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09|回复: 1

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3 13: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在1405-1433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Y: h; h  f# ]6 k+ W% t9 d1 v. \4 R3 p+ t
    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率船二百多只,人员达两万七千多人,主要航线多达四十多条,总计航程十六万海里,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郑和1405年首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他无疑在人类文明史及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 G- `4 O  Q* G
( F3 P$ d" a5 ^2 u" I9 e) s    明洪武四年(1371),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里。其六世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是元初杰出的政治家,死后被封为"咸阳王"。其子孙因长期与汉族共处,改从汉俗,定为马姓,郑和本姓马,就来源于此。      4 B  }4 e; ]+ u7 K
! ]: [+ H. L; u1 E# [/ I( C
    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郑和的父亲在战乱中死去,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获,惨遭阉割,随后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并深受器重。      
. O1 A3 a. X2 @3 z& J& c- c2 D7 G* b0 H* q! |1 [, `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死,其长孙朱允炆即位,称建文帝。登位后,建文帝为巩固政权,下令削藩。朱棣不甘,于是先发制人,起兵发难并夺得帝位。郑和在这场史称"靖难之役"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于永乐二年(1404)被明成祖朱棣御笔赐姓"郑",从此马和改名为郑和。明宣德六年(1431),明宣宗因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忠心辅佐三帝,敕封郑和为三保太监,此后三保太监也成为郑和专有的代名词了。5 j2 }4 C; j" [$ x6 i- B3 J

, G8 G% m/ d8 m% y7 @1 {    明永乐年间,经济繁荣富庶,在对外关系上,明成祖朱棣锐意进取,重点实行开放政策,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登基后第三个月起,就派遣使者四处活动。郑和从永乐元年起,就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航海活动,访问暹罗、日本等比较近的国家,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航海与造船知识。在出访日本过程中,郑和还促成明朝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敦促日本肃剿中国沿海倭寇,显示了其杰出的外交才能。4 n0 _' \( K5 z$ o" }8 m

) [2 d" M( P- B$ z3 m    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决定派遣大船队下西洋,郑和作为朱棣的心腹,学识渊博,熟知兵法,通晓阿拉伯语言文字,熟悉西洋各国各地区的情况,信奉佛教与伊斯兰教,并且了解航海,具有外交才能,因此成为下西洋统帅的不二人选。      
# d/ n% ?5 R+ U8 J/ D8 l$ b
6 Z' M9 z  \/ ?) ?* Q    明宣德六年(1431),已是花甲之年的郑和奉命第七次下西洋,此次船队所到地方最多,范围最广,几乎走遍了南海、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诸国。宣德八年(1433),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操劳过度病逝。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于海上。      
. F) a" I2 m8 y- ~; s- n  U& o) J' F, ?- [# ^) I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广泛建交,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外交使上历史性的突破。就世界而言,它也使数十年后才开始的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各种航海活动相形见绌,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海活动。郑和作为七下西洋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航海史上的传奇。
发表于 2009-3-14 1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中国的一代伟大航海家啊!只可惜当时明朝中国只是向西方耀武扬威,显示我们中国多么富有而已,并没有打算发展科技和经济,结果引得一些西方“豺狼”贪婪我们大中华的富有,为了得到这些富有,经过一百多年阴谋的发展,最终侵略了我大中华之龙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5 10:5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