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直面真相

《聊斋志异》直面真相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钱 卜 巫

夏商的父亲非常富有,但他并不珍惜财物,生活十分铺张,每次吃包子,总要丢掉边角,弄得满地乱七八糟。因为他长得胖,人们常喊他“丢角太尉”。到了晚年,家境变得很贫寒,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两条臂膀瘦得皮肤下垂,像挂着的口袋。人们因此叫他“募庄和尚”。临死的时候,他对夏商说:“我平生糟踏天物,得罪了老天爷,以至于挨冻受饿而死。你应当爱惜东西,努力行善,以赎救我的罪过。”

夏商严格遵照父亲的遗嘱行事,他靠种田过日子,待人诚恳朴实,没有二心。乡亲们都很喜欢他、尊敬他。有个富翁可怜他家道衰败,借钱让他学做生意,但他总是连本钱都赔进去了。没钱还给别人,他感到很惭愧,于是要求给那富翁做工抵债,但那个富翁不肯。夏商心里很不安,把家里的田产卖了,去还富翁的钱。富翁了解了实情以后,更觉得他正直,硬要给他赎回产业,又借给他大笔的钱,让他开店铺。夏商推辞说:“我连十多两银子都偿还不起,怎么敢欠来世的牛马债呢?”富翁便招呼其他的商人与他合伙。做了几个月生意返回后,一算钱,仅仅只能保本。富翁不收他的息钱,叫他再干。一年多以后,夏商果然赚了大钱,赚的钱已有满满的一车。但乘船回家的途中,在江中碰上暴风,差点翻了船,货物损失了一半。回来一结算,钱只够还富翁的本息,便对同行的商人说:“老天爷让我受贫,谁救得了呢?很抱歉,我把你们连累了!”便把清点好的帐目交给了同行的商人,然后离去。富翁还要让他再去做生意,他坚决不答应,照旧耕种田地。不过,他也常独自感叹说:“我为什么就这样倒霉呢?”

有一回,来了个外地女巫,她以数钱的方式占卜,能算出人的运气。夏商很恭敬地问卜。这女巫是个老太婆,她租了间房子,收拾得很整洁,在房中设下神座,常常香气缭绕。夏商进去朝拜完后,巫婆便向他要钱。夏商给了她一百钱,巫婆把钱丢进木筒里,然后拿着木筒跪在神座前,摇响着木筒祈祷。一会儿又起来,把钱倒在手中,而后在案上依次摆着。其占卜的方法就是以钱币上有字的一面表示倒运,无字的一面表示走运。数了五十八个钱,都是有字的一面,以后都是无字的。巫婆问夏商:“今年多大年纪?”答道:“二十八岁。”巫婆摇摇头说:“还早得很呢!官人现在走的是先人运,不是你本人的运。五十八岁才交上本人的运。到那时就没什么不顺的事了。”夏商问:“什么是先人运呢?”巫婆说:“先人有善行,他的福还没享完,后人就接着可以享;先人有不善的行为,他受的祸还没完,后人接着受。”夏商弯着指头数着说:“再过三十年再行本人的运,到那时年纪都老了,也快进棺材了。”巫婆说:“到了五十八岁那年,自然会有一笔大财来到,不必费力谋求。官人一生没有什么过错,下辈子会有享不完的福。”夏商告别巫婆回到家里,半信半疑,他依旧安贫守业,不敢有非份之想。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到了五十三岁时,夏商开始留心当年巫婆所说的话是否灵验。这年春耕之时,他正患病不能耕种田地。等到病好了,天又大旱不雨,早春的庄稼都干死了。快到秋季,才下雨,家里没有别的种子,几亩田都种上了粟米。不久,天又大旱,荞麦、豆类都快干死了,只有粟米安然无事。后来遇雨长得生机蓬勃,获得了大丰收。第二年春天闹饥荒,他家没有挨饿。夏商因此相信巫婆的话了,他从富翁那里借了钱,作小本经营的本钱,后来也发了点财。有人劝他去做大买卖,他不肯。到了五十七岁那年,他找人给他家修补围墙,挖地时发现一个铁锅,揭开一看,竟是满满的一罐白银。抬回去一称,共有一千三百二十五两。夏商夫妇暗地里议论说巫婆的术数还是小有差错。这时,邻居的妻子到夏家来借东西,她偷看到了银子,回去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丈夫很嫉恨夏家,暗地里告诉了县太爷。县太爷是个贪官,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夏商拘禁起来,要他给钱。夏商的老婆想隐瞒一半,夏商说:“不是应该得的,留着只能招致灾祸。”夏商把银子全都交了。县太爷得了银子,怕夏商还隐藏有一部分,又向他要来装银子的罐子。银子正好装满罐子,县太爷这才放了夏商。过了不久,县太爷升了官。到了第二年,夏商到南昌贩货,那个勒索他银两的县太爷已死。县太爷的老婆急着回老家,便把一些粗重的东西变卖了。其中有好几篓桐油,因为价钱不高,夏商便买下回了家。到家以后,有一篓桐油有些渗漏,便将桐油倒进另外一个篓,倒完油,夏商发现那篓内竟有两锭大元宝,再看其它几篓桐油,里面都是这样。其数额刚好与去年挖出的银子一样多。

夏商从此暴富起来,但他经常接济那些贫苦人家,非常慷慨,毫不吝借。妻子劝他多积些钱留给子孙,夏商却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给儿孙留下遗产呀!”那个向县令告密的邻居后来穷得要饭,想求夏商施舍一点,但心里终觉有愧。夏商知道后对他说:“当年的事情,是因为我的时运未到,所以鬼神通过你使我没得手,你有什么罪过呢?”最后还是救济了他。邻居感动得哭了起来。后来,夏商活到八十岁,子孙们继承了他的遗产和德行,接连几代都兴旺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蛇 人

有个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小红点,它很机灵,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别喜爱它,对它的护理不同于对其它的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不见了。这下可把他给愁坏了。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还是不见二青的踪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每次二青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样,能自动回来。于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见二青回来。最后,耍蛇人绝望了,只得没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门没几步路,他忽然听到草木丛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仔细观察,吃惊地发现竟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又惊又喜,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停下来了,它的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蛇。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虽未离开,但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这次小蛇没有拒绝。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收下小蛇并开始驯教它。小蛇蟋曲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对耍蛇人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正因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经常更换蛇。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机灵,所以它虽然很大,耍蛇人却舍不得马上放它走。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后来,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没爬出多远,便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听了这番话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这时,小青已长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样粗壮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它开始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备,尽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条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得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紧追不放。耍蛇人回头一看,大蛇快追上来了,当他发现它的头上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担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甜甜蜜蜜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带走吧。我还必须嘱咐你: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林木中,留下一条路的痕迹。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3、狐嫁女

历城有个官宦人家的住宅,面积有几十亩之大,楼宇相连,结构复杂。因为宅中时常出现怪异现象,因此人去屋废。久而久之,里面蓬蒿杂草横生,大白天也没人敢到里面去。有一天,殷公与一群书生在一起喝酒。酒席上,有个人开玩笑说:“谁能进去住一夜,我们就把这桌酒菜送给他。”听了这话,殷公从座席上跳起来说:“这有何难!”于是,他就带着一桌酒菜到旧宅里去了。众人送他到废宅门口说:“我们暂时在这里等候。你如果发现鬼怪,就大声喊叫。”殷公笑着说:“如有鬼狐,我就捉住它作为证物。”说完,他就走进去了。只见住宅里野草遮路,蒿艾如麻。当时大约是初十边上,幸好月光昏黄,眼睛还能借月光分辨出门房。殷公沿着墙壁摸索着过了几幢楼房,才到后楼。登上月台,发现台上光洁可爱,于是,他就在这里停下来。抬头西望,见月色明净。他在月台上静坐了好一会儿,并未发现什么怪异现象,心中暗自好笑传说的不真。于是,他便以地当床,以石作枕,躺在那儿看牛郎织女星。

一更过后,他神思恍惚想入睡。忽听到楼下有脚步声,好像有人沿着台阶走上来了。于是他假装睡熟了却眯着眼睛偷看,只见一个青衣丫头,手拿莲花灯上楼来了。她一看到殷公,吓得往后退,并对后面的人说:“有陌生人在这里。”下面的人问:“是谁?”丫头说:“不认识。”不一会儿,上来一个老头。他走到殷公旁边,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旁人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睡熟了。我们只管办事情,他为人豪放不羁,也许不会责怪我们的。”于是,老翁带领大家上了楼,把楼门全部打开。一会儿,往来的人熙熙攘攘,楼上灯亮如同白昼。殷公稍稍转动了身子,打了个喷嚏。那老翁听见殷公醒了,连忙出来,跪在地上说:“小人有个女儿今天夜里要出嫁。不想触犯了贵人,请你千万不要怪罪我们。”殷公起身,用手扶起老翁说:“我不知道你今夜办喜事,惭愧得很,没有什么礼物表示恭贺。”那老翁说:“贵人光临,能压邪驱凶,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请你入席坐一坐,这对我们便是莫大的荣光。”殷公很高兴,便答应了他的要求。走进楼一看,只见摆设很华丽。一位年过四旬的妇人来拜见殷公。老翁介绍说:“这是我妻子。”殷公也还了一礼。紧接着,乐声大作,十分悦耳动听。有人跑上楼说了声“来了!”只见老翁连忙出门迎接,殷公也站在那里等候。在一串用纱罩起来的灯笼的引导下,新郎官进来了。他年约十七八岁,长得健康俊秀。老翁先教他向贵客行礼。新郎官看了看殷公,以为他就是女方的傧相,赶紧给殷公行了大礼。然后老翁与女婿相互行礼。敬完礼以后,众人入席。不一会儿,许多打扮一新的女郎上来了。这时,酒肉蒸腾,香气扑鼻,金杯玉碗的光辉,照亮了酒桌。酒过几巡以后,老翁叫丫头去请小姐出来。丫头应声而去。但过了好久还未见小姐出阁。老翁只得自己起身,掀开帘子催促女儿快出来。在几个丫头与老妪的簇拥下,新娘子终于出来了。她佩环戴玉,香气四溢。老翁便教新娘先拜殷公,行过礼后,新娘随即紧挨着母亲坐下。殷公稍微打量了一下新娘,但见她头戴翠凤,耳坠明珰,称得上是绝色佳人。接下来,那老翁用大金杯与客人饮酒。殷公没有忘记他此行的目的,于是趁老翁不注意,暗暗把金杯藏进袖中,待返回朋友们中间时,可拿此物作证。他假装喝醉酒了,便一头靠在酒桌上昏睡起来。旁边的人真的以为他醉了,都没去打扰他。过了一会儿,殷公听见新郎告辞,这时,笙乐之声大作,许多人纷纷下楼送行。筵席散后,主人前来收拾酒具,发现少了一只金杯,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人暗中议论说是那个睡在酒桌上的人偷了。老翁听了急忙制止,唯恐让殷公听到了。过了一段时辰,楼内外都寂静下来,殷公这才起身。但室内一片漆黑,只闻满室的脂粉香和酒气。待到东方破晓,殷公便从容地走出后楼。用手摸摸衣袖,发现金杯还在里面。他刚走到废宅门口,见一群书生早已在等候他出来。他们不相信他真的在废宅里过了夜,都说他是晚上溜出来一大早又进去的。殷公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金杯给他们看,书生们惊奇地询问金杯是从何处得来的,殷公便把昨夜发生的情形告诉了他们。大家一听都当真了,因为一个穷书生不可能拥有什么金杯。

过了几年,殷公中了进士,他被委任在叫肥丘的地方任职。当地世家一位朱公子请他赴宴。酒宴上,朱公子叫家人取大金杯敬殷公酒。家人久去不回。有个年轻的佣人用衣袖掩着嘴悄悄对朱公子说话,只见朱公子脸色大变,怒气冲冲。一会儿朱公子手捧金杯来劝殷公饮酒。殷公仔细看了看金杯,发现金杯的款式与花纹,与自己取作物证的那樽金杯一模一样。殷公疑惑不解,忙问这金杯是哪里制造的。朱公子回答说:“金杯一共八樽,是先父当京官时,特别物色技艺高超的金匠制造出来的。这些杯子作为家宝传下来,珍藏已久。承蒙您屈尊光临寒舍,我特意叫人从箱中取出来敬酒的。谁知竟少了一只,我怀疑是家人偷走了。但十多年来尘封未动,并无挪动的痕迹,真是叫人不解啊!”殷公笑着说:“金杯大概成了仙物吧。然而家传的宝物千万不可丢失。我家里有一只,与你的金杯非常相似,应当把它奉献给你。”酒席散后,殷公回到衙门,连忙派人把金杯送到朱公子家。朱公子仔细看了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亲自去谢殷公,并问殷公的金杯是从哪里得来的。殷公便把几年前废宅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们这才知道,千里之外的东西,鬼狐都可以随时取用,但它们终究还是不敢据为己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叶生的命运才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丁知县在考官面前赞扬叶生,于是叶生夺得乡试第一名。丁知县对叶生抱有更大的希望。正式考试结束以后,他将叶生的试卷拿出来审阅,边打拍子边赞赏。谁知,叶生依然时运不济。公榜后,叶生又一次落榜。叶生很沮丧地回到家,觉得愧对父母和知已,于是,形容日渐消瘦,神情也变得痴呆,像个木头人。丁知县听说后,赶忙安慰他。对知县的关照,叶生感激得泪流不止。丁知县约叶生在自己任满后进京应考。但叶生回家后不久就病倒了。丁知县经常派人去看望他。尽管吃了不少药,但叶生的病仍不见好转。这时,丁知县因触犯上司被免职,准备离开淮阳。他写信告诉叶生说:“我已准备回故乡,之所以迟迟未动,是为了等候你同行。你如果早晨赶到,我晚上就可动身。”

叶生在病床上接到知县的信时,泣不成声,他告诉送信的人:“我病重一时难好,请丁公先行。”丁知县得知此情后,决定继续等他。过了几天,守门人报告说叶生来了。丁知县高兴地迎接并问候他。叶生说:“因我的病,让您久等,真是不敢当。幸好现在我可以跟随您了。”第二天清晨,丁公和叶生等一行人便匆匆上路。到了家乡,丁公要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与叶生在一起。丁公的儿子叫丁再昌,时年16 岁,还不会写文章,但为人聪慧,任何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便烂熟于心。在叶生的帮助下,丁公子不到一年就能落笔成文。不久,他就考取了秀才。叶生把自己生平所写的八股文全部口授给公子,省考时的七道试题,丁公子全部命中了,结果夺得第二名。丁公颇有感慨地对叶生说:“你仅仅发挥了一点点才学,就使我儿子成了名。然而你有满腹学问却未能考取,这真是无可奈何!”叶生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借公子的福气为文章吐气,让天下人知道我半辈子沦落,并不是我才学不如人,而是时运不济,这也就满足了。况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又何必非要自己中举,才算是走运呢?”丁公考虑叶生长久在外客居,怕耽误了他的岁考,便劝他回家省亲。叶生听后很不高兴。丁公也就不再勉强他,并嘱咐丁公子在京城替叶生捐钱买个监生。丁公子在京城又中了进士,当上部中主政官。他带着叶生一同赴任,又和叶生早晚住在一起。一年后,叶生参加京中乡试,竟考中举人。这时,丁公子要到南方督办水利,他对叶生说:“我这次办事离先生老家不远。先生已赢得功名,应该高高兴兴地衣锦还乡才是啊。”叶生也很高兴。于是,

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丁公子和叶生一同启程南行。到淮阳境界时,公子命仆人备马送叶生回家。叶生回到家,见门前冷落萧条,心里十分悲伤。他慢慢走到庭院中,正巧妻子拿着簸箕出来,她突然发现叶生在院子里,吓得丢下簸箕就跑。叶生心里很难过,他说:“现在我富贵了。你我三四年没见面,你怎么就不认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说:“你已经死了很久,说什么富贵?之所以没有安葬你,是因为家里穷加上儿子又小。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马上就要厚葬你。请你不要作怪吓人。”叶生听了这番话,心里好生凄凉!他走进里屋一看,只见黑棺材明明白白地停放在那里,于是,他即刻扑倒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惊恐地看着,只见他的衣冠像金蝉脱壳一样褪落在地上。她悲恸不已,抱着衣冠大哭一场。这时,儿子从私塾回来,见马车停在自家门前,问明情况后,惊慌地跑来告诉母亲。母亲流着泪对他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母子又仔细地询问随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随从回去报告丁公子,听说叶生这番遭遇,公子也为之伤心落泪,并很快赶到叶家哭灵,出钱操办丧事,按举人的级别来安葬叶生。临走时,丁公子还送给叶家很多钱物,让叶家请老师教叶公子读书。丁公子还向考官打了招呼,请他关照叶公子。第二年,叶公子便考取了秀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5、成 仙

周生与成生不仅是同学,而且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成生家境清贫,一直靠周生接济。周生年长,成生称周生妻子为嫂。逢年过节,两家更是不分彼此。周生之妻产后身亡,他又娶了王氏。因王氏很年轻,成生不敢求见。有一天,王氏弟弟来看姐姐,周生在内室摆酒款待。正吃饭时,成生过来了。周生请他入席,但成生不肯,执意要走。周生便将酒席移到客厅,把成生追回来,他才肯入席。几个人刚落座,就听人报告说周家庄园的仆人挨了县官的板子。原来是黄吏部家的牛踩了周家的庄稼,于是发生争吵。黄家的牧童跑回去告诉黄吏部,黄吏部就将周家仆人送进官衙,并打了他的板子,周生问清原由后,非常气愤地说:“黄家狗牧童怎么敢这样!他父亲是我祖父的仆人,而今黄家势力大,他就不认识人了吗?”周生愤然难平,要找黄吏部论个是非。成生拉住周生,劝他说:“强盗世界里哪分什么青红皂白?何况如今的县官大多就是不拿刀枪的半个强盗。”但周生不听劝阻,成生劝得都流泪了,周生才作罢。周生的怒气依然难消,一晚上没睡好觉。天亮时,他对家人说:“黄家欺负我,是我的仇人,这且不说;县官是朝廷的命官,而不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官,纵然民间发生争吵,也必须双方到堂才可处置,怎么能像狗一样听人使唤呢?我也要去告黄家仆人,看他怎么处理。”周生家人也都鼓动他去。于是,周生决定到县衙去告黄家的状。谁知,周生的状纸竟被县官扔到堂下,根本不受理。周生当堂怒斥县官,县官恼羞成怒,竟将周生打入牢房。周生告状的事成生还不知晓。中午他到周生家才听说。当他急急忙忙赶到县城,打算劝阻周生时,周生已被收监。成生急得直跺脚,但又没办法可想。其时,县里抓到三个海盗,为了惩罚周生,县官和黄吏部贿赂海盗,指使他们咬定周生是同伙。接着,县官又根据海盗的口供,革除周生的功名,并严刑拷打他。成生探狱时,两人都有说不尽的酸楚。他们商量到京城去告御状。周生说:“我被关在大牢里,好像鸟被锁在笼子里。虽有一个小弟,但他只能给我送送囚饭。”听周生这么一说,成生当即表示:“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朋友有难不相助,还用朋友干什么!”成生进京告状去了。当周生弟弟给他送路费时,他早已上路了。

成生来到京城,却苦于告状无门。听说皇帝要外出打猎,他就先躲在木材堆里。一会儿皇帝的人马路过这里,成生便跪拜喊冤。于是,皇帝批了御状,派人送到部院审理。这时,案子发生已过去10 个月,周生被苦打成招,判处死刑。部院接到御状,惊骇异常,立即复审。这一来,黄吏部也吓坏了,忙策划杀掉周生。他买通看牢门的,断绝了周生的食物。周生弟弟送饭来,看守坚决不让他进。成生又到部院叫冤。院台这才提问周生,见周生早已饿得支撑不住身体,院台大怒,用木杖打死看守。黄吏部见势不妙,便暗地里贿赂了几千两银子,请人帮着说情,才以免职了事。县官则因贪赃枉法被充军流放。

周生获释回家后,更把成生看成是肝胆相照的挚友。而成生经过打这场官司,更看破红尘,邀周生同去山林隐居。周生留恋娇妻不肯去,常常笑成生过于迂腐。成生听了也不说什么,但自己隐居的决心更坚定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他没到周生家去。周生便派人去成家打听,成家以为他在周家。两家都没见成生,大家才发现情况不妙。周生忙派人到山谷、寺庙寻找,又时常接济成生的儿子。过了八九年之后,有一天,成生突然回来了。他全身道士打扮,俨然是一个道道地地的道士。周生见到老朋友,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你到哪里去了,让我派人到处查找?”成生笑答:“我是闲云野鹤,没有固定的地方。好在我这些年身体还算健康。”周生忙吩咐摆酒宴。酒席上,周生想让成生卸下道士装束,但成生却笑而不答。周生说:“你好糊涂,为什么像扔掉鞋子那样抛弃了妻小呢?”成生笑着说:“不是这么回事,是别人要抛弃我,我又能抛弃谁呢?”问他住在哪里,他说住在劳山上清宫。这天晚上,他们同床而睡。周生夜里作梦,梦见成生赤身伏在自己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周生惊问这是做什么,成生不回答。周生忽然惊醒,喊成生没人应,坐起来一看,成生已无影无踪。再定眼一看,竟发现自己睡在成生这一头。周生惊奇他说:“昨晚我并没有醉,为什么这样颠三倒四呢?”他赶紧喊叫家人,家人用灯火一照,发现他已变成成生,周生本来长着不少胡须,现在却没剩几根,拿镜子一照,连自己都不敢认了。他惊讶地说:“成生在这里,我周生到哪里去了?”不过,周生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是成生使的幻术,目的是想让自己归隐。已变成了成生的周生想进内房,但姜弟见他面貌变了,不许他进去。周生无法解释,马上叫仆人备马去找成生。几天后,成生到了劳山。马跑得快,仆人步行速度跟不上。周生便在树下休息。许多道士往来不断,有一个道人看了他几眼,周生便上前打听成生。那道人说:“听说过这个人,好像在上清宫。”说完他就走了。周生见他没走多远,又跟一个人说话,但也没说几句就走开了。与道士说话的那个人走过来,周生一看,竟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看见周生,惊讶地说:“好几年没见面,别人都以为你在名山学道,谁知你现在还在人间游戏。”周生对他讲了自己变形的事。那人吃惊地说:“我刚才见到他,以为是你。他去了没多久,还没走远。”这时,仆人赶到了。周生骑马急追成生,但追了半天,也没见成生的影子。定眼一看,前面空寥无人,周生感到进退两难,一时竟没了主意。转念一想,此时无家可归,不如继续追赶成生。前面的山路,坎坷艰险,根本没办法骑马。于是,周生把马交给仆人带回家,自己则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打远处看见一个童子坐在路边,周生赶忙奔过去问路,并说明原因。那童子说自己是成生的徒弟,替成生背衣服和粮食。听说周生执意要找成生,那童子便在前面带路,两人风餐露宿走了不少路。走了三天总算到了一个叫上清宫的地方,但一打听,又不是世人所传说的上清宫。这时已是十月中旬,山花满路,秋高气爽。童子进去说有客人到来,成生马上出门迎接。周生这时才认出自己的形貌。两人手拉手进屋,边饮酒边谈心。只见这里的各种珍禽都不怕人,它们不时到座席旁鸣叫,鸣叫声听起来像音乐般悦耳。周生虽觉得景物宜人,但依旧思家心切,不愿久留。他和成生并坐在两个蒲团上,到二更后,万籁俱静,周生忽然感到自己像是打了一个小盹,而且自己与成生已换了位置。他正感奇怪之时,用手摸下巴,发现己长满了胡须。

天亮时,周生表示坚决要回家。成生一再挽留他。三天后,他对周生说:“请你稍微休息一下,明天一早送你回去。”周生刚刚闭眼,又听见成生说:“行李已经准备好了。”他赶忙起身跟成生走。不多久,便到了家。成生坐在路边,而让周生独自回家。

周生走到自家门口,敲门无人答应,他想翻墙,顿时觉得身轻如树叶,一下子便飞过几道矮墙。透过窗口,他发现妻子正与仆人饮酒,十分亲热,于是怒火攻心。他想亲手抓住他们,又担心一人力单。他悄悄跑出来请成生帮忙,成生听了也非常愤慨,他用剑把门拨开,周生冲了进去。仆人跳窗而出时被成生一剑砍断了肩膀。周生抓住妻子审问,才知道早在他坐牢时妻子就与仆人有染,一怒之下,周生竟用成生的剑杀死了妻子。然后,他和成生一道出来,离家而去。突然之间,周生惊醒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在床榻上。他惊叹:“梦太离奇了,真叫人恐惧!”成生却笑着说:“梦中的事你以为是真的,而真的事情你却以为是作梦。”周生惊愕地问是怎么回事。成生把剑拿出来给他看,剑上还有血迹。周生害怕极了,他怀疑这是成生施的幻术。成生知道周生的想法,于是,他备好行装送他回家。辗转到了家乡,成生说:“那天晚上,我持剑等你,不就是在这里吗?我讨厌恶浊的东西,请让我还在这里等你吧。如果你申时还不回来,我可就要自己走了。”周生回到家,只见门户萧条,已没人居住。他又到弟弟家,兄弟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弟弟告诉周生,他走了以后,嫂嫂晚上被人杀了,官府至今未捉到凶手。周生此时如梦初醒,便把自己杀妻的过程向弟弟说了,嘱咐弟弟不要追究。弟弟惊呆了好一会儿。周生问儿子的情况,弟弟叫老奶奶把孩子抱来。周生嘱托弟弟:“这孩子是周家后代,请你好好抚养,我想辞别人世。”说完便去了。弟弟流着泪挽留他,周生却边笑边走,并不回头。到了野外,跟成生一道离去了。走了很远才回头对弟弟说:“忍事最乐。”弟弟还想说什么,却见成生一挥衣袖,即刻不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王 成

王成是平原世家子弟,只因为人过于懒惰,生活日渐贫困,到最后仅剩下几间破屋,夫妻俩连床都没了,只得睡在乱麻中,因此经常吵架。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村里很多人便到村外周家废园中纳凉,王成也在其中。周家废园里房屋都已倒塌,只有一个亭子还算完好。纳凉的人便睡在这亭子里。有一天拂晓,村里的人都回去了,到太阳升得老高时,王成才起来。正打算回去时,忽然发现草丛里有只金钗。拣起来一看,见上面刻有“仪宾府制”几个小字。王成的祖父曾当过衡王府仪宾,家中收藏的旧物,多半是这个款式。因此,他拿着金钗犹豫不决。忽见一个老太婆来找金钗。王成虽然一直穷,但为人正直,便马上把金钗还给她。老太婆很高兴,并满口称赞王成品行好。她说:“金钗本身值不了多少钱,只因为它是我丈夫的遗物。”王成问她的丈夫是谁,她回答说:“已故去的仪宾王柬之。”王成吃惊地说:“他是我祖父。你是怎么见到他的?”听了这话,老太婆也有几分惊诧,她说:“这样说来,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啰?我本是一个狐仙,百年前与你祖父结婚。你祖父死后,我就隐身了。不料路过这里时把金钗丢了,碰巧被你拾到了,这真是天意啊!”

王成过去曾听说过祖父有个狐妻,于是便相信了她的话,并请她一同回家。老太婆便与王成一起走到家。到了家,王成赶忙呼妻子出来相见。他妻子穿着破衣,脸色菜黄带黑。老太婆不禁叹息起来:“唉,想不到王柬之的孙子,竟穷到这等地步!”她看见破灶上什么食物也没有,问道:“家里穷得这样,你们靠什么度日啊?”王成的妻子便诉说家中的困境,说着说着竟泪眼汪汪,泣不成声。老太婆听了以后便将自己的金钗送给王成的妻子,让她到市上换钱买米,并约好三天后再见面。王成挽留她,她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难养活,我如果留下来住,只能望着空房子发愁,有什么好处?”于是她就走了。她走了以后,王成向妻子讲明情况,妻子听了害怕起来。王成称赞老太婆好,要妻子好好侍奉她。妻子答应了。过了三天,老太婆果然来了。她拿出一些银子,买回一石米一石麦。晚上与王妻睡在短床上。王妻开始有些恐惧,但看她很善良,也就不再担心她。

第二天,老太婆对王成说:“你不要懒惰,应该做点小生意,坐吃山空怎么能长久?”王成说没本钱做生意。老太婆说:“你祖父在世时,钱银随我拿。我因为是个世外人,不需要钱,所以从未多要。节省下来的四十两花粉钱,至今还保存着,你拿去买些葛布,马上进京城去卖,可以赚点钱。”于是,王成买了五十匹葛布回来。老太婆叫他动身,说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她一再嘱咐王成:“你一定要勤快些,千万不能偷懒;行动要快,不可拖拖拉拉;要是迟了一天,后悔就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他带着葛布上了路,不料,途中遇雨,衣服和鞋袜都湿透了。王成这辈子还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几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只好住进旅店。想不到阴雨连绵,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他见过往旅客,一个个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心里更是叫苦不迭。到了中午,空气刚有点干燥,不一会儿又阴云密布,大雨滂沱。王成无奈又住了一夜。等他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价钱很贵,心中暗暗高兴。但进京后住进客店一问,才知道为时已晚,连店主都对他晚来一步感到惋惜不已。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南边道路才通,葛布很少,而贝勒府急需用布,葛布的价钱顿时涨了三倍。前一天,王府已买足了布,布价自然也就跌下来了。王成得知这一消息后烦闷不安。又过了一天,葛布越来越多,价钱却越来越低。王成认为无利可赚不能卖。又过了十多天,食宿费已花去不少,而布还没卖出去,王成的心中更加烦闷。店主劝他低价卖掉葛布,再做其他生意。王成接受了他的意见,把带来的葛布全卖出去了,但本钱却亏了十几两银子。第二天早晨起床,打算收拾收拾回家,但拿出钱袋一看,发现卖布的钱全部被人偷走了。王成赶忙告诉店主,店主也无计可施。有人鼓动他去告店主,要店主赔偿。王成却说:“是我命不好,与他无关。”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送他五两银子做路费。王成觉得这样空着手回去没脸见祖母,他思来想去,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候,他看见斗鹑的,一赌就是几千两,而买一只鹑,至少要花百把铜钱。他忽然想到,用身上的钱买鹑子也够了,于是马上同店主商量这件事。店主竭力怂恿他干,并表示不收他的食宿费。王成很高兴,买了一担鹑子又进京城。店主也很高兴,希望他尽快把鹑子卖掉。到了夜里,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上水流成河,王成只好坐等天晴。但雨连着下了好几天,笼子里的鹑渐渐死去。王成焦急万分,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过了一天,鹑子死的更多,一担鹑而今只剩下几只,于是便把它们装在一个笼子里饲养。谁知过了一夜,只剩下一只活鹑。王成流着泪把情况告诉店主,店主也很为他可惜。王成心想,钱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干脆一死了之。好心的店主一再劝他、安慰他。店主和王成去看那只仅存的鹑子,他仔细观察了鹑子后对王成说:“这只鹑非同寻常,那些鹑子很可能是被它斗死的。你反正没事,不如带它出去斗斗,如果它是善斗的鹑,你靠它也可以谋生。”王成觉得店主说得在理,便去认真地驯养鹑子。驯养好鹑子后,店主要他带着鹑子到街上赌酒食。王成养的那只鹑子很勇健,常常大胜而归。店主得知后很高兴,他送钱给王成作赌本,让他的鹑继续与别人的鹑斗。结果,王成的鹑三战三胜。这样过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多两银子。此时,王成的心里觉得宽慰多了,他已把鹑子当作性命一样贵重。有个大亲王好斗鹑,每逢上元节,总是让老百姓带着鹑子到府中斗。这一年的上元节快到了。店主对王成说:“你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只是不知你的运气怎么样。”店主便把大亲王与百姓斗鹑的故事讲给王成听,并带着王成前去亲王府。他嘱咐王成:“斗败了,你自认倒霉就是了;如果万幸赢了,亲王必定要买你的鹑子,你先不要答应,如果他强迫你,你就看我的眼色行事,我点头后你才能答应。”王成说:“那好。”

到了亲王府,只见许多斗鹑人站在台阶下。一会儿,亲王出来了。他的随从招呼说:“愿意斗鹑的上来。”马上有个人拿着鹑子上前,王爷说放鹑子,那个人也放了鹑子。两只鹑略斗了几下,那人的鹑子便败下阵来。王爷开怀大笑。过了一会儿,已有好几个人的鹑子都被亲王的鹑子斗败了。店主对王成说:“该我们上了。”两人一同上殿。王爷看了看王成的鹑子说:“满眼杀气,是个善斗的,不可轻敌。”他命令随从放“铁嘴”鹑来斗。只几个回合,“铁嘴”鹑即大败。又换了几只良鹑,同样被斗败了。亲王急忙命令取宫中的玉鹑来斗。那玉鹑长得一身白毛,神态不凡。王成胆怯,跪着请求停斗,他说:“大王的鹑子,是神物,若伤了我的鹑子,就砸了我的饭碗。”亲王笑着说:“放鹑子。如果你的鹑子斗死了,我会重赏你的。”王成这才再放出鹑子。玉鹑见王成的鹑出笼,径直奔过去。当玉鹑刚冲将过来,王鹑像怒鸡伏身待战。玉鹑狠啄时,王鹑像鹤一样腾飞反击。两鹑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相持近一个时辰也没分出胜负。但后来,玉鹑渐渐松懈,而王鹑则越斗越怒、越急。不一会儿,玉鹑身上的毛像雪花般掉落,垂着翅膀逃走了。

观战的人成百上千,他们都赞赏王成的鹑子善战。亲王亲手拿起王鹑,从嘴到爪细细察看一番,然后问王成:“卖不卖鹑?”王成回答:“我没有任何固定财产,只与鹑相依为命,不想卖。”亲王说:“赏你大价钱,使你拥有中产人的财富,这样你就乐意卖了吧?”王成低头沉思,半晌才说:“我本不愿卖,既然王爷喜欢它,又能使小人不愁衣食,我当然愿意。”王爷要他出价,他说要一千两银子。王爷笑着说:“痴汉!这是什么宝物价值千金?”王成解释说:“大王不把它当成室物,我却把它当无价之宝。”王爷问为什么,王成说:“我带它到街上斗,每天可赢些柴米钱,一家十几口人就没有挨冻受饿之忧,什么宝物能和它比?”听王成这么一说,王爷也换了口气,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王成摇了摇头。王爷又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看店主,只见他不动声色,就说:“看在王爷的面子上,减一百。”王爷见他不肯多让,不满意地说:“算了吧!谁肯花九百两买只鹑。”王成假装要把鹑子带走。这时,王爷喊了一声:“你过来,你过来!我出六百两,你同意就卖,不同意就罢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见他仍不动声色。王成自己已感到心满意足,怕失去良机,就对亲王说:“这个价,实在不乐意卖,但不卖又得罪不起王爷。没办法,就依你说的那个价吧。”王爷大喜,叫人称好银两交给他。王成拿到银两后便告辞王爷,出了亲王府。店主在路上埋怨他说:“我是怎么告诉你的?你却急着要卖,否则,再讲讲价,八百两就稳稳地拿到手了。”

回到店里,王成把银子放在桌上。他让店主自己拿银子,店主不肯要。王成再三推让,店主就收了他的食宿费。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对家里人讲了详细经过,并把银子拿出来庆贺。祖母叫他买了三百亩良田,修房屋,打家具,使一个穷人家又变得像个世家。每天清晨,祖母早起,督促王成管理田庄,督促王妻织布。王成夫妇稍有懈怠,祖母便训斥他们。夫妇二人对老太婆也不敢有怨言。过了三年,家中更富了。老太婆要离开。夫妇二人哭着挽留她,她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天亮时,她已不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7、青 凤

太原耿氏家,过去是大户人家,住宅相当宽敞。但家道衰落以后,一幢幢楼房,大多荒废了。这期间,常常出现一些怪事,譬如说,堂门自开自关,吓得家人半夜里惊叫不已。耿氏对此非常忧虑,不得已,只好搬到别处住,只留下一个看门老头。这样一来,耿家园宅更加荒凉,但有时却可以听到楼里笑语歌唱声。

耿氏有个侄儿叫去病,为人狂放不羁。他对看门老头说,如果再听见什么或看到什么,就赶紧告诉他。到了晚上,老头看见楼上灯光忽明忽灭,连忙跑去告诉耿生。耿生硬要进去看一看,老头劝阻他,他不听。耿生以前就熟悉路,他拨开蓬蒿,七拐八弯地上了楼。到了楼上,却并未发现什么异常现象。穿过楼道时,他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偷偷看去,看见里面点着一对大蜡烛,明亮如同白日。一个身穿儒服的男子坐在正面,一个妇人坐在他对面。这两人都有四十多岁。男子左边坐着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右边坐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四个人围坐谈笑,桌上摆满了酒菜。耿生突然闯进去,他笑着大声说:“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来了!”那几个人惊慌之中纷纷躲避,只有那个男子质问他:“你是什么人,竟闯入闺房?”耿生说:“这是我家的闺房,被你强占了。你们在这里饮酒,竟连主人都不邀请,是不是太吝啬了?”那男子看了看耿生,然后说:“你不是主人。”耿生回答:“我是狂生耿去病,是主人的侄儿。”那男子听了,敬重地说:“久仰大名!”于是请他入席,并叫家人重摆酒菜,耿生忙制止。那男子便和耿生对饮起来。耿生说:“我们算是通家,你们不必回避,请来一起喝酒吧。”那男子便喊了一声“孝儿”,年轻人马上从外面进来。那男子介绍说:“这是我的小儿子。”年轻人作揖后也坐下了。耿生随口问了问他们的家世,那男子说他姓胡。耿生生性豪爽,谈笑风生。孝儿也很爽朗倜傥。两个人谈得很投机。耿生二十一岁,比孝儿大两岁,因此叫他弟弟。姓胡的男子问耿生:“听说你祖父写过《涂山外传》,你知道吗?”耿生说他知道。那男子说:“我是涂山氏的后代。唐朝以后的家谱族谱我还能记得,五代以上的没传下来,请公子赐教。”耿生简要他讲述了涂山氏帮助大禹治水的功劳,他有意夸张,说得那男子高兴不已,他便对孝儿说:“今天很荣幸地听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公子不是外人,去请你母亲和妹妹来,让她们也知道我们祖先的功德。”孝儿便入帏帐,不一会儿,夫人带着女儿青凤出来了。耿生打量青凤,见她体态娇美,眼如秋波,聪慧又漂亮。那男子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和侄女青凤。青凤很聪明,记性好,所以让她来听听。”耿生又讲了一些历史故事,讲完后就喝起酒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青凤,青凤觉察到了,便低下头。耿生带着几分醉意大声地说:“如果能得到这样的美女,皇帝我也不当!”妇见他有醉意,便与青凤起身进屋了。耿生后来也告别了孝儿父子,但始终忘不了青凤。到了晚上,耿生又进楼去了,只闻满屋生香,但通宵也没听见半点声响。

为了能再见到青凤,耿生回家后与妻子商量,要把家搬进去。但妻子不同意。于是,耿生就一个人住在楼下读书。第一天晚上他与一个黑鬼相遇,结果鬼反而被他吓跑了。第二天晚上,他刚要熄灯睡觉,忽然听到楼后有开门、关门的声音。耿生急忙去看,发现房里有烛光,仔细一看原来是青凤在里面。青凤看见耿生,吓得赶紧关上门。耿生跪在地下说:“我不怕险恶,是为了再见到你。”青凤小声说:“我叔叔怕你狂放,所以昨晚变鬼来吓唬你,而你竟然不怕。因此,他们已找好新居,正在搬东西,留我一人看守,明天就该走了。我虽与你有缘,但过了今夜,相思也无用。”耿生与青凤见面时,青凤的叔叔忽然推门而入,青凤又羞又怕。她叔叔骂道:“贱货,败坏我门户!还不快滚!”青凤低着头跑了。耿生听到青凤叔叔百般辱骂她,心里很难过,他大声说:“罪过在我,与青凤无关!要惩罚就惩罚我吧。”但很久没有声音回应他。从此以后,这座楼房内再也没有发生什么怪现象了。耿生叔叔听说后感到奇怪,于是就将房子卖给了耿生。耿生很高兴,很快就把家搬进去了。

这年清明节扫墓回家时,耿生看见猎狗紧追两只小狐狸。一只狐狸朝野外跑去,另一只却惊慌地跑到路上,看见他竟依依哀哭,垂耳藏头,好像在向他求救。耿生可怜它,便解开衣服,把它包在衣服里抱回家。回到家把它放床上,狐狸突然变成青凤。耿生喜出望外,青凤说:“刚才与丫头做游戏,想不到发生意外,要不是你救了我,我肯定被猎狗吃掉了。请你不要因为我是狐狸而嫌弃我。”耿生便把青凤安排在另一间房里住。

过了两年多,有一天夜晚,耿生正在读书时,孝儿突然走进书房。耿生赶紧放下书本,询问孝儿从何处来。孝儿跪在地上哀告:“我父亲遭大祸,只有你才能救他。他本想亲自求你,怕你不肯,所以才让我来。”耿生问发生了什么事,孝儿说:“你认识莫三郎吗?”

耿生说:“他父亲与我父亲是同一科考中的世交。”

孝儿说:“他明天要路过这里,如果他有猎获的狐狸,请你把它要过来。”

耿生说:“当初他羞辱我和青凤,他的事我不管。除非青凤来,我才肯助他一臂之力。”

孝儿说:“凤妹已死在野外两年多了!”

第二天,莫三郎果然来了。他骑着大马,一大群随从前呼后拥。耿生出门迎接,见他的猎物很多,其中有一只黑狐狸,毛皮上沾满了血污,但皮肉尚存温热。耿生借机对莫三郎说自己的皮大衣破了,要狐皮缝补。莫三郎便慷慨地把黑狐给了他,他转身把它交给了青凤,然后陪莫三郎喝酒。客人走后,青凤把狐狸抱在怀里,整整过了三天它才苏醒过来,几番辗转又变成青凤叔叔。青凤把发生的事细细告诉给叔叔,她叔叔听了以后很感激耿生的救命之情,并请耿生原谅他以前的过错。在青凤的请求下,耿生同意让孝儿一家搬来一起住。从此以后,两家人和睦共处,耿生住在书房里,经常与孝儿谈古说今,他的孩子也渐渐长大,就请孝儿当孩子的老师。孝儿循循善诱,称得上是一位好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画 皮

太原王生,有天一早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位女郎,见她抱着大包袱独自赶路,走得很吃力。王生忙走上前,发现原来是个十五六岁的漂亮女孩,不禁动了情。便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早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赶路?”女孩回答说:“过路的人不能替我解忧愁,何必多问。”王生接着说:“你到底有什么忧愁?如果需要我帮助,我决不会推辞。”女孩神色忧伤地说:“父母贪钱,把我卖给一个大户人家。那家的大老婆嫉妒我,早晚不是打就是骂,我已无法再忍受下去,打算逃到远处去。”问她究竟想去哪里,女孩说:“逃难的人,哪有确定的地方。”王生便说:“我家离这里不远,请到我家去吧。”

女孩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王生替她拿着包袱,带着她一同回家。到了王生家,那女孩见室内无人,便问:“你为什么没有家眷?”王生说:“这里是书房。”女孩说:“这是个好地方。要是你可怜我让我活下去,请你一定为我保守秘密,千万不要对外人讲。”王生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与她同居。王生把她藏在密室里,过了好几天别人都未发觉。有一天,王生悄悄地把这件事对妻子说了,妻子陈氏怀疑她是大户人家的婢妾,劝王生打发她走。王生不同意。

有一次,王生在赶集的途中遇见一位道士。那道士打量王生时显出惊愕的神态。他问王生:“你最近遇到了什么?”王生回答说:“什么也没遇到。”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怎么还说没遇到什么?”王生竭力为自己辩解,道士见他不说真话就走开了,嘴里却说:“真叫人不可理解。世上还真有死到临头却不醒悟的人!”听了道士这番不平常的话,王生对所遇到的那个女孩产生了怀疑,但转而一想,她明明是个美人,怎么会是妖怪?很可能是道士想借口除妖,混口饭吃吧。没过多久,王生就回到自家书院门前,但门紧关着根本进不去。这时,王生顿起疑心,便翻墙进去,见房门也紧关着,就悄悄地走到窗边往里看,只见一个脸色翠绿、长牙如锯的恶鬼,正在把一张人皮往床上铺,然后拿彩笔在人皮上画,画完之后便将笔扔掉,举起人皮,像抖衣服那样抖了抖,随即披在身上,装扮成一个美女。目睹这些情景,王生的魂都吓掉了,他像动物那样从地上爬起来,急忙追寻道士,但道士已不知去向。王生仍穷追不舍,最后终于在野外找到了。王生跪在地上向道士求救。道士说:“我帮你赶走它就是了。这个东西也很可怜,一直没能找到替身,所以我也不忍心伤害它的性命。”于是,道士就给王生一柄拂尘,让王生把它挂在卧室的门上。临分手时,两人约好在青帝庙会面。王生回到家以后,不敢到书房去,就睡在卧室里,把道士给的拂尘挂在门口。一更时分,听到门外窸窣作响,他吓得连头都不敢抬,只好让妻子陈氏去看看动静。这时,那个恶鬼正在门外,它望着拂尘不敢进屋,站在那里咬牙切齿,呆了半天才走开。过了一会儿它又来了,并且一个劲地咒骂道士:“死道士吓唬我,难道到口的食物还要吐出来不成?”只见那恶鬼扯下拂尘撕得稀巴烂,然后破门而入,直奔王生的睡床,撕裂王生的胸腹,掏出他的心就逃走了。王生的妻子大声哭号,丫头举着蜡烛进来一看,王生已断了气,胸腔里尽是瘀血。陈氏吓得哭不出声来。第二天一早,陈氏叫弟弟二郎跑去告诉道士。道士听说后非常生气地说:“我本来可怜你,谁知你这个小鬼竟敢如此猖狂!”他马上跟着二郎来到王家。那个女孩已不见了,道士抬头四处张望,说:“幸亏它还没有走远。”他问二郎:“南院是谁的家?”二郎说:“是我家。”道士说:“鬼正在你家。”二郎惊异地说不会在他家,道士又问:“有没有你不认识的一个人到你家去过?”二郎说:“我一大早就去青帝庙了,不知道家里是不是来过什么人,我这就回去问一问。”他去后不久回来说:“真有人在我家。今早一个老太婆跑到我家,说是想给我家当佣人,我妻子没答应她,她现在还没离开呢。”道士说,她就是恶鬼。于是,道士与二郎一起到了南院。道士站在院子中央,手持木剑,大声呵斥:“鬼妖,赔我拂尘!”那老太婆在屋里惊慌万分,无计可施,便冲出门想逃。道士追上前用剑刺去,顷刻间,老太婆倒在地上,人皮脱落,老太婆变成了恶鬼,在地上像猪一样嚎叫。道士用木剑砍下鬼的头,那恶鬼便化为一股浓烟,盘在地上成一小堆。道士取出一个葫芦,拔掉塞子后放在烟中,那葫芦像吸气一样马上把烟都吸进去了。然后,道士塞住葫芦口把它装进袋里。在场的人看那张人皮,发现眉目手脚,无不齐备。道土像卷画轴那样卷起人皮,把它也装进袋,正打算离去时,陈氏跪拜在门口,哭请道士施法救

活丈夫王生。道士推辞说自己不行,陈氏更加悲恸,跪在地上不肯起身。道士想了一想,说:“我的法术很浅,真的不能起死回生。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或许他能使死人复生。你去求求他肯定会有效果。”陈氏问那人是谁,道士说:“街市上有个经常睡在粪土中的疯子,你不妨叩头哀求他救人。如果他百般侮辱你,你可千万不要恼火。”二郎也曾听说过这个人,于是,他谢别道士,与嫂子陈氏一同到街市找那个疯人。

在街市上,他们看见那个乞丐正在路上疯疯颠颠地唱歌,流出的鼻涕有几尺长,浑身肮脏不堪,叫人避而远之。陈氏跪着叩头到他面前,他却笑着说:“美人爱我吗?”陈氏把丈夫被恶鬼杀死的事告诉了他,并请他救活丈夫。那乞丐又大笑着说:“每个男人都可以做你的丈夫,为什么要去救活他?”陈氏再三哀求,乞丐说:“真怪呀!人死了求我救活他,难道我是阎王爷吗?”说完,他竟愤怒地用木杖打陈氏,陈氏忍痛让他打。街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乎筑成一道人墙。那乞丐忽然吐出一口浓痰,送到陈氏嘴边说:“吞下去!”陈氏当时面红耳赤,觉得很为难,但想起道士说过的那些话,只得强忍着吞下去了。陈氏觉得那口痰像团棉花那么硬,在咽道里发出格格声响,最后停结在胸膛里。只听那乞丐又笑着说:“美人爱我啊!”说完就走了,连头也不回。陈氏和二郎跟在他后面,他走到庙里后,便不见踪影了。陈氏他们在庙前庙后四处查找,没有找到任何踪影,只得又惭又恨地返回家。陈氏真是百感交集,她既悲悼丈夫死得惨,又后悔吞下乞丐的痰使自己蒙受羞辱。她哭得死去活来,也想一死了之,正想给亡夫擦血装尸,家人又都远远地站着不敢过来相助。陈氏只好一个人抱尸收肠,她边料理边哭号。由于哭久了嗓音已完全嘶哑,她忽然想吐,感觉胸腹中有块东西直往上冲,不等她回过头,那块东西已落入丈夫的胸腔里。她惊奇地发现,原来是颗人心,它已在丈夫的胸腔中突突地跳动着,而且散发出蒸蒸热气。陈氏觉得十分奇怪,赶忙用手把丈夫的胸腔合拢,并用力往胸中间挤合。她稍一松劲,热气就从伤缝中往外冒。于是,她连忙撕了块丝帛把伤口包扎起来。她用手触摸丈夫的尸体,发觉已有体温。她忙又盖上被子。到半夜一看,丈夫已在微弱地呼吸。天亮时,丈夫竟然复活了。她听见王生说:“我恍恍惚惚像做了个梦,只是一直觉得肚子痛得厉害。”陈氏看看丈夫的伤口,发现已只留下个铜钱大小的痂疖,不久,竟完全痊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陆 判

陵阳人朱尔旦,性情豪放,只是反应有些迟钝,所以虽然学习很用功,却还没有出名。

有一天,文社的人在一起饮酒。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有豪放之名,如果能在深夜到十王殿,把左边走廊的那位判官背到这里来,我们大家凑钱设宴请你。”原来,陵阳有座十王殿,殿里供的神鬼像都是木雕的,但经过精心装饰,他们都跟活了似的。站立在东庑①的判官,绿脸红须,相貌尤为狰狞可怕。有人曾在夜里听到过两侧走廊有拷打讯问的声音。即使大白天进去,也叫人毛骨悚然。因为朱尔旦豪放胆大,所以文社的人就拿这件事来刁难他。但朱尔旦却不以为然,只见他对大家笑了笑,真的奔十王殿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就在门外大叫:“我已经把髯宗师请来了!”文社的人一听喊叫,都站起来了。这时,朱尔旦背着那个木雕的判官进了屋,把他放在桌子上,给他敬了三杯酒。文社的人见此情景,都吓得发抖,一个个坐立不安。他们只好请求朱尔旦把判官背回十王殿。只见朱尔旦又往地上倒了几杯酒,他祷告说:“弟子放浪无礼,大宗师千万不要怪罪。寒舍不远,如果宗师大人高兴,请随时来喝酒,千万不要见外。”说完,这才把判官背走。第二天,文社的人践约宴请朱尔旦。他喝到傍晚,才半醉而归。但他觉得意犹未尽,便挑灯独饮起来。忽然,有个人掀开帘子进来了,朱尔旦一看,竟是判官。他连忙起身,对判官说:“嗨,我快要死了!前天晚上冒犯了您,现在您就要惩罚我吗?”判官抚了抚浓密的胡须微笑着说:“不是,不是。昨天承蒙你盛情相邀,正好今夜得空,故特地前来造访。”朱尔旦听这么一说,非常高兴,连忙给判官让坐,又是洗杯盘,又是生火烫酒。判官见他忙个不停,说现在天气和暖,可以喝冷的。朱尔旦便将酒壶放在桌上,跑去告诉家人准备菜肴果品下酒。谁知他妻子听说是判官,害怕极了,劝丈夫不要与判官一起喝酒,朱尔旦不听。他把酒菜备齐后端到桌子上,与判官开怀大饮。朱尔旦边喝边问判官姓氏,判官说:“我姓陆,没有名字。”跟他谈起天文地理,陆判官竟应答如流。问他会不会作八股文,他答道:“文章的好坏是可以分辨得出的,阴间的诗文,与阳世大体相同。”陆判官酒量过人,能连饮十大杯。朱尔旦因喝了一天的酒,不知不觉醉倒了,便伏在桌子上睡下了。等他醒来时,已是烛光昏黄,鬼客早已离去。

从此以后,陆判官每隔两三天就到朱尔旦家来喝酒,有时喝到深夜,就和朱尔旦同床而睡。朱尔旦拿出自己的文章向他请教,他用红笔勾划,总说朱尔旦作得不好。有天晚上,朱尔旦喝醉酒先入睡了,陆判官还在自酌自饮。忽然,朱尔旦在醉梦中感到腹部有些痛,睁开眼一看,竟是陆判官在给自己清理肠胃。朱尔旦以为陆判官要加害于他,陆判官解释说,你的文章作不好,是因为心窍被堵住了,所以我从阴间挑选了一颗最好的心替你换掉。天亮时,朱尔旦解开衣服一看,发现伤口已愈合。后来,朱尔旦的文章果然大有长进,读书也能过目不忘。过了些时候,朱尔旦拿出文章给陆判官看,陆判官说:“可以了。只是你的福气薄,不能做大官,中个举人而已。”朱尔旦问:“什么时候能中举?”“今年必能夺魁。”陆判官说。不久,朱尔旦在府考中夺冠,继而又在乡试中名列榜首。文社里的人向来喜欢嘲弄他,看到他应试的文章作得很精彩,无不吃惊。仔细询问,才知道换心的事。大家纷纷求朱尔旦在陆判官面前引荐,愿意和陆判官结交。陆判官听说后很痛快地答应了。于是,大家设宴等待他。初更时,陆判官来了,只见他红胡须不断飘动,目光闪闪如电。众人大惊失色,哆嗦得牙齿直打颤,最终一个一个都溜走了。朱尔旦三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因犯规被除名,因此对读书做官彻底灰了心。

光阴飞逝,一晃30 年过去了。有天晚上,陆判官告诉朱尔旦:“你的寿数不多了。”朱尔旦问还有多久,他说仅有五天。朱尔旦希望陆判官帮他延长寿命,但陆判官说:“这是天命,人不可违抗。况且,从达观的角度看,生和死是一回事,生即死,死即生,何必活着就快乐,死就悲哀呢?”朱尔旦认为这番话讲得有道理,便准备后事,五天后,穿戴整齐地死去了。第二天,朱尔旦的妻子正伏棺哭泣,朱尔旦忽然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妻子见状很害怕。朱尔旦说:“我是鬼魂,但和活着的时候一样。想起你们孤儿寡母,我实在放心不下。”妻子悲伤不已,捶胸顿足,泪水横流。朱尔旦慢慢安慰她,她说:“古来就有还魂的说法。你既然有灵,为什么不复活?”朱尔旦说:“天命不可违抗啊。”朱尔旦的魂灵告诉妻子,他是和陆判官一起到家中来的,并叫她快去备些酒菜。妻子把酒菜端上桌后,只听见屋里杯碟作响,欢声一片,跟朱尔旦生前的情景没有两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2: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聂 小 倩

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清廉自重。他常常对人说:“我这个人爱情专一,不见异思迁。”

有一次,宁采臣到金华去。走到城北后,他进一座寺庙里休息。只见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却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蓬蒿,显然,这里已好久没有人来过。再往里看,东西两边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个大池子,里边丛生的野藕已经开花。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况且,这期间城里房价飞涨,因为学使大人来到金华,参加考试的学子很多。宁采臣于是决定暂时就住在这座寺庙里。他心想,这寺中的和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何不散散步等他们呢?宁采臣独自一人在寺中漫步。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的门,他赶忙上前行礼,并把自己想在这里留宿的打算告诉给对方。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宁采臣很高兴,他铺了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看来是准备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在大殿的走廊里促膝长谈。书生说自己姓燕,叫燕赤霞。宁采臣以为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一点儿也不像浙江人。一问,才知道他是陕西人。两人说了半天话,才各自回床就寝。宁采臣每次在陌生的地方过夜,总是很久难以入睡。这一次也不例外。正在他欲睡未睡之际,却只见北边房里有人在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于是,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看了一眼。只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太婆,她穿着暗红色外衣,头上插着银梳子,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原来是她们俩在月下说话。那妇人说:“小倩为什么很长时间没到这里来?”老太婆说:“或许是她的相好来了吧。”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太婆回答:“虽没听她发什么牢骚,但她看起来好像心情不愉快。”妇人又说:“对这个小丫头不能太好了!”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说:“姥姥不夸奖我几句,还有谁会说我好?”妇人和女孩子说了些什么,宁采臣没有听清。他以为她们是燕书生的亲眷,所以躺回草床不再听她们说话。过了一会儿,寺庙里一片寂静。宁采臣刚要入梦境时,觉得好像有人进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身一看,发现是北院那个叫小倩的女孩子进来了。他不由得吃了一惊,问她进来干什么,她说想跟他一起睡。宁采臣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别人议论,我还怕别人说闲话呢。偶然一失足,就会成为一个道德沦丧的无耻之徒。”女孩说,夜里没人知道。宁采臣吼道:“快走开!要不然,我就要喊南边小屋里的人了。”听了这话,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开了。刚走出门又转身回来,把一锭金子放在宁的床褥上。宁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阶上,斥责说:“不义之财,弄脏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拣起金子走了,嘴里还说:“这个男人真是铁石心肠。”

第二天一早,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应考。他们住在寺庙的东厢房里。不料,书生竟在当天夜里暴死了。死后发现,他的脚板心有个小限孔,像是被锥子刺的,还有一缕缕血丝流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的仆人也死了,他的症状和书生一模一样。晚上,燕生回来了。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认为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为人耿直,根本没把鬼的事放在心上。到了夜里,那个女孩子又来找他。她对宁采臣说:“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像你这样刚直的人。你有圣贤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骗你。我叫聂小倩,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我用容颜去迷惑别人,这本来并不是我愿意做的。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宁采臣听了这话,十分惊骇,他请求小倩帮他想办法。聂小倩说:“你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灾。”宁采臣问了一句:“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说:“他是个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们怎么样去迷惑人呢?”聂小倩说:“和我亲昵的人,我悄悄用锥子刺他的脚心,这样,他很快就昏迷过去了,于是,我再吸他的血给妖怪喝。

有时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实那不是金子,而是罗刹鬼的骨头。这东西留在谁那里,就能把谁的心肝掏去。这两种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们贪色好财的心理。”宁采臣问她什么时候戒备,她说明天晚上。临别时,小倩哭着说:“我掉进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义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你能把我的朽骨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葬,我将感激不尽。”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要求,问她的坟在哪里,她说:“请记住,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便是。”说完出门,片刻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里,邀请他喝酒。上午九十点钟,酒菜准备好了。在酒席上,宁采臣留意观察燕赤霞。宁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辞说自己喜欢清净,宁采臣不听,到了晚上,强行把铺盖都搬过来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嘱咐宁采臣:“我知道你是个大丈夫,对你也很钦佩。不过,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说。请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则,对你我两人都没好处。”宁采臣很恭敬地答应了。后来,各自就寝。燕赤霞临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台上,过了一会儿,他就鼾声如雷。宁采臣半天也睡不着。大约一更时分,他发现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户朝里看,目光闪闪。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听见有个东西从小箱子中飞出,像一匹白绸缎闪闪亮,折断窗户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随即像电光一样熄灭了。这时,燕赤霞醒来起身,宁采臣假装睡着了,在暗中观察他。只见燕赤霞拿起箱子检查,从里面取出一个东西,映着月光嗅了嗅。那东西亮晶晶的,大约有两寸长,一片韭菜叶子大小。然后,燕赤霞把它紧紧包牢,又放进箱子里。燕赤霞自言自语:“什么老妖怪,竟敢有这么大的胆子,把我的箱子都给弄坏了。”于是,他又躺下来。宁采臣觉得太奇怪了,便起身问燕赤霞,并把刚才所看到的情节都告诉了燕赤霞。燕赤霞说:“既然我们已成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隐瞒了。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格子阻挡,妖怪当时就会死的。虽说它这次没死,但他已受了重伤。”宁采臣问他刚才藏起来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是剑,并说刚才闻它,上面有股妖气。宁采臣说想看看这柄剑,燕赤霞拿出来给他看,原来,这是一柄亮闪闪的小剑。第二天一早,宁采臣到窗外查看,发现地上有摊血迹。这天,宁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边,他看见一片荒冢。再一看,果然有棵白杨树,树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办完事以后,急忙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临行前,燕赤霞设宴送行,并把破皮囊赠送给宁采臣,他告诉宁采臣:“这是剑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宁采臣想跟他学剑术,燕生说:“像你这样信义刚直的君子,本来是可以学的,但你是富贵阶层的人,不是干我这一行的。”宁采臣撒谎说有个妹妹葬在寺院北边,打算迁葬。于是,他挖出聂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宁采臣的书斋靠近郊野。他回家后就将小倩的坟建在斋外。建好安葬后,他祭祀说:“可怜你孤零零的,把你葬在我小屋旁边,这样,你的悲欢我都能听见,而且,这里也不会有恶鬼来欺凌你。一杯水酒,不成敬意,请不要嫌弃,把它喝了罢!”他祝福完以后正准备回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道:“请等等我!”回头一看,竟是小倩。聂小倩笑着谢宁采臣:“你的信义,我永远也报答不尽。请让我随同你回去,拜见婆婆,就是做个丫头小妾也心甘情愿。”宁采臣细细打量她,见她肌肤细嫩,小脚尖尖,身材娇娇,妩媚动人。于是,便带她一同回到书斋。宁采臣让她先坐一会儿,他先进去告诉母亲。他母亲听说后感到很吃惊。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叫他不要声张,以免刺激病人。他们母子正说着话,聂小倩已悄悄进屋,跪在地上拜见宁采臣的母亲。宁采臣介绍说:“这就是小倩。”宁母惊慌地看了看她,心里很害怕。聂小倩说:“我孤单一身,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关照,使我摆脱了困境。因此,我愿意侍奉他,以报答他的恩德。”宁母见她模样很可爱,才敢与她说话。宁母说:“姑娘肯照顾我儿子,我这个老太婆当然很高兴。只是我一生仅养了这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个鬼妻。”小倩说:“我真的没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让我把公子当兄长对待,听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宁母觉得小倩的话说得很真诚,便答应了。小倩说她想拜见嫂夫人,宁母推辞说宁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没有去。接着,小倩立即到厨房,给母亲做饭。她在宁采臣家进进出出,穿堂入室,像是来了很长时间一样,一点都不陌生。天黑以后,宁母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被。小倩意识到这是母亲赶她走的信号,于是,她就走了。经过宁采臣的书房时,她想进去,又不敢进,在门外徘徊。宁采臣叫她,她说:“房里有剑气,叫人害怕。前些时候在路途上不敢见你,就是这个缘故。”宁采臣顿时想起燕赤霞送给他的破皮袋,于是,他赶忙把袋子拿下来挂到别的房间去了。小倩这才进了书房,在烛灯边坐下。坐了半天也没一句话,后来,她问宁采臣:“你晚上读书吗?我小时候念过《楞严经》,现在多半已忘光了。请你帮我找一册,夜晚空闲时我请大哥指点指点。”宁采臣答应了。两个人又无话可讲,小倩也不说告辞。到了二更以后,小倩还坐在书房里不走,宁采臣催她,她伤心地说:“我是外地来的孤魂,特别害怕到荒墓里去。”宁采臣说:“这里没有别的床,而且兄妹之间,也应该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脸要哭的样子,想迈步却又迈不开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书房,过了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里很可怜她,想留她睡在别的床上,又担心母亲会责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亲请安,端水给她盥洗,家务活忙个不停,而且,样样都合宁母的心。傍晚时,小倩自动离开书斋。她经过书房时,经常借着烛光念经,直到宁采臣要睡觉时才凄然离去。本来,自从宁妻病倒以后,宁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务,她已疲劳不堪。自从小倩来到家以后,宁母就清闲多了。天长日久,宁母和小倩渐渐熟悉,她对小倩也越来越疼爱。到后来,宁母已忘记小倩是个鬼变的,而不忍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来时,不吃不喝,半年后才开始吃点稀饭。宁采臣母子都很喜爱她,从来不说她是鬼。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于是,宁家大办酒席,遍请亲友。婚礼那天,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亲友,令满堂亲友都看呆了。人们不怀疑她是鬼,而怀疑她是仙人。小倩和采臣结为人鬼夫妇后,生活很美满。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他们的孩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