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7 14: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学术界以为,既然晚清的江南地区是温病理论的发源地,又有那么多的温病大家,那么民间医生应该对温病有着足够的认识吧,可是我经过研究发现,不但认识不足,而且是严重的不足!
在《王孟英医案》这本书里,352例前医误治的医案中,居然有191例是可以断定的温病,被错误地按照伤寒治疗了,被错误地使用了温补的居然占到了173例之多。
所以我认为,在晚清的江南地区,广大的民间医生对温病的了解是不够的,这个新兴的学说虽然似乎有走红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得到所有医生的认可,很多人还不懂什么是温病呢,一看见外感,上来就是麻黄、桂枝伺候,结果总是治疗不好。
王孟英他为了推广温病理论,收集了别人识别不出,自己最后用温病理论给治疗好的医案,写出来,印成书,广泛发行,让更多的医生认识到不能上来就使用温热发散药,要学会处理温热病。
王孟英的书发行的特别的好,当年就拥有了巨多的粉丝,经常是走到哪里,碰到个新朋友,就是读过他的书的:“您就是王孟英啊,我的偶像啊!”
这回大家清楚了,为什么其他医生会有那么多的失误,原来那个时候中医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呢,对于温病好多医生还不会治疗,对于内伤病中的痰证等情况也不大会处理,是王孟英给宣传了以后大家才会的。
中医一直是发展来着,其中每个我挑出来叙述的医家都绝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中每个驳斥其他医生错误的内容,都是中医发展过程的直播,驳斥了旧的错误,新的理论也就产生了,中医的理论也就丰富了。
现在研究这个内容的是一个专门的课程,叫“中医各家学说”,各个中医院校都有这样一个教研室。
我认为,只有学好了中医各家学说,才能算是一个好的中医,否则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容易出问题。(小声说一句:但是据说各个中医院校“各家学说”的听课率都很低,或者表面上听,下面放着本六级单词。)
前面说过,在杭州流行了一阵子霍乱以后,这次瘟疫暂时地平静了,但是零星的发病一直存在,其实王孟英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过与霍乱的战斗。
这次,霍乱又来了,而迎头赶上的,居然是王孟英的妻子徐氏。
其实做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您想啊,王孟英见天儿的和烈性传染病打交道,那个时候保护措施也不完善,能不被传染吗?王孟英一生中就几次被传染(本来他的体格就不怎么样),有的时候甚至病得几乎死去,最后又活过来了,这次他的妻子我分析是被王孟英连累的可能性大。
这位徐氏夫人身体一向很好,在1846年夏月的一天晚上,还做着针线活儿,陪着王孟英校勘书籍(伴余勘书),到了半夜忽然泻了两次肚子,大家也没在意,第二天早晨在给王孟英梳头的时候,又泻了一次,王孟英说怎么回事儿?诊个脉吧,于是就给自己的妻子诊脉。
这一诊可不要紧,王孟英当时脑袋就乱了,原来,脉象非常的不好(脉七至而细促不耐按),但是徐氏却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和没有什么事情一样,感觉没有什么要紧的。
王孟英没有敢对徐氏说,就让她上床休息,然后告诉了老母亲,老母亲说他:别一惊一乍的,哪会有那么重?王孟英也糊涂了,难道自己诊断错误了?
但是他还是很谨慎地给妻子的兄弟写了信(函致乃兄友珊),让他赶快来,同时请了其他医生来诊断一下。
然后妻子说饿了,就煮了一碗“山东挂面”(那年头就有挂面),刚吃几口,就吐了出来,王孟英知道,大事不好,这时另外一位医生也到了,两人一起诊断,都认为病情已急,赶快熬人参汤想要救急,这时已经灌不下去了,然后开始大泻,人也立刻瘦了下去,嗓子哑了,没多大一会儿,就去世了。
这是一位很贤惠的夫人,留下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离开了王孟英。
她在鹜州就来到了王孟英的身边,陪着王孟英渡过了白天做会计,晚上读医书的时光,她跟着王孟英,基本上没有享受到什么物质方面的幸福,但是,却看到了王孟英治疗好了一个个患者。
最后,因为王孟英的这个职业,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去世,激起了王孟英对霍乱的更大的仇恨,并最终成为了一个古代中医历史上最著名的霍乱专家。
王孟英在这则医案中评价徐氏,说她“斯人也性极贤淑”。
王孟英擦干了眼泪,望着少了一口人的屋子里,心中满是凄凉,他不知道,在未来,这家人口中还要有人被病魔夺取生命。
若干年后,被夺取生命的,将是王孟英的小儿子阿心。
其实,王孟英在外面对得起患者,在家里是非常对不起家人的,王孟英说他的这个儿子“长成太速,心性太灵”,说早就知道这个儿子体质不那么壮实,他的儿子那时候很小,结果患了什么病,结果王孟英被叫出去诊病,怎么选择呢?当然是先给外面的人看,等到回来了,就问了一下,怎么样?家人告诉他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王孟英就又到外面给人看病,等到回来了自己的儿子就有些重了,可又有人来喊急救,王孟英望着病中的孩子,心如刀绞,怎么办啊?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去抢救别人,在他走出房间的那一刻,他不知道,他将永远地告别自己的孩子了。
当他把别人救活了以后,他开始拼命地往回跑,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以为王孟英疯了?的确,可能他一生中都没有这么跑过,他含着眼泪在路上狂奔,他的心里只喊着一句话:“儿子,等爹回来救你!”
等他跑到家的时候,等待他的是儿子“倏然而殇”的消息。
我遍读王孟英的医书,真的,说心里话,我感觉他很对不起自己的家人,非常的对不起。
虽然,他对得起自己的患者,对得起“医生”这两个字。
后来,他的三女儿杏宜也是病的很重,王孟英却不断地被人找去诊病,最后女儿几乎病危,王孟英才被家人按在家里,给女儿开方子,千辛万苦之后,最后算是把女儿救了回来。那是一篇很长的医案,收录在《王孟英医案》卷一中。
在自己家人和外面的患者同时患病的时候,先去救治的是外面的患者,做医生做到这个份儿上,我实在无话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