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0 F7 a5 t" k/ a7 w; e
9 G& V2 p9 J% G: K8 M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尸,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具女尸出土于楼兰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女尸。
% f) i( j4 L: w; G/ h6 d
# J, ?! T' A9 y) J1 { 楼兰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荣。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 R% Q( Z/ ~ n8 G! K
5 D& h" l4 ^7 q& q 1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 X, d- @4 Y; S" l) ~% ]# Q
" V$ I. M5 c5 {# R+ H
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现了往昔的容貌。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
' d! q3 H- G% E/ z! p4 C9 I H R/ x( L+ [. ~
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
p& t. Q0 `2 K+ h4 n& F
9 c0 H+ J7 F( b 这仅是实际的考察,真正的楼兰消失之因,仍是一个谜。
6 Z3 _4 [4 P1 ~2 W- R. i4 } K* X) p5 l# X$ M
% q2 h2 F* A" g! V/ q! _7 P5 O5 h3 ~
% Z+ R! d) E4 ^" N楼兰概况 ! ]2 i1 g) L* C% \3 R, S4 ^! Q7 I
4 Y4 I+ T3 Y9 {* M; y. T2 K8 u1 E6 o5 G2 E2 {
一、什么是楼兰 % D, D, c+ }4 o/ L3 B T) E
. y$ Z6 o7 Y/ n; o" w. J8 Z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2 e9 F/ E' d7 i& Q0 f, b l9 k/ e5 t y: d+ ^& Y+ B/ W: @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 \/ g1 }6 I# V2 E
8 L0 n* |3 [, X8 u 7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 J/ d6 o& n9 \, f2 I; R9 T
# v* Q/ L/ q0 t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而轰动世界。中外学者相信,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路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X8 R* E5 J7 I. U1 a$ f
7 b( z. [) i0 A) Q4 \. B0 u4 e 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
: F) D$ |: p" T# R
% o" X" s( @4 q6 l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3 Z: K4 ]0 F3 n, m. x* \1 _1 o! L" b7 |, v( I- M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5 N! L" h1 a! U3 A
$ g5 C% R9 a. `& k, d9 B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 & u! n7 I& `, K# @
+ }: D" L4 I" [* K) I( ]6 g/ w2 v9 ^& u 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 C& w+ Q+ B+ C2 T K$ f3 k6 w; U0 _1 C6 R j9 a" x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105年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发掘出的汉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有的绣有“韩仁绣文丸(纨)者子孙无极(即子孙满堂)”。有的绣“延年益寿”、“昌乐光明”或“延年益寿宜子孙”。制作年代在1--2世纪。另一重大发掘收获是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根据李柏文书而发现了“海头”故城,这为研究后期楼兰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交口赞誉说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
9 @ y: M$ `. i% `8 z/ X4 y) e, {* ~/ y0 s- X! m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就他在罗布泊地区的考古工作,发表了专著《罗布泊尔考古记》,楼兰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中国学者的手中揭开了新的一页。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I* O; H2 ~, O y. F' m5 q* c: s
新中国的楼兰探险热潮,再次轰动了国际。响应最积极的是日本。日本著名史学家泽和俊先生撰写的《楼兰王国》一书已经两版,在日本小学生读物中,就有关于楼兰古城的介绍,楼兰在日本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 5 [6 G, |( d+ k! c
5 q% _+ A* v, Q9 C/ X; G 70年代末,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片《丝绸之路》。当时的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被邀请协助拍摄电视片。他们组织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三次深入罗布泊地区,再次获得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包括少量的法卢文)及大量的古钱、毛织物、丝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等珍贵文物。军区测绘大队配合考察队深入楼兰勘测绘制了楼兰古城地形图。经精确测量,判定古楼兰城位于东经89度55分12秒,北纬40度30分57秒 。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条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城内现残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顶不翼而飞外,别的部位,如门、窗历历可辨。古城内,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比比皆是,满目狼藉。这些胡杨木的建筑材料,有的还凿了眼,甚至刻上了花纹,显示出相当的工艺水平,格外引人注目,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此外,这里还有古烽火台、粮仓等建筑遗迹。至于陶片、毡片、古铜钱、丝绸碎片等文物,只需在地表和地下稍稍寻找的挖掘,就能让“古董”重见天日。 ! y& ~7 U$ Z: j/ B5 L h6 R% k
3 w( P, j, o0 Y" \% N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0 t C# }/ i. J7 I( o' i+ D k! I( I a
二、楼兰国的遗址 - c8 x ]3 y4 Y
9 L* Y* V3 D- q6 b; D% X
1、楼兰古城 5 A, w6 q y$ z4 K/ C$ w U
3 P0 O# q. M' R. m. ^; y6 w
(1)官衙
% M- X/ O4 _- [: ^9 I6 l! h$ c. ^; d6 P) h$ w
“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 }7 Y8 b3 L5 {9 ?' I% E& `1 Z f& y) `
(2)民居 2 N! z/ q& ?+ a2 c8 F7 m: P
, n) Y$ u( `# { d8 e
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 ) o6 q7 Q) J1 }7 d& N' l* j
. @" \4 j" x3 Y/ v w. n% ^(3)佛塔
; S$ R, j6 H1 A3 d
9 m: X, Q" f6 q# _ 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 z! \* r5 X) [9 s
" z) _! e% V: T$ N
2、海头古城
" U# _* H6 b; e `
% [- H# P- Q4 c& a" y+ v% A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6 H! n; m [9 W9 D% N3 f+ u; r2 h% }
5 s& m% Z& n4 X$ o% f/ q3、米兰遗址 * f' H4 i+ F" n4 J- }
$ i$ \+ _1 d( s6 T" y
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 p8 b3 o; R' u, [4 A* c: y
8 X: p: r# T5 m% i0 |
4、瓦石峡古城 7 i! Q) L0 v' ~" e" d1 u
' C# E. @; Z! i6 }
5、小河墓地
' z- {8 q' k; R; `% i8 d5 }+ Z3 T5 F! a0 D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9 P( }6 {1 ]6 }9 y: J/ g
\" S! I+ t% D; F! I& r5 x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5 ` z+ y) N( k& L0 B/ c! D
; C S3 p2 U, t1 Q& z& Z5 U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 f6 y+ ?( f7 Z% Y; b3 l+ ?4 W
1 w/ \: X9 i* P( H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8 d: d8 f3 T; s3 q3 k( e( p' Q
# j! ]" R6 t1 f1 ]& }* `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 Z4 ]2 i( ?2 E5 Z0 {3 H8 p
1 t: K- \5 y0 `9 }- Q& ?# F3 A }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 l# e% e6 g+ r; \: H7 l* r6 E! ~3 ^3 Y* h# a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 o4 g6 |3 C( C4 V$ r
( i4 z5 ~# j [& z5 U
+ ?1 Y- t+ l0 k2 E. Y, V' y6、“太阳墓”
7 ~7 r. i2 s. O2 i" ]. S
* `; n& h+ H0 x# @" A0 r9 p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 Z4 g- r; C8 t! L+ |7 K* g
S6 v A5 L- Y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0 m5 l, q# ?% I/ M5 h
' k" s- [/ s0 a$ n# V7 u0 y
三、楼兰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0 x1 N4 F8 s2 v
. b2 N' r4 U0 b' z 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憧憬的神秘之地。
- d- F5 Z9 q' s1 j2 X% t7 \' R1 u; |7 m6 E
二千年前,那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这里的居民也种植小麦、饲养牛羊。他们的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品。这个显赫一时的古代商城为何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v4 ^/ P9 L1 y( |5 y
# ?5 V! y) w$ t' |9 _, Q c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
* ^7 V9 U/ e% W) Q
( k$ J. j; \0 ^7 r/ B! h4 Y/ W; W! d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2 J0 R; p4 a n: i) \7 G4 C* U! J* V6 z& s0 F8 `
生态的破坏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太阳墓”,各种因素的合成力量必然会导致生态的失衡。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在出土的汉文简牍中,可以了解到楼兰士兵口粮减少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 5 y7 T) [, {$ V7 S5 V5 a/ L
" I# U# i2 R7 B3 @( u" ~ 另外,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 |0 a- _4 [' `' t6 g3 G2 { U! a _" C* \" W
人类利益的驱动,也是一个导致环境改变的重要力量。公元4世纪时,楼兰逐渐废弃。其主要原因是: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通过伊州(今哈密)一途外,还有新开拓、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交通路线变更,立即使楼兰丧失了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4 u% c! e6 S. U) O B: T) ^
, z$ ^. s& R$ j% f
# U/ @, R4 E4 R* N
四、楼兰的环境 H9 Z. i7 U# K& K8 ^0 @! O
. U9 n4 h: v- Q& Z& |1、气候
. A6 t/ n1 F% O, _% F
h7 h/ m9 `8 n: [2 c/ g 这里气候恶劣,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100多天,夏季高温可达50多度,冬季寒冷可至零下30多度。 $ v. c/ j; N# d1 h6 k2 n
- C' t$ F7 P; x6 {
2、地貌 , w/ l7 l5 n5 ]2 _3 r5 ^
; J& g/ R9 v1 B* T7 N9 \9 g 楼兰古城周围是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汽车很难行驶。 2 u1 e6 w9 F, f! I0 i
, M$ d( E1 G/ \$ m" p }
4 ^- A) N# Z7 D G+ ~3 H
五、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
1 O' N: K* e$ Q+ E4 b% Q7 s6 E9 L' P
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9 L B) a; l/ ]( @% F* `4 l# X9 T1 F# l& m0 S! F2 S( z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s1 g2 v0 q2 d
) s; x) l3 c$ f; ~; p
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雅利安人。社科院楼兰考古专家杨连告诉记者,80年代,他去楼兰,他见到过一位30多岁男子,身材很高,有2米左右。他特地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和他站在一起的男孩才到他的胸部。 ' M! D9 h" c. H2 F' r6 Z; y, {
1 ^2 z+ w4 ^/ ?9 | [- E( b 据近期我国某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论点。
5 ?3 @9 ~0 p) K$ J2 P+ I$ v4 x2 {9 C
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到了汉代楼兰王国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过自己的驻脚点,希望能够在此营造美好的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