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5 2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上
4 h; W! Y& t; p9 U1 }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2 [- X4 Z0 S' o: B
2 y8 w" O9 N8 |7 x4 x- T0 \三国局面的形成9 u9 P7 _4 a1 A: V8 r& T: Y
3 A7 L5 I& z& ^( q ~" b' Z' `: O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 |2 F) d3 ^! W% y, G# O* `- b$ D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2 V d: E9 {4 u
, ~* ~% P0 p' f" f/ G# {! ?, n* a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见魏武帝曹操)。
6 N" e& Z$ |9 @* w6 W6 J4 `
6 z w+ G8 k7 g0 d6 n% G董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e8 W% }, {# n! V# L# l! H
( I& E) j4 n& A U0 S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 W9 e- r: h4 \* Y# n
2 h+ n O6 V8 N1 f% z- J L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D* g) {2 v7 B. C3 j3 j
7 I3 D$ M+ e' U& T, ~; Q f7 ]) q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221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孙权),后迁都建业(见建康),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i$ W7 z ~& D% }- B
" _; D" c& n4 i4 l1 K4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 g: @, u+ o n- A8 k' `/ Z- Y2 V
魏 汉未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站在这个阶层一边。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不具备战胜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割据者的政治优势。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东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绍,实力和影响远胜曹操,在讨曹檄文中曾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官渡之战时,曹操的文武官员多与袁绍通谋。曹操为了战胜强大的对手,不得不度外用人,即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中网罗有能力的人才。后来他一再发布“唯才是举”的教令,拔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曹操选官的真正准则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操不但不曾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在其帷幄中有许多名士。官渡战前,徐州混乱,他曾派出名士陈群、何夔等人出宰诸县,以图稳定 局势。曹操得邺城后,立即辟用袁绍原来辖区内的名士;破荆州,也尽力搜罗本地的和北方逃来的士人。曹燥越到晚年,越是以慎德为念。
+ `% t5 {$ j. V! I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曹操命令加重对豪强兼并行为的惩罚,但大族豪强兼并事实上难以阻止。
6 L+ E* H/ O8 P8 c5 m0 H' ^
+ k/ z. C) X# M3 l: }- ~6 a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利用水力鼓风冶铸的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魏国与日本境内的邪马台国保持着较频繁的交往。西域诸国也有使臣和商人往来。
7 Y; T8 t' J( v) }
5 C0 L( ~9 [6 l1 S" S文化方面,文学、哲学和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成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都是著名诗人;还有以王粲、陈琳为代表的所谓建安七子。三曹和建安七子在诗歌创作上形成 “建安风骨”,留下许多名篇。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蔡琰(文姬)有《悲愤诗》传世,著名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创作于建安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的产生,是 哲学思想的突出成就。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析为《伤寒论》及《金匾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国医学体系的基础。华佗则精于外科手术、首创用麻沸散作手术麻醉剂。数学家刘徽在圆周率计算上有重大贡献。马钧在机械上有多种发明,包括提水工具翻车。在宗教方面,道教由于黄巾起义和张鲁保据的失败,略 有沉寂,佛教则继续流传。洛阳有佛寺,西域僧人前来传法译经。颍川人朱士行远赴于阗求经,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僧。6 R; Q3 r8 p- G5 w$ }
- Z$ Y2 T$ B% b' T$ @: j* m* I+ O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 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i)、毋丘俭(正元二年,255)、诸葛诞(甘露二年,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 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 Z s, K0 M9 b/ h( k7 ]$ o+ h# k* e9 s. c0 M/ v0 L. A S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c4 z4 B* K$ L
, O0 q ]5 D3 W# O! ?
蜀 董卓入洛的前一年(中平五年,188),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刘焉、刘瘴相继压平了益州豪强的反抗。建安十六年刘璋邀请暂驻荆州的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建安十九年,刘备占据益州;二十四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刘备于221年称帝后,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与吴军进行了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其子刘禅继立。
8 `2 g! T# q6 }
: X' H# ~$ H7 F% I; J刘备在新野时,邀约客居隆中的诸葛亮为辅佐。诸葛亮看清了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荆州不可持久的形势,从战略上促成刘备进入益州,以图自保。刘备死,诸葛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今川西和云、贵的一些少数民族,当时统称西南夷,接连发生叛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元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分为三路,诸葛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他们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诸葛亮败孟获,并按出军时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对孟获七纵七擒,终于使孟获归心,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
: `9 Y' B X; T' E- L# R; Y: p
% ]- W1 |; ~ i3 \0 j南中战争结束,蜀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诸葛亮于建兴五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国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诸葛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建兴六年,诸葛亮命赵云据箕谷(今陕西褒城北)以为疑兵,自己率主力取西北方向进攻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前锋马谡在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败阵,蜀军撤回。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出兵,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建兴十二年再次北伐,进军至渭水南面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病死军中,蜀军撤回,北伐停顿。) N$ R7 Q" M* t0 ]0 B9 F+ e
; V( {0 D0 w3 y: H7 }" N* v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景耀六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E e: c; [3 \6 v* U% x
1 C4 e( p* [) q" N+ w9 t* e
吴 汉未黄中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俊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建安元年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击破袁术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曲,并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徒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招附保据岭南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建安十六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三年以后(222)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 h; J2 K4 B K( g5 `4 h7 X" S( t
6 C9 E: e( w; G/ F2 W1 d( i
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嘉禾三年(234)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东晋南朝史籍中,关于山越的记载只偶尔一见。" ]! i* `* W9 e+ Y6 i1 f1 \
. A2 ?$ r& p7 f8 x- k9 G5 o% E; ^孙权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0 P) ]# O; y, u2 m- z- f
, L0 }+ E+ R* N$ l&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A" ~3 D: v* [. M5 G
) A3 C4 r% E" Y) G" ?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l$ Z4 \1 ^7 q/ ]) F; S4 O1 v! U! X8 e H& n7 p3 U3 _) P/ Z2 i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h. n1 r% W! w* y5 I2 l! I
+ U( G: H: s- i" R3 m' f
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而魏国则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D* G- V' F& ]$ W, d r
三分雏型
) q( T2 T4 I: A2 B* K; P
& z M4 l( ?2 ~" t. o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曹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孙权部下鲁肃到刘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便以周瑜、程普为都督抗曹,双方隔江相对,周瑜利用火计在赤壁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详见赤壁之战)。/ D- K) e) L' ~$ _% P
2 m0 }& _3 N9 P1 J5 J, ]: g, N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刘备。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刘备。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曹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S$ ?$ f" F/ \
" J* F( Z9 r' D. C
三国鼎立4 q; x5 h9 o# x
" _) l9 ^/ J. }% N
三国地图在荆州的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刘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刘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刘备调兵直指成都的刘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刘璋投降,刘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曹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
G0 y6 P+ e! m' f/ A1 [2 X0 z& C# f' J
215年,曹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刘备得悉曹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孙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曹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刘备进攻汉中,而曹操内部有守将叛乱,孙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刘备之手,曹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
5 N" t6 u0 r' L( N2 u0 W
# ^# `, n; Q* ~* f- D; ?4 V' ?- O同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关羽。220年,曹操死,曹丕登位,并逼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孙权向魏称臣,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刘备以报关羽之仇为名东征孙权,孙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刘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详见夷陵之战)。223年,刘禅登位,蜀吴再度结盟,最终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建立吴。- F& C: n2 X5 }. v; @; T* t& x
内争外战
- @5 F- L% f8 ~; N0 G
; x3 G$ r9 w2 Z* R1 y( H4 a5 O& E刘备死后,蜀汉经过讨伐南中拱固益州后方,诸葛亮便在227年至234年间向曹魏实行五次攻伐,但最终未能成功(详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详见姜维北伐)。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朝政败坏,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黄皓逼害,而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而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内外分歧严重。
- i+ C! x0 c4 i+ b# T8 ?! w6 U8 Z- N
# h _1 s" M1 J吴国的陆逊、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但未能取得大进展。不过在南方,诸葛恪就成功令山越归顺。而吴国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孙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孙权于251年逝世,死前委以国政的太傅诸葛恪却因北伐失利大失人心,不久遭孙峻诛杀,孙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孙綝最后虽为吴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下。, M# h0 c: y% l/ Y0 s. t/ C
E' `6 D& ]/ d& k5 A4 N魏国主要战争都是抵抗蜀、吴的攻击,曹真、张郃、司马懿都极为活跃。其中,司马懿也讨平了公孙渊的乱事,收复东北。而曹魏内部,在明帝曹睿死后,权臣司马懿与宗族领袖曹爽出现权力斗争。249年,司马懿于高平陵事件中罢黜当时任大将军的曹爽,至此魏国朝政为司马懿父子掌握,后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专权,皇帝废立由己,高贵乡公曹髦甚至被司马昭部下杀害。曹魏内部虽然有多次的起义欲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不成功,分别由王凌、毌丘俭和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三叛都被司马家平定。
A8 f6 @- ?6 g! t三分归晋4 x& U. [+ l9 y8 s6 w) {
) D! i/ B% _4 W. h- d1 @6 ^; U) u/ p; O2 M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详见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在蜀发生叛变,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 {) F& H4 n$ D" s$ a( ?, v, |/ t: @# ~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详见晋灭吴之战)。5 A3 s; I3 y, Y! y1 m% k% F" L$ k
/ i; d0 @4 ?$ e; e" G, e! N, i e$ \" d
主要战役. i7 A9 I+ X8 V* w# h
- N& F# q! g- Y7 L
战役 (地点) 时间 攻方 主帅 守方 主帅 胜方 影响
1 a6 F! c: n4 U( b' n黄巾之乱
/ L. ~, w6 n! b$ w$ V9 v(全国性爆发)
9 m" Y' b- F4 L: Y2 t184年、188年 张角 张角、张曼成$ P+ l0 z4 v- H; l: t' z1 e( v# v
波才、彭托 东汉 皇甫嵩、朱隽
6 S, a- V: Z' H, e曹操、卢植 东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 K9 b! p; h- t; y5 k# k
讨伐董卓 4 E3 J4 e$ _1 S
(关中)
7 A! Y _$ D, c! h190年 袁绍 各路地方军 董卓 华雄、吕布9 w, Y3 m3 B0 z1 F; P/ s2 K
胡轸、徐荣 袁绍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诸侯内斗更深
. T! Q; U( b1 `( u) P) A/ y/ y官渡之战
5 V# ?. _+ ?7 L U6 v( V' B(河北南部)7 A+ G5 K2 Q! ]7 F
200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曹操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中原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7 Y# P8 E2 M8 U6 o+ M) E2 u" P
赤壁之战 4 l( F' [) ]0 ~4 a6 I- L3 U" f
(荆州南部)
& T6 N, k+ D4 t9 J208年 T8 B( |- h; m; f$ Z! e3 Z V
9月19日–20日 曹操 曹操 孙权、刘备 周瑜、程普
3 z* I% b' p+ q6 }8 N5 c! A* x* [刘备 孙权、刘备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 z; L7 O$ C$ i7 m! P! ^1 t+ y
夷陵之战
1 U& a) X, i1 A( t; T |/ U(荆州南部)
" p1 n0 F* r1 o/ u% b- K6 Y) ^222年 蜀汉 刘备 孙权 陆逊 孙权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0 N( w& b5 Q9 y( f诸葛亮北伐
, g3 @: w. @# `7 ~+ Y7 n4 l& D* x(雍州)" I% {: I, s6 e4 R( o% [
228年——234年 蜀汉 诸葛亮 曹魏 曹真、司马懿、张郃 互有胜负 蜀汉诸葛亮病逝,曹魏司马懿抬头
% A: M4 k c/ ], O姜维北伐 ' T2 l% k9 R9 z
(雍州)
% r' r/ i5 o1 N6 {! e3 d. R7 B5 a253年——263年 蜀汉 姜维 曹魏 司马昭集团 互有胜负 蜀国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 b( q0 K k2 @ _魏灭蜀之战 % t; w3 m, c; |) A& b* j
(益州)
- N% s* I+ G$ S* W263年 曹魏 邓艾、钟会、诸葛绪 蜀汉 刘禅、姜维、诸葛瞻 曹魏 蜀汉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 a' Z, D l8 n1 V( E: f晋灭吴之战 7 R" l% z( n# p O
(荆州南部、扬州)* g5 Q4 q7 x; @
280年 西晋 贾充 孙吴 孙皓 西晋 孙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 R( q* M" O5 D6 ]- Y6 G
* _' e1 S3 ?# k% _+ C: Z三国大事件年表
. I2 R! z/ E; Q; N- J5 H) `) g% z+ g( F
184年 $ E7 o9 X1 v6 h
2月 黄巾起义。 , Q% [' b& U8 z2 `' Y
10月 张角病死。 ' T. f8 d3 Z3 E& a% m9 n2 M
# ]( K( F% k' T0 H
187年
7 f O3 P" A: j& n9 k曹操任东郡太守。 5 ]2 d: G/ w8 A4 y
% M2 N- c1 ?( n7 L& ~! Y
189年
, D0 h, }+ S+ ?2 F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8 ~, Q& Q1 H E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 X7 z, X$ l2 m) {7 N @* q
: m8 m* ^( d! C* @1 A) d190年 ' Q4 l6 {. V& O( g* U* |0 Y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7 J9 i, H' E1 n: l" Q s3 |2 A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 k- ^- M4 A% R0 _; s
: M$ l2 e1 e' o191年
( M. l1 d/ J, n# ]8 B, e孙坚破董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0 n( }6 j* J+ |
9 I8 G3 U8 y5 R6 u: A( b, ~
192年 ) D8 F$ E/ j5 m9 o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9 A% Y& Z$ g8 @ ? W8 o p) x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 ]. n, v- w& U" Y" W7 t! w4 ?! [% b7 B4 E% I* t. U
193年
- D9 ^% ^& i1 {. l$ O3 A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 E+ b" q0 R% R, ~. i( F8 c4 ]2 M6 j1 ~* d
194年 - i0 T* @6 H! F' E. c+ ?* w
吕布攻击曹操。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 F; ?# a, Q4 W& s" u5 @
7 z7 i$ U) l* x$ x V' M
195年
( ]7 j \5 I. X# X( }4 E10月 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 }7 t e/ l$ Q8 }* U1 ~' T" Z# M
- i5 O9 I6 M1 I9 q0 p: y% X2 j
196年
$ p4 N" t, [) n+ U& }% C3 m&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 e1 z9 S3 U/ s) o& [- l
' V0 A- T1 {: b2 W) ^0 M
197年
! P4 u3 K2 S# ^0 ^5 U) C+ t. p6 H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 A+ t0 u J- w# ?
$ E% }, Z2 `3 P4 G. d: g198年
* W9 g: S6 H. |7 t0 i; j1 \# Q3 `* g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R$ o8 h: R/ h' O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 n+ I( s* ~" n+ f/ H: b
1 d* R" B4 B& j( I+ a199年 + c+ a* ^. X4 q2 Y
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 I D6 \, ]; H I. O9 l! t$ {" @5 _* z& c) Q1 E2 a7 y: D( n) J; g
200年
4 ?8 |2 F4 E4 C+ u9 p4 f曹操诛杀董承一伙。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8 T3 [9 f$ d; G5 |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 B0 c' A" l' u& P% {! [4 O
4 v; E% v6 D6 C$ M4 C5 W# H, ~5 g
201年 - C8 z, I: k3 Q$ Q* @0 r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刘备投奔刘表。
' d% H7 `! h+ s9 r% p
' B' q$ _% h2 o9 |0 C, N202年
6 v. k2 l" v7 S5 }5月 袁绍病死。
5 Q2 X" q4 z1 A! r; s5 M5 _( w
8 a$ B2 Z+ C+ X# F# ?8 q6 s- h203年
3 z) e, p! z8 x9 T1 ?- v孙权讨伐黄祖。 0 j' ~8 K) |: {( Z* |' Z
' l; J! x) M: y [( I8 q, x
204年
- K: ]' n, `$ M; k7 s& b/ X3 Y曹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 r7 G; t$ _3 A* }3 H$ h. s
; _- A0 ^! A' s, [7 l" }: r205年 2 t1 Y9 i" l$ f2 X& C0 R# E) t
曹操平定青州。 , l* U- S: E# l0 f; n7 N
f0 `; @ g3 @ \( ?# `
206年 % o8 U9 [0 J( K' ], c9 D
曹操平定并州。 0 `: c2 {- n' D% g( Y
+ E* H8 Z4 l1 K4 P207年 / n, [2 U: V( j9 w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6 w0 p) t: t: K: c
# p: e# O1 a% g$ h
208年
$ Q* @4 Q, _6 O: n# S+ a% i) f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 e; `+ d2 [# j: o2 t9 P) C: g7月 曹操南征刘表。
$ v9 y- [4 C- X2 p" L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 r5 u' A8 L7 Z& ^+ Q7 w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 d2 L& n2 m%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 |+ i7 d5 h2 V) R+ |% _- s% u( i1 ?" x L
209年
, Y( w) r3 L/ Z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 ~+ u: O* j* m3 h$ P$ u* K
% W' [, n( t7 X# y1 N: Y0 k7 ^
210年 . j' W$ _2 B' e! O9 \- P" @
曹操建成铜雀台。周瑜亡。
, a7 e' N* w2 ?- f. G: u$ j6 N' p' @: `7 W& G; u- X. ^3 m; }4 b% B
211年
# V3 e; _# i) M: w曹操攻破马超。刘备入川。 ) Y* ?( q6 G' I P0 S
8 A; G4 d$ O7 ^( X% U1 R
212年
, V0 ?8 n$ c( a1 U' Z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刘备驻扎霞萌关。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7 S' h4 f% r) C+ a- m; H% M5 |/ ? T
213年
# h) l# u+ J8 G* h e, c/ |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3 U$ {6 N2 b3 @( Y, ? J
( U9 L5 E9 F' z214年 " I# p" M# _5 \: i$ ~1 ?
5月 孙权攻破宛城。 # F2 L! M+ K0 K9 V }) | I0 X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7 h) S- ], }& }! Q+ M) p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8 b2 \ s+ U* y$ L" H8 m6 k
+ w) A4 O2 M+ b& i# b: F215年 : |# f+ p$ y! @! ^5 x! Y' V# i) J( L
7月 曹操征张鲁。
& q1 }' u; c& {; K11月 张鲁降曹操。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 h: h2 E7 ?- [& N3 y/ M
% s6 i. ?5 a: V7 d) k216年 9 V1 C2 F" m) C) G
曹操称魏王。
" g: d* Z3 |. c; I4 P# _2 ^9 [
; A6 c8 d4 R$ W/ j, [217年
6 m" e+ y9 m* m r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3 O! W* l8 g1 O q ?
/ I9 D0 [/ M3 f0 j218年
: d7 \& v9 Y% a: E5 c+ F8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9 Y6 X) \" F/ S3 ?* x2 f, {7 r
6 t/ Z( Z' i0 w& U. x219年 ; ?7 ]. J/ I4 P" R9 R; m& ~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 r1 J. t- b5 R) n6 E1 j. T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 j$ K% J9 a" O& I5 _5 G
9 \0 |% }+ F' X2 q( k
220年
8 O( O2 |; f* w) H- `1月 曹操病亡。
% r5 D6 G. i. M; g9 O q3 O/ n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 Q( k6 ]* B8 S% T
4 |% G1 B% T8 d3 I9 p221年 4 x* D$ k% v( r4 |/ H9 u7 H
4月 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6 \: ^0 Q+ O5 M: `. ~$ ?
+ B9 G' V2 T7 d; u! T2 Y6 b& K222年 g8 Z! r0 O0 y- L/ D
孙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 C* z0 Q4 M5 q5 C) {' M* o; f" `7 \8 X7 z. I# g$ H9 ~# {5 k8 Y4 E+ B
223年
7 }6 f! s! q+ K" c1 s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 M% ]: ^+ M1 X) G
8月 曹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3 ^& Q: V* B% z5 r/ L) z
" {2 y2 o% l7 q1 N; f. `- }) Z
225年 ; @+ y+ ^' b- H8 _- @4 R9 _+ v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X8 T& h$ p5 t( D4 V8 b
% w* f4 R' ]& Y% I/ r% X: R% I3 E
226年 9 y) @0 I) E) M+ a4 ~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 q$ h" C0 l2 _( Q) H$ g2 z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 [9 ~1 z' e# v/ {- l1 C" E. f
; `" N) O, E( g* A( Z( J# Z227年 ) ^3 h6 g/ f6 W
诸葛亮上书北伐。
6 @+ g% e) W: A6 [228年 7 X- @$ C* C9 X. e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0 j6 `0 H8 T6 O+ v8 Z8 J
5 Q' J5 i% a. w3 e229年
6 v# c7 M, D( E& v' f孙权称帝。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 b8 B& l( e% `- k& _
6 Q j* R9 }% e9 J, A- d( D230年
7 I, } `; |# J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8 m# x9 F. |5 J7 U2 q9 s3 R# R. p7 f- B
231年
# d5 A7 E9 q3 d( Q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 O- \/ W- {- `1 e4 f$ O3 g- K& T( P M2 E. C+ | m( ~
234年 0 y" q7 x2 o) a5 N
诸葛亮六出祁山。 ! i& K8 x$ \5 M" H: W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 I- y, [& `! B4 T# `& { Q
* i* ~% m! _0 C. {" z235年
3 G0 N" ~! F) H! w) Q) L$ j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 j/ y6 l: n, l9 |( \( r3 h* S8 ~; ?
/ p- |7 F0 _# A3 P! H% x: R237年
2 H& j+ M; B1 F0 _ k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 l9 R. m7 D2 ?! H- b$ b/ w x% ]0 E# f9 X! I7 d) g" P
238年 & o/ Y% ?5 S& {8 i% g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 Z1 N) f, |$ c* L) _2 n) Y, v
' @0 I0 t+ L) S0 z2 B3 J0 Q239年
/ p2 V$ p! X) Q; K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 N) w" J* S) s6 _% F# a2 g# `6 u$ h# T
240年
6 E( H u/ X' s!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7 ]0 R/ q; g: _ K- b9 j/ m5 R
g* d5 ^1 ^* i4 a241年 5 F7 A( B% b$ b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 U8 \. o7 x/ {' K/ j7 P6 F& t
0 \$ I8 b3 x7 f$ Y
242年 . h3 A7 Q/ ^4 l" ^$ Y* H$ x9 x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1 t& s1 {! `8 s; U
o. g. o: E& v7 X# H244年 6 O0 L; J. i4 I: h$ U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 L. Z% w9 F' t; V$ i( ]! v" H
4 c, ?( @4 J/ u) r245年 1 \4 W( e% W; S- b% J8 g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 {5 _$ z' h9 J' W7 D7 t& \: v3 E t z3 a0 h- ^/ x: F
246年 % ~8 d7 |' o" d2 @( n
毌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5 t" u8 ] N' [* b; H( U
/ _6 ~+ f2 b% L& Q# g( E* p
247年
: d3 w/ B8 `" y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 a2 i; X0 Q; I1 X( G! H0 I, F" z
% q7 b! l. \' J: p6 @' A u248年司马懿封为丞相。 + T# f6 i W9 V7 l3 X" c- s
1 }* D9 P0 _) v$ L7 b9 U
249年 . D \' R) d" i: w
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 D: o$ {5 C1 J |! n, t
: L: K; s' H5 x+ D% e0 l: h250年
, e8 P0 i, c+ g! m3 n5 }3 y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6 ^7 P$ Z9 f8 b4 P) o3 W7 a1 x
2 _* f( I6 A9 M0 j* y* C251年
; B8 }, O1 K( Y7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9 i% [2 {! k, c- q i# B/ t0 B0 T
7月 司马懿亡。
2 r; g: U/ a( X$ K( K% s" _% ]. A7 _1 {! p$ F
252年 3 S7 s. w" S) i& h; Y7 i- v h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孙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 c7 t6 e* o! ~! W. n0 Z* v6 [+ n% x! k, C8 a
253年
6 i- ~8 W3 k# Q6 g8 f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姜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4 D; J4 ~0 }% z; C7 Y. _
% P- o% d- r) h# R254年
- O4 Z( ` o+ Z3 ^: ^" T N9月 司马师废曹芳。
! D9 Z0 s J4 f) i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 j' S) F. Q; z3 g T. S
+ a' i5 J, j5 {. k- ~" g( {255年 ' i/ v3 b4 v4 Q/ ]# z8 R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 {8 r/ n% ~8 M; x% h' v* e
; W# }2 Z0 @6 U% m7 f( F/ y256年 + T! w# _' {7 I+ o* _' e
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 D3 m2 E5 E( a, X0 h9 G
$ w* ^; Q+ W- H2 B* n& p257年 & q0 [0 L' k/ T0 T( q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6 e: s4 U9 l5 g) D) i( Z& V% G, r& p7 a+ Q" W$ |" Y( L
258年 : D g- x% Z+ k1 ^+ R- f p3 T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 d) I9 \7 t+ e2 n( n7 \+ _& `
' r+ R$ |1 V7 f7 H# O2 a260年 3 ^" _3 I- I6 q: f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0 j/ @$ F2 ^+ @6 E5 |' I
6月 曹奂继位。 5 E4 q* j1 J" [4 D
/ H) {8 l n$ W5 k7 a262年
; \+ v* F m+ R. t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3 }4 }/ a( l" v6 v1 ]
' G1 R: Z" ?+ l+ S0 ]7 C" n) F263年
c1 M/ ?9 b9 V h7 n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 k6 F: A4 n2 @$ a+ @8 e& k5 T
Y- _2 J/ L! I! j8 c264年
- J5 s: |. D w) x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司马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9 q+ _4 m9 l: e5 ]% v
% a9 J" r0 P+ m3 F, f! }% i V# ?
265年
2 k! {. x$ C3 E q* j' G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 d& C p* ~, J" {) d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8 Q& t0 @$ @, @7 Q9 |$ |9 v+ o+ |1 K) I7 P* [# U
271年
5 i' h& U+ K0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 c" n# ~/ F5 V
8 T# b, y" m1 }3 ]272年
2 l" r) j/ |7 ~' T1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 w: J, @1 D c8 ^3 _0 p0 X4 c; I
O, u, t. j& p0 ]( j7 g& L) O277年
* z: Z% \8 v1 p+ J7 [& L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 ~: {% P- t( u q: i7 s7 f
: o& A6 k- _* h" k278年 ( f9 i& i9 k" p7 G9 H# @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 v, R% v5 L) E5 S- t
# O/ X: h. B) W( f279年 4 J+ y: I* `# s$ `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 J4 L# V' a) @( x5 r7 z
3 y1 ~* c( I$ a, {: Q' J
280年 ( r4 H/ @3 c/ @/ x1 }- G g/ F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 R4 j- A; ^2 } d$ C5 _. @三国著名人物籍贯一览列表.
& A" X8 y3 F1 A5 j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o6 z8 B$ D5 j华佗----同上 * b* P7 i3 G; l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V7 K5 `& P! a. Q" Y, H+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5 m3 ~8 D6 x: l' b c' x3 Z$ Z9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 x* B u, H8 z: Z7 o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1 z9 I' P5 Q5 N4 V. F* T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 |; o' S2 E2 B: R5 F" V! a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 C. y& t# B" Z; H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9 [* s% g0 O. l. I#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 x3 N2 ~: ?! F8 ?8 t5 G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 D6 ^6 d' O7 C/ s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 ^0 x. t* [5 S. p3 h7 U陆逊+顾雍(同上) ) A5 _% e; E) c/ N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6 B8 K0 i. Z; q: i8 N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1 K8 Z; x( h" Q0 t; b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0 Y! w4 }# `; V$ y3 h廖化----湖北襄阳 , \. ~3 D! c: [$ ^) m5 j0 n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6 @( `! k4 f/ z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 w# Y) f1 r! v' Z1 J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 M7 ?" D; m+ V
张飞---同上
: o; z/ Y1 n5 n* g3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8 z9 \, Q$ H' I5 G# _7 g! ?
颜良---同上 ' O( g; F8 J$ I; a! I: Q
文丑---河北 / |" F4 D* I# r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 U& d! f: V) W+ \! N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9 {$ b$ g. P. V&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 a, o2 _, T$ Z* o! l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 ?5 z' F; o1 J" s2 f" V3 x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4 c0 T' p# p! Q+ d, D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8 }5 E3 _5 A7 L/ H3 |! ] y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9 s o2 o2 _$ F5 r, U) F: F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4 s S* }" T9 S1 c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 n( M3 i4 V- Y- v/ D庞德---南安(甘肃) * h( J H! |7 b" f4 `0 E! l- M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 J# O8 E' P7 f; j: A, L: }/ c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0 {6 t* R4 q3 m; o0 H8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 u, i2 Z3 [, @" P c# |$ G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 ?, M q9 K: \! I( d" ^. k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7 p) @9 G) B! r( ?) k% A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 z T& Z0 F) o. d& K; c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 i1 Q" n% o8 L0 r" Z5 n0 |4 n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4 V% H5 ?; j3 x" Y2 P8 t, X4 _钟会----同上
# M3 o6 X& N& T, c: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8 Y7 _( E6 f, v4 b
司碥?--河内(河南温县) 5 y! z2 p6 n9 _2 t
/ E3 z1 f, |9 j* ]
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 S: P" t# Q) V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1 [" @- s- V& [2 B2 J, ^$ L, J
李严---同上
, v4 w7 t5 d: H k6 K董卓---陕西郡临姚(甘肃岷县) 1 h |! E- v1 y, I: G
吕布---五原郡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3 t: ~9 I1 I! |$ E% w1 `贾诩----凉州姑臧(甘肃武威)
0 U) A$ [7 U; a张辽----并州雁门马邑(山西朔县) * [ |7 J, c7 F* F3 e; \( }
徐晃-----河东杨县(山西洪洞县)
% X* l7 z: a& m) Z% m& ~6 a关羽-----河东解良(山西运城解州)
' o$ [( g% l+ r+ ]) w$ \马超-----扶风茂陵(陕西兴平) & I9 y2 `" B" V4 c% s* t0 e6 Z
法正-----右扶风(陕西眉县) 5 W. A1 X/ x9 O/ `/ L" p4 n3 g' g
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 $ S h! M+ F: K) x0 f
孙坚-----吴郡富春(浙江富阳) ( X( k; k+ W* e1 T4 E, D# F
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 $ z9 h( h0 e3 q. }+ F2 Q
甘宁----巴陵临江(四川重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