记得我是在川中镇甸的长途汽车站认识你的。”见我点头,她继续说下去,“那时候是岁修合龙正式开始的前两天。你到了市区以后就直接回宾馆了,第二天你就去找了俞老。”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对,我一边点头一边问,“你记得你接我的当天和我说过什么?”
“说过什么……”林翠低头想了想,“哦,你问我是不是专做接待工作,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对我相貌的间接夸奖……”
我笑了笑,心想原来她连这还记得。
“后来我还向你介绍了岁修的情况,为什么要用古法截流,以及怎么个截流法……”
我打断了她的话,“你记不记得你当时和我说的有关方面这次都很期待这次能打捞出铁牛?”
林翠深深皱了一下眉头,叹了口气,用继续保持平静的声音说:“在我的记忆里,你当天和我一起来到河道旁,是一起看到铁牛的,你当时还拍了照……你还让我和铁牛站在一起合影,我不肯……”
我急忙抽出相机,“你看清楚,是用这个相机照的吗?”
林翠做了个手势让我不要着急,“我明白你一定记得和我不同,你也肯定没有那张铁牛的照片。这一切都在一开始就错了。”
我沉默下来思考。看来至今为止所有与铁牛相关的事情,林翠的记忆都和别人不同。即使是我这个近期才出现,可以说和她偶然邂逅的外乡人,也是其余的记忆都对,只有有关铁牛的部分不同。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整件事都是一个有关铁牛的阴谋。然而,那个德国男友和有晕血症的诺诺,却无论怎么看都和铁牛扯不上关系……

林翠看到我的神色,开口说:“我知道你在想,这一切和铁牛有莫大的关系。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我要告诉你,我所记得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我知道她说的那天晚上,就是合流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她喝醉的那天夜晚。听到她语气郑重,我不由地正了正身子,如临大敌地听她讲。
“当天晚上,天下大雨……”
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原预备好听到一个截然不同的“事实”,但没想到第一句话就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我记得当夜晴空万里,月朗天清。
林翠继续说道:“我突然很想到江边看看,看看雨势会不会影响到截流。虽然天气预报说雨量只是中等,但看当时的天气,完全是暴雨,而且一点也没停的趋势。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要将截流合拢的日子推迟。”
“我来到河道边,当时没有一个人。水位看来已经很高,铁牛的影子在岸边显得特别孤寂。那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和那铁牛很像,也是孑然一身,在这样的大雨里,孤单地站立。”
“就这么想着,我就自然而然地往铁牛那里走去……”
此时我打断了林翠,“铁牛是怎样放置在那里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接近的吗?”
“对,就是放在河道边,没有栏杆也没有什么雨蓬之类——因为没有人能抬走那么打的铁牛,铁牛不是铜牛,也不会有人把它砸坏卖钱;而如果不是露天的话,视觉效果回大打折扣。本来是说要把铁牛放在新修好的鱼嘴上,作为‘镇压’之用。但是这是真正的文物,这么做有点风险,而且也不方便以后搬运。”
“总之,在我的记忆中铁牛是可以随便接近的,所以旅客才能很随便地与铁牛合影。”
“当晚我正走到铁牛身边的时候,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水声。”
说到这里,林翠抬头看了我一眼。在她的眼睛里,我还可以看出一种心有余悸。
“当时我还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就被水吞没了。现在想起来,是合拢前下到江里的杩槎造成的水位落差,在大雨持续的冲击下,终于被冲破了,内河道的水位一下子暴涨,蔓延到岸上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算是岷江数十年难得一见的洪峰吧。我也想过这未免来得抬戏剧了,但这却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当时我真的害怕得要死,脑子里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抓住什么不要放手,千万千万不能放手。”
“说到这里,你也猜得到,那被我抓住的东西就是铁牛了。当时我记得我被水冲得浮了起来,只好死死抓住牛角,大概觉得这地方最趁手,加上害怕被它扎到。”
“后来我就失去了意识,醒来得时候,就是被你们救起来时。”
“我知道自己昏睡了很久,但是总觉得无论如何不可能过了一夜。如果我一直在水里,岂不是早被淹死了吗?”
我深呼吸了一次,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知道,在林翠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在这些天来,她究竟经历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深夜暴雨,罕见的洪峰,溺水险情,抓住铁牛求生,被救起却是在第二天近午;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所有人都说自己面对了十年的,危急时刻抓住赖以求生的铁牛是刚刚打捞起来的;莫名其妙晕血症痊愈的邻家小妹妹;子虚乌有却有照片为证的男朋友;因为“记忆异常”被送进精神病院;现在唯一可以信赖的人,是才认识不到一个月,一心想找八卦新闻的记者。
林翠不再说什么,只是看着我。而我一时也找不到适当的词句,沉默了半晌,我问她,“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弄清真相。”林翠回答得没有一点犹豫,她的脸也似乎换了一个人,显得前所未有的刚毅、决绝。
她继续补充道:“我也想过,自己是否太过执著,太过拘泥于所谓真想?这件事发生之后,其实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我的工作,我的身份,我住的地方都没有变化;我的家人、同事、朋友除了那个已经消失不见的男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包括这次认识你,尽管我知道在一些事情上我们的记忆不同,但是却没有改变我们彼此的看法——”
“如果我可以就此忘记过去,把这个铁牛在2002年才捞上来的世界,当作自己从小到大所过的生活的一种接续,也未尝不可太太平平地过下去。”

听到“这个铁牛在2002年才捞上来的世界”,我的心念动了一下,想要开口,但林翠已经长吸了一口气,继续说下去:“但是我不甘心!”
“人生不过几十年,到头来所有功名利禄、欢乐悲伤,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人在临走前的一瞬间能回想起一切,不就是他从这个世界所能带走的所有吗?甚至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他的记忆。”
“所以,我不要我的记忆里有任何解释不通的地方。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
林翠的这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让人对她平日里产生的柔弱的印象大为改观。我听了也是一阵热血上涌,只觉得不管拦在林翠面前的是怎样的迷雾和障碍,我都会尽全力和她一起冲破它,并不因为林翠是美女,而是因为她是个坚强果敢的人。这几句话当时产生的影响力就是这样的,以至于我虽然不能保证迄今为止在这件事中我所记录下来的对话全部都精确无误,却能够清楚记得这几句话都是原话,一字不错。
热情帮助人下定决心,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考冷静。在听了林翠的“宣言”之后,我暗自对自己的大脑下了指令,让它提升一个档次的速度运转。同时毫无顾及地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
“你刚才提到‘铁牛在2002年才打捞上来的世界’。你知道吗?我曾怀疑过,也许你事从另一个世界来的。这里本来就和你的世界不同,只是表面相似而已。”
“我也曾想到过。”林翠认真地点了点头,“其实我一直想,每个人的过去都有那么多让人后悔的事,如果某件事情我没有这样做,而是换了一种方法处理,或者虽然我的方法没变,却没有不幸失败,而是成功了,也许以后的一切事物都会不同。”
“人生的道路就好像有很多枝杈,每一个道口都有许多分岔,通往各不相同的新道口。出现得越早得道口,对现在的影响就越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现实中,我们只能每次选择一条道路,一旦做出了选择,那些被放弃的岔路就跟消失了一样。最后留下了一条清晰的主干道,名字叫做‘现实’。而如果那些选择每个都被做了一遍的话,根据排列组合,就会产生无数条主干道,无数个现实。我们每每想到,当初如果换了一种选择会怎么样?也许会在心里设想出一套整的完全不同的现实人生,但是只会把这当作一种虚幻的可能性。如果说,这些可能性其实都存在呢?”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了,接着林翠的话说了下去:“比如铁牛一旦不是在2002年找到的,而是出现在1992年,那么你就可能和它合影,就可能对它的数据记得清清楚楚,也有可能这点细微的改变,导致你认识了一个德国男友。”
说到这里,我们两个人都静了下来,四目相对。
“那多……你说,我会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吗?”

林翠向我提出的问题,我不是没有想过。平日里与人交往,如果觉得某人的想法和其他人都格格不入,或者对于一些事情的认识都很特殊,往往会调侃道“你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吧?”这意思当然不是真的指天堂或地狱,而是常识、习惯都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当这样的一句话成为一种现实的疑问时,让人超脱出惊诧和恐惧,有一种奇妙的美感。“我为何如此幸运,能够遇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你”,这种电影《E.T.》里小说主人公的心情,我才此时注视着林翠的脸庞时,已有所体悟。而我相信,林翠也如我一样,被这样一个想法的奇妙色彩给迷住了,根本顾不得什么恐惧啊惊慌啊,我们就好像回到还是小孩子时,回到相信有仙女教母和七十二变的时代,对于一种完全冲破常规的可能性而欢欣鼓舞,丝毫不介意自己在这一“反常”中扮演的是旁观者还是主角。
然而这只是一闪念间。我根本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在F大的校园里向梁应物提出过这一设想,而当时梁应物中止了我的猜测,只是通过提醒了我一句简单的话:如果林翠真的来自另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里的林翠哪里去了?
我马上把这个疑问对林翠说了。
而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应,似乎对这个状况早就胸有成竹。而她接下来说的话,提的问题,更是让我觉得完全摸不着头脑:“那多,你读过《时间简史》吗?”


“没有。”我老实回答,“但是我听说过这本书,很多人认为它是近年来写得最好的科普读物,而他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堪称坐轮椅的先知,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林翠点点头,“没错。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实验——”
我正想着这会不会是个有关无数平行的世界是否存在的实验,林翠就在纸上画了个平行四边形,在其中画了两条与底边垂直的线段,然后在平行四边形的左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在右上方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
“你是否记得,高中课本上,有过这样一个实验?”林翠此时就像是给学生讲解课程的老师,“在一块纸板上开两条缝隙,用一个手电筒偷过这两条缝隙,照射到纸板后面的黑幕上。会产生一个什么现象?”
我想了一下,“好像是会产生斑马状的条文吧?”
“回答正确。”林翠的表情真的好像是在堪答对问题的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虽然不喜欢被人看作小孩,但是偶尔返回一下学生时代,体验一下被温柔漂亮的女老师表扬的感觉好像也不错。“我记得好像是因为光波透过了两道缝隙,就好像成为两个光源一样,波峰和波谷之间产生了干涉,于是出现了亮暗区别的条纹。”
“那多。”林翠突然收起了笑容,并且严肃地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一定是答错了。谁知道她说:“你虽然当了记者,大学里学的是文科,对物理知识记得还真不少嘛。你这回答简直算得上是标准答案,相当不错,值得表扬。”
我不禁有一丝得意,看来记性好的确是我的必杀技。
“你既然知道这个,就好解释多了。”林翠马上继续她的“讲课”,“如果将光源换成粒子源,照射过这样的两条缝隙,也会产生一样的条纹。这你知道吗?”
我点点头,“嗯,这容易理解。光本来就具有波粒二象性嘛。粒子和光产生相似的结果也是正常的。”
“原来你连波粒二象性都懂啊?!”林翠的惊叹已经渐渐让我感觉到是一种贬低了,好歹我是F大学生,即使是文科生,即使这文科生也是混出来的,好歹背几个科学名词总会的吧。她这样大惊小怪,未免太小瞧我了。自然,如果要我解释什么是“波粒二象性”,我最多能回答“光既具备波的特征,又具备粒子的特征”,至于这特征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我就一点也不知道了。
“回答的不错,虽然原因并不是这个,不过你能明白就好。”林翠显然不愿意在技术层面跟我整个外行人纠缠。“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粒清楚地写道:由于粒子和光不同,它的量可以精确地计算控制。所以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如果一个时刻通过缝隙只有一个电子被发出,会产生什么情况——你知道会产生什么情况吗?”
我想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整理了一推断:“如果只有一条缝隙,光源打在黑幕上显示的是均匀的分布,而两条缝隙会产生条纹,就是因为互相干涉了。而粒子流既然也是这样,就是因为经过两个缝隙的粒子相互干涉,是使得落在黑幕上,有的地方粒子多,有的地方粒子少。如果一个个地放出粒子,每个粒子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缝隙,那么就跟只有一个缝隙一样吧。那么,应该是均匀缝补,不会有条纹出现才对。”
“你错了。”林翠狡黠地朝我笑了笑,“这是今天你第一次回答错误。不过这不能怪你,几乎是谁都想不到:事实是条纹依然出现。”
“怎么会呢?”我马上皱眉,但只是喃喃自语——我即使敢怀疑林翠,页不敢怀疑斯蒂芬?霍金啊。
“不可思议吧?”林翠兴奋地用了设问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每个电子必须在同一时刻通过两个小缝!”
“一个电子……在同一时刻……通过两个小缝……”我重复了一遍这句在逻辑上显然矛盾的话,思路一时陷于一种停顿的状态。
“听上去不可能是吧?”;林翠断然地说,“但实际上它就是经过科学证明的事实。我之所以举整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很多我们平日里认为不可能被违反的原则,事实上是可以被打破的。”
“你的意思是……”
“既然一个电子可以同时通过两道缝隙,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不可以同时存在于几个世界呢?”
一个人同时存在于几个世界!
比这个概念更让我惊讶的,是林翠说出这句话时的认真表情。这简直是荒唐的想法!然而此时我却反驳不出来,不知是因为之前的那个类比确有点道理,还是林翠自身的态度带给人信心。
“我是在想,”林翠进一步地解释她的话,“如果说,每个事件的每一个细微不同,都可以构成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真的存在着无数个可能性的世界。那未必说这些世界中就有许多个我。铁牛在1992年被打捞上来的世界,和铁牛在2002年被打捞上来的世界,都有我;诺诺患有晕血症的世界,和她没有这种病的世界,也都有我……这些我未必就不可以是同一个人呀!在不同世界里表现出来的我,都是唯一的一个我的投影,是我的分身,而真正的我始终只有一个。”
我思考了一下,决定不纠缠于这个问题,“你的推论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我原先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以为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位置,现在你告诉我这是可能的。而由此你的推测,也许一个人也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即使她的分身从一个世界被错乱地扔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出现两个她同时出现的状况。由此来使得‘你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推断变得合理可行。我无法指出这有什么不对,但是这仅仅是推断而已。”
“不错,这仅仅是推断。”林翠的态度很冷静。
我继续说下去,“我想,我们在这里讨论理论也并不具备太大的意义,因为我们缺乏事实来佐证。惟金之计,不如去看一看……”
“铁牛!”林翠抢着打断了我,说出了我正想说的话。
的确,既然铁牛的打捞时间是“两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两个世界的话)的重要分歧,而林翠宣称落水的那晚又恰好是和铁牛在一起,那我们没理由不对铁牛好好地加以一番调查。

“现在就去?”我看看表,已将近午夜12点了,而林翠的表情又分明在说她是认真的。我转念一想,如果要去调查铁牛,趁着深夜也不失为一个法子,白天人多,想从备受瞩目的铁牛身上找到些什么倒真的绝非易事。
深夜离开宾馆的一男一女。经过楼下服务台的时刻,我分明感觉到有奇怪的眼神在看我们。
外面的地面都湿了,看来刚才不知不觉间已下过雨。
本以为在都江堰这样的小城市,深夜拦车并不是件容易事。谁想到大概因为小城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夜晚出来兜客的出租车并不算少。然而一旦听说我们要去的地方事已经截流的岷江内河道,接连几辆车都摆手说不去。气愤之余却毫无办法,这里不是上海,我都不知打什么电话去投诉拒载。
最后还是在一个相对繁华的街角,一下子看到有三四辆出租车在等客。看到我和林翠,几个司机纷纷出言招揽,林翠示意我和她一起暂且观望,一言不发。果然几个司机互相言语竞争起来,马上就有类似“上哪儿我都拉你去”的话出现。林翠挤兑住了他的话,这才顺利地搭上开往“铁牛居所”的车。
  
夜路上又下起小雨,我们在出发时所抱的兴奋心情,此时已经背面向不可知事物的叵测感所取代,寂静的车厢里不闻人声,向来好侃的川中司机大概夜因为街了这趟生意有些吃亏而兴致不高。
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林翠不着边际似的问了我一句:“那多,你知道相对论吗?”
“知道啊,爱因斯坦创立的嘛。”
“知道它实际上讲了什么吗?”
“……好像和一个什么公式有关吧……好像就是因为它,我们知道宇宙航行里,速度越快,时间就过得越慢。才会有些科幻片里有参加宇宙航行的人返回地面,认识的人都已经老了的情节。”
“嗯。”林翠微微点头,“相对论的本质,在霍金的《时间简史》里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描述了。我简单给你讲一下吧。”
“好。”我知道林翠突然提起相对论,必有原因。
“我们都知道,速度=位移/时间。测定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具备怎样的速度,只需要计算它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了多少距离。
“测定光速,也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只不过更加精确和复杂。在本质上,这和测定一辆火车的速度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站立在铁柜旁测定火车的速度,所得出的结果,一定和我们坐在另一辆运动着的火车上测量出来的速度结果不同。因为测量者自身的运动状态不同,测量对象的位移也就不同了,这样得出的速度自然不同。
“这个道理,应该也能够运用到对光速的测量上才对。在相对论确立以前的科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我们正对光源做运动的时候测量出来的光速,应该比我们不对光源做运动时测量出来的光速要大,就好像我们面对火车奔跑时测量的火车的速度一样。
“然而事实是,1887年两位科学家做的非常精确的实验却证明,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测量出来的光速,完全一样。
“此后类似的实验被多次重做,但结论完全一样,无论观测这在宇宙中以何种速度、向何种方向做运动,测量出的光速完全一样。这跟测量火车速度的状况截然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为什么呢?”  
我当然没有接腔,林翠显然也没打算让我回答,“我们以往总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如果一道光从某处发射到另一处,不同的观测者,不会对它在这个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有什么意异议,因为时间对大家来说都一样。他们只会对这道到底光走了多少距离有不同意见,因为宇宙中的每个点都在运动,观测者自身的速度是不会完全一样的,逆光运动的观测者认为光走了很长距离,而顺着光作运动的观测者,则可能觉得这距离非常短。
“相对论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假设了不管观测者以什么速度作运动,科学定律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落到现实中,被实验证明了的,就是光速都是一样的。
“在速度、时间、距离这三个要素之中,任何一个都别想在其余两个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有什么改变。现在,既然光速总是变的,而对于距离,不同的观测者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对时间,他们也该有不同的看法才对。这样才能维持速度=位移/时间这样一个公式。所以实际上,绝对的时间不存在了,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观测者,他们所过的时间是快慢不同的!
“绝对地来说,宇宙中任何两个不同的人,都在用着自己的一套钟表;宇宙中,任何两个不同的点之间都会有一种‘时钟差异’。
“我之前所说的那个,粒子冲过两道缝隙的实验,也许可以用这样一种观念来辅助理解。我们所认为的‘同时’通过,其实未必是真正的‘同时’,因为在两道缝隙之间,也存在着微小的‘时钟差异’。
“我真正想说的是,怎么样去理解‘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也许这种同时,就跟一个电子穿过两道缝隙的同时一样,是由于时间本身在每一个点都是不同的。我们以为不同可能性组成的无数世界,是一种平行存在着向前继续的状态,其实它们完全有可能是连贯着有先有后的,我们感觉它们平行,就跟我们感觉到电子是同时穿过两个缝隙一样,完全是时间不同造成的错觉。”
林翠的话非常深奥,我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我所能知道的,就是林翠的这些话让我的思路开阔不少,让的我思维习惯中许多不可能的地方都变成了可能。即使我不能完全理解这番话意味着什么,我也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林翠正在力求完善它的“一个人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的理论,力求把它归结于一种合理,不管这“合理”本身是多么的高深,甚至于显得“不怎么合理”。
这个时候,我当然不能说出“虽然我不明白,但我会一直支持你”之类的话,这种肉麻的连续剧台词在现实里一点作用都没有,而且现在也不是这种话能博取好感的时候;但是我知道自己无从和她讨论下去,帮助她达到一个她想要的解释。我只能含糊其词地说,“现在一切都还不确定,等我们见到铁牛以后再说吧。”
林翠默默点头。
司机找零钱的时候瞥了我们好几眼,我想他一定觉得今天载的这对男女都有精神病。

夜幕下的铁牛显得古朴凝重,还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甚至让我突然对这个载雨夜里独自承受雨水冲刷的铁家伙产生了一份同情之感。
通往江边的地面已经泥泞不堪,穿着普通皮鞋的林翠需要我扶持才能稳步行走。方才被她所展现出来的睿智刚毅所淹没掉的女子的柔弱感,似乎到此时才显现出来。我在扶持着她走过这段“通往铁牛之路”时,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今天有否收获,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帮助她解开这个谜底,让一切真相大白。“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这句话始终回荡在我耳边,让我感到钦佩,还有一种责任感。

近处看,铁牛带给我的第一感觉依然是那两个字:精美。那种粗犷简洁的风格,使人觉得它一览无遗,毫无秘密可言,而这样一种风格,体现在这样一种身份上——四百多年前的铁牛,作为分水鱼嘴沉于江底如今重现,在林翠的奇异事件中扮演重要符号——却不能不更让人觉得神秘。
研究人员早已确认这铁牛就是一整块熟铁打造,完全实心,没有特洛伊木马的暗格之类。而它的简约外形,又让人很容易看出没有什么好像机关的东西。在徒劳底在铁牛周身摸了几遍之后,我和林翠的注意力都只好停留在铁牛身上唯一出彩的地方——牛角上。
牛角的花纹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注意了,这些总体呈现螺旋状,细节上看是有很多直角转折花纹过去只觉得有些现代感,现在大概因为雨水清新,让我的思路活跃起来,我甚至想到在某个搞视觉艺术的朋友的抽象画展览上看到过类似花纹,那是在仪表纸上通过涂黑某些小方格,保留另一些小方格为空白而得到的。
“你当时遇到大水,是抓住那只牛角?”
林翠想了一下,又用手凌空比画了一番——牛角太高,没有水的浮力她根本够不到——最后确定说,“两只角都抓了。”
“两只角都抓了……手电帮我拿一下。”我说着掏出笔记本,让林翠负责照明,仰着脖子努力辨认拿花纹,试图把它临摹下来。
正当我感叹仰着画完西斯廷教堂天顶比画的米开朗基罗有多强的毅力时,我和林翠同时听到一阵巨响。着巨响不像爆炸也不像重物坠地,严格来说不像我以前听到过的任何巨响。但是也许因为有过先入为主的叙述,我几乎第一时间就把它和林翠说过的某件事情联系起来。
在黑夜中调转电筒一照,我当即开始骂娘:它奶奶的!豆腐渣工程害死人!
就如打CS时,正换着子弹面前却出现两个以上的敌人,此时明明知道骂一句“它奶奶的”已经于事无补,可是除了骂这一句之外,确实也已经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了——我当时的心情便是如此。
因为面对着我的是截流处崩口!
我来不及想为什么会这么倒霉,今天晚上刚刚听人说了一遍崩口,还在脑海中想象了一番那是怎样的波涛汹涌白浪滚滚,才过了没几个小时,就要亲身体验这种恐怖;我也来不及在“它奶奶的”以外,说出任何一句光彩一点的话作为辞世留言,早知道这就是这辈子我最后一次开口说话,我平日里为什么不更八卦一点,好让同事们些悼念文的时候也有多一点“逸事”。总之,岷江水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冲决出来,好像充满自信气定神闲干净利索地想把一切都填满,什么杩槎啊竹笼啊在这时候全都不知道哪儿去了,甚至其存在本身也成为一种可笑。只一瞬间,也许即时秒(此前我不能完全明白相对论,但现在我知道时间的长短有时候时根本估计不准的)水位已经让我漂浮了起来。
我只来得及紧紧抓住两样东西,一件软绵绵的有点热,一件硬邦邦的冰冷非常。至于分辨出这分别是林翠的胳膊和铁牛的一只牛角,我不知道是在我失去意识前的一瞬间,还是醒来后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异遇

毫无疑问我是必须醒来的,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些文字记录,不会有以后的种种《那多手记》的故事。我的醒来是在林翠之后,尽管从体力上来看这似乎不合理。
天色已经大白,初步估计是五六点钟的样子。
地点是……在江边。
经历了一场小规模洪水之后,我们完好无损若无其事地出现在几乎是原地的地方。大水好像仅仅是个调皮的小孩,把我们吞进嘴里一会就马上吐掉了。而这个一会,就让我们失去意识了五六个小时。
雨已不再下,河道里还是潮湿杂乱,却是一幅洪水刚退却的样子。
合拢处的缺口已经“完好”,但并不“如初”,可以明显看出修补过的痕迹。然而现场几乎是一个施工人员都没有了。
根据初步判断,当时的种种状况……说实在的这种事情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我根本无从判断这是否反常。
当务之急还是先跟林翠说话,我爬起身来,走向背对着我的林翠。地面已经有些干硬,我故意踩出脚步声,然而她却恍如未觉,我走到她身边,正想搭上她的肩头,突然听到她自言自语说:“对了……这才对了……”
我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不过是铁牛而已,我早发现了,铁牛并没有离开我们。还是在原地……等一下。我仔细看了看河道与截流处的位置,合计一种铁牛的位置相比对了一下……很奇怪,铁牛似乎从原来的位置移动了二三十米!
昨夜发生的洪水,虽然足以要人命,但显然还没有大到冲得动铁牛的地步。这究竟是……
林翠此时突然跳起来,用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大嗓门兴奋地叫起来,“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
我继耳朵一惊之后马上心里一惊——我当然明白林翠的意思。
“林翠,”我过去牵她还湿淋淋的衣角,立刻被她转身打断了话头。
“不会错的!我记得我那个世界,铁牛就是一直放在这个位置!不会错!我回来了!”
我力图使她镇定下来别那么兴奋,看来她已经完全深信自己所提出的“两个世界说”了,现在口口声声是回到了自己本来的世界。尽管我一直没否认又这个可能,但是现在尽凭这点就下结论是为时过早了。只怕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之后她会更加失落。
这时候江边终于出现了行人,看起来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工作人员。我们这一男一女衣衫湿透狼狈不堪地站在这里,感觉定然非常尴尬。我正忙拉了拉林翠,“快走吧,有什么事情回宾馆再说。”
林翠却像没听见一样,眼睛直勾勾看着那人,全然不顾他也直直地看着衣服浸湿有些透明的自己。
我正想劝她快走,林翠从绷得紧紧的嘴里磕出几个字:“请问,这个铁牛放这多久了?”
那人笑了,“铁牛?你说这铁牛?你湿外乡人吧?”那人说着,继续用不怀好意的眼光上下打量,连我也觉得身上发毛。
而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就不只是让我身上发毛那么简单了。“这铁牛啊,放在这儿……有十年了吧。对!九二年捞起来的。那时候好轰动咧……”
那人为了拖延搭讪时间而接下去的絮絮叨叨,我一句都没听见。
我觉得身周遭什么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脑子像心脏般咚咚地跳,在那里面,“有多少可能性就有多少世界”、“斯蒂文?霍金”、“一个世界同时穿过两道缝隙”、“一个人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等概念都混杂无方,彼此冲撞,搅闹得不亦乐乎。

在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的电脑屏保是一行这样的红字:“XX,你面对现实吧。”
需要用屏幕保护程序的方式时刻提醒,可见“面对现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真正对此深刻体会,是在我发现,自己听过那个陌生人的话以后恢复意识,已经身在出租车上以后。林翠是怎么带着我离开江边,拦下车,推我上车,报出目的地等等,我一概都毫无印象。为了面对现实,我经历了一段不知多少分钟的失魂落魄。
林翠的目的地是她的家。我回过神来看窗外,一路上的街景都是分外熟悉。如果不是经历过林翠这件事情,如果别人告诉我这样一个外表如此相似的地方,其实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和我们“同时”,却又不再一个时间点上的世界,我根本不可能会相信。然而现在,我却是信多于不信,尽管在我心中,还是留存着一个小小的自私的愿望——单元这一切只是林翠搞错,但愿她是真的精神错乱……总之宁愿身在另一个世界的她也别是我!这念头让我惭愧,但却挥之不去,我这才明白,一个熟悉的哪怕有点讨厌的“日常世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然而我这一点点救命稻草般的幻想,也在林翠站到家门口的半分钟内被打破了。她对这一分钟的分配是这样的,打开铁门5秒,打开大门4秒,开灯加穿过客厅到达卧室门口3秒半,打开卧室门5秒,扑向床头柜1秒,打开床头柜抽屉3秒,翻到相册5秒,翻到那一页3秒半——整整三十秒。在这三十秒内,大概是因为预感到“最终判决”将至,我什么都没有去想,只是在那里机械地计算秒数。
那一页,自然是林翠所说的,被“与德国男友的合影”换掉了的那张——与铁牛的合影。
照片上的林翠比现在年轻,虽然不知道年轻多少,但这就够了,对我和对她。
我看到林翠脸上挂着泪珠。心里暗暗说:恭喜。
之所以没有说出口,是因为我知道说了她也不会听到。她已经完全沉浸在回到“现实”中的喜悦去了。而突然之间和她对掉了处境的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她是不会去注意到的,尽管她刚刚出离了这种心情不久。
一时间,我感到无比落寞。

原来真的是这样的啊。原来崩口处被修理好并不是凌晨的事情,而是“十几天前”(说这几个字的时候我觉得真讽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我的几天前,对这个世界来说,我就像是个初生的婴儿一样)林翠溺水的那晚之后的事。难怪所有施工人员都走地干净。对这个世界而言,只是某个不知名的女子失踪了几天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林翠和她母亲的通话已经接近了尾声。母亲自然是通过单位通报了解了女儿的情况,也报了案,现在听到女儿平安无事,自然喜极而泣。林翠的情绪也很激动,不比她妈好多少。“……嗯……嗯嗯,妈,我等你……”
她挂上电话,心情平复了些,才像突然想起我的存在似的,用极其复杂的神情看着我,看得出她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看到她这样我反而过意不去,打起精神来我开始思考,这一想就让我想到:尽管我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不错,但是如果这里有关我的一切,恰恰都跟我习惯的一样,我又何妨在这里继续我的生活呢?
有了这点想头,我立刻觉得感觉好了不少,于是指着电话问林翠,“我可以打个长途吗?”
“哦,你用。”
我拨了021开头的一串号码,那正是《晨星报》主编办公室的电话。
“你搞什么啊,那多!说好昨天晚上交稿的,怎么到现在还没动静?昨天打你一晚上电话你都关机,跑到哪儿鬼混去了?……”
老板的叫骂从来没有这么悦耳过,我一边微笑着“哈伊哈伊”个不停,以便想着这事成了八成了。“我来都江堰进行岁修的后续报道”这一事实,一点都没有变,没有变!
这么想着我掏出手机,不愧是SIEMENS的运动防水型3618,经过这种波涛洗礼居然都能开得出机,看来我回去简直是他们的活广告。
正当我放下手机,打算清点一下随身物品还剩下多少的时候,尖利的铃声响起——
我一看来电显示,居然是我家的。这个时候会有谁在我家给我打电话?狐疑中我摁下了接听键,马上听呆一个陌生的女声:“那多啊,你死哪儿去了?打你手机都关机!我问你呀,这次你采访到底几号回来?车票买好没有?”
我愣了一下,问:“请问你是……”
那头马上调门高了八度,“你昏头啦!我是你老婆!你……”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摁下了中断键,紧接着就是关机,然后把手机塞进挎包的最里层,严严实实地捂好,拉上拉链。做好这一切之后,我才呼出了一口气,连带吐出了一句:“它奶奶的!”
我有老婆了?!
看来事实一点也没有我想象的美好,这个世界一切都跟我原先的那个一样,只是一点不一样:我多了个老婆!
我想任何人都受不了这种打击。
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即使我可以苟且偷生地装作没事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即使我可以忍痛放弃27岁单身汉的生活,和一个没见过面的女人共度残生,我也一定会因为不记得她的阳历生日阴历生日结婚纪念日相识纪念日而遭到她的打骂。刚才电话没有问清楚,搞不好我已经和她有了孩子,搞不好她正怀着我的孩子,这样我就是爸爸了!

即使这些我都能蒙混过去,我也肯定不认识她的家人,最起码我不认识丈母娘!
这太可怕了!我立刻觉得天旋地转,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

“你记不记得是怎么昏过去的?”
“……真奇怪,好像那时候水还没有淹没我呢……而且我水性不错啊,不该会一被淹就晕过去……”
“铁牛,一定是铁牛——落水前你做了什么?”
“我抓了铁牛一只角。另外还抓着你。”
“我也是!”林翠兴奋地说,“看来要同时抓住铁牛的两只角,还要有洪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微微发热,还有些发抖。”
“那就对了,一定是这样的!我们回去再看看铁牛,铁牛既然能把我带回来,也能把你带回去的。”
“说得有道理……不过好像光有铁牛不行,还得有大水……你知不知道自然状况下多久岷江会闹一次大水?”
林翠的表情马上告诉我,问这个问题是愚蠢的。
我一下子觉得气闷无比,很想大喊大叫,到了嘴边却变成了这么一句话:“那么……那么我大不了再去搞一次崩口!”
林翠赶忙说,“办不到的。那根本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而且你去的话一定会被抓住。这可是破坏公共安全,是重罪,搞不好直接就把你毙了……”
我完全体会到林翠之前曾有过的万念俱灰之感就是在此时。任凭林翠怎样在我耳边劝慰,我始终充耳不闻,一言不发。
破坏截流只是一时冲动之语,实际上我是不可能那么做的。大水并不好玩,可能会有无辜者受伤甚至丧命的。想到这里,我好歹还对自己恢复了一点信心:我总算还知道“有所不为”。
“你妈快来了,我走了。”我疲惫地站起来。
“不,你别走,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我拒绝了林翠,“别担心,我没事。我现在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也许因为我的确拿出了一个受打击男子汉应有的用去,林翠没有再坚持。只是送我到门外,就被我推回了房间里。
出了林翠家的小区,我漫步在街头,大有“天下之大,却无我容身之处”之感。衣服还没完全干,风吹在身上挺冷。走在大街上,两条腿有些软。
我几次想轿车,但是不知道该去哪儿。我想回宾馆,翻翻我的行李,看看有什么能帮上我的忙,但我马上克制了这种荒唐的想法。
路边有家网吧,我走了进去。

大学二年级以后就很少去网吧了,那以后寝室装了电脑,开通了宽带,寝室就成了网吧。尽管身边的人说话的口音陌生,但是这种排排坐,上网操作机器的感觉是熟悉的。网吧里的人都是想忘记现实的人,也许我正式看中了这一点吧。
我是独自一人,此时似乎并没有什么游戏好玩。以致我一开机器,还是按照习惯地打开浏览器,敲进搜集引擎的地址。
这一系列条件反射的举动让我哑然失笑,都这个时候的我,还是保持这一新闻工作者的习惯。
不过既然打开了,就不妨搜点什么——网络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吸引人——我用拼音输入法敲进“铁牛”字样,点击下“搜索”。
我一页页朝后翻着搜索结果,一条条全都是我看熟的新闻,间或有一两条还是我写的。明知道结果定然如此,可还是机械地一页页翻下去——网络真是很容易让人丧失神智。
一直到倒数第二页,一个新的结果跃入我的视线——“铁牛文学站”。也许他并不是新出现的,只是我以前一直没有留意罢了。我突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觉到好笑起来:经历了一个变换世界的事件,却指望着在网络上找到对这个事件的解释。我真是无可救药的现代人。
想通了这一点,我自嘲般地点进了那个链接,看看那个以“铁牛”命名的站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站点只有一个论坛,很简陋,底色是黑灰色的,挺萧条,似乎没有多少人光顾的样子。论坛上方注册的人数和今日更新帖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信手点进了今日更新,发现了一篇叫《幻灯片》的文章。这篇文字是这样的:

从微波炉里我拿出热狗,咬了一口去倒牛奶。每天这个时候我的胃口不大好,只及得平时饭量的一半。
幻灯片按照数字排列着,从1到10。在1和10之间是∞,在幻灯片数上,我们采取∞进制度,如同别的的方一样——当一个数比∞大1的时候,我们就叫它10。

每张幻灯片里都存在着有限的生命,他们只存在于一张幻灯片所代表的时间的一“点”之中。在下一张幻灯片上,有一群与他们非常相似,只是比他们多了一“点”记忆的生命存在着,这种缓慢地循序渐进构成了时间的序列。而这一序列中也存在着另一种生命,他们不能认识到自己只存在于一瞬的事实,却以为自己有多少过去可以回忆,有不少未来可以等待。事实上他们只是幻灯的进程构成的幻影,从任何一张幻灯片上都找不到他们作为物质存在的证据。
我的工作是使幻灯片持续前进,从1到10。这是枯燥的工作,而且几乎没有终结。凝视单张幻灯变成我唯一的消遣,在那里面我可以看到一个足球运动员起脚接触到球,一位数学家产生证明一个定理的念头,一根阴茎勃起到最大值;在之后的不知标号为几的另一张幻灯上,我可以看到球飞进球门,证明式写在了黑板上,精液喷射出来——两者之间相隔着∞张幻灯,与1与10之间的相隔一样。
如果我戴上了眼镜,就可以看清牵动大腿肌肉的神经接收第一个带氧红细胞,掌管逻辑的脑细胞产生第一道电脉冲,荷尔蒙发出第一道蓄势待发的指令。然而那会使我过于专注,这可能导致幻灯片出差错……幻灯片式娇贵的机器,很容易出差错。
就如这一次一样,我发现“卡壳”的时候,球已经在门线前后来回了不下一百次,粉笔粉身碎骨又完好如初,男人经历了一百次高潮——这可不多见。幻灯中的生命对于这种“卡壳”应该浑然无觉,他们只是机械地被人排列。至于序列中的生命会做何感想,当他们知道他们的恐慌源于我的操作失误会有何抱怨,我根本就不去关心——毕竟,他们并不真实存在。
微波炉里发出“叮”的一声,我离开工作台去拿热狗。

我看完这篇文字以后,当即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原本以为再读一遍以后,会让这种感觉变得面目清晰一点,然而事实是这种莫名感觉愈演愈烈。
“按照时间序列,一直排列到∞的幻灯片”,“生存在幻灯片里的人,仅仅存在于一瞬间,却以为自己度过了一生”,“放幻灯片的人偶尔的一次失误,就让幻灯片构成的世界乱了套”,“放幻灯的人自己也生活在一组幻灯片里,每个人都莫不是如此”……这些奇异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一些在普通的论坛文字里不会看到的东西。恰好此时,我看到作者的名字——“X”在论坛的在线会员一栏里闪烁。不知道是那里来的好兴致,使得我马上在这个“铁牛”论坛里注册了会员,并且通过“短信息”给会员“X”发去了招呼:
“对于世界你了解什么?”
一分钟以后,耳机里传来“你有新短消息哦”的甜美女声。打开收件箱,那里面躺着“X”的回信:
“很少。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少。”
也许是“世界”两个字刺激了我,我马上又发去了一条短消息:
“我不在乎多少。我想知道。”
这次过了将近5分钟,回答更为简单:
“好吧。我的QQ: xxxxxxxxx”

X的确如我所希望的那样,静静地听我讲述了林翠和我的这次变故,只在细节方面出言询问了一下,毫无怀疑或者敷衍之感。我也是在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的过程之中,才想到:一定有很多平时蛮正常的人,到了网上因为少了忌惮就变得疯疯癫癫,做些没有道理的事。比如编造奇怪的事件,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的一样。我会不会被当作这种人呢?好在X的态度好像在听一件人世间最平常的事一样,打消了我的疑虑。
后来想想,也许我说得认真,他也陪我一起认真。至于是否我说的是事实,本不是太在他心上。
“你说的很有意思。”最后他说,“你跟我说这些,是想问问建议吗?”
我想了一下,敲下了如下字句,“不。我知道现在如果想回去的话,找任何人谈话,指望他能帮自己都是痴人说梦。我不过是想把整件事情搞得清楚一点。也许这样……即时找不到回去的方法,至少我也会活的明白一点。‘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这是那个女孩子说过的话,也是我现在想说的。”
X在那里打出了个笑脸符号,似乎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不希望生命有任何不明不白’是吗?我可不太赞同她的话。不过既然你和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就谈谈我的看法吧。


  
“你是看我的新贴的帖子了是吧?”
“嗯。写得相当不错。”
“你觉得这也是可以解释你所遭遇的事件的方法之一吗?”
“怎么说呢?我觉得……它给我不少感觉。”
“也许吧。如果不是按照你朋友的那种推断,似乎幻灯片的说法也说得通。她和你的遭遇不过是幻灯片被插错了,现在又插了回来。而对你来说,这是另一种差错。不过,说实在的我并不相信这个理论。”他打字很快。
“?”
“我写这个故事,不过是为了作小说实验,并不是真的相信会又这么一种可能性。或者说即使我真的相信这样一种可能性,也只是把它局限在文学作品里。如果以文学以外的角度来说,我宁愿觉得它是站不住脚的。”
“O。”我对X的回答略微有些失望。
“你看过博尔赫斯的书吗?”他突然转换话题问我。
“读过他的一些诗歌。”
“有一篇短篇,叫做《环形废墟》,你读过吗?”
“记不太清楚了,讲什么的?”
“大致是讲,一个魔法师在一座环形神殿里,怎样通过意念,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被创造出来以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只是他人想象的产物。为了不让他因为发现这一点而难过,魔法师警告这个被创造者,千万不要接近火,因为火会让他发现自己并不存在。”
“哦,我想起来的。最后结局好像是说,那个神殿某天被雷击中,着起火来,魔法师这才发现,原来他自己也不过是另一个人想象的产物。”
“对,是这样的。对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呢?”
我其实已经在思考了,到此时把自己的想法打了出来:“你是说,对于林翠来说,外部世界,包括一切人、事、物都不过是她想象派生出来的产物。而我,也是她所想象出来的。是吗?”
X没有直接说是与不是,只是自顾自地打下去:
“这种说法很接近佛教的唯识论。说到底识一种极端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物质,一切都不过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意识,因此意识以外的东西是否存在,根本没有办法可以证明。
“现在我和你在QQ上聊天,我并不知道你是不是我意识中的产物,就如你并不知道我是否是你意识中的产物一样。也许这个世界只是由一个人的梦境派生出来的,而这个幸运儿未必是你我。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境,好像封闭在网络游戏一样各管各地孤独存在着。
“你的故事很有趣。我刚才想过,也许可以用这种唯心的方法来解释。但是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我既不能剥夺那个女孩的主角地位,又不能不考虑到你这个‘观察者’角色的重要,尤其是你现在变成了主角以后。
“本来如果只有这个女孩来找我聊的话,我会告诉她,可能她只是经历了一次意识混乱,由她的意识创造出来的世界有了一点变动以后又恢复正常了。现在有一个她意识里的角色,也就是我,来通报她这种恢复的实现。
“可现在还有一个你,我就不能这么办了。我尽管甘于承认自己是某人意识的产物,却不能寄希望于说服你也这样相信,因为这几近于无赖。同样,我也不能说,这些都是你意识混乱的产物,那个女孩大概只是表演了一遍你梦境中的剧本。因为你大概也不会那么狂妄。
“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全新的点子,现在说给你听听。我也没把握它会‘合理’,只能希望你能喜欢。
“首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任何世界任何宇宙任何空间和事件,你就是你,只有一个,正如我就是我,只有一个我一样。我们都是确实存在的,不是什么分身也不是谁的梦境。
“但是,我们远远不像自己所能认识到的那部分那样简单。你现在所能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年龄、性别、身份、习惯……并不能涵盖你这个人。真正的‘你’,是一种比这个大得多的存在。
“如果以一个人,比如说你,为一个中心点的话,就可以画出无数条放射状分散开来的直线。这里每一条直线,都代表着一种认知上的可能。在认知a中,你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有一系列的认识,比如你是个律师,有个儿子三岁半;而在认知b中,你有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认识,比如你是个医生,有个女儿都已经嫁人了。

“我想经历过刚才的思维过程,你的思想应该已经开放到这样的程度:承认一个人具备这许多认知的可能,在逻辑上是完全可能的。
“同样的,你也可以为其他人,比如我,画出类似的放射线。由于每个人都是确实存在的,都是认知的主体,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放射线。
“而所谓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现实世界’就是这些放射线的交点呀。
“你的某一条放射线,和我的某一条放射线,相交于一点,就代表你的认知和我的认知,达成了一种共识。所有人的某一条放射线相交于一点,就代表所有人的认知达成了一种共识。而所有人的共识,就是所谓‘现实’。
“你看到一种颜色,叫它作‘蓝’。而我看到它,偏偏要叫它‘红’。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共识的话,这种颜色就不会有一个被我们都承认的名字。现实是大家都约定俗成这种颜色叫‘蓝’,它才具备了现实中‘蓝色’的意义。如果大家约定它叫‘红’的话,它也就变成‘红色’了。所以重要的不是它本身是什么——它本身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知道——重要的是达成共识。
“一个‘现实’就是这样构筑起来的。当所有人的某条线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这一点上,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每个人把自己的认知局限在这样一个‘与他人相同’的范围内。而这个范围,就构成了这个直接里的‘你’、‘我’。与真正的‘你’、‘我’不同的是,这个世界里的‘你’、‘我’只是在这样一个‘现实’中有效的认知概念,而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在其他‘现实’中,会体现出别的‘你’、‘我’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并非分身的干系,而是一个主体认知的不同部分而已。
“其他的‘现实’也是同样形成的。由于每个人都有好多条认知线,它们呈放射形散步出去,所以相交的点也不会只有一个。每一个相交点,都代表着一种‘众人的共识’,也就构成了一个‘现实世界’。
“你的朋友所碰到的情况,就是她本来都在现实A中的线条a,即一整套认知,被搬运到了现实B中。这样她的认知线就没有落在所有人的‘共识点’上,于是出现了她和这个现实的格格不入。
“本来,在现实B中,应该有认知线b来负责和他人的协调的,但是事实上却被替换成了认知线a。我想你所说的铁牛,就是这样一个搬运认知线的工具把。而启动这种工具的方法,就如你说的是洪水。在这里铁牛成了一种超然于一切认知之外的存在,它甚至可以操纵人的认知,因此它比我们任何人都更有资格说自己是主体。”
我始终集中精神看着X发完他的长篇大论,尽管在QQ的发言间隙要等待不少时间,我还是没有移开过注意力。也因此我对他所说的几乎完全理解。直到此时,他做出这样一个结束语,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天才的想法,不是吗?
虽然对我并无什么帮助,但这毕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如果想着,在这个‘现实’中的自己以外,还有着一个总揽全局未受什么影响的‘自己’客观存在着,多少是一种安慰。
“X,谢谢你。”
“不客气。顺便再说一句,你那朋友说的‘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云云,我真的不怎么赞同。”

从网吧里走出来,我不再像刚才那样情绪低落。还感到肚子有点饿,于是就打的回了宾馆。
在宾馆里吃了饭,回到房间通过电话线拨号上了网,我把刚才在网吧里上传到自己信箱里的X的那篇文章和他与我的聊天记录收了下来,储存在硬盘里,又备份在了随身带的U盘里。
此时我已经决定,无论自己是要继续在这个现实里待下去,还是准备离开这个地方,都该先到江边看看铁牛。
时间已经到了黄昏,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走出宾馆,来到繁华的街头,按照另一个世界里林翠运用的手法,拦下了一辆愿意去都江堰的出租车。
到达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对另一个世界里跑夜路司机的道歉,我没有收找头。
铁牛还是那副落寞孤寂的神情。想到这里我都觉得好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铁牛已经被我完全人性化了,如果说我们都是被局限在一种认知里的井底之蛙,而铁牛是穿越所有认知世界的独行者的化,我真的不知道谁更值得同情。
黄昏的都江堰人迹已经稀少,天色似乎又要下雨,施工者大多已经回家,剩下的也在收拾工具,转瞬就要走了。
我突然对这里的景色产生了一种亲近感,想起自己不久以前还动着要破坏截流工程的念头,不禁笑了起来。
我信步走向安放铁牛的高地,在他肚子地下安静地坐着。
这些天所经历的事情,还有刚才与X在网络上的闲聊,使得我似乎一下子回到了还是孩子的那些岁月。那时候世界好像充满神秘和不可思议,我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特别能接受新奇,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世界有无数种可能,而根本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落山了,小雨开始下起来,偌大的都江堰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不知道是因为想起的童年的事情而玩心大起,我站起身,向着头顶的牛头望去。“长3.63米,最宽处1.12米,高2.34米,算角的话2.47米。”林翠的话言犹在耳。2.47米是吗?应该能行。
我奋力纵身上挑,如同在学校里的摸高训练那样,一伸手就拽住了一根牛角。
如同吊单杠一样晃悠了几下以后,我还不满意似的放开了但手,只靠左手吊住,右手则拼命伸向另一边的牛角。
终于我两首分别抓住了两只角,悬挂在这巨大铁牛的牛头下。
牛角沾上了雨水,有些湿滑,我还想尽量保持这个姿势久一点,心想着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以这个姿势和铁牛合过影。
正在这个时候,我的手心又传来那种奇妙的微热感觉,我正想着是不是错觉,就被进一步的轻微晃动证实了。
原来同时抓住两只牛角确然重要,但洪水并非不可或缺……水,原来只要水就够了。
我抓紧意识失去前的一瞬,哈哈大笑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尾声

再一次在铁牛论坛上看到X,是在回到上海一个星期以后。X的QQ号码是我在另一个世界加的,在这里想找到他只有通过论坛一途了。好在“铁牛文学站”并不是那个世界的特产。
从回来后的第一天起,我几乎一有机会就挂在这个网站上,希望能等到他。
在此期间,我给工作顺利的研究员林翠打过一次电话,被她冷淡委婉地谢绝了保持通信的意愿——对此我如释重负般地开心,这至少证明她确实已经是被我灌醉过的这个世界的林翠了;我向主编推掉了能推的所有报道,包括“刚被打捞起来的铁牛神秘失踪,如今耸立在都江堰边上的只是赝品”这样的,后来遭到封杀的新闻。
一切都平静顺利,我甚至对自己没有看一眼“那夫人”是个什么样子感到有点遗憾。我等待X,也许因为我觉得他是个值得交的朋友,也许因为他是我结识于另一个世界的人。
果然,他不认识我。
不过爽快的性格没变。几句闲聊过后,我们就投机了,我给他看我保留下来的《幻灯片》,他啧啧称奇,说自己绝对写不出这样好的东西。末了他邀请我说:“明天1∶30,当然是下午,F大校内操场4号场地边见吧。”
好嘛,1∶30,下午,这两天天天都是39度。

坐在炎热的操场边,我觉得脑子都块被晒出来了,四周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我看到有一个长得有点像言承旭……
我脑子里电光火石般地闪现出了一副情景:林翠在世界A里的家里,她的卧室门口,我究竟有没有看到那张F4的海报呢?如果没有,那么她的门上究竟有没有那个她老爸打出来的破洞呢?
如果没有……莫非林翠A并没有回到世界A,而是到了世界C去?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现在呢?莫非我现在所在的也不是我过惯的世界B,而是世界D?这两者一定什么不同,是我太粗心没有发现吗?不,不会的……
“要不要挑一下?”
“呃?”我抬头看,发现打断我思路的是个1米9多的胖子,黑得跟印度人一样,脸形极其粗犷,活像大猩猩。
“你是那多是吧?我是X。会不会打篮球,要不要过来挑一下?”
阳光下,我突然笑起来。
生命于我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它有任何不明不白。
它奶奶的,管它呢!
我站起身,边脱了衬衣,边尾随着X朝最近的篮球架走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8.亡者永生


与本书密切相关的两条新闻
      (本章字数:1020 更新时间:2006-11-2 21:22:50)


      上千只蟾蜍自我爆炸 怪异行为困惑科学家

         
      据法新社4月23日报道,最近几天,德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怪异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上千只蟾蜍忽然自我爆炸,将内脏弹出一米高的地方。这种奇怪现象使得德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困惑不已,他们通过研究,始终无法解释蟾蜍自杀的原因。

         
      根据大量来自德国兽医和动物福利工作人员的报道,生物学家们发现,至少1000只蟾蜍忽然不断膨胀自己的身体,直至将身体鼓至极点,最后爆炸。它们的内脏也在爆炸中弹至一米高的地方。而德国汉堡市奥顿纳地区的蟾蜍自我爆炸现象最为严重,在当地一湖中,竟然浮满了蟾蜍尸体,而这片小湖也被称为“死亡之塘”。


         
      目前,汉堡市有关部门已经禁止市民使用这片小湖。每天凌晨2点至3点,一名生物学家被派至湖边,观察这些自杀蟾蜍爆破时的情景。汉堡市北部自然保护社会观察和研究机构的成员沃纳•斯莫尼克称:“这简直像一部科幻电影,它们忽然膨胀、爆炸,它们的尸体比普通蟾蜍尸体扩大了3.5倍。”


          目前,生物学家推测了蟾蜍自我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这种蟾蜍感染上了一种未知的病毒。

          北京青年报2005年4月25日

          上海老洋房天花板现七只骷髅

          23日,位于上海西宝兴路的一栋老洋房在拆迁时,工人们在天花板上发现了7个骷髅,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23日中午11时许,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事发地,发现骷髅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散步时,发现一处拆迁工地附近的路边竟然有一颗人的头骨。张先生向工人询问后得知,这颗骷髅是拆房工人从旁边的一幢老洋房中发现后丢弃在路边的。记者看到,尽管已经有多处破损,但是可以确定是人的头骨。


         
      据一名工人介绍,前天下午4点多,工人们在拆除老洋房时,在房子二楼天花板和屋顶之间的夹层里发现了这些骷髅,当时一共发现了5颗,工人们在清理过程中弄碎了两个骷髅。


         
      记者采访过程中,几名工人热心地向记者指出发现骷髅的地方,没想到的是,在发现5颗骷髅的二楼屋顶夹层,他们又发现了两颗骷髅。一名工人拿着刚发现的两颗骷髅和另外两块骨头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包裹骷髅的是1967年5月17日的报纸。


          据拆迁工人称,第一次发现的5颗骷髅中除两个已破碎外,另3个已于昨天被警方取走进行调查。

          上海青年报2005年7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死神手里逃脱的人(1)
      (本章字数:6293 更新时间:2006-11-2 21:27:19)


      阴天。
          我讨厌阴天,坏天气总是影响心情。这个故事在坏天气里开始,预示着接下去的一切都不太妙。

          但我在接那个电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真是太谢谢了,好样的,我看你来当记者也一定能干得很棒!”我毫不吝啬地抛出褒美之词。我知道他就喜欢听这个。

         
      “呵呵,哪里,只是提供个消息,你的稿子写得才真叫好,什么时候我能在你后面挂个通讯员的名字就心满意足啦。”花花轿子人抬人,老贺立刻就还捧我一把。

          “当个爆料人不是也挺不错吗,你这个消息肯定有奖金,至少五十,我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上一百。”

          “哎呀,哎呀,这怎么好意思。”不用看,我也能猜到电话那头的嘴咧得有多大。

          “应该的,以后有这种消息可要第一个告诉我啊。”

          “那是当然。”老贺保证。

          这种事情是互利的,消息要是传得晚了,被别家报纸先发出来,或者我们跑卫生的丫头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他的爆料费也就泡汤了。

          “那个病人,他原来得的真是绝症?”我再一次向他确认。

         
      “错不了,我们芮金医院组织了专家会诊,绝对是海尼尔氏症,极罕见的绝症,全世界没听说有谁得了这毛病还能好的,这是首例。虽然这病好得有点莫明其妙。”

          “好,我下午就过来采访。”

          又踩过界了,没办法,为了生存嘛。挂下电话我这样想。

          本来这种医疗新闻当然是得由跑卫生的记者采写,不过嘛,现在通过我的线人打热线电话爆料就不同了,只要是读者打的热线,我这个机动部记者都能采访。

         
      我手上捏了好几个线人,或者用唬烂人的称法叫“深喉”。平时隐藏在各行各业,有风吹草动就会向我报信,比如这个老贺,虽然人在芮金医院,但市中心的大医院基本都熟,平时没事就给各医院的熟人打电话,探听新闻线索。当然,“深喉”们之所以这样积极,除了我的个人魅力之外,爆料费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动动嘴皮一个月就能多几百元甚而千多元,何乐不为。


          再多培养几个,我就不愁没稿写了。

          中午吃饭的空隙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海尼尔氏症,没什么有用的信息,或许是这个病太专业,又或许是我把这个音译的绝症名称弄错了哪个字。

          全身器官萎缩,并很快衰竭?去芮金医院的路上我琢磨着老贺简单告诉我的海尼尔氏病症。听起来很可怕的样子。居然突然就好了,连主治医师也摸不着头脑?


          有点意思。

          “芮金医院惊现奇迹,致命绝症莫明康复!”我已经想好这篇新闻的标题了。没错,就是要耸动,就算采访下来没什么稀奇,也要把标题起得“弹眼落睛”。

         
      内科门口排了二十几个等候看病的人,走进诊疗室的时候我觉得后背有点发凉,他们一定在暗骂我这个不排队直接冲进去的小子,如果知道我将要耽搁他们的医生至少十几二十分钟,更恶毒的诅咒会汹涌而至的。


          老贺早已经给我的采访人——林医生打过招呼,等他看完下一位病人,我就坐到了他对面的板凳上。

          “老贺说您就是那位患海尼尔氏症病人的主治大夫,我想来多了解些情况。”表明身份后我问他。

         
      “你们的消息还真是灵通啊。”这位脑袋微秃的中年白大褂显得有些惊讶:“病人昨天才确认康复,你今天就赶过来采访了。”看来他并不知道老贺的“深喉”身份。

          我当然不会说破,只是笑一笑,很高深的模样。

          “不过这真是一个奇迹,奇迹啊。”医生的手开始挥动起来,声音也比刚才响了些,我这才注意到他的眼睛里满是血丝。

          他很亢奋,或许他已经亢奋几天了。

         
      “先说一下这种病吧,罹患海尼尔氏症并不是因为什么病毒入侵,而是先天性的。以遗传学的角度说,就是基因先天有缺陷。在大多数时候这种缺陷并不会给人带来麻烦,但如果不走运在某个时候被激活的话,免疫系统就会出问题,大问题。最终导致全身器官,特别是心肝肺肾会缓慢衰竭。一个更奇特的现象是,虽然海尼尔氏症的起因不是病毒,但患海尼尔氏症的患者特别容易诱发一种特殊的病毒,这种病毒无法在健康人体内存活,但却能在海尼尔氏症患者的内脏里繁殖兴旺,而这将进一步加速器官的衰竭。”


          “没有治疗的方法吗?”

          医生迅猛而快速地摇头。

         
      “在此之前,从罹患海尼尔氏症到死亡,最长的纪录是七年。通常患者在两年里就会死去,当下的医疗手段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延长这个时间,代价是患者会因此而活在痛苦中,并且最后也不免一死。”


          “那这位患者患病有多久了,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

         
      “患者叫程根,是个做生意的,大概平时太忙,身体不舒服一直熬着,等到确诊已经发展成中期。药物对这种病的效果本来就有限,一周前做会诊时,我们的意见是最多还能活十个月。前几天他儿子还陪着的时候,程根已经虚弱到连走路都要人扶着了。”


          “哦?这么说程根康复的时候他儿子不在?”

         
      “是的,听说是生意上的事情急需他去处理,飞到广州去了,老爹的奇迹恢复会给他个大惊喜。”说到这里林医生脸上露出笑容。他是真心为病人高兴,医者仁心,但现在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像他这样。


         
      林医生的笑容只停留了两秒钟。他猛一拍没剩几根头发的后脑勺,说:“哎哟不对,他儿子还不知道程根得的是绝症呢,程根叮嘱我们院方不能把他的病情告诉他儿子,小伙子一直以为他爹只是肾病发作。”


          “啊……”我张了张嘴,本来是多好的现实桥段啊,还想写进稿子里呢,“那么,程根好起来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医生点点头:“前天早上,护工扶他去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跤,连带着把老头子也摔了出去,那个护工吓坏了,没想到还没等她站起来去扶,老头子哼哼着自己爬了起来。护士不放心给他做了简单的检查,竟然发现各项指标比五天前检测时好了许多。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跳,下午就安排再做一次全面检查。结果……”说到这里,林医生的眉毛皱了起来,微微摇了摇头,仿佛直到现在,仍然对检查结果感到惊讶。


      “结果怎么样?”我很识相地配合问道。结果当然是病好了,不然我到这里干嘛来了。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程根的内脏器官就像被打了兴奋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中。他的心脏现在强壮地像个三十岁的人。”

          “哦?”我有些意外,原来不仅仅是康复啊,听他的口气,这个程根的年纪总有五六十了,现在居然因祸得福,内脏变年轻了。

          不过我觉得林医生也像被打了兴奋剂,他的手一直在比划着,在我看来有些可笑。

          “会不会……只是暂时现象?是回……”这么说好像不太妥当,我及时地住了嘴。

          “你想说回光返照?”林医生失笑,“怎么可能,我们不可能把表面现象和本质好转搞错,所有的数据都表明,他正在从根本上好起来。”

          “真是个奇迹。”他再次啧啧赞道。

          “这么说来病情突然转好,并不是因为用了药物或什么其他的医疗手段?”

         
      医生的表情有点尴尬:“是的,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很纳闷,发生转变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没有换药,病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行为,突然之间就好了,此前没有半点征兆。我只能说这是个奇迹。现在院方正在努力留程根在医院里多住段时间,一来再多观察段时间比较稳妥,二来如果能找出他康复的原因,或许海尼尔氏症就不再是绝症了。”


         
      说到这里他又兴奋起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你不知道,先天性的基因问题被神秘地解决了,而且只用了两天,这是颠覆性的。如果我们能知道为什么,不仅海尼尔氏症,有太多其他的绝症也将有希望。”


          我挠了挠头,如果这真是个奇迹的话,就不要对破解它抱太大的希望。这个世界上神秘的事情可不止一宗两宗,现今的科学离破解它们还远着呢。

         
      当然我不会阻了医生的兴头,作为目睹奇迹发生的人他显得有点狂热了。医生喋喋不休地和我说了一堆专业内容,比如什么什么指数恢复到多少,海尼尔氏病出问题的DNA第二十三对螺旋体修复到底有多少可能性等等。我却已经无心多耽误门外看诊病人的时间,在他这里的采访内容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该去看看那个不知走了什么运的老头子。


          医院里的空气让我的胸口越来越憋闷。急诊走廊里排满了病床,走过仰天的苍白的脸,我仿佛听见无声的哀嚎。

         
      就在旁边,一具枯瘦的身体躺着,葡萄糖一滴一滴渗进干涸的手里。他的嘴唇灰涩,睁着黄浊的眼睛,里面全是木然。我只扫了一眼就赶紧挪开,加快了脚步,直走到电梯旁才呼了口气。刚才那种地方的空气,我可不想吸进肺里。


          叮当一声,电梯门开了。一张床被推出来,躺着的人被盖上了白布。我连忙让开。推着床的两个护士在说笑着。这样的地方,生和死离得太近了。

          我要采访的程根在五楼,居然是特护单人病房,这里每天的费用可是相当昂贵的,想起林医生说这病人是经商的,大概生意还不小吧。

          门半开着,我敲了敲走进去,一个穿着病号服的老人坐在沙发上看杂志,脸膛红润,气色不比我差。听见声响他放下杂志,向门口望过来。

          “您好,我是晨星报社的记者那多,祝贺您,身体明显好转了,能否接受我的采访,所有的医生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程根笑了,一开口就中气很足:“没问题,我正闲得发荒,要不是医院坚持,我真想今天就办出院手续,有人愿意陪我老头子聊天再好不过了。”

          我在他旁边坐下,把名片递过去,笑着说:“您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病人。”

          “还真没想到能再活过来,住进医院里感觉一天比一天没力气,以为这辈子就快到头了呢。”

          “您能详细说说吗,您的职业,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得病的,这两天突然好转是怎么回事呢?”

         
      “我啊,以前搞建筑工程,最近一两年么房地产也插一脚,平日里总是从早忙到晚,操心的事太多,人老了气力不如从前也是当然的,这一年多身子明显虚下去,却没往别处想。一个月前走着走着脚一软摔在地上,才决心好好查查,不想得了个怪毛病。至于怎么好的,连医生都搞不明白,你问我不是白问吗。”


          “您自己的感觉呢,有什么征兆吗?”

         
      程根苦笑:“大前天晚上睡觉前,还一点起色都没有,医生开的药吃下去也没什么用,林医生说心情很重要,心情好的话对病情会有帮助,可是明知道自己再怎样都活不长了,心里又有许多事情放不下,我也没那么快看得开。一觉睡下去,做了整晚的乱梦,早晨醒过来浑身湿透,没想到精神反倒好起来,胃口也大了,医院里的早饭吃完还觉得不够,叫人去外面买了大饼油条豆浆来吃。吃完早饭去上厕所,其实我已经觉得可以自己走了,那个护工一定要扶着我,结果她自己脚一滑连带着把我也摔出去。嘿,那个护工最多才四十,结果她还没爬起来我先自己站起来了,她两个眼珠子瞪得溜圆呢。”说到这里,这个在鬼门关前走了一次的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要是我也得看得眼发直。”我笑着说。

         
      “我觉得自己胳膊腿的力气又回来了,毛病好不好,看饭量就知道,这两天我每顿吃三碗白米饭。小护士到病房里给我做简单检测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有希望了,昨天早上林医生正式告诉我,我正在康复,而且速度很快。这就么些,我自己也糊里糊涂,像做了场梦似的。”


          病好了,医生和病人却还是稀里糊涂的。不过这也好,新闻写出来更有传奇性。

          “林医生告诉我,他本来认为您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您原本打算用这些时间干什么呢,而现在奇迹般康复,可以说再世为人,想法和从前又不一样了吧?”


          程根沉吟着还没答话,病房门就被“呼”地推开了。

          一个比我胖两圈的肥男快步走进来,下巴上的肉一颤一颤。他瞪大了双眼看着程根,一脸的惊讶。

          “爸,听医生说,你的病……好了?”

          程根的脸却板了起来:“怎么你这几天都不打个电话回来,那边情况怎么样不汇报,你爹死没死也不管。”

          胖子脸上抽动了一下,说:“我这不是赶回来了吗,你,你的病真好了?”

          “你还盼我好不了?”程根的嗓门一下大起来。

         
      没想到这老头刚才对我还和颜悦色,儿子一来就变了脸。我在旁边看他这么训儿子有些不自在,开口说:“您父亲的海尼尔氏症已经康复了,这可是个奇迹啊,我是晨星报社的记者那多,就是为了这个来采访程老先生的。”


          “海尼尔氏症?这是什么?不是说,不是说是肾病发作吗?”

          看着胖子张大的嘴,我这才想起刚才林医生说,程根一直把真实病情瞒着家人,没想到被我一溜嘴泄了实情。好在程根的病好了,不然就捅蒌子了。

         “哎呀。”我讪笑着,向程根做了个抱歉的表情。
          “反正现在病也好了,告诉你也没关系,你爹可差点就死了。”

          “啊。”胖子的表情突然紧张起来,身子也抖了一下。

          没想到他爹对他这么不客气,他还真是个孝子呢。虽然程根好好地在这里,他儿子却连脸色都有些发白呢。

          等程根大概说了海尼尔氏症和这两天发生的奇迹,胖子的神情依然颇有点不自然。

          “爸,你该早告诉我和妈的,哎呀,你这能瞒多久!”胖子捏着拳头,连连地摇头。

         
      “去,早说有什么好,你看我现在多好,早说你娘指不定担心成什么样。还有你,你那副样子怎么能让我放心,本来想等你接手公司一段时间,上了正轨再说的。对了,这次竞标怎么样,拿下来没有?”


          “啊,那个……”胖子支支唔唔。

          “什么这个那个。”程根大声喝斥着。

          胖子瘪着嘴巴,满脸惶然。

          “是不是没标下来?”

          “嗯。”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不是告诉你这个工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一定要拿下来的吗?”程根“霍”地站了起来,把他儿子吓得往后退了两步。

         
      “我生你有个屁用,你说,你说你在德国都读的什么书,读到哪里去了,就会问我要钱,女人倒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你这里面都装了什么东西,浆糊?还是狗屎!”程根用手指猛点胖子的脑门,把胖子戳得面色如土。


          “还好,还好我又活过来了,否则我这十几年辛辛苦苦,不都得被你败光!你这个项目经理不用再做了,回去从工地上做起来!”

          我在旁边坐立不安,这架势,我是走还是留?

          “你先出去,我这还有客人。嗯,回去告诉你娘我病没事了。”

          “哎。”胖子如逢特赦,急忙转身出去。

          程根坐回沙发上,呼哧呼哧喘着气,我真担心他病情复发。

          “我这儿子啊,恨铁不成钢,让你见笑了。”程根说。

          “呃,您对儿子挺严格啊。”我不知该说什么,程根对儿子的态度,实在是……不知这胖子以前都干了什么事,让他爹这么怒其不争。

          “这小子,咳,不提他,咱们接着聊。”

          我又问了些问题,程根一一答了,我觉着差不多了,就告辞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死神手里逃脱的人(2)
      (本章字数:4807 更新时间:2006-11-2 21:28:22)


       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天已经下起了小雨。

          我看见程根的儿子正靠着医院的外墙抽烟。他的头发耷在额上,看起来已经在雨里呆了一会。

          他皱着眉头,很不痛快的模样。烟已经抽到了尾端,他扔下烟,踩了几脚,然后转过身,对着墙做了个让我吓了一跳的动作。

          他狠狠地对着墙踢了一脚。

          这么大的怨气?我摇了摇头,转身离去。这些东西,我是不会写进新闻稿里的。

          走开的时候,我听见背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咆哮,接着又是“砰”的一声。我想他往墙上踢了第二脚。

          耸动的标题和戏剧性的内容,使我这篇稿子最终上了版面的头条,老贺的奖金也出乎意料地升到了一百五十元,皆大欢喜。

          “看不出来,已经有我的三分火候。”苏世勋跑过来和我勾肩搭背。

          我连忙抖落他黏糊糊的胳膊,这根贱草最近越发的贱起来,在这样下去和他并列的另一大贱客文艺部王柳就快赶不上了。

         
      记得苏世勋刚进报社的时候,晨星报只有文艺部王柳号称贱人王,和狗仔王王动并称双王。王柳和我不是一个部门,一般也烦不着我,苏世勋就不同了,进我们部第二天就让我见识了他的本色,至今记忆犹新。


         
      那次是在厕所里,他站在我旁边,来回看看我们两人的小便池,忽然说了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如果是今天我完全不会去理他,那时我琢磨不出他是什么意思,又不知该怎么发问,只好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苏世勋哈哈大笑,一边尿一边伸手拍我的肩膀,说出下一句:“男人都需尿尿。”很是震撼了我一下。


          “三分就不错啦,放眼天下有谁及得上你五分的?”没什么事就配合他一下。

          苏世勋还真摆出一付认真思考,掐指算人头的模样,半晌后微微摇头,仰首轻叹一声:“寂寞呀。”转身背手踱开。

          我不由感叹,这活宝的台词还真是多。苏世勋就像块口香糖,扔到哪里都能粘住,人缘倒是相当不错。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抓起听筒,飘出前台小姐甜甜的声音。

          “那老师,有人找。”

          新闻中心的门口,一个和我高矮仿佛但敦实许多的男人冲我点点头,可我却完全不认识他。

          “你是?”我问。

          他拿出个小本子面我面前摇了摇。

          “有空吗?”

          那是警官证。

          报社的小会客室隔音效果相当不错,门一关,外面的嘈杂声就被过滤了大半。

          短短的一段路走来,我飞快地想了一遍最近的所作所为,还是没猜出这位警官会为了什么事情找我。

          “有什么事吗?”

      “先认识一下吧,我叫郭栋,东郭先生的郭,栋梁的栋。市局特事处副处长。”他伸出手。
          “呃,我你应该已经很了解了吧。”我一边和他握手,一边琢磨这个特事处是干什么的。

         
      “有一点了解。”郭栋笑了笑,摸着下巴上青青的胡子茬说:“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我一直在看有关你的材料,本来应该等你下班再来拜访,不过看了你以前干的那些,屁股坐不住就直接过来了。”


          “我的……材料?”我皱起了眉头。

         
      “带领一群大学生从神农架的人洞里安全返回;在青海对‘种子’的攻击;就在前不久还为了调查二十年前的一宗悬案,而远赴福建顺昌。”郭栋细细历数的样子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此外,还怀疑与印度马哈巴利普兰的一宗盗墓案有关,涉嫌帮助一位女性从精神病院里逃跑,并且与许多神秘人物与组织有着联系,其中包括……”说到这里,郭栋绕有兴致地眯起眼睛看着我:“可能包括非人类的智慧生命?是真的吗?”


          “你说呢,呵呵,呵呵,我只是个普通的小记者。”我干笑着,心里却明白,他既然能说出这些,赖是赖不掉了。

         
      郭栋笑了:“普通的小记者吗,那多先生,你可太谦虚了。不过,您不用有什么顾虑,特事处是新成立的部门,在以后一定会有麻烦到的地方,我这是套交情来了。”

          我心里踏实了一些,问:“那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是兄弟单位转过来的,嗯,你大概也能猜到吧。”

          我点了点头,他刚才说的那些,多是与我那好友梁应物有关的经历,而梁应物,正是X机构的成员。

          “只是我所看到的关于你的材料,虽然打印出来有厚厚一叠,但其中多有含糊不清之处,显然你那些精彩之极的经历,就连那个机构,也难窥全豹吧。”

         
      “哪里哪里,有什么精彩之极,一定是写报告的人加了许多想象,夸张了,我只是运气不好,总是碰到些古里古怪的事,其实可没啥本事,你来找我,多半是要失望的。”我赶紧把自己往差里说,天知道多出一个特事处,以后要给我找来多少麻烦。


          “咳,戒心这么重,虽然以后要找你帮忙,但以你的性子,多半也是乐在其中吧。至于你的本事,老王可是很推崇呢。”

          “老王?”

          “王茂元啊,我还跟他学过犯罪心理学,算是我师傅。”

         
      “啊。”我的表情松弛了些,王茂元是个退休的老刑警,专门研究犯罪心理学,不久前发生在我一位朋友身上的突然返祖异象,没有他的帮忙,没那么容易解开谜团。他可是个不错的人。


         
      “我这么过来也实在冒昧,你也还要工作,这样,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咱们饭桌上再聊。到时候你得给我说说,你是怎么破了四二三案的,那可是让多少个老刑侦都苦思不得解二十多年的奇案啊。我估计老王那里你都没全说。”


          我给了他一个笑容:“怎么,你那些材料上没写吗?”

          郭栋摆了摆手:“上面不清不楚,偏又让我心痒难熬。就这么说定了,地方你定。这是我手机,等你电话。”他写了个号码给我。

          “这……好吧。”麻烦上了身,推也推不掉了。

          饭桌对中国人来说是件奇妙的法宝,尽管我心里对这个郭栋扔保持着距离,气氛比下午总要好一些。

          我发现郭栋的眼睛是习惯性眯起,很容易给人老奸巨猾的感觉,不过在我说围绕在四二三案旁的迷雾是怎样被一层层拨开的时候,他的眼睛也越睁越大。

         
      我看他的表情实在有些好笑,问:“说起来,你这个特事处不就是专门处理此类事件的吗,相信以后会碰到更匪夷所思的事情,现在手上有什么案子吗?”这话一说出去我就后悔了,饭桌让我太放松了,特事处这个衙门的水决不会浅,对这个副处长说话可得小心。


          郭栋脸上果然露出为难之色。

          “哦,不能说就别说了。”我赶紧说。

         
      “这个,不是不能说,而是……和你想的有些不一样。”郭栋的脸上浮起一丝苦笑:“现我们这个部门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接手什么特殊案件。我下面的队员们正在磨合,所以只是接了几宗小案子。倒是和普通刑案有点不一样,我说一件你就知道了。”


          此时酒足饭饱,刚才我说得口干舌燥,现在角色易位,既然他开了口,我就摆好表情准备听听这火热新出炉的特事处正在办什么奇案。

         
      “是上个月的事,啊对了,我正带着这案子的材料。”郭栋从随身的公事包里翻出张纸递给我,是份报纸的复印件。上面的一个新闻被笔圈了出来。我看了眼报眉,是七月二十五日的《青年报》。


      上海老洋房天花板现七只骷髅
          23日,位于上海西宝兴路的一栋老洋房在拆迁时,工人们在天花板上发现了7个骷髅,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23日中午11时许,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事发地,发现骷髅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散步时,发现一处拆迁工地附近的路边竟然有一颗人的头骨。张先生向工人询问后得知,这颗骷髅是拆房工人从旁边的一幢老洋房中发现后丢弃在路边的。记者看到,尽管已经有多处破损,但是可以确定是人的头骨。


         
      据一名工人介绍,前天下午4点多,工人们在拆除老洋房时,在房子二楼天花板和屋顶之间的夹层里发现了这些骷髅,当时一共发现了5颗,工人们在清理过程中弄碎了两个骷髅。


         
      记者采访过程中,几名工人热心地向记者指出发现骷髅的地方,没想到的是,在发现5颗骷髅的二楼屋顶夹层,他们又发现了两颗骷髅。一名工人拿着刚发现的两颗骷髅和另外两块骨头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包裹骷髅的是1967年5月17日的报纸。


          据拆迁工人称,第一次发现的5颗骷髅中除两个已破碎外,另3个已于昨天被警方取走进行调查。

          “哦,就是这个案子?”我扫了一眼问他。这个新闻我是知道的。

         
      郭栋点点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事情要查清楚很麻烦。这几个骷髅头照我推测多半是哪个医生带到家里的医学标本,现在是不能这么干了,但几十年前这样的事并不罕见。即便真有刑案在上面,也早已经过了追诉期,查出来也不能拿凶手怎么样。说白了,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转了一圈就扔到了我们处手上。”


         
      “也不能这么说,你不知道,我经历那么多事情,许多虽然看结果很耸人听闻,但开始介入的时候并不显山露水,所以没准你真能查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来。”这么说纯粹是安慰他,这个世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正常的,想要发现不正常的地方得有很好的运气才行。


          “你有什么忠告吗,如果真的查到什么东西的话?倒不是指这宗案子,不过这个部门成立了,以后总会碰到的。”

         
      “别太相信表面的东西,常常我以为‘就是这样’的时候,才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另外么,不要轻举妄动,有些人如果像对普通犯人那样直接去抓的话,恐怕会有大麻烦,说到底成立特事处应该是为了加强这个社会的稳定吧。”我总要说些什么,表示我对这个部门的善意。


          “那是当然。”郭栋说。

         
      “暗世界,我喜欢这么称呼由那些人和那些事组成的天地。暗世界也是有规则的,你需要去慢慢的熟悉。我有些朋友,他们可能不愿意直接和警察打交道,但偶尔帮帮小忙还是可能的。”


          郭栋点点头,他的眼睛又眯了起来,这样的视线总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这顿饭吃了之后没几天,我的一位朋友不告而别,梁应物告诉了我一些事,这让我对那宗四二三案的判断完全颠覆了。想起对郭栋所说的“冰山一角”之语,真是一点都没错。这事情我写在另一本手记里,和这个故事并没关系,就不再多说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过得很安稳,并没有什么糟心的事情让我碰上。夏日的暑气几番折腾,终于消散殆尽,气温迅速地降了下来。十一月的上海,我拐进报社的大门,手冰凉冰凉。已经有初冬的感觉了。


          手机响起来,我看了看号码,不认识。拿起来“喂喂”几声,却没有声音。这大楼里有些角落的信号不太好。

          走到自己的办公桌,撂下包打开电脑,我拎起电话拨回去。

          “请问哪位刚才打我手机?”

          “那多啊,我是王阿姨。”

          我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这是我妈的朋友,住的离我父母家不远,和我妈一样都退了休,时常找我妈聊天打发时间。

          “哦,王阿姨啊,有什么事吗?”

          “莘景苑被封锁了,上午我想找你妈结果不让进,保安也换了,我一个都不认识。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吗?”

          “什么?”我大吃一惊。莘景苑就是我父母住的小区,三天前我还回家看过他们,封锁?怎么回事?

          “我联系不上你妈,所以想问问你。”

          “我也不知道,不过谢谢你了王阿姨,我这就过去。”

          挂了电话,我忙往家里拨号,是忙音。打父亲的手机也接不通。我急起来,抓起包连电脑都顾不上关,冲出了报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幕•突入封锁区(1)
      (本章字数:4346 更新时间:2006-11-2 21:29:34)


       “会是什么事?”在出租车上,我不断问自己。
         
      父母所在的莘景苑小区在上海地图的西南角,从外滩打车过去要一小时。这段时间里我没心思看风景也打不了嗑睡,不断地拨家里电话和父亲手机,都无法连上。

          车在小区门前停下,我付了钱,快步走下车。

         
      在车上的时候我就看见了,小区的大门口拦起了一条封锁带,两个保安站得笔直,果然不是原先的面孔了。后面的小区花园里空空荡荡,一个人都看不见。空气里弥散着一股呛人的刺鼻气味。


          我刚一靠近,一个保安就斜跨一步,伸手把我拦住。

          “这里现在被封锁了,不能进去。”

          “可我住这里啊。”我急道。

          “未经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进。”他再次强调,语气里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你是什么物业公司的,这里原来的保安呢?”我拔高声音问题。

          他沉默以对。

          我急了,拔脚往里走,伸手去推这个死挡在我前面的保安。

          另一个保安也上来了,两个人一起把我夹在中间。

          我缩回了推攘他们的手。

          这两个人,他们保安服下面,腰里鼓鼓的是什么!

          那个手感……

          想起刚才他们笔挺的站姿……

          “你们是军人?”我沉声问。

          沉默。

          我吸了口凉气,这么说,封锁莘景苑的是部队,而他们着保安装,显然是不欲引起普通市民的注意。

          “那出什么事了,能告诉我吗?”

          “不能。”

          我从包里找出记者证递过去:“我是记者,能不能……”

          还没等我说完,粗糙的大手就把记者证直接推了回来:“这里已经是管置区,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靠,油盐不进啊!

          面对他们衣服下面的枪管,我怎么也没法硬闯进去吧。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十六号楼三零二有没有出事,我父母住在里面,家里电话和手机都打不通。”我放软了态度希望能打动他,得到点消息。

          战士看了一眼,说:“打不通是正常的,管置区内居民电话线被切断了,手机讯号也被屏蔽掉了。”

          “啊。”我更吃了一惊。这么说来虽然未必是我家里出事,但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隔绝内外联系,一定有大事件发生了。

          我悻悻地离开小区大门,贴着围墙走。父母被困在里面,说的严重点是生死不知,我这作儿子的平时自诩神通广大,现在竟一点用都没有吗?

         
      看着旁边的围墙我动过几次翻墙进去的念头,这墙不算高,跑几步脚一蹬应该有希望,但最终我把这想法压了下去。小区看样子已经被隔离,里面多半看得很紧,而且我隐约记得小区是有红外线防盗系统的,这样的话我一翻墙就得被监探系统发现,看站岗那两人的态度,绝对没我好果子吃。


         
      终于决定先回报社联系各方关系打听消息,谋定而后动。这时候我已经快绕了小区一圈,前面不远就又是大门,可停在人行道边的两辆奥迪车让我心里“喀噔”震了一下。


          都是沪A的蓝色车牌,一个是个位数,一个是十位数。

         
      在中国,车牌靠前的都是政府要员的官车,在本市,A00800以内的车号,都至少是局级干部的。而这两辆,毫无疑问,是市副市长以上级别官员的车,特别是那辆个位数车牌的,难道说……


          看来这里面发生的事,要远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

          回到大门口,向两个乔装打扮的保安看了一眼,准备招手叫出租回报社,却又见一辆奥迪A4在封锁带前停了下来。牌照是沪A006**。

          车上下来两个男人,其中一个居然金发碧眼,是个相当英俊的外国人。

          他们两个和门口的战士说了几句,就见刚才把我挡得死死的那名战士拿起步话机开始呼叫起来。

          我立刻放弃了叫出租车的打算。这两个明显是知情人,看看再说。

          两人并没被放进去,而是站在封锁带前,像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四五分钟,一个人从小区里走了出来。看到这个人的装束,我大吃一惊。

          从头盔到鞋子,一整套密封防护服!

          这代表什么?

          我立刻联想起2003年那场让所有国人都记忆深刻的灾难性传染病。

          现在是没有SARS了,但这几天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的是什么,让我们报社那个跑卫生的小丫头跑断腿还拿了好几笔好稿奖金的是什么?

          禽流感!

          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昨天的官方数据,是内地有两例疑似,其中一人死亡。

          上海不是没有吗?难道……

          穿防护服的和外国人寒喧几句,拿出带来的一套防护服让他换上。送外国人来的那个则重新坐上奥迪离开了。

          我又等了十分钟,见没其他值得注意的,就叫了出租车回报社。

          坐在车上我定下心来的时候,才发现尽管我的第一感觉是禽流感在上海爆发,但细细琢磨疑点太多。
         
      2003年SARS在中国爆发时,政府处理疫情最开始的方式遭到广泛的质疑和抨击,和瞒报疫情相关的官员大多受了处分。照理在今天,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而我在新浪上看到的新闻恰恰说明,就算是人染上了禽流感,政府也没有瞒报的打算,而是一切透明化,让公众监督。市政府如果要瞒禽流感疫情,别的不说,相关领导势必要承受极大的政治风险。这似乎不太可能。


          而切断电话线,动用特殊手段屏蔽手机讯号,更让我隐隐感觉,其中隐藏的秘密,要比禽流感更可怕!

          怎说,真的爆发禽流感,来一个市卫生局长差不多了吧,那两辆车……是怎么回事?

         
      回到报社的时候正赶上开部务会,蓝头不知哪里来的兴致,跑过来旁听,弄得自部主任宗而以下,人人都不自在。我把情况一汇报,宗而还没说话,蓝头先兴奋起来。

          “小那的新闻敏感性就是强,这是个大线索,要抓住。采访好了,要版面有版面,要奖金有奖金,我说的。”蓝头的大嗓门在小会议室里左突右撞,余音袅袅。


          宗而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翘了翘。我明白这是他在表示苦笑。

          “蓝总,刚才那多说的情况……牵涉到军方,恐怕采访起来有些难度。而且市委宣传部那里……”

          蓝头很有气势地把手一挥:“难道因为有困难就不去采访了吗,有困难我们要上,没有困难我们要……啊,没有困难最好。”

          “没有困难我们制造困难也要上。”旁边偷笑的苏世勋轻轻把蓝头的话补完,周围几个人都把面部表情维持得很辛苦。

          “那多你是老记者了,我知道你方方面面的关系挺多的,努力去试,一定要把内幕打听清楚。明天我就要听到结果。宣传部那里我去搞定。”蓝头拍胸脯。

          宗而又看了我一眼,示意他是尽力了。

          “蓝总你放心,我会尽力去做,哪怕稿子发不出来也没关系。”

          我此话一出,立刻引来许多不解的目光。

          我叹了口气,说:“刚才有一点我没说,我父母就住在那个小区里,我现在怎么都没法和他们联系上。”

          “啊。”周围发出几声低呼。

          散会后,宗而经过我时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有说话。

          我冲他笑了笑,以示自己没事。

          得开始想办法了。

         
      我以帮洪玲玲泡一杯茶为代价,打听了上海禽流感的情况。洪玲玲就是社会部专跑卫生条线的记者,长得娇小玲珑,所以我们常常叫她“丫头”。上次我写的那篇“芮金医院惊现奇迹,致命绝症莫明康复!”让她相当郁闷,估计被她部主任不轻不重地拍了一记。好在这丫头人小心胸大,一点不记仇。呃,这么说,似乎有些岐义……


          洪玲玲告诉我,市里相关方面虽然很紧张,正严阵以待,但别说人,连家禽感染都没发生。我试探问她疫情会不会被瞒报,她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种可能。

          我之前的怀疑是对的,不是禽流感。

          “那么,最近市内有没有其他高致病传染病发生?或者是发布了什么传染病警报没有?”

          “没听说。”丫头奇怪地看着我问:“你问这些干啥。”

          “呃……”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她,毕竟是需要她的帮助的。

          “有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知道。”丫头瞪大了眼睛。随后她就兴奋起来了。

          “我这就去打听,如果有绝密疫情发生,再封锁消息,总不可能从外地调医生过来,肯定是从大医院抽调的。喂,这稿子你得分点汤给我。”

          “喝什么汤,有肉一块吃嘛。”我笑着说。

          回到座位的时候,勉强挤给洪玲玲的笑容早已经不见了,对她来说这仅是个大新闻,而对我则更牵扯了亲人的安危,心情怎都轻松不起来。

          想了一会儿,我拨通了梁应物的电话。

          “呃,你也不知道吗?”我失望地说。

          “即便被你猜中,爆发了危险的传染病,也仅是医学上的问题,和我们所涉及的方面,并没有……”

          “我知道,我知道。”我叹着气。

          “这样吧,我帮你问一下。”

          “这样最好了,你这里是肯定有渠道了解的。另外,方便的话,能否活动一下,让我能以记者的身份进去。”

          “这个……”梁应物有些迟疑:“这可完全不在X机构的权限内。”

          “权限要看怎么说,你不用糊弄我,X机构进行这些研究,如果没有相当的能量,在方方面面的牵制下,简直寸步难行。”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

          “知道了,我会努力看看,但不能给你任何承诺。”

          “谢谢。”

          挂上电话,我从名片夹里找出郭栋的名片,盯着看了一会儿,又插了回去。

         
      还是不麻烦他了。一来认识不久;二来市公安局特事处——公安部特事局直辖单位,听上去很牛,实际才刚成立,方方面面的关系,怎都不可能与根深蒂固的X机构相比。托上去,也是白欠人情而已。


          晚上睡觉之前,我又打了一次父母的电话,还是不通。

          “要是认识市警备区的人就好了,从封锁小区的人入手,也是条路啊。”我躺在床上这么想着。

          第二天我早早就到了报社,却一直不见洪玲玲进报社,应该是在外面跑采访。手机被放在伸手能及的地方,一响起来就急着看是不是梁应物打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幕•突入封锁区(2)
      (本章字数:4709 更新时间:2006-11-2 21:30:58)


         下午三点,我等到了一个丧气的消息。
          蓝头踱着方步,走过来的途中和许多人和善地打着招呼,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停在我面前。

          “那多啊,咳咳,跟我来一下。”他轻咳了两声,脸上堆出不一般的笑容。

          他把我领到自己的办公室。

          “坐坐。”他热情地招呼我。

          “小那啊,你的新闻热情,新闻敏感度,都是第一流的啊。不像那些新进报社的记者,一篇三百字的小稿都写不好。”

          我给了他个回应的笑容,没吱声,等着下文。

          “这次莘景苑苑的事情,我敢说全市的记者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如果能报道的话,绝对是超重量级的大新闻。”

          如果能报道的话?我琢磨着他的话,看来……

          “可是……”蓝头又长又重地叹着气,递给我张小纸片。

          “关于莘景苑苑小区被封锁一事,没有市委宣传部允许,所有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下面盖着市委宣传部的大红章。

          果然。

         
      “这个新闻,你也只好放一放了。我留意着,上面一松口,就派你过去,做个大新闻出来。”面前这位似乎全然忘了昨天是如何打着包票去搞定宣传部的,一脸诚恳地对我说。


          好在我从没有对他寄予多少期望,诺诺应了几声,就离开了副总编办公室。

         
      宣传部的那一纸禁令,口吻也比平时严厉得多啊。历来宣传部对新闻的监管,一是通过通气会上的口头传达,二是通过发文,但就我以前看到的文而言,一般会用“建议暂缓报道”的字样。这一次,所有的迹象都显示着那里面的不同寻常。


          路过社会部,看见洪玲玲向我招手,连忙走过去。

          “你有消息了?”我问。

         
      “昨天早上,芮金医院和花山医院紧急抽调传染病区的医生护士组成特别医疗小组,被一辆军车接走了,应该就是。不过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人知道去了哪里,而且昨天医疗小组的成员没一个回自己家的,听说事先说好在工作结束前不能离开,不能对外联系!我问过好几个大夫,都说不会是禽流感,一定是更可怕的东西。现在医院里都流言四起呢。”


          “更可怕,会是什么?”

          “有人说,只有像炭疽或埃伯拉病毒,才会让政府这么严阵以待。”洪玲玲压低了声音说。

          我打了个冷颤。

         
      埃伯拉病毒是有始以来最凶悍的病毒,从感染到发作时间极短,我看过一些图片,病发时是真正的七窍流血,到后期甚至从细小的毛孔中也渗出一颗颗不会凝固的血珠,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就会死去。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科维克爆发过一次。当时总共出现了315例病人,让那座城市仅有的两所医院全都关闭,30%的医生和10%的护士被感染。流行的最初阶段,病死率达到100%。


         
      而炭疽的致死率虽然不像埃伯拉这么可怖,但传染性要强得多。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199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用炭疽菌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比核弹还要大的灾难。因为只要一亿分之一克的炭疽杆菌便可将一个人致于死地,故被视为最理想的生物武器。而这种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生存几十年甚至更长。9•11之后美国就多次受到炭疽菌攻击,2001年11月美国参议员雷希收到一封藏着炭疽菌的信,幸好他没拆,那里面的病毒足以使10万人死亡。


          如果是这样的传染病,那么住在小区里的父母,岂不是……

          我不敢想下去。

          “哎。”洪玲玲有些担心地看着我。

          “哦,没事没事。”我知道自己的脸色一定很差。

          “我等会儿再去打几个电话问问。”

          “先不用吧。上面下通知了,不能报。”

          “啊?”洪玲玲一脸的失望之色:“又不能报?唉,我早该想到的。”她向后靠在椅背上,无精打采。

          看样子她是准备放弃了,记者碰到宣传部禁令还能有什么办法。

          只是在这件事上我的身份并不止是记者,她可以放弃,我不行。

          梁应物一直没有来电话。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可能能帮上忙的人,准备第二天再多打几个电话。那个郭栋,也还是托一托的好。

          正想着,手机突然叫起来。

          已经过了十二点,会是谁?梁应物吗?

          我一下从床上翻起来,光着脚冲到厅里,从包里找出手机。

          是报社的电话。我先是一阵失望,按下接听键的那刻,却又生出某种期盼。

         
      “那多,快到社里来一次,半小时之内。”蓝头在电话里火烧火撩地说。这时候明天报纸的所有版面都已经拼好,等值班老总看过之后就送厂印刷了,看来蓝头就是今天值班的副总。


          “啊,什么事?”

          “来了再说,快点。”

          “是……莘景苑?”我把手机夹在脑袋和肩膀之间,一边穿袜子一边试探着问。

          “嗯。”

          我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立刻来。”

          我在屋里奔跑,强拉硬扯着把衣服穿齐,拽起包蹬上鞋,飞身出屋,门在背后轰地关上。

          坐在出租车上,来不及扣紧的领口里还残留着外面的寒意。仿佛有股莫明的力量牵引着我,在报社里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样的消息?

          蓝头在办公室里等我,在他旁边的是个四十岁许的微秃男人,脸有点熟,好像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

          “覃部长,这就是那多。”蓝头省去了一个“副”字,为他引介我。

          “是你坚持要采访莘景苑吧。”打过招呼,覃部开门见山地问我。

          我听不出他的语气是善是恶,但现下的情形并没有我周旋试探的余地。

          “是的。”我干净利落地回答。

          覃部的眉头皱成了“川”字:“那里已经被严密封锁起来,到底发生什么,我也不是完全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出去会造成严重的恐慌。”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听他这样提示,心里还是一紧。
          “听说你父母住在那里?”覃部顿了顿,说。

          “是的,所以我很担心。”

         
      “政府下了封锁那里的决定也是迫不得以,这样的做法很必要,但是人民也有知情权,所以,确实需要媒体的代表来参与,来监督。”这位四十多岁的处长字斟句酌地说。


          “可是,”他语气一转:“这样重大的采访,本应该由新华总社特派资深记者。”

          我心里原本知道他既然这么晚到报社来,一定是准许我进入采访,但由于心情太过急切,听他说到这里,心也悬了起来。

         
      “考虑到你的父母在那里,你本身虽然还谈不上是资深记者,业务也是过硬的,所以……”他顿了顿,神色变得更凝重,说:“经市政府莘景苑特别处理小组研究,同时上报,现决定准许晨星报社的记者那多进入莘景苑采访。”


          我的心“通通通”地跳着,“上报国家”?这果然是一宗足以震动全国的事件!

         
      覃部长传达完市府的决定,人也松弛了一些,脸上露出笑容说:“你还那么年轻,就有了这样的经历,前途无限啊。我把大概的情况说一下,让你心里心有个数。那个小区里出现了一种传染病,很罕见,也很危险。国际知名的医疗机构已经派出专家支援,本市也紧急成立了医疗小组进驻。目前里面的形势……就要你自己去了解了。”他欲言又止,不知道是不方便说,还是他这个处长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我想起了那天看见的外国人,多半就是来支援的外国专家。

          蓝头的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说:“这是殊荣啊,那多。不管对你个人还是对我们晨星报都是。”

          “我会尽最大努力完成采访任务。”我说。

         
      “是荣耀,也是考验。有些话,我要先说在前面。第一,虽然逐步得到控制,仍然是很危险的,防护服并不能保证你绝对不被感染,而一旦你染病,我可以告诉你,死亡率相当高。”


          “那才是记者该在的地方。对这个职业来说,战地记者是最受尊敬的。”我毫不迟疑地说。

         
      “第二,虽然你现在就进去采访,却不代表你写的稿件立刻能发表,什么时候见报,怎样见报,都要听宣传部的安排。这是新闻纪律。甚至不排除最后不能公开发表,只能写进内参的可能。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好的。”

          “第三,在稿件正式发表之前,你在莘景苑里见到的一切,都不能和无关者谈论,更禁止传播到互联网上。”

          “好。”我点点头,揣摩他那句话的意思,迟疑着问:“这么说,是不是代表我可以自由进出莘景苑,而不用和医疗组一样只能进不能出?”

         
      覃部长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看了我一会儿,以极轻微的幅度点了点头:“是的。但是在你每天离开的时候肯定会进行身体检测,此外,也请你在此期间少去公众场合,并且记住和你有过密切接触的人。”


          他从包里取出一张证明递给我:“明天你就可以凭这个进入,你的资料包括照片已经给封锁莘景苑的部队了。”

          “请问那里现在的负责人是谁?”

          “今天上午特别处理小组的领导刚刚撤出来。”

          他这样一说我就想起了看到的那两辆车。

         
      “你知道,这件事对外是封锁消息的,所以市领导一直待在那里也欠妥。现在卫生局副局长坐镇现场指挥,不过具体医疗业务上,是由海勒国际支援的专家负责,你的采访事宜会由他帮着安排。”


          一离开报社我就给梁应物打电话道谢。虽然覃部今晚一点口风没露,但只是因为我的父母住在里面就让我去采访?那可真是笑话。

          “那地方……你自己小心点吧。”梁应物淡淡地说。

         
      “哈,大风大浪闯过来,年兽都没能拿我怎么样,还能染病病死了?那可就真成笑话了。”我说的年兽,是和梁应物一起经历过的一件极危险之事,说到没能拿我怎么样,其实并不准确,只能说现在的我,并未被年兽所害。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可不是只言片语能说清的了。


          “不过能随时进出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这个特例开得……”

          梁应物只是“呵呵”一笑,并未说什么。

          天气预报说要降温,我返回家的时候,外面的温度大概只有摄氏两三度的样子。风在空旷的街道和楼房间来回,发出怪异的呼啸声。

          明天,在那个曾经熟悉的住宅小区里,等着我的会是什么呢。

          对父母安危的关心,对未知威胁的恐惧,还有在我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滋养下的兴奋,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的心在悸动。

          一小股风旋进头颈,我打了个冷颤,捂着领口,加快了脚步。

          “小心前面!”我大吼着。

          刺耳的刹车声和向前的巨大冲力同时袭来,如果不是我绑了安全带,脑袋一定会撞在挡风玻璃上。

          已经来不及了。

          我明显地感到车子震动了一下,望出去,我坐的这辆桑塔纳出租车的车头已经和前面马自达的车尾结实地焊到一起。

          “见鬼,你刚才在看什么?”我忍不住呵斥旁边的胖圆脸司机。

         
      现在是早晨八点二十三分。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前面不远就是莘景苑的大门,可是旁边的这位刚才居然不知在干什么,把头扭到我这边,以致于对前面马自达冲黄灯未果的急刹准备不足。如果不是我吼这一嗓子,恐怕就要把前面那车的后厢撞烂了。虽然现在已经很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浸泡在鲜血里的范氏症(1)
      (本章字数:4868 更新时间:2006-11-2 21:32:45)


          “啊,唉。”胖圆脸重重叹气:“那个女的长得真漂亮,好像是混血,多看了一眼。唉。你没事吧?”
          我一时无语。

          “算了,还有一点路,我走过去。”

          我钻出车去,马自达的车主早已经下车在那儿怒骂,胖圆脸也出来了,看看明显变形的车头车尾,脸上的小鼻子小眼皱成了一团。

          我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十几步外一个身材高挑的丽人正走过来,看来就是让胖圆脸分神的美女了。

         
      我不好意思多看,此时行人绿灯已经亮起,快步走过十字路口,心里还在想着,自己刚才这一瞥只留了个大概印象,那司机居然能看出是混血,至少盯了五秒钟,难怪要撞。


         
      守在小区门前的保安服战士换班了,不是上次见过的两个,那股难闻的气味依然飘在空气里。我把证明和记者证一起递过去,对方仔细看了一遍,就拿起步话机呼叫。

          我正等着,却听见旁边的战士说:“对不起小姐,这里现在是管制区,不能进入。”

          我扭头一看,竟然就是那位混血美女。

          刚才匆忙间的一瞥没有看清,现在人就站在面前,不由生出惊艳的感觉。

         
      刀削般的轮廓,鼻梁尖细挺拔。这是许多人觉得太过锐利的五官,却是让我很欣赏的美丽。她的眼眸是淡蓝色的,凝视它们的话,应该很容易被迷住,呃,如果那里面不是一片冰寒的话。呵,是只适合煨着火炉远远观望的美人啊。


         
      她有一米七以上的身高,穿着BURBERRY收腰款的米色经典长风衣,黑色的长发盘起。站在这湿冷的上海初冬早晨的空气里,再加上从头到脚发散出的肃然,倒颇具英伦风情。


         
      这女子注视了我一眼,又把视线移到士兵身上:“我是海勒国际医学机构的特派研究员,我们援助的专家伦伯朗不是已经在这里开始工作了吗,你请他出来就行了。”是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略显生硬,我猜想她可能是在国外长大。


          “对不起,我只负责把守这里,其他一概不知。没有特许通行证,其他人一概不能进入。”

          真是个合格的门卫。我心里赞叹着。面对这样的美女也一样八风不动,难得。

          秀长的眉皱了起来,看来她已经明白了这个战士的难缠,却一时没有放弃的打算,气氛有点僵。

          “这样吧。”我一开口,两双眼睛都看了过来。

          “待会儿有人来接我,如果你找的人在里面,他应该会知道的。”

          “好的。”她向我微一点头,算是表示感谢。

          干等着有些无聊,特别是旁边还有个美女,总该说些什么吧。再说,如果她是特派研究员的话,也会是我的采访对象呢。

          “我是上海晨星报的记者,你是特地为里面爆发的传染病来的吗?”我酝酿了一会儿才问出这句。

          “嗯。”

          她冷淡的反应让我有点尴尬,真是个冰美人。

          “我是那多,那么多的那多。这儿的采访暂时由我一个人来做,所以,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向你请教。”我伸出手去。

          她看了看我伸出去的手,一时间我担心她会不会就这么让我的手悬在半空,好在她还是伸手和我握了一下。她的手很冰,也很滑。

          “何夕。今夕何夕的何夕。”

          “哦,我本来还以为你不是中国人呢。”我笑着说。

          “的确不是。”

         
      “呃……”我一时语塞。正想着该怎么把话接回去,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失常。怎么会想着和她扯这些,前一刻还在为身处险境的父母担心,还在为自己将要面对的未知恶性传染病惴惴不安,现在碰到这个身为医疗特派员的何夕,不正该问她有关传染病的事吗?居然扯起了家常!


         
      我可不是没见过美女的毛头小子啊,暗自摇摇头,刚想开口问正题,一个穿着密封防护服的人从小区里快步走来,手里还拿着一套防护服,看见我旁边的何夕,“啊”地叫了一声,满脸的惊讶。


          这人正是我前天见到的外国人,伦勃朗。

          “何夕,你怎么会来?”

          声音从头罩里传出来,闷闷的。让我诧异的是,他说的竟然也是汉语。虽然比何夕要差一些,但一个外国人能说成这样,已经算相当流利了。

          只是这两人要是一直生活在国外,这种自然的交流应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才对啊。

          “昨晚我还和父亲通电话,他说你度假去了呢。”

          “度假就一定得去夏威夷、摩洛哥,不能来这儿吗?”

          “真是太胡闹了,你知不道这儿很危险……”伦勃朗大声说。

          “我是研究员,对病理比你清楚。”何夕无视他的不满,抢白说。

         
      伦勃朗张着嘴,又是恼火又是无奈的模样。原来何夕对谁说话都是这么不客气,我刚才也有类似的经验,夸张一点说,何夕擅于往和她说话的人嘴里扔干布,堵得死死不说还让对方口干舌燥。


          “咳咳,你也知道自己是研究员,你从来都没有在第一线进行救助的经验。”停了几秒钟说。

         
      “你可以指导我,而且我也接受过相关训练。”说到这里,她的眉毛微微一挑:“怎么,打算一直把我堵在这里?”语气还是平平淡淡,却有种让人想躲开的犀利。幸好不是我处在伦勃朗的位置上,不然真是难受极了。


          “你!”伦勃朗盯着何夕看了一会儿,“嘿”地重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只是需要从总部把你的资料传过来,再经由市政府批准,才能进入这里的。”

         
      “那么,”何夕抬腕看表:“下午一点,我会再来。不用准备衣服,我自带。”说完不待伦勃朗作何反应,就转身离去,眼神扫过我时,以极轻微的幅度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我目视快步离去的背影,忽然意识到,她并没有带着能装下防护服的大包。也就是说,她只是为了让伦勃朗搞定准入证而来,早料到不能当场进入这片封锁区。


       这又冷又傲的女子,心里算得清清楚楚啊。精英级的人,我这样下了判断。一个人的水准,在些微的细节上就能体现出来。
         
      是个少见的美貌和智慧兼具的女人,就是冷了点。突然又想到,我认识的女子中,似乎并不乏这般人物。路云就是典型,叶瞳嘛,脑子也相当灵活,只有水笙的老婆苏迎,似乎并不怎么有心计的样子。


          尤在感叹着,却听伦勃朗问道:“您是那多先生吧。”

          我这才回神意识到身边还站着个男人,转回头应道:“是的。”

         
      “刚才是我妹妹何夕,原本一直在海勒国际做病毒研究,没想到这次……”说到这里伦勃朗摊开手笑了笑:“不过她对范氏症的病毒也做长期的培养观察,到时你也可以采访她。不过她脾气古怪,刚才你也看见了吧,不是个很容易打交道的人。”


          “范氏病?你是说在这小区里爆发的传梁病叫范氏症?”我问。

          伦勃朗点点头,把衣服递过来:“先穿上,然后我领你进去。你知道怎么穿吗,要是没穿好不密封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我试试。”我接过衣服。类似的衣服我穿过一次,比手上的这套还要昂贵许多。

          “病毒传播速度快吗,死亡率高不高?”我一边穿一边问。

          “已经……”伦勃朗说了个开头突然停住,看了看正目不斜视站岗的卫兵,说:“这些我们进去再说。”

          虽说有一次经验,全部弄妥当还是花了十分钟,伦勃朗负责任地检察了一遍,这才领着我往里走。

         
      “小区的会所是我们的临时中心,整个医疗小组医生护士一共十三人,已经发病的人加上需要密切关察的人很多,所以忙不过来。我是海勒派过来的顾问专家,不用一直守在第一线,否则找个人过来接待你都是难事。”


          “你刚才说的‘已经’,已经什么?”我问。

          “已经有十二人死亡。”

          “什么?”我当时就呆了,停下脚步瞪着他:“这才几天,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我想你要有些心理准备。”伦勃朗转过身来注视着我:“你将要看见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传染病。”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清晨的薄雾刚刚散去,太阳照在这个小区里,照在我的身上,却是冰冰冷冷的。直冻到我心里。

          “最恐怖的,远比埃伯拉更可怕!”伦勃朗头罩里的声音低低沉沉,“嗡嗡”着撞进我的胸膛。

          “我想你要有些心理准备,你将看见人世间最恐怖的传染病。”这样郑重地提醒我之后,伦勃朗从口袋里摸出一叠照片递过来。

          “好几位医疗小组的成员在病人死亡时当场晕倒,给你看些现场照片,希望你到时不要也晕过去,不过,呕吐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叠照片有十几张,每张有七寸大,非常清晰。

          但我在看第一张的时候,并没有马上看出来里面是什么东西。

          好像是房间的一角,却不知道拍摄的对象是什么。照片上是一片红木地板的近景,地板上不太干净,除了一些污滓外,还掉落了些不明物体。

         
      虽然照片把地上的东西拍得相当清楚,我还是没办法一下认出那是什么。那一团一团暗红色的,有拳头大小的,有的更小一点,还有的并不成形,像一小堆红色肉糜。再旁边是沙发的下半部分和两只椅脚,上面也很脏,红沙发上面有几斑暗蓝,红色的椅脚上有几块土黄,不知是什么染上去的。在照片右侧的边缘,还露出半截带状物。


          “这……”我抬起头,想询问伦勃朗,他却示意我继续看下去。

          我把第一张移到底下,第二张照片的内容跳进眼帘时,胸口登时一闷,赶忙把视线移到一边,胃里却已经翻腾起来。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努力压下吐意,这才敢再看照片。

          第二张照片和第一张拍的是同一个场地,前一张是局部,而这张取的是中景,可以较完整地看到在这个客厅里发生的惨剧。

          一个人倒在长沙发上,从脖子开始到腹部一片血肉模糊,他的胸腔和腹腔向外翻出来,好像被人开膛破肚,白色的肋骨清晰可见。

         
      我这才意识到,并不是这个家的主人特别偏爱红色,用红色的地板用红色的沙发和椅子,这一切都是照片中死者的血染红的,他体内所有的血都流了出来,洒遍了沙发和旁边的椅子,只有在少数地方才能看出沙发原本的蓝色和椅子原本的黄色。


          “这是被谋杀的?”我脱口而出。

         
      “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吧。很遗憾,范氏症的每个患者死去时,都是这么的惨烈!这是第一起病人的死亡照片,后面的一些是死在救护中心里的。”

          我飞快地看了剩下的照片,不同的死者,一样的血肉横飞!

         
      “怎么可能,生病怎么会生成这个样子,这是什么病?”我惊呆了,喃喃地念叨着。我以前也见过一些残忍恶心的场面,但以这次最为酷烈,不过也好在我有那些经历,不然肯定已经找地方吐去了。


          “这就是范氏症,全称是范氏群发性器官亢奋症。”

          “器官亢奋?”我现在几乎完全停摆的脑袋无法把器官亢奋和这样的死亡联系在一起。

         
      “由一种罕见病毒引起的全身大多数器官的病变,亢奋是病变器官的症状,这些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肺、胃、肾脏、胆、膀胱甚至大小肠,病人在得病初期会感觉特别精力旺盛,有强烈的饥饿感,吃下平时饭量三四倍的东西也不觉得饱。二十四小时到四十八小时之间,病变器官变得比正常状态肥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些器官互相挤压在一起,当亢奋的临界点被超越,几乎是一瞬间,心肝脾胃肺之间的挤压将使病人陷入剧烈的痛苦中。但这些器官的增大趋势不会停止,反而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像充了气似的大起来。更严重的是……”说到这里,伦勃伦忽然停了下来。


         
      “还有更严重的?”就刚才他说的那些,已经足以让人在短时间内死去,而且听上去一旦发作到这个地步,现代疗几乎注定是无能为力的。这还不够,还有更严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2: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浸泡在鲜血里的范氏症(2)
      (本章字数:4981 更新时间:2006-11-2 21:33:32)


          “走吧。”伦勃朗说:“别站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往小区会所,哦不,现在的临时医疗中心走去,刚才那十几张照片上的情形却不断在眼前闪回。

          走了没多远,看见两个提着箱子的医生快步在前面跑过。

          “怎么了?”伦勃朗大声叫他们。

          “是三号楼,三号楼二零一住户报告出现亢奋状态。”一个医生回答着,并没有停下脚步,飞快向三号楼奔去。

          “见鬼,又有一幢楼受到感染了。”伦勃朗低吼了一声:“感染一个就得死一个啊。”

          “啊,死亡率百分之一百吗?”我发现了他话里包含着的可怕消息。

          “是的,百分之一百,刚才那个报告自己感觉亢奋的人,希望是他的心理问题。”

          “现在有几幢楼出现了病人?十二号楼呢,有没有被感染的?”我急着问,十二号楼四零三,我父母就住在里面。

         
      “这个小区一共住有三百九十二户,封锁时小区内共一千零八十九人。三号楼先不算,确诊感染的十八户,共三十三人,分布在三幢楼里,目前已经死亡十二人,从昨天夜里开始有人陆续进入病危发作期,估计今天和明天的死亡人数还会大幅上升。十二号楼还没发现受感染者,不过你为什么特意问这幢楼?”


          “我父母住在里面。”

         
      “哦?”伦勃朗看了我一眼:“难怪你冒着危险,坚持要到这里来采访。让我想想,嗯,最近的感染楼离十二号楼也有两幢楼的间隔,如果我们控制得力,那里会是安全的。”


          一个黑影突然从天上落下,掉在旁边的草丛里。

          “这是什么?”我问。

         
      “麻雀吧,被击毙的麻雀。”伦勃朗解释说:“引发范氏症的病毒有可能通过动物传染,猫狗之类的已经确认可以受感染,而鸟类……这种病毒正在不停变异,我们不能冒险,这个小区正用播放着只有鸟才能听见的嘈音,偶然有闯进来的,就像刚才这只麻雀,自会有军方支援的狙击手把它干掉。”


          “可我怎么没听见枪声。”我疑惑地问。

          “当然是加了消音器的,否则不是要被封锁区外的居民听见。现在外面一定已经有很多流言了吧,要是听见枪声还了得!”

          “的确是。”我表示赞同。

          “这小区里你已经很难见到人以外的生物了。我想你一定闻到那味道了。”

          “是我在门口闻到的那股吗,很刺鼻。”

          “那是一种化学药剂,用来杀死和阻挡昆虫。在那样的浓度下,连飞虫不避开也会死去。”

          “昆虫也会传播?”我一阵毛骨耸然。

          “目前还没发现,但考虑到安全性,又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都市,不能冒任何一点险。况且,我刚才和你说过,这种病毒正在变异。”

          “变异?”我隐隐感到这场灾难可能比表面更严重。

          “你能说得详细些吗?”我问。

          “这会要说很长时间,先等一等。”临时中心已经不远了,伦勃朗加快了脚步。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说内脏病变到那种程度还不是最严重的。”前面就是临时中心的玻璃门了,伦勃朗忽然开口对我说。

          “是的,我觉得那已经糟糕透了。”

         
      “范氏症的死亡率高得惊人,但是什么病都可能导致死亡,一个合格的医生,习惯死亡是必须做到的。只有能冷静地面对死亡,才能穿梭在生离死别之中,以正常的精神状态为患者治疗。”伦勃朗在玻璃门前站住,并没有要推门进去的意思。


         
      “但是。”他转过身来,背对着身后的建筑,扫视着这个小区里一幢幢默然的楼宇,那里面有人正向着死亡而去,其他的人在徬惶和绝望间徘徊。他的视线最终落在我的脸上。


         
      “但是,范氏症不一样,那并非是简简单单的死亡。在器官肥大的同时,它们疯狂地工作着,心脏这个血泵马力一倍倍的加上去,人体造血机制也被激活,血管胀大开,里面流动着比往时多得多的血液,血越来越多,而血管终将到它的极限。”


          “你是说……”我想到了某种结果。

         
      伦勃朗没有理会我,继续说着:“这只是血,还有其他更多的。肺增大着,肺泡更比原来大得多,人的肺活量也跟着上去,每一次呼吸都吸入更多的空气。最糟糕的是,亢奋期过去之后,人只是失去了亢奋感,器官的亢奋却比之前的几十小时更骤增五倍、十倍。它们生长着、运动着、呼吸着,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或许是肺部开始有问题,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胸腔和腹腔里开始有气体,形成气胸,严重的气胸。当然在这个时候,单纯气胸带来的痛苦已经算不得什么。这气体越来越多,和内脏、血液一起,聚集着力量,压迫着包裹着它们的骨髂、肌肉、皮肤。”


          伦勃朗的语速逐渐加快,声音尖锐起来。不知不觉间,我的呼吸也随着越来越重,越来越急促。

         
      “最后的五分钟里,所有的一切都开始爆发,人的喘吸越来越急促,深深地吸气却只来得及吐出一半,又要吸气。肺泡越来越大,血液在沸腾,器官在挣扎在蠕动,肌肉和皮肤已经到了极点,然后在那一秒钟里,先是血从七个孔窍里流出来,然后,砰!”伦勃朗双手抱成球状,做了个爆炸的手势。


          我相信自己的脸白得可怕,全身已经被冷汗湿透,在他说“砰”的时候,我的心脏也仿佛爆裂开来。

          “现在你知道那些照片上,散落在地上的是些什么东西了吧。”他的声音听起来阴森森的。

          我当然知道,那都是死者在死亡的那一刻,从体内飞溅出的内脏器官。

         
      “对不起,吓到你了。”伦勃朗恢复了正常的声调对我道歉:“刚才的照片还远远不够,我想先让你习惯一下压力。如果你连这都承受不了的话,我怕你在真正面临那样的场面时会出问题,毕竟那是专业的医疗工作者都会晕倒的情形,我不愿意你因为这次采访而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不过,看起来你的心理承受力相当不错。”


         “谢谢。”我苦笑着伸手擦汗,却碰在头罩上,摇着头放下手,说:“还真是不愿意见到那样的场面啊。”
          “如果你把这场采访坚持下来的话,我相信,你终有一刻会亲历那样的恐怖。”伦勃朗盯着我认真地说。

          “好了好了。”我摆着手:“你已经吓够我了,咱们该进去了吧。”

         
      “你还是先去看你父母吧,等会儿你要是接触了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在防护衣经过严密消毒之前,是禁止到未发病的隔离区去的。你去看望他们之后,再到中心来找我。”


          “好的。”我忽然觉得,这个刚才成功地吓出我一声汗的外国人,此刻显得相当有人情味。

         
      熟悉的门铃声响过之后,猫眼小孔暗了一下。我知道那后面是母亲,父亲是不习惯看猫眼的,直接就开门了。没听到母亲说什么,我想隔着猫眼和我这层装束,她没认出我来。


          门开了,是母亲熟悉的脸庞。她正张着嘴,原本想说的一句话堵在那里,却听见房间里传来父亲的声音:“是谁呀。”

          “是那多,那多回来啦。”母亲这才回过神来,一把将我拉进门里。

          “别扯了,他怎么可能进得来,跟你说了这里已经被军区接管了。”父亲一边说着一边从里屋走出来。

         
      我眼睛一热,连忙用力地眨了几下,不让眼泪流下来。只是几天不见,但我心里一直非常担心,见到他们平安无事,这才放了一半心。他们虽然肯定有所猜测,但一定不清楚自己的处境有这么的危险。


          “是我,是我回来了。”

          “快坐下快坐下。”母亲拉着我的手坐到沙发上,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客人。

          “你是来采访的吧,不容易啊,这都能让你进来。”父亲说。

          “是,我托了朋友,现在全国在这儿的就我一个记者。”

          “好。”父亲笑起来。

         
      “好什么呀。”母亲白了父亲一眼:“这里可危险,虽然妈不清楚是什么病,但部队都出动了,一定是不得了。就是非典那会儿,医生护士都病了许多呢。我和你爸年纪都大了,你还小,听妈的话,等会就出去,别再……”


          母亲还在叨唠着,却被父亲一把打断:“哎呀,让那多自己决定,你啰嗦什么呀。”

          母亲眉毛一竖:“你知道什么。”

          我连忙说:“妈,我已经是市委特批的记者了,怎么可能再缩回去。”

          母亲叹了口气:“你坐着,我去给你切个橙子来,可甜了。”

          我苦笑着拦住她:“你看我这样子怎么吃啊。”

          母亲看我的密闭头罩,坐回沙发上,又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啊,我们只是被隔离,又没染上病。那多啊,你知不知道这次是什么病?禽流感吗?”父亲问。

         
      我摇摇头:“不是禽流感,是一种叫范氏症的怪病,具体……我也不太清楚。”我犹豫了一下,没把那些事说出来。他们当然不算是禁口令中的“无关者”,但那样的死状,我想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的好。


          “我今天刚刚获许进入采访,还不了解情况,只是听说范氏症是一种比非典更可怕的传染病,死亡率……死亡率很高。”我的声音不由自主地轻了下去。

          “死亡率很高啊。”母亲的表情紧张起来:“那你可要小心啊,唉,唉。”她一付想劝我退出,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的模样。

          我眼眶又是一热,微微转过脸去,说:“我知道的妈,我可是一直想当战地记者,这次也算是了心愿了。”

          母亲只是摇着头。

          “您好,我是晨星报社的记者那多,您是我进入莘景苑封锁区的第一位采访者,请问您怎么称呼?”我突然拿出采访本和笔,对母亲说。

          “啊……”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你这小子。”

          “我可是说真的。”我举起笔在空中虚写了几下,不屈不挠地望着她。

          “我叫孙昉,我也有个儿子在做记者呢,和你一样大,有什么要问的就快说吧。”母亲先是板着脸,说到后来忍不住又露出笑容。

          我也笑了:“请问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小区被封锁的,之前有什么预兆吗?”

         
      “那是大前天的晚上,十点十一点的样子,外面先是有警车的声音,一会儿救护车又来了,鸣笛拉了好久,吵的我们觉都没法睡。那时我还在想,不知是哪家出事了,又是警车又是救护车的,莫非是凶杀案?结果第二天,就是前天早上,我们还睡着呢,就有人按门铃,那是几点来着。”她转过头看父亲,问:“几点?”


          “五点半。”父亲说。

         
      “对,五点半。我起来开的门,拉开门我吓了一大跳,那人就和你现在一样。”母亲指了指我身上穿的衣服:“他发给我们一张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紧急通知。”母亲站起来到餐桌的玻璃台板下面抽出那张通知递给我。


          母亲又递给我另两张纸:“这些是后来发的。”

          “发这些的人还和你们说了什么吗?”看完这些我问。

         
      “他们说要是需要和单位请假就把单位名称和电话写下来,由他们统一请假,不过我们两个都退休,也没这个麻烦。我当时问他倒底是什么病,他说不清楚,也不晓得是真不知道还是不能说。他说部队已经开进来了,是很正式的戒严,情况相当严重,让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两张纸上说的做。”


          “那这两天过得怎么样?”

         
      “不能打电话是有些不习惯,一开始我是真紧张,还是你爸说了句,他说紧张也没用,已经这样了,还是放松心情,心情好了抵抗力会上去,不容易被传上,而且说我们紧张,你在外面肯定比我们更紧张呢。好在电视还能看,退休在家里,也寂寞惯了,没事。”


          听母亲这么说,我心里一阵过意不去,是不是以后该多回家里看看。

         
      “我呢没事就往窗外看,倒看见了好几次。”父亲接口说:“前面八号楼里看来是有问题,出来了好些人,有的是跟着穿防护服的人走,还有一次是用担架抬出来的。那个老李,”他转头和母亲说:“就是每天早上都到亭子里打拳的那个,七十多岁了身体挺好的,有时我们傍晚散步还能碰到的。”


          母亲应了一声,示意她想起来了。

          “怎么,他也被传上了。”她有些紧张地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