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律》草创于吴元年,制定于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二年完备,洪武三十年颁行天下。在此之前,作为决狱标准的是朱元璋亲手写定的《大诰》。明初处元代法纪纵驰之后,故太祖决定法外用刑,以严刑峻法治乱世,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 h' s L+ H6 u3 V
0 i7 q4 s" }( W见于《大诰》的酷刑,有族诛、凌迟、极刑〔凌迟本已是极刑,则这一极刑之残酷定甚于凌迟〕、枭令、斩、死罪、墨面文身、挑筋去指、去膝盖、剁指、断手、刖足、阉割为奴、斩趾枷令、常加号令〔至死而止〕、枷项游历〔遍九州之邑〕、免死发广西拿象、人口迁化外、充军、全家抄没、载罪还职、载罪充书吏等三十余种,多为《大明律》所无,那项“免死发广西拿象”更是带着几分幽默,此即所谓法外用刑。而量刑标准,也比《大明律》严酷得多。
3 G' O* @4 Q k3 f
3 B& h, q& Q, J2 Z1 }/ g6 F四十年之中,据《大诰》所载,凌迟、枭示、族诛有几千案,弃市以下的有一万多案。
b3 ^) x- i) m( l, \% c
; T; v7 p4 a& _7 E# J6 t& H) d这些案子,如果按《大明律》量刑,大多是罪不至死的,有的甚至只该受到轻微的惩罚,象官吏隐漏文书不报的,按律只杖八十,收粮违限的,只杖一百,而《大诰》居然全都用凌迟之刑;有司滥设官吏,按律只杖一百,囚三年,而大诰却是族诛。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 f* Z6 U' @% G- D' h0 w6 O
" |* m R# ~ \5 v( B. k+ i, Y% P7 d; U如此滥用刑罚,也难怪为了浙江的一件假钞案,而“捕获到官,自京至于句容,其途九十里,所枭之尸相望”,连朱元璋自己也感叹说“其刑甚矣!”〔《大诰》伪钞四十八〕 3 c. e/ s: a+ S- b4 ^9 G
9 i5 q, I$ B1 x* E8 g
而这些酷刑,真可谓设计巧妙,用刑者为了折磨罪人,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差不多同时,中世纪基督徒也在想尽种种法折磨迫害异教徒和女巫,两相比较,不由让人感叹人性都是一样的,东西方的智慧在这一点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而我们也该庆幸这样的时代大概是一去不复返了。 . t6 s! _6 H" v3 ~
1 V2 U, E% k8 a$ Z# l5 i
根据《孤树裒谈》等野史的记载,以下列举一些较别出心裁的酷刑: $ Q% }" `+ W; B. R( {, ?
$ i$ |5 A# {/ `. {, T, i1、铲头会:这个刑罚是用来对付“顽民窜避缁流”的,把这些“盲流”抓起来,排成行掘坑活埋,只剩头露在地上,然后用大斧削过去,一斧头砍下几颗头来。 7 S# o1 U& @. i
! r8 m. I& j" H2、刷洗把犯人剥光了放在铁床上,浇上沸水,用铁刷刷去皮肉。 / L- E+ ?- A+ x! Z* p% ]) X
* f" ?! g `0 i+ X) C3、枭令:用铁钩钩住犯人的脊骨,吊起来示众。
* l# X3 o& L/ z$ M
: Z# @; I: o0 A% h/ D4、称竿:把犯人绑在竿上,另一头挂上石头。
% w. C7 I% z+ ^. w$ C4 ?/ Z
$ _* H( R/ @) P3 n; p( f4 {5、抽肠:把犯人绑在竿上,用铁钩钩入谷道,把肠子钩出,再在竿的另一端挂上石头,犯人的身体向上弹起,肠子也就全钩出来了。 9 C; D( ^& T" Y6 B, a5 a# L2 V- ]0 s
' b3 {- F- m2 `# l$ k. j6、剥皮:每一地的土地庙都是剥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凡贪赃六十两以上的,
4 @/ H1 X% l) G# V6 \8 ^$ K v. |0 S. `# ~
7、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放在官府公座的旁边,以警告后来的官员。 / \, T3 k1 T o. m) u4 ?5 |5 P
& g, u1 o5 t4 _- m) i" N4 \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该杀的都杀光了,朱元璋觉得天下太平了,自己也老了,可以让子孙吃吃现成饭了,于是在这一年的五月下诏禁止酷刑:“朕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然此特权时措置,顿挫*顽,非守成之君所用长法。以后嗣君统理天下,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鲸、刺、非刂、劓、阉、割之刑。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 i& K- d' W; f" }# o o
; [$ \" _: s6 s6 J& k8 j这里虽然说“止守律与大诰”,但从上下文关系看,他是不要后人守大诰的,一切以《大明律》为准。
* ?. W* ?9 A" A4 ^ F" O$ ]- u; ?8 g
他自己确实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孙不要象自己那样依*严刑峻法治国的,有一次与太子出郊,指着路旁的荆树教育太子说:“古人用此为扑刑,以其能去风,虽伤不杀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儿当念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晚年太孙参政,改重刑七十三条,朱元璋也很赞赏,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明史》卷九十三〕 " P/ _+ C$ M+ r
# s1 R! b+ @8 M% F! V: s# S6 `洪武之后,对死刑的执行大体上按照《大明律》,以上的那些酷刑算是消失了。 . n" F- s& `0 x+ l( B
5 i: x" w8 Y* ?* Q2 R {
《大明律》对死刑的规定还算是相当人道的,只有斩、绞两种。 * U W! I. v( P; n# b
) `1 U7 I! Q% {, ~) _4 ^7 {9 T但此外还有不列于五刑的凌迟,专门用于对付大逆不道。 ! k; z% I$ i# w' t3 g B" Q
, c$ ]8 `' D9 ?
凡是凌迟处死的,按例要杀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即所谓千刀万剐,每十刀一歇一吆喝,最后一刀才是斩首。行刑时在旁边架一丫形木杆,挖出肝腑后放在上面示众。国人似乎自古以来就喜欢看杀人,看凌迟时更是“人集如山,屋皆人覆”〔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