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汉武大帝》投资方的罗立平说,选择陈宝国是因为他有一双鹰眼和一个外号“霸道陈”,汉武帝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这样一个有霸气的封建帝王。
6 d# J/ o& T/ z f2 e
" m6 k- d' F' ^ B" n7 Z 一个有争议的皇帝
! ~* X9 i/ B" }0 ?3 j5 Q u1 }8 J7 X7 I* c7 B0 n) a1 y
有观众认为汉武帝是个没有争议的人物,黄朴民教授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说:“汉代对他的评价就分歧很大。”《盐铁论》中对他就有尖锐的批评,以夏候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武帝好大喜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让战争搞得空虚,盗贼蜂起,他没有恩泽给百姓,只会损耗国家财富建立庙宇。这些反对意见我们很少知道,是因为现代的教科书集中在他的正面作用,比如打击地方势力,建立中央集权,统一中国,他是功大于过的。
+ o N3 U! `2 Q+ R6 C X/ e% A7 C9 I& a, i* ^
武帝个性上的缺点造成了他的过失明显,他是个过犹不及的人,能把好事变为坏事。比方说反击匈奴和加强专政都是正确的政策,但打匈奴发展为穷兵黩武,他让李广利去大宛国求汗血马就能大打一仗,损失惨重。为了巩固政权他剥夺丞相的权利、任用酷吏,武帝时期几个挂名丞相,无论是贪婪的国戚田玢,还是刚正的窦婴,都没有好下场。戾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也是死于酷吏江充的巫蛊之祸,史学家普遍认为他俩是冤枉的。 1 @/ Y: K+ W/ X2 e. Y" b: O" u& `
" n3 n& K. H2 S6 _
但是武帝之所以被认为是个雄主,因为他有自省心态。他有“亡秦之绩,却避免了亡秦之祸”。像他自己就承认,虽然不打匈奴,汉政权不可能强大,可如果继任者还延续他的政策,下场会和秦朝一样。武帝一生迷恋求长生不老术,多次受巫师欺骗,晚年时他远赴山东求仙不得,终于醒悟,回程中看到农民耕作,自己也下田劳动,并且颁发了《罪己诏》,这对惟我独尊的君主是很不容易的。
a; q, U. g' V' S! x& I. v
2 Y* n3 r6 X( a7 l% P% E 由于司马迁和汉武帝的恩怨纠葛,有人质疑《史记》中的刘彻是否客观。黄朴民认为,《史记》是最好的史书,司马迁总体是肯定武帝的,首先把他定位为有血性、有作为的君主,虽然班固的史料大多来自于《史记》,但他当时所依据的材料肯定比现在要多得多,他对刘彻的批评也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0 B e. M- l, ` 7 Z( b# _0 O @! W+ Z2 ^
2 X: H5 O% F' J, \7 o3 S
刘彻的两面性 - {. Q, ]5 } E, Y. g' g0 R
* C0 k1 s% p% m" w0 ]" V8 }
刘彻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了他的两面性,黄朴民认为,这是由于帝王的思维方式不能用普通人的想法去考量。像与窦太后关于尊黄老还是尊儒术的分歧,完全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他本人是很相信道家学说的,不然不会给方士如此的待遇。最著名的就是栾大,他貌美口才好,很会利用小发明搞些障眼术,又自云见过仙人,武帝封他五利将军,这种封号是卫青等人苦战多年才得到的,还把女儿嫁给他。不过,当武帝一旦受骗后,立刻处死栾大和举荐他的官员,完全不顾女儿因此而发疯。
4 F/ l6 I6 G) c1 }- C) e1 X W b
在对待储君的问题上,他处死钩弋夫人被认为是残忍冷血,但帝王的心不能以常人揣测。武帝年少时对窦太后干政深有体会,后来他的母亲王美人势力强大,一度想控制他的活动,再加上吕后的前车之鉴,“子少母壮而杀母”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 c% K- i2 B- f" b! n" N* @% h, g
6 `) X" a( c8 B' e. A' j 事实上,武帝的继位就是宫廷斗争的结果。本来太子是景帝宠妃栗姬所生,只是因为栗姬不会做人,拒绝了长公主的求亲。长公主并不仅仅因为刘彻一句“金屋藏娇”的戏言而选中他,其中也有心计深的王美人的笼络,再加上长公主的挑拨,景帝才开始动摇。后来伪善的王美人又使计,令景帝废了太子。可以说,刘彻从幼年时就认识到宫廷斗争的阴暗面。 ! g% _& R% U/ E- R
! C% s; B- R. c! Y+ i/ {) d( x& [ 江奇涛说,《汉武大帝》实际是一部战争片,武帝的一生就是一部战争史。电视剧的开头写七国之乱是因为无为之治使诸侯坐大,是武帝征伐的起因;文景之治是他打仗的本钱;独尊儒术本来很不利于电视表现,因为过于深奥,但董仲舒提出的“攘夷、尊王”是武帝战争的理论基础。男性观众最爱看的宫廷斗争一向是导演胡玫的擅长,江奇涛说,如果战争拍不好,宫廷斗争就不能成立,因此在战争戏上他们花了400万。至于女性观众最注意的情感戏,反而被淡化了。 - v R8 P2 p$ }6 @$ C& l( a% F
4 k6 [3 i% Q1 [3 {4 p 武帝是个双性恋,在《史记.佞幸列传》中有迹可寻。他对韩嫣宠爱有加,两人时常同榻;乐师李延年净身入宫,也深得武帝喜爱,他的妹妹李夫人更是武帝最喜欢的妃子。就连卫青、霍去病也是武帝的宠臣,他们之间有说不清的感情,只是这些在电视剧中很少表现。因为相比于男宠,武帝对女人的喜爱更多一些,他对妃子的出身毫不在意,反而更喜欢低贱出身的女子。高贵的阿娇会失宠,身为歌伎的卫子夫却成为皇后,包括李夫人也是娼女出身。究其原因,是因为刘彻并不会用情至深而影响对朝政的判断,在发生冲突时他一定会舍情人保基业,这也是成为英主的条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