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曾诗题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以诗歌形式称赞其爱将的一首诗。然而在这位“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一生中,竟有一段令人辛酸哀戚的感情经历和曲折悲凉的婚姻往事。
8 P& O3 b4 T" N6 d
3 X/ `8 v# T. J2 y7 g4 e* y* D
( u' }" j: y( Q4 \5 { 与表妹的悲凉初恋! k0 j& g/ G( h& B
7 Z' O0 w9 o2 q/ G$ ~( d) P0 u- c1 C3 o: B1 D3 g
在彭德怀投身戎伍英武之名渐起时,他忘不掉悲凉的初恋———他的表妹周瑞莲。那是一段至为凄凉的故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表妹的一生却过早地结束了。! r& l' h9 ^& T2 K) ~
9 `" j9 l( n. u
8 @( _, w% ]* |) |; s 周瑞莲是彭德怀舅舅所抚养的一个孤女,从小受到彭家的关爱。当年,彭德怀反抗官府和地主借饥年囤粮而被通缉远走他乡。归来后,舅舅给他们订下了婚事。但不久,彭德怀却惜别了未婚妻,从军去找穷人的出路了。瑞莲拿出两双绣着“同心结”的鞋塞给彭德怀。. j* d6 J. |' G, X
4 j5 s* [# B0 M- I. N% {" W! H
& ?! h8 i5 y- a3 K 彭德怀投入湘军,英勇作战,三年后成了连长。这期间他省吃俭用准备将来返乡与表妹成婚。突然传来噩耗———地主向舅舅逼债,舅舅无钱偿还,地主竟要小瑞莲做抵债品,表妹宁死不从,跳崖身亡!
/ `% `7 s! o5 h6 U1 }4 j4 r& k4 h" d0 T$ d9 A p2 Y, R
与发妻的曲折婚姻
# a. j" ^% y0 t. U& {" @
Q- J, E4 R6 E9 ?0 m" w& H3 S$ @9 `0 {0 J* f
此后,因为年龄增大,拗不过旁人的劝说,彭德怀1922年勉强同意与一位货郎的女儿刘细妹结合了,并为其起名“坤模”(女中楷模也)。彭后来升为湘军军长,把妻子接到湘潭,夫妻间彼此恩爱。不料后来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攻打长沙,从此与之失去联系,也与老家断绝了音讯。于是,刘坤模在彭德怀音信全无、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在武汉又与他人成婚。直至1937年在后方忽闻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刘才知道彭德怀还活在世上,于是急忙写信。
" i0 c1 H( k; T" N: i4 m- Q
! z4 x8 N' Z* b; @: M" r2 |0 _7 D) J. Z+ t: g0 O5 U
彭德怀收到后好生欢喜,马上回信让刘到延安来。信中说:“坤模妹,在枪林弹雨中收到你的信,很兴奋。你要来,可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主任。”刘坤模果然北上延安寻夫,正巧彭将军由前线返延安开会。这对离散了近十年的夫妻都十分感动。, h, i0 I/ U+ P W2 ]' ]
$ w, b, X0 A9 f5 I7 u: O, _
; U' T7 U- [; m9 I/ z' ~- W% k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破镜重圆。刘坤模说,彭德怀平江起义之后,自己在国民党追索下被迫离家出走,四处漂泊数年,在担惊受怕身心交瘁下只好与人重组家庭。作为一个女人,她没有其他办法了,而且她还有了别人的孩子。多年后,彭德怀谈起这段往事还叹息:“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A$ c% V, G! l9 H) r& u
& m; z5 _2 |, W5 {1 E) I. I; P/ A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这个女作家就是丁玲。& S/ s" [/ {) ~% J; s2 ?7 F
: F* R! g: f! _0 M: i$ H8 C与女作家的“恋情”+ ^: ~& h( G4 E" N0 I3 s; B1 ~6 T
- {3 x& L- x& x, K3 i
$ ]# t' O! b5 X% A% f; N6 ^2 u& Y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不久,周恩来也来到云阳,听说这事后和彭德怀开玩笑,询问他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6 b: m2 a; W! n+ x
7 ]& n* O+ \1 e' s" Y' N% b6 R% Q$ i$ v1 _
以上所述不知确凿与否,不过后来当这个著名女作家倒霉的时候,一个被人攻讦的口实便是这件事,这个女作家就是丁玲。迄今关于此事尚有争议。2 t1 k+ [; w; g! L) s* p" C% C
' Z8 T1 L9 E" f F
" a% ?% l! U# l( x! {- O7 e 还有一名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倾慕彭德怀将军。1938年初她去采访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时,坦率表达衷情却被彭德怀婉拒了:“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女记者赶紧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对这种“西方话语 ”,彭也回敬以坦率和幽默的“中国话语”:“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
$ h6 k3 K7 y- K; ?# ~- u q. ?) w$ b; C; u3 l0 k& @
$ P# t3 l$ w5 z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这个女作家就是丁玲。 U- d4 O/ [ E/ v3 s; g
- I/ z& d5 v+ s% ^: x0 L2 P
与浦安修的悲欢离合
; |0 t% s: E' K
: L! T; h, ^+ q( i- E9 k) O/ S: h7 W8 R8 d) e! C
彭德怀将过不惑之年,却依然是单身,大家不约而同替他着急。当时,北师大女学生、著名浦氏家族中的小妹浦安修在陕北公学教书,而且已经是中共党员了。彭德怀不久就了解到浦安修的身世:少年失母,父亲续娶,从小由两个姐姐抚养,并非大家闺秀似的娇惯,抗战后在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继由组织派遣赴延安。对她这个“条件”,彭德怀是满意的;而浦安修对彭德怀更是如雷贯耳、久仰其人了,加上组织所促成,她自无意见。3 Y8 m" f: n5 L. q1 M6 Z$ |
. K: k( O6 G8 n- A: x: B3 p; V. T, Q( s! z8 c3 z
大家的一番好意没有落空,一向严肃让人敬畏的彭德怀与浦安修谈上了恋爱。1938年10月10日,彭德怀与浦安修于彭开赴前线之前成婚。 1942年5月,华北根据地遭到日军残酷的“扫荡”,八路军和北方局机关分散突围,浦安修与滕代远夫人林一失踪,彭德怀在清点突围人员的名单时强忍着不提妻子的名字。他终于找到浦安修后,急切地攥着妻子的手,说:“我想你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了,正要派人去寻你的尸体呢。”突然他似乎骄傲地又说:“八路军副总司令的老婆,死活都不会落到鬼子手里啊!”
. z/ {* t2 G) x8 T8 h( O! Y' S0 m# e' U) s5 ]
" c( ?( S; ?6 Y; U- w5 S 然而,没有死别在战争年代的这对夫妇,在共和国成立十余年后却令人无比痛心地生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