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唐寅,人们就会想到《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以及那个为追求喜爱的女性而甘愿卖身为奴的风流才子的艺术形象。上述故事最早见于明项元汴所著《蕉窗杂录》中《三笑姻缘》。《三笑姻缘》系据唐人笔记《山水小牍》一文、元人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以及明代叶宪祖杂剧《碧莲绣符》、姚旅笔记《露书》、王行甫《耳谈》等书,铺衍、移植到唐寅身上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之所以虚构、移植到唐寅身上,固然与他的风流浪漫个性,声名远播的书画有关,但是真实生活中的唐寅却并非如此。
) n6 t. P _3 y( f* g& S- I; J- i& j- `, c* l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故他在画上题款常写其原籍“晋昌唐寅”。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有一支定居南京、嘉兴一带。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 u7 W7 y a3 U- E5 P
( A& w" Y9 y5 H' Q) Y" K: y- Z
据唐寅好友祝允明所撰《唐伯虎墓志铭》记:“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他认为经商不如读书做官好,虽迫于生计从商,总觉地位卑微,于是对儿子抱有很高期望,决心让儿子求学,以改换门庭。唐寅聪明伶俐,他的父亲欣慰地说:“此儿必成名。”可是唐寅自小顽皮,“计仆少年,身居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与文徵明书》)。那种不拘礼节的放荡行为又是一般士大夫子弟所少见,因此他的父亲又感慨地说“殆难成家乎”。, l! P( g8 }& W
! c, v8 b( {1 @" Q2 d 二十五岁之前的唐寅,过着读书、游玩、吟诗作画的无忧无虑生活。哪知到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祸从天降,家里发生了惨痛的剧变。先是父亲病殁,后是妻儿离世,接着母亲作古。翌年春妹妹出嫁。不久又获知妹妹在婆家自杀的消息。一年内七口之家只剩下唐寅兄弟二人,无怪二十几岁的唐寅就愁出了白发。 ^* U# N8 P; D2 {) ~/ |. X
0 L% I8 a6 Q7 J0 R, X0 d. ^, Z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唐寅《白发诗》)从诗中可看出唐寅家道败落,功名未就,痛苦不堪的心情。
3 I) T, [& X7 n0 ?. Q" p) k" w( H0 [' S& b
唐寅十六岁时曾参加秀才考试,“童髫中科第一”,当上府学生员。这在几代经商的唐氏家族中可谓光宗耀祖的事情。唐寅受到全城读书人的赞誉。 ) J p; {6 g1 v K
`- k0 h0 V G' o& M# z; O( u
唐寅初因父母妻儿等去世的打击,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一度消沉,终日与友人饮酒消愁。后经好友祝允明劝戒,精神重新振作,遂又埋头读书。 & Y6 H1 E s0 _/ q5 U
7 i+ t' @1 g& w+ M6 K4 p$ e- F5 U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去参加应天府乡试。二十九岁的唐寅高中第一(解元),而他的好友文徵明却落第。主考官梁储在读唐寅试卷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唐寅所撰之文受《昭明文选》影响,辞藻优雅,才气风发,他的试卷被梁储一眼看中。 4 N5 S/ T) D, T# F
" K6 _' g6 Q* _) y. O
唐寅为此心中不胜快慰,踌躇满志。岂知“福兮祸之所伏”。倘若唐寅是一位行为检点、谨慎的人,本应在应天府科考后,尽快赶到北京,潜心求读,以准备明年京城会试。可偏偏唐寅是不甘寂寞的人,加上与之同船来京赶考的是江阴巨富之子徐经,两人来京后又住在一起。徐经吃喝玩乐惯了,进京会试还带了六名戏子。他认为能否进入仕途,文章学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赢得权贵的赏识,因此,整天奔走于豪门显贵之间。这些人中有同乡前辈吴宽、王鏊、应天府主考官梁储、吏部尚书倪岳、礼部布侍郎程敏政和大文学家李东阳等。徐经和唐寅常常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受到其他应试举子的妒恨,在朝廷其他大臣中也引起了非议。 3 y" ^! W; Y- e' m
2 u- u" w# x: V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 n o9 I7 j& h0 F+ X. n6 u& l r6 l" u4 `4 M. z
因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有一位给事中叫华昶的,他给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程敏政受贿把试题泄露给唐寅和徐经,并说程早已内定此二人是本科会元、亚元了。继华昶后又有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事件在应试考生中反响很大,使考生大失所望,对朝廷多有怨言,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李东阳复阅后才知被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唐寅见徐经已经把供,无话可说。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华昶所奏不实,调任南京太仆寺主簿。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竟还要缴“赎徒”之钱。 6 F- V5 X( J5 ^( m
" U: m* ^1 Q* G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在他给文徵明的信中描述狱中情况说:“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此时的唐寅就像一叶扁舟从应天府乡试的浪尖,一下子坠入无底的深渊。时间前后不到半年,一荣一辱,真可谓天壤之别,从此唐寅绝了仕进之心。% ]7 ^8 B9 T# ` h
- L- E: z) I# E9 y) g4 U+ c
唐寅出狱后,礼部又判奏“黜充吏役”,发往浙江任小吏。这时唐寅的生活极其困苦,朋友们劝他暂去浙江任职。可是他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坚决不去。于是文徵明只好写信给吴宽,托他给浙江巡抚打个招呼,干脆把唐寅的名字除掉了。 8 n9 h5 j3 p/ o+ C+ F$ k- G
- w+ Q3 d" W7 l: v# |1 g8 W- O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登金山、焦山,遥望金陵,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打消了重游金陵的念头。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j" n8 z$ W% n) F7 w3 L
# a/ T0 _' w6 f' H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在那里逗留数日,又南行直至衡阳,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传说湖畔的九仙祠,祀奉的九鲤仙十分有灵气,唐寅夜宿此祠,梦见了九鲤仙。他后来对朋友说,“梦神惠之墨万个。”(见祝允明《梦墨亭记》)尤侗《明史拟稿》也说:“唐寅……少尝乞梦九鲤,仙赠墨一担,自是文思大进。”为纪念此事,唐寅在他以后建造的桃花庵别墅中专门修建了一间“梦墨亭”。
+ t5 K& Z$ Y% L* x# z) W' B& a3 j+ s& r5 S1 u# O( T) ~6 e
唐寅由闽转浙,游南北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观看壮丽的日出。游览杭州西湖后,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进得家门,见家物俱被妻子典卖。夫妻争吵后,妻抛他而去,再也未回。唐寅因长途跋涉,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场。 * G# Z! D; }8 f- V9 e
. Q, @( {3 x. o1 @6 z% R, c8 _
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唐寅的诗文无师自通,其画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 _# m# F" U. p3 S8 v+ D0 i. c4 s
7 M+ y; `3 C. @) g7 D6 T( {/ H 为了生计,唐寅自走出困境后,即开始卖画生涯。其间,与文徵明、沈周交往,很受启发。在未专门学画前,已心慕手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求画者渐多,有时唐寅忙不过来,反而请老师周臣代笔,因此后人在辨别唐寅画的真伪时,有人说:“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周笔,在具眼者辨之。”(姜绍书《无声诗史》)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亦可窥见唐寅的名声。
* e6 [, o4 [8 H9 |
! j# ~; o0 z9 U/ y% ] 唐寅对以丹青自娱,卖画为生颇为满意,自刻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干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3 _8 ?7 J' m! w H2 t9 G8 E. Z4 y5 {6 z! g. o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别墅取名“桃花庵”。好友祝允明、黄云、沈周等经常来饮酒作诗。“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 U* {" m1 C; u* S
1 h9 L5 h8 p$ y 然好景不长,明正德九年(1514),江西宁王朱宸濠突派人来吴地征聘贤豪名士,四十五岁的唐寅不甘于终生埋没于闾巷之间,以为是一次好机会,抱着美好的理想,即乘船去南昌,并得到宁王的热情款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寅发现宁王在乡里欺压百姓,对上密谋^造**,才知自己陷于虎穴狼窝,却又不敢提出辞呈,只好装疯,裸形、箕裾、讥诃使者,使朱宸濠最后也觉得“孰谓唐生贤,真一狂生耳”。唐寅摆脱了宁王,回到苏州。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因而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 R* Y. D( p& @# v, c
( t: Z8 L2 C- d0 A/ Q
此时唐寅生活更贫困。由于年老多病,未能经常作画,且画也卖不出去。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至明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二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在贫困潦倒中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四岁。有关他的死因,从《烧药图》上的题诗来看,可能是肺病。
) Y9 p0 X$ T; {& q0 u
& C" S% {7 @% ?; ]1 K 唐寅的亲属很少,只有弟弟唐申、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安葬于横塘王家村的祖坟。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