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39|回复: 1

缘水而成的运河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09: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流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运河孕育了运河民俗。大运河用她的乳汁哺育着依河而居的人们,并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鲜明而又隽永的印记:渔夫、船家、纤夫、脚夫和码头工找到了自己的营生,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人家特殊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

  生产习俗

如江苏淮安地区的运河船家、渔民在其行船、捕鱼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习俗,如“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新排的船只投产前,要举行下水仪式,俗称“交船头”,亲朋好友前来致贺,是为船家一大喜事。是时,船上贴对联,插彩旗,船身披挂红绸花球,桅上悬一面筛子,筛子里置一面镜子,以示乘风破浪,逢凶化吉。新船下水时,锣鼓鞭炮齐鸣,司仪领唱喜庆歌曲,新船试航归港后,主家得宴请亲友。“汛前宴”,渔汛前,渔户备好渔具后,各船户主和捕鱼主要劳力在一起聚餐,同时分析鱼情,商讨生产计划,交流作业方法。为预祝丰收,彼此推杯换盏,一醉方休。此外,渔家在春汛前还要做“满载会”。船上扯起白脚旗,船老大穿起长袍、马褂,上香参拜“龙王”,童子(神汉)拉长声音高喊“满载而归”。
外国人笔下清代天津的运河码头

河流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运河孕育了运河民俗。大运河用她的乳汁哺育着依河而居的人们,并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鲜明而又隽永的印记:渔夫、船家、纤夫、脚夫和码头工找到了自己的营生,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人家特殊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

  生产习俗

如江苏淮安地区的运河船家、渔民在其行船、捕鱼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习俗,如“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新排的船只投产前,要举行下水仪式,俗称“交船头”,亲朋好友前来致贺,是为船家一大喜事。是时,船上贴对联,插彩旗,船身披挂红绸花球,桅上悬一面筛子,筛子里置一面镜子,以示乘风破浪,逢凶化吉。新船下水时,锣鼓鞭炮齐鸣,司仪领唱喜庆歌曲,新船试航归港后,主家得宴请亲友。“汛前宴”,渔汛前,渔户备好渔具后,各船户主和捕鱼主要劳力在一起聚餐,同时分析鱼情,商讨生产计划,交流作业方法。为预祝丰收,彼此推杯换盏,一醉方休。此外,渔家在春汛前还要做“满载会”。船上扯起白脚旗,船老大穿起长袍、马褂,上香参拜“龙王”,童子(神汉)拉长声音高喊“满载而归”。

  交易习俗

沿运地区的渔民捕鱼归来,同鱼贩交易时,双方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渔家捕获甚丰,有鱼可卖时,并不是大声吆喝叫卖,而是用篙杆挑起一件衣服,俗称“物子”,竖在船头,表示有鱼要卖;鱼贩需要买鱼时,则在自己的船头挑起一底朝下的篮子作“物子”,篮底朝下空着,表示要买鱼,以招徕渔家。有时渔家因各种原因,需要将渔船出售,便就地取材,于河边湖中摘取芦荻之类的草杆,在杆顶编起一个多角形的草圈,置于船头。有意买船者见此便可以直接或间接找船主洽谈购买事宜。
生活习俗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运地区的渔家终日穿行于运河中,日常饮食的菜肴自然以鱼为主,也养成了独特的食鱼方法。如山东微山湖边有的渔民食鱼,一条鱼三口就能吃净:先从鱼脊梁入口,一口便把鱼脊肉吞掉;尔后用嘴一吮,把鱼肚上肉吞食;再一口把鱼头吸净,快捷异常。更有甚者,一条完整的小鱼入口,顷刻间随着嘴的蠕动,便能将鱼肉咂尽,一根一根的鱼刺便从嘴角顺出。另外,渔家在吃鱼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苏淮安地区的渔民之间至今流传有不少有意思的顺口溜,诸如“春鲫夏鲤秋鳜冬鳊”、“冬吃头、夏吃尾,春秋两季吃划水”、“鲢子头、鲤鱼腰,青鱼尾巴耍大刀”等。
语言习俗

渔民终年累月生活在水上,相对来说灾难较多,慢慢形成了某些语言禁忌。为了图吉利,说话时尽量避免使用谐音灾难的语词。例如,船上使用的“帆”,因其与翻船的“翻”同音,就不称“帆”,而叫“篷”;渔民吃饭时,因“盛”与“沉”同音,盛饭就称“装饭”;鱼吃了半边,要将另一半翻过来吃时,不能说翻,而是说“转个向”、“调个樯”、“正过来”,等等。

  节庆习俗

世代劳作、生息在运河上的渔家船民,傍河而居的百姓人家,在沿袭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保留传统娱乐活动的同时,对相关娱乐的形式有所变革,内容有所增益,其中处处可见运河印记,带有鲜明的运河色彩。
发表于 2009-4-29 0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THANK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04: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