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官衔
# H' z6 O) w) [3 ^8 j, [& s0 @1 ?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 W+ ?" S6 ^) X8 P/ f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 l7 H8 q2 p5 q
9 K ?! q1 Z, i" |3 M& o' C正 从
7 X z, R$ p4 q6 g0 x, ~7 X' G7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3 h: Q8 V8 T# d: x8 s, a; O& u/ m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0 H4 W4 G* c q V' S! k# @" P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 d8 D R2 m/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 u* I! V" i3 G b0 D0 ^+ f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3 F" R' Q, R' r3 C3 {2 n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 {- b$ e; a* ~5 F5 q$ C/ @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 W; c \( J2 I2 E3 j% k$ u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 R/ X" g% k6 d: w' Y0 D; q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2 P, ?/ C" ?: X# q2 [. c( r8 C8 C/ X7 y
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 ?6 ~5 ]& l( e% P9 v
9 C9 { u1 F7 `# O8 m, y7 X7 X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5 ^$ z# m y1 r/ b
& V* R! S. C9 F5 j+ K5 Z' l正 从
+ P c: v" d1 s5 p+ K一品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1 R0 u0 n! }6 m# _" o; K, c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3 Q! N% C5 P" j$ S/ E- n2 m3 F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7 V- X; h9 ^/ ?9 X% ~( X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1 Y" e5 X r! Y0 { Z" v2 M, e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 R! r. @$ S7 R- v9 A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1 {$ P$ O1 C" ?
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 {; a5 a4 @4 Q$ {/ _) N& H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 ^' S; D) |3 X8 _, \; E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4 r$ j4 {1 b K" D0 t% S8 ^
3 T/ f9 p0 F. }
' |5 a" p7 E" c& v' j4 I! e0 P+ ]
官员的服饰
6 [( o% c' L9 \* G0 `5 _7 w8 t, F H5 e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 $ o5 U2 M7 P* @. q$ @" y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4 w1 |& Z0 Q9 {- X2 o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 ^" x$ @" ]0 u8 `. [4 F& o* _, K8 ~* M- J; p; I
顶戴 蟒袍 补服 1 r( a" X" U& T- I. G- h4 Y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7 u/ L7 w, e* n! ]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 r7 I H( l0 K( v; Z% a- u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8 Q, `) m0 o3 H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0 R) K4 f U8 n. ^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 ?7 j' h# [- a/ h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7 k; w: \" Y0 v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 ?$ ]( t* j M# ^# s2 Y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2 C0 Z; p# c2 s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 Y0 q* o4 K: S" a6 n) Q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 v E! {. M, n3 t, O, R/ N X
# `# W& ] l3 u- l E(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 N3 Q/ P7 Z4 ^! c" P/ o, b8 r
& V/ S0 Q# \; u5 w: w# e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 D3 g+ z8 w2 m, E q
9 F/ B* I+ h* g6 c
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 |$ l: n+ a/ A3 G0 V4 G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7 i+ D5 n) I" _# K; e
& B! p% o c) w+ a/ [" C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 p5 {! }" G; a* `: T! n Z
: L! ?0 e- ^+ e! c6 ?# b
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 M4 k* W" i7 L4 X' r$ g5 D; J
7 c! ?+ E* S( k' r+ Q2 _% [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 @( ~0 A! R+ b+ `$ J2 Z. R
4 |$ s) f4 s7 v* @6 W* S附:清代官衔品阶 \+ M( C) k3 W% ~1 d% d( v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3 F4 \1 A$ Q# J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4 o4 t+ g1 C2 G* ]8 g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 V- s9 m9 c4 W*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 g$ ~# F- j3 G1 `" w( i8 H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武)参将;
* S$ E6 V! O9 V' N: ~;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 k }6 G* a$ n2 w( d" H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 X: n! G- {6 _) K1 D- Z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7 G3 R1 V1 v) s$ \8 v! F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9 Z" [* ~; \6 A' Q: m8 \4 v$ K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8 L, t' f. B3 F; G9 ?" L. x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 y5 j3 J! p7 L" ^. v3 |: O, _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 b" t( ]" F9 V, I' Q& {' ]& m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 }6 c" u" _7 ?0 w3 d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 \5 ?% ], J1 o
(武)盛京游牧副尉;
3 I( Q* T- ~% n8 {- d8 H1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府千总;
" Z( W! a9 l8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属骁骑尉; 9 k# j6 V7 M" j* y: a+ M& r# D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 \5 Y: f1 Q! a2 c) A& K& j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0 l( \2 \" y- l8 _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没有未入流) 1 ~, l& B- U7 u0 u/ T
注: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追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上衔后,有弹劾权。这些都是官衔而非实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