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安历史介绍:秦之谋略,史之咽喉
广西的兴安古镇,这片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土地,有在秦始皇时期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古灵渠,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有现代化的旅游项目乐满地……但于我而言,兴安的古桥流水、古巷幽深、古物荟萃,却更令我着迷。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路,穿过三进五进幽深的暗宅院落,抚摸着木质门框上精美古朴的雕花,一不小心就走入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千年岁月。
古灵渠:三十六陡下兴安 一陡一个天地
兴安是连接湘水、漓水的咽喉要塞,而一条灵渠则成就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更显示了中国人开山开河的智慧。说起灵渠,多多少少能勾起已封存在中学历史课本里的记忆。灵渠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14年,那年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发兵五十万分五路进军岭南。雄狮之伍被困于密林深野,毒虫遍地、粮草断尽。眼看一代伟业要功亏一篑,秦始皇当机立断凿山开源,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这33公里的人工奇迹。灵渠建成后,从黄河之上的都城咸阳到南疆广州便畅通无阻,秦军亦势如破竹,疆域一直拓展到南海之边。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运河,亦沟通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内河运输网。
灵渠分南北两渠,主要工程包括铧嘴、天平、渠道、陡门和秦堤。石块相扣相衔砌成的500米长“人”字形大坝乃“铧嘴”,内高外低,斜坡状的坝面像鳞片一样镶嵌着一方方片石,远看去,大坝活像一条降服急流狂涛的巨龙,紧锁在湘江的源头里。大坝既可拦水,又能泄洪,不用设闸起闭就能自动调节水量,保持渠水相对平稳。这分水岭中,三分湘水携一路稻香橘红,七分漓水挽八里桃红柳绿,水鸟低掠、鲤鱼小跳,一番古朴清幽的景致让游人赞叹不已。据介绍,灵渠的泄水天平,采用侧堰溢洪控制入渠流量,使蓄水缓缓而进,能保渠堤安全。而这一巧妙的设计,与埃及巴拿马运河有异曲同工之妙。
站在南渠与湘江古道之间的秦堤之上,只见古木成荫,渠水似镜。由于灵渠的开挖是舒缓而行的,不搞突然的降坡,所以迂回灵秀的渠道就像一篇律清韵长的诗文,和谐婉转。“三十六陡下兴安”,我想这该是对灵渠最好的赞誉,水路、云路,一陡一个境界,一陡一个天地。
古桥:数千年历史留给水街的痕
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便是古镇水街。过去,这里是兴安古城商贾云集之地,茶楼酒肆、笙歌弹唱,悦耳的丝竹声,从水街铺面的竹帘后悠悠然地飘出来,将水街的繁华点缀得如梦境一般。如今的古镇,到了夜晚,古乐戏剧中仍旧在传唱着千古情怀,两岸的灯火依旧诉说着平凡的故事,那似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更让人不知是醉在曲中,还是醉在酒里。
水街的古桥是不可不说的,那是数千年历史留给水街的痕迹。水街有10座古桥,比较有名气的是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接龙桥。娘娘桥的出处已经无从考证,万里桥是秦军从南往北时经过最多的一个桥;马嘶桥则是水街的骄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桥跨二水的“水立交”。据说是因当年汉代将军马远之马不肯过桥而得名;接龙桥则因其仅半边台阶而得名,是目前广西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据说此桥乃当年足智多谋的怀丙和尚的智慧,其一改古法将桥的重心放在渠的西面,桥东修有九级石台阶上桥,而桥西不留石阶,成就了接龙桥的千古之迷。在早上的雾气朦胧中看桥,这桥就象一只龙身隐没于身后的三台岭中,张开大口将上颚轻搭在渠东岸的龙头,悠然地任人抚摸。
古建筑:一墙一瓦均是秦风古韵
水街的迷人之处,不只在这些刻满历史痕迹的石桥之上,还在于古香古色的水街民居。水街两岸的民居,鳞次栉比,均为青瓦白墙,木雕花门窗。“小桥流水人家”之下,闲庭信步的古镇居民,脸上的安逸就像桥下的流水一般清澈。柳树垂垂下,漫漫水阶上,顽童笑闹嬉戏,少妇提篮洗衣的景象似曾相识,那是江南的水彩,还是纳西的油画?
水街的秦风古韵,还表现在北门的“秦文流觞”。觞是古代的酒杯,“流觞”是中国古代一种趋吉避灾的祭祀仪式,秦文流觞取“代承秦汉文化、祝愿百姓吉祥”之意,由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组古建筑群组成。
城内的建筑则依形取势,层层跌落,杜牧《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便是其真实的写照。古朴的建筑中处处渗透着秦朝威武的气息,三条古街更是尽显秦汉风情,而酒肆茶楼,百年老店亦让游人不觉迷失其中。九井坊中的个个商铺亦是别具一格、无奇不有,店内之物每一件都令人爱不释手,这也正是爱淘货的旅游者们最衷爱的地方。
在“秦文流觞”中踏古寻秦,最适宜的莫过于选个舒畅的日子,带着一种神秘诱惑和预谋已久的渴望前往。当你伸手触摸守候了千年的古城墙,或许你会不知不觉地把时间留在了古镇之外。
在此,欢迎大家到我家乡来旅游~!!那是一个很美得地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