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630|回复: 8

太空漫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1 16: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事干,美剧也看得差不多了,索性自己写点东西打字玩玩。。。。。。。。。。。。。
(1)
当我有幸坐到这里为大家讲述我的故事的时候,当我能够用电脑来打字的时候,我不禁怀念起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回到地球的这段岁月,我不得不重新适应这里的大气压,万能的神仙们保佑我在我的伙伴与朋友们所处的神奇的星球上没有于地球的大气压相差的太多。抑或是我可爱又可敬的朋友们为我安装了某些我不知名的“夸克”?哦,在这里我要解释下夸克,它不是我们理解的所谓构成原子的粒子,我不介意他究竟是正夸克还是副夸克。事实上我连什么是“夸克”我都不能理解。正如我们经常学习语言所拥有的习惯一样。我们习惯于将不熟悉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母语一样。相信大家在学习一门叫做英语的语言时,那些难懂的单词发音也会用自己的母语标出字来吧!
“夸克”,我不知道此事航行在某个星系的朋友们会不会纠正我的发音错误,或许某个夜晚我又回来到船长的“窝”上,哦,这段日子一个大气压的压力让我调整的太辛苦,我尽量的躺在床上,关上我的房门,维持着基本的生理,我实在无法忍受只是一个起身一次跳跃给我带来的那种眩晕感,如果非要做比较的话,那么我相信那些潜水员们非常能够体会我的那种感觉。额,或许那些从海拔低的地方跑到高原的那些人也能够体会那种眩晕和呕吐感。
我不知道高原反应是否可怕,但是不习惯的人有可能在7天就会死亡的过敏反应还是让我感到心悸。我没有氧气瓶,医院是不会让一个人买个氧气瓶回来的,这里也许会有朋友们问我那些焊工们的氧气瓶不可以么?事实上,我保证如果你要吸入那些氧气,那么你就会发觉死亡里你是那么的近?氧中毒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万幸,我没有在这种调节气压的战斗中身体出现一点点意外。
那些地球上的潜水员们,尤其是无证的从业人员们或许比我不幸很多。当他们从水下15米的地方快速上潜时,氮气的气泡会阻塞住他们的血管,很可能他们就会因为这样儿送命。感谢上帝,我没有去他老人家那儿报道。
事情发生在大约1年前。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或许风雨交加已经在各位的读物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也不免落入这样的俗套。但各位读者,我想你们保证,这绝不是捏造事实,那的确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事实上,谎话这个地球人专属的词语我近乎遗忘,但是人毕竟是社会而存在,社会是它的第一属性,我可不希望自己变成某个狼孩,生理结构虽然还是人,但是处在与人类社会脱离的环境中,基本上也脱离了人的属性。所幸在现今的社会中,关于类似的故事还是很好找的。那还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我很失望的是,在一年的社会沟通中,由于我消失了1年,被父母举报为失踪人口,回来后各种报道媒体仿佛看见了外星人,不断追问我这段时间去哪了,我不得不学会并重新领悟了撒谎这一个技能。





没事情干,无聊的时候继续写
发表于 2009-4-21 16: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点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6: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等你下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6: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继续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事实上,我从没发现说谎话变得如此困难,我再回到地球的最初2个月内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仿佛一夜间倒退到孩提时代。这里当然不是说我不会说话,事实上我确定并且无比的确定我的发声器官和我的肌肉群没有那怕一丝一毫的零件损坏。这点从我现在可以流畅的表达我所想表达的事物和观点来看,无疑是最佳的佐证。谎话在我傲游星级的时候,我不只一次的受到我亲爱的朋友“船长”的警告,他们那个种群很厌恶谎话,以至于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内我尽量避免的说话,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家乡的俗语“多说多错,不说不错。”或许在各位绅士和淑女的眼中看来,这简直无法理解,我也无法理解。总之在“船长”的母舰上,我相信任何一个地球人都不会用言语来表达他所看见的一切和他所表达的一切。语言或者文字在这个时候无疑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语言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当遇到无法表述换种说法是无法用现有文字描述的情形时,我们往往走入两种误区。一种是我们竭力的用“无法用言语形容”来敷衍了事,或许亲历者本人对那种时间由于自身的文化,心情,视力等种种问题导致暂时性的思维障碍,如果用幽默一点的说法,我更倾向于我的专业术语“短路”,一瞬间你的大脑神经元传递信号在1秒100米的速度下前进时,很不幸的是你的驾驶技术不够高超,以至于撞上了本来应该行驶在另一条“脑道”上的电信号,于是短路发生了。只是短短的一刹那,哦,至于短到什么地步,我们可以想象光的传播速度。无比强大的电流一瞬间产生了,这股电流是如此的强大,是如此的迅猛,它如同雷霆一样震怒,咆哮着摧垮着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语言。事后却又像从没出现在你面前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只是想用一句诗句来表达这种情况,“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可是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阻碍观赏者或者我们可以称作为分析者的感受,也许对你费解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不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第二种情况不得不让我想起谎言这个词语。各位绅士和女士们,或许你们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语言无法形容的事情会与谎言,哦,这个“船长”最讨厌的词语联系起来。这里请耐心的听我解释。当我们无法解释某件事情时,我们潜在的自尊心迫切让我们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们这个族群是多么的可悲。想象力,这个伟大的人类专属的词语在这一点上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为了说服别人相信我们的观点,我们会竭力的编造夸张某些部分,在言辞中尽量保留并渲染一种神秘感,从听众或看客们啧啧的惊叹声中收获自己的满足。例如我们最钟爱的鬼魂故事,至于当事者本人有没有亲历这个可怕的往往有蒙上了神秘宗教色彩的事物,我们很难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人类从有史以来就在不断的好奇心中获得前进,当你对某种事物产生了一丝一毫的兴趣,化学反应这个时候就开始产生了。我们为了将自己不懂的事物弄明白,我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将人类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发扬。


额,今早写的第二篇,去看火箭比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4: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3)
关于不明飞行物的传闻由来已久,朋友们,即使是我,如果不是我亲自在我的“船长”那生活了1年,我依然无法给你们确定的答案。这里相信我手头的一则资料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请允许我稍微从我杂乱的的资料堆中找出我想要给各位分享的消息。
那是我的同行马丁在《科学与生活》(1974年7月)中,这位伟大的学者试图把所有这些解释归纳一番,竟有16类之多。诸如白昼可见天体,探测气球,人造卫星(包括在轨道上运行的和向地球大气层坠落的),流星,风筝,火箭,列队飞鸟,光反射,海市蜃楼,空气电离现象,秘密武器和飞行器,激光束,光学幻影,个体和集体幻觉以及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各种光学现象,及至宗教狂热患者的虚幻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权且将称之为“不明飞行物”的现象当做一类,与我的同行马丁列出的长长的单子相比,已经是1:16的关系。但是,匠心经营的UFO反对派们并未就此作罢,现今也会出现那些将“不明飞行物”解释为“庞大银河系”,’在电场中产生闪电的某种蝶群“,”电暴“等等。
或许我应该感谢最神秘的球状闪电,我没有象别的先驱们碰到种种可怕的事情。如果没有球状闪电,我也没法在离开地球的那一年中遇到那么多不可理解的事情。
关于球状闪电,正是我要向大家传递的消息。
“1941年,我住在弗罗兹瓦夫克。在那里租用了一间毫无舒适感可言的房子。为了拎一桶水,还得出门到附近楼房里求援。7月份的一天,约莫14点,雷雨大作,顿时雷声震天,大雨倾盆而下。那时,我的妻子在房间里坐着,守在仅6个月的宝贝女儿身边。她叫我用桶去屋檐那接点水,我手提水桶出门接满一桶之后,重新回到屋里…….”
“就在这时,我听见窗户框或玻璃吱吱作响,好像儿童玩具手枪的声音,我把目光转过去,看到一直径约3-5厘米的火轮或火球。光线十分强烈并且刺眼,呈淡黄色,从窗户上缘朝我迎面飞来。那光轮的动作,带有微微的旋转。“
“它爬到了我右脚趾上。当它接触到我穿的拖鞋时,便立刻熄灭了,我感到似针扎,也有点象被别人掐了一下,觉得发麻。整个现象持续约1秒钟。我还得说明,那火轮飞行时,发出吱吱的声响,还夹有嘶叫声。“
“在那家伙窜起来时,我的妻子感到耳鸣,到后来才慢慢恢复,小孩子安静下来了。我把拖鞋脱下来检查,未见任何印记,但脚趾仍旧感到麻木。我也检查了窗户,那上面未留下任何痕迹。”
“在一般情况下,我会马上给什么地方写封信反映这件事,但不巧抽不出时间,因此在我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才会向你反映这件事情.”.
这则消息来自于上个世纪,但仍不失其意义,这是球闪,还是别的什么?
我可以告知诸位,这个问题在我们人类记录异常现象的典籍里,早在数千年前便已经提出来了。塞内加---著名罗马雄辩家老塞内加的后代,在公元纪年之初,就曾写到过这个。在他之前3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到过。据某些科学家证实,球闪的火轮甚至在出土的埃特鲁斯坎艺术作品中都可以辨认出来。那可是亚里士多德300年前的又一件事啊。(埃特鲁斯坎人是意大利埃特鲁利亚地区古代民族。于公元前6世纪时,其都市文明达到顶峰)后来,法国气象学家阿拉格公布了他对这一现象的描写,并把它命名为“球状闪电”。但过了半个世纪之后,法国科学院却将此公的大部分议论抛至九霄云外

这篇写了1个多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4: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引用资料都是直面真相家中珍藏资料,来源自50年代-70年代收集,未经我的许可,严禁转载
4
不过,我们仍然要讲话题说回来。阿拉格关于球闪的描述的确未能提供足够的消息,好让人们对其成因和自然特征作出判断。例如,他就有过这么一段描写:“在法国的终不成事底荣,一位名叫理查德的长老在教堂看到一个明亮的红色火焰,从长老的居室里面飞了出来,在离地面不到1米的空中遨游。那火焰后来上升到约4.5米高处,扩散开来,然后传出一声放火炮似的响声而熄灭。”
如今关于球闪的描写,无疑要细致的多;能让我们对于它生成的条件做出中肯的评价,并从中找出它最典型的特征。但这些描写当真能把这一现象解释清楚么?这里有一段引自波兰《问题》杂志1953年第一期有关球闪的描述。这次球闪出现在扎克帕地区安塔乌夫气象站。“1952520日,塔特里山区及其北坡从620分开始了一场强烈的暴风雨,持续不停。此时,在目击者住宅厨房里,从敞开的炉口飞出来一个球闪,那是714分。其形状较长,接近于某种具有球形断面的正锥体,长度约15厘米。粗的那一端呈现淡蓝色,细的那一端,即锥顶,呈深蓝色。那球闪在空中移动了约1米的距离,细的那一端挂到了铸铁弯头上,来回晃了一下,便接触到了管子上,发出轻微的一声吱吱就消失了。从炉口飞出来到吱吱一声消失为止,约有1秒钟。”
波兰《世界各地》杂志1975525日出版的第21期上,刊登了一篇十分有趣甚至瞠目结舌的关于球闪的报道。“最新一次球闪事件发生在195782日瓦乌布日赫德”梅什科“矿附近。赶早班的矿工们都看见了这颗从云雾中坠落下来的火球。它有西瓜那么大。刹那间,那火球在惊愕不已的人们面前缓慢的滚滚而来,随着长长地一声嘶鸣”坐进“了泥土里。一名矿工看到此情景,用脚踢了一下,那火球毫不在意地改变了运动方向。”
前苏联19676月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季米特繆夫关于球闪的报道。他的描写算得上最详细,最清楚,也是从未遇到的。作者是当时化学浆提名者,也是世界上一位最能潜心于球闪研究的学者。
1965年夏,作者有幸亲眼观察到一次球闪,并得以做了某些测量。”他以此话开始了那篇冗长的叙述。由于文字太长,由于观众们可能对于我怎样到了“船长”的经历感到兴趣,我在此做了大量压缩。“我所观察到的球闪出现在奥涅加河上,这里有一条长达150米的浮动台架,一头扎在河左岸,另一头顺着主航道一直伸到江心。当时,由于水位下降,台架的一部分约3米长的一段,已经在岸边搁浅,笔者就在这段台架上支起了帐篷,里面放着4个用来取气样的取样瓶。”
823日晚上,天空乌云密布。19点,远处传来雷鸣,并开始掉小雨点。1955分,半导体收音机里响起了很强的吱吱声,几乎同时传来雷鸣。经过几秒钟的沉寂,收音机里沙沙的杂音越来越强。当把收音机关了的时候,便能听到沙沙之声,此外,还夹杂着从河边传来的尖利的吱呀声。笔者从帐篷往外看去,发现大约离我60米处有一物体,形状很像放出强光的煤气灯,半空悬在台架上约1---1.5米高。过了35-40秒钟,那发光物已飞临到笔者头顶上。我看清了,这就是球闪。它从帐篷上方约1.5米高处缓慢的飞过,并轻轻地飞到河岸上空。在岸边台架上方约2米高处完全一动不动的悬浮了几秒钟。然后,开始抖动,并移向森林。此时,它开始向两边散发出火花。后来我才明白,那时它正在树枝间擦过。就在它散发出某一批火花时,突然出其不意的黯淡下来,已不再跳动,颜色也从白而变成淡红,以至熄灭。”
“整个观察持续了60-65秒,而球闪的寿命则为75-80秒。空气试样还是在球闪熄灭之前,在台架上伸出一手的高度取的。球闪亮度很大,由于睁不开眼,并非全部细节都能观察清楚。但是可以看到,这不是单一颜色。其中心部位构成为6-8厘米直径的球体,垂直平面上略为拉长。除形状外,现象很像空气中的放电过程”在等离子管中产生温度达到1.3-1.6万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而在中心部位周围,环抱着1-2厘米厚的蓝色强光。最外面一层,厚约2厘米,呈浅蓝色。整个火球,水平直径为11-12厘米,而垂直面直径为14-16厘米,从远处看去,闪电为淡蓝色。。。。。。。“
“球闪飞行方向与风向并非一致。很明显有什么东西将它拽着,使它始终沿弯曲的台架而行。在河面上飞行速度为1.5-1.7米每秒,在陆地上空降为0.4米每秒。”
我无法解释以上的时间,实际上我在与“船长”的1年相处中,仍然没有记起向伟大的“船长”讨教。如今,在回到地球上的今天,我对此表示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5: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4篇之后
   话说从昨天开始写到现在也有5000多字了,至于我和“船长”的会面也即将要开始,再次征求下“船长”的名字。个人的想象力毕竟有限。
   大家也知道直面真相不是一个喜欢灌水的人,在我看来,灌水无疑是在谋杀自己的生命,单纯的点击之后带来的是什么?
这是一部硬科幻,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里面将会包含我对社会,我对人性的思考
所有的原理只要是地球上的,我尽量会用专业性不强的语言将它表述,我也考虑到大家的专业功底
今天暂且先写到这,我要理下思绪,这篇故事绝不会像某些YY文学,事实上,那些文学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千篇一律的描写,毫无思想甚至道德约束的文字写到目前早已同质化和庸俗化。
    本来这篇故事是想写一个灵异故事,我也有信心把它写好,但鬼神带来的是什么?故事背后会给人怎样的反思?这是我考虑的。不是单纯的猎奇,猎奇走到最后也会是个死角,以后有时间再将我的灵异故事写出来给大家看,毕竟风水什么的直面真相也有所涉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9: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5)
相信有些读者对我近乎于唠叨的叙述感觉到有一点不耐烦了吧?在此我为我这个毛病向各位作出道歉,我在这一年来仍然没有消化在伟大的“船长”及其可爱友善的朋友们那里所看到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悟。下面我会为各位朋友讲述我是怎么样到了外星人的飞船上,很凑巧,我发誓我的确那是在睡梦中发生的。那是一年前的夜晚。时间是4月13日,我是个东方人,不像西方人一样忌讳13这个数字,至少在我的国度里我没有看到哪个和我一样的黄种人对13这个数字产生忌讳。在这里,我要老实的说,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忌讳还是很多的。如果各位可以泡上一壶茶,慢慢的看着袅袅上升的水汽,在茶的独特芬芳中听我赘述以下的话。我会为各位朋友们的耐心和大度表示赞叹。禁忌这个词,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洁的,触犯忌讳”,关于各地的风俗禁忌,如果由我来说,我可能说不完,再者我说的话语在如今这个什么事情都要听权威解释的今天无疑是人微言轻。我只说下我身边所接触到的禁忌。在吃饭时我们是不允许将筷子直立着插在碗里。至于为什么,我们只能归结于“子不语”,4这个数字至少在我的身边的男女老少们都很忌讳,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个字的发音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生的对立面。继续回到原先的话题,大约晚上11点。我整理好了一天的工作,迫不及待的脱衣上床准备与古今中外的名人们来一次“周公”式的对话。或许一直以来我这个人的神经总是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我在进入睡眠的那一段时间。脑子里面总在思考着以前的事或者是在网上浏览的文章,很少我可以如某些我很佩服的强人一样倒在床上就可以睡觉。对此你可以有一些解释:我这个人很懒,如果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很有可能我会很快的进入梦乡,但是我很怀疑对我这样一个四体不勤的人进行一次“劳其筋骨”的工作会不会导致第二天我的精神状态和体能空虚?对于这一切。我深有体会。那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该死的填鸭式让我每个夜晚都在睡眠与清醒之间纠缠。常常我会发现我半夜会突然醒来,然后会发现自己全副武装的流着口水的躺在床上,至于书本,该死的,9成以上的概率已经被我的口水打湿。睡不了3小时就会被该死的催命钟提醒我新的一天又开始,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学校进行我“站着站着睡,坐着坐着睡”的光荣伟业。直到今天我仍然在怀疑,如果不是初中的黑色经历导致了我对“夜猫党”的恐惧,或许我的成就,请允许我用成就一个词,尽管我和它毫不沾边,我应该远比现在有成就。
我不是睡眠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传说中的巫师或者拥有superpower或者称之为super ability的群体。我不可能对我的睡眠状态无聊的做某项调查或者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某个预感。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切灵异只是谎言。
对于这个言论,很多巫师或者类似于神棍一类的人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指责我或者攻讦我。但我个人的层次是在达不到与你们交流的能力,或许我在世俗界,而你们在高高的某个层次,在空气?大气层外?河外星系?我是不清楚。
“对牛弹琴”或者是我与你们沟通的真实写照。为了避免引发口水战,在于“船长”进行过某次深入的探讨后,我决定关于这类话题的真相我们还是让它封存在某个角落,这样,天下太平,个人太平。不用争辩的脸红脖子粗,至于你要表演灵异或者称之为鬼怪的能力,如果愿意的话在13号晚上11点以后向天祈祷,愿你在某个睡眠的夜晚幸运的与“船长”来一次探讨,我相信这个可爱的朋友仍然会对我们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抱有丝毫不减的兴趣。至于这个时间段。我只能说我与“船长”的邂逅是次小概率事件,或许坦白的说是不可能发生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8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