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8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东汉职业杀手集团+ z2 O% V/ O6 Y. q D/ u2 } n
7 z$ s# x2 I, ^) Y苏不韦和贩夫贩妇、胡商走卒们一起,等候在市场门口。6 a [# U4 `$ M7 c v5 v- K/ {( d' H0 o
: m& F! T5 J8 Q, X9 \
夕阳西下,染红了半个天。市场中央的旗亭里,一个市吏开始咚咚地敲鼓。于是苏不韦跟着大伙儿一起,挤进市场。热闹的夕市开始了。2 M- d. p _, Z: X, G1 c8 u6 a, `$ y o
5 h" b [# Q5 r D$ @- ` }- M早在先秦,便有日中而市的传统,以后慢慢变为一日三市——早上的朝市,中午的大市和傍晚的夕市。其中,早上的朝市是大商人做买卖的,比如搞批发、政府统购等等;大市多为少数民族交易。而傍晚的夕市,则是小老百姓做买卖,相对气氛更轻松更热闹一点。所以苏不韦拣了这个时候来逛市场。当然,本朝以来商业繁茂,又开通了夜市,这是前朝不曾有过的事情。
0 |) l& S% f% O) Z8 _$ g$ i* Z( _6 {; I& i+ Q2 @
洛阳原有三个大规模的老市场,分别是城外的南市、马市和城里的金市,本朝明帝的时候,又开通了粟市,并且规模日渐超过三个老市场。9 |( C, p5 b, X' ?$ Z
/ s9 H: L2 C, ?- x
苏不韦走在市场上,看到两边的市肆。他并不走过去。市肆里卖的货物很多很杂,药材、服饰、畜禽、饮食、书籍、文具、古玩、房地产……应有尽有,甚至军用的兵器也能买到。前阵子有个南方的富商,不远万里来到洛阳,专门订做了一副棺椁。几名好匠细心打造雕饰了一个多月,才算完成,卖了上千万钱。除了这些,甚至还有人挖了好土做成弹丸出售,供少年们玩耍。本朝政论家王符都慨叹说:这些弹丸,外不能御寇,内不能打老鼠,都是奇巧靡货啊!
6 ]" N. H3 D9 q. R8 E1 P. S: b
/ k7 s4 N X2 E O& j& A' ]; \0 d苏不韦当然不能在市肆里边找,因为那里没有他想要的货。市肆里的货物,都是要经过官方登记才准许开业的,所以毒品枪支弹药这种违法物品根本买不到,只有到黑市上找。而苏不韦要找的是杀手。( X/ k |1 U! @: _9 H+ h' L- U
+ `4 `$ G6 ]/ e, M8 e$ i市场上会有杀手吗?当然会。而且是职业杀手集团。
6 L) x& X4 Y+ K. F: y5 H& d! m/ X7 V0 L0 U
高祖吕后时候的老相国曹参,以前是齐国的相。他去中央接萧何的班,临走前交代继任:千万记住,不要去惊扰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你要是惊扰了亡命之徒,他们无处安身铤而走险,那就麻烦了。事实上,汉初萧曹的无为而治,既恢复了生产贸易,也使市场成为藏污纳垢之所,长安洛阳多有豪霸巨枭为非作乱。终武帝一朝的大力整顿,也不见什么成效。直到西汉灭亡,依旧有苏不韦的同乡前辈、“奸人之雄”原涉独霸一方。
5 z5 J/ F R5 \ F6 E0 n L+ K% {2 W+ m* L: v
本朝以来,杀手转入地下。明目张胆杀人的有名的巨枭固然罕见,但地下的职业杀手集团却日渐成熟。这也是由东汉西汉不同的王朝气质决定的吧——西汉更具强横的侠士气质而东汉更有重利的商人气质。同样是王符,在《潜夫论》里提到过,洛阳城里有专门的职业杀手组织——会任之家。这组织跟妓院似的,杀一个人,顾客出钱十万,大部分却落入了老鸨的腰包。真正到接客的杀手手里的,往往只有几千。
: c0 c' ]4 \* L- h8 b8 \
8 a1 U; S- v8 y) h' J' c/ v苏不韦避开巡逻的市吏,四处寻觅这传奇的杀手组织。
/ U+ g }3 A, b& W3 z5 c) r# n9 [' h# G0 V8 n, e
市吏击鼓,夜市散场。苏不韦走出市场,走在没有星星的黑天底下。他的身后尾随着数名剑客,“会任之家”的一流好手。6 d2 q& O, E( s! x$ Z' x
九 李暠不赴鸿门宴
3 D: i& ` `4 A2 b
; b1 z7 A3 H" C3 i
! h" r% d0 p/ B, f' j' y5 \* o李暠收到了一封奇怪的请柬。
# I9 N% K" W; f: M# x- G' H9 u
% a' |% U& `3 w+ m7 C8 S. T今天中午李暠办公回来,老家人呈送上来一份请柬。问是谁送来的,只说不认得。
, G0 t7 T4 x+ z/ b. d7 R: k- y2 i% {& E
这老头子,年纪大了不行了。李暠想。他看了看这份请柬,是写在木牍上的。这并不奇怪。本朝蔡侯因大家在简牍之上书写颇不便利,于是改良了纸,但一直都是简牍与纸质书信并行。但奇怪的是,这请柬的封泥上没有用印。
. z, N8 Q) x0 G, H7 d/ W
+ n4 ^) O/ ?; W& j本朝的规矩,在木牍或竹简之上写信完毕,须以一枚同样大小的木片盖上,曰“检”;用绳子把两片木牍扎起来,曰“缄”;在封口用软泥填上,曰“封”;在检上题书收件人与寄件人姓名地址,曰“署”;最后在软泥上用印,曰“钤”(音前)。几个步骤缺一不可。没有在软泥上用印,相当于今天没把信封口给糊上。这样没有特殊标记,任何人都可以剥开软泥看信件内容了。- |+ x x* V6 t c
+ K/ t' f3 p# ]5 Q
李暠看了一眼检上的题书,寄信人是“何瑜”。不认识。解开绳子打开木牍,是用本朝刚兴起的行书写的,这也不很合规矩。现在通用的还是隶书,李暠就喜欢写隶书。) d, ?1 B5 s- i* }# T: D6 e
; t+ R% K# k V, U% y请柬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大人您过去担任美阳令的时候对小民有大恩,大人您可能已经忘了但小人我铭记在心。如今小民发了笔小财,诚邀您于某月某日到诸陵之间的某处来一趟,小民设下宴席并有薄礼一份相赠。
3 n' ?8 v6 i) c- d: v+ b8 x" r6 A. s4 F
美阳?李暠一念及此,脑子里顿时过电影般闪过一串影象,待要捕捉,已不见了。李暠揉了揉太阳穴,把这古怪的请柬扔过一边。4 v X% T u; L, ~4 {
* V( v3 ~: n( L# c1 t今天上午刚得到朝里的口风,说是不久自己有希望升任大司农。大司农可是中央的要职,李暠可不想在这节骨眼上出什么岔子。他又拿起这请柬再看一遍,依旧看不出什么名堂,便午休去了。/ }( b+ x) ~/ @- T5 C$ S
' t$ N5 w: H l# ?2 S$ }9 l
何瑜自然是苏不韦。他将“蘓”字去了草头,再拆换谐音弄成“何瑜”一名,便与剑客们等在大汉列祖列宗的诸陵之间。+ Q7 y; u: ^# o# ^, s0 B+ g9 @% Z
) ?; y" X8 G0 Q/ b- j; X李暠没有来。; y' e8 N0 }, C6 D/ d2 l: y5 U
6 [! J/ ~. @8 e' `这老狐狸!
7 ]3 O- k* D1 y; {) [9 U1 f$ ^
; T' s! K4 g# v. n$ }# k L剑客们拿了酬金,各自回去了。天色渐晚,纸灰飞扬,朔风野大。肃穆的天地间孤立着一个苏不韦。9 q3 ?) T, i6 j' c$ E( v8 w
十 午夜命案
4 S# }* V" T: k; v, {# F" k- o1 `2 [5 Z9 Q9 J
& ~2 y/ k! L9 j1 L5 r2 a+ I/ h半夜,李暠突然从床上爬起,看了看熟睡的小妾,轻手轻脚掀开被子摸黑下床。忽然小妾道:“上哪去?”李暠不禁吓了一跳,回过头去,也看不见人,只得道:“你还未睡啊?我去出个恭。”- f2 _& x2 H1 m/ k( w! u% w; g. D
8 @0 }; |! m* O% g2 [1 w( X
黑中小妾不满的声音:“用虎子不就行了?”李暠笑了:“是大恭。”于是下床,吱呀一声打开门来,却不提防一脚踢在门槛上,吃了痛,不禁叫出声来。背后小妾忙问,李暠没好气道:“踢了脚了。”小妾道:“小心些,莫惊了孩子。”0 x7 N$ U# J; \+ \; n4 b1 x
/ Y8 v9 s+ s% n0 ?5 q9 R李暠走到院里,反手带上房门,望着天上。天上不要说月亮,连个星星也不见。“月黑杀人夜……”李暠念了半句,突然收住声音,仿佛房里有什么动静,仔细听时,却没有了。夜风一吹,李暠寒毛倒竖,连忙望厕所而来。3 \/ m, W* S: ?) l
% c: i1 ~; d- d7 D) x2 H
本朝贵族,往往卧室备有“虎子”。所谓虎子者,今天之马桶、夜壶是也。传说西汉朝飞将军李广一日出行,将石头当作虎射没一箭。为表达自己对猛虎的蔑视,李广命人将溺器打造做猛虎形状,虎口向上张开,而虎尾翘起连接虎首以供人手提。将来到唐朝,因“虎”字犯了祖上名讳,于是改做“马子”或“兽子”,传到今天,即是马桶。其实虎子与夜壶更为接近一些,真正担任马桶功能的,乃是“厕牏”。但厕牏一般也只是应急之用,毕竟在房中污秽不洁,一般贵族哪怕是在夜晚也还是愿意如厕大解。本朝末年的彭城夫人就是夜间如厕被蝎子蛰了,还是华佗治好的。+ k0 S7 L2 f( s g& O
- S `- m$ P" Z B( K2 n8 h李暠家有三处厕所,一在后院与猪圈相连,是男眷用的;一在正房西首,是女眷用的;还有一处在柴房边上,是供下人用的。李暠更喜欢去猪圈边的厕所。厕所前设有台阶,可以防滑。厕所内以青石板铺设,墙上有通风窗口。地上是“凸”字形便坑,坑侧有孔道与猪圈相连。便坑前有踏脚,以免鞋履受污。便坑前方还有把手,可以以手拉住,以免跌倒。便坑后侧有靠背。春秋时候大约还没有这些设施,于是乃有晋景公跌入粪坑而薨的事情。
5 v6 I r y! @, I* u
7 c; A# W9 D% l/ A李暠蹲下,开始排除体内毒素。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涌上身来。2 {7 c6 u9 d7 t+ r, G) g
& l/ k h: [( d自从上次收到那封奇怪的请柬以后,近两个月来官运亨通。不但恩公具瑗受了封侯,在朝中一手遮天,连自己也跟着鸡犬得道,荣升大司农。 p- }1 ~8 H1 m" @, c0 f
* v" e' f; Z5 G2 b大司农是中二千石的大官,在朝中掌管着国家财政度支的大权,也同时监辖各郡国的开支。光武改革以来,大司农的属官和职权都较新莽之前略小,但也仍然威风八面。
2 a( Y7 T; ?! S% l
% y* }6 h$ i- F+ j( g$ j2 s想着自己年富力强,前程大有可为,李暠又高起兴来。忽然身后隔墙的猪圈里一阵响动,把李暠从美梦中惊醒回来。“这畜生!”李暠心想。他一手拽着把手,一手在墙上摸到挂着的锦囊,从囊中取出一枚厕筹。虽然本朝蔡侯造纸,但一来纸价依旧相对昂贵,二来先人敬惜字纸,因此依旧使用厕筹除秽。一直要到元朝,方有不敬惜字纸的蒙古人引领时尚开始使用便纸。而汉人一边骂骂咧咧说这鞑子没文化,一边忍受不了厕筹之硬朗也开始学用便纸。
7 p8 t1 T3 u, d- a5 b! z. ?" G
; M2 I# d& C& b6 a% i& G李暠用完厕筹,摸到水盆,洗了洗手。原想将厕筹一并洗了,但忽然心感不祥,便把厕筹抛下,连忙提裤出了厕所。
$ u4 q1 l1 W& w* `
* f, j! F/ l+ Z+ W9 K月亮出来了。照得整个院子一片惨白。房门却依旧虚掩着,跟来时一样。李暠放下心来,穿过院子推门进房,轻唤小妾之名,却不答应,许是睡去了。李暠掩上门,摸向床边,却被什么绊了一交。李暠伸手往地上一摸,却是一具温热的肉身。李暠大惊,忙取出打火刀与火石钻火。
* m. l$ ~# f& z
7 X; J" S% X& B$ B$ q2 s地上躺着的是小妾,赤着身子,浑身是血。小儿子半拉脑袋已经没有了,倒在床里。
# A) s0 ?0 L) l' |; _十一 杀人者苏不韦, Q" F1 |) ?3 e' B1 K8 j' e
* {" N% e9 D: [3 i5 O0 J
2 v2 j$ M ?& X$ Z+ H3 f# n5 e 苏不韦从诸陵间回来,失魂落魄。他看了看天,天变幻着云的形状。云的背后,是那亘古不变的青。, i! s+ `% h z. Z2 [* F
+ `& e# k( ^6 J2 i& @% K 苏不韦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没有侠士的本事,而只是一个读书人。早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还读什么书呢?从小练习击剑的本事,今天就可以手刃仇人了。7 q% T; f: v' `6 d5 P! i% u# H
( Y3 A' D; _* u7 y0 f1 l0 Y
苏不韦不禁想到先父在世的时候,指导他读经的情形。那时候只嫌他太严厉太古板,如今这份严厉去哪里寻觅?
/ E, w( v0 [7 l3 w* N; T1 r
/ d& I- n' o& K 不久又传来消息,李暠升任大司农。苏不韦简直绝望了。大司农府戒备森严,如何得进?苏不韦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不自觉地就走到了大司农府门口。他简直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冲进去算了,但这无疑是以卵击石。
# f9 ?' p7 Z5 C1 o$ H# N4 X2 U : g/ n T) M7 U% k" L( {
苏不韦默默地绕着大司农府转悠。从朝南的大门口转到西墙,再从西墙转到北墙,绕过北墙下的草料仓库,再转到东墙……等等,草料仓库?苏不韦精神一振,绕回北墙,只见高墙之下,一座右校堆积草料的仓库,萎靡不振地蜷缩在那里。
7 X+ j0 L( V# e' _
7 c5 \. t" Y8 }$ c# o. @$ L; L 右校是将作大匠下设机构,掌管建筑材料的。
2 u: V: p5 M a5 U# E& |# }$ K# H
* X4 W7 m9 |; K! O- `; v+ [' e7 Z 苏不韦打量着这草料仓库,眉头顿时皱起,心头顿时舒展。+ W1 Q% u7 ?+ ?5 G y7 ]& I- P2 B
1 `6 z, v7 {( u/ Q g" W! L( K5 E 苏不韦约集了一群堂兄弟,个个都是热血青年。他们一起潜入草料仓库,在草垛子下面挖掘地道。每天晚上,他们都来这里拼命地挖,往深里挖;白天,则跟没事人一样依旧各干各的事情。另外,还想法设法了解大司农府的内在结构。
. n* o4 R3 H7 \8 r% @, ~; `
! t) ^" _+ g1 S3 \% H 这件事情只有他们几个知道,他们的家人,朋友,一律瞒死。, N% S( u- e$ ~
1 v; B5 f9 ^1 b* q) ~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 n1 P9 h0 c0 b) D Q8 S; p 4 A) i5 J! t8 I1 V1 R2 v, c
根据地面上的声音判断,地道终于挖到了李暠的卧室。苏不韦兴奋异常,把堂兄弟们都遣散回家——他要独自为父报仇。他好好睡了一天,养足精神;沐了个浴,一扫一个月来的尘土与疲惫,往亡父坟前上了香,默祝道:今日当为父报仇。
+ U4 ]1 h m+ E- C% }8 P( B' H # G3 r' ]& o2 K# F
忙完这一切,他取了柄单刀,出了家门,径往草料仓库而来。5 G, w2 |& R D [% y; ~, t$ B0 N
# x! c% Q% ~% A8 S& U
以往晚上是实行宵禁的,本朝太平日久,于此规定亦不很严格。只在特别时期,才偶尔禁之。但街上仍会有士兵巡查。
8 G5 \' p$ H" ]# G5 W9 u 8 i& y/ r% b+ q2 ]( X7 @
今天的天真黑,月亮都不见了,星星也没有一个。苏不韦心想,月黑杀人夜,难道真是亡父在天有灵,佑我成功?" `9 M- u) } t% H+ D( h+ m4 y; w
! ?3 @' ~- W2 l+ b. q h" f5 }, _. M* m 路上也不见巡游士兵,苏不韦轻车熟路进入草料库,深吸一口气,搬开草垛进入地道。爬了不知有多久,终于到头了。苏不韦忽然觉得刀在颤,大吃一惊,仔细看时,却是手在颤。不止是手,便是腿肚子也突突抖起来。
7 _% R8 ]( I X7 W
# O/ ~( o4 ~' c0 T 没出息的!苏不韦暗骂一声,抑住情绪,正要破土而出,忽然听到上面隐隐有男女对话。' O( k: n0 i! `$ A8 a4 \
& z2 e" Y! u) g
这么晚了还没睡?苏不韦只好屏息静听,却听不清上面在说什么,声音很低。又过了一阵,没有声音了。苏不韦再次深吸口气,奋力顶开地面薄薄一层土,只觉得面颊一阵火热头脑一团迷糊。
3 h+ I5 J# _1 b# l* F
) |$ i! o( T+ [3 P3 i 等到清醒过来,打起火看,只见地上一个女人,赤着身子倒在血里。床上一个小孩儿,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半拉脑袋已经被刀削去了。苏不韦定定神,心想:李暠呢?难道这不是他的房?
6 l- Q; o2 w1 D! j. b 7 w& {4 J# y+ O/ T
苏不韦不敢再去别的房里寻找,便从怀里掏出事先预备好的血书,放在床边案上。再想了想,没有别的问题了,便爬回床下,从地道折返。爬了几步,忽然听到有推门声和轻微的男声,有心回去看看是不是李暠,但又怕出岔子。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苏不韦一咬牙,往回爬去。又爬了一阵,忽然仿佛听到身后远处地面上一声撕心裂肺的叫,传到耳里已经很细微了。苏不韦分不清是真有人叫还是幻觉。他满脑子只有那个赤着身子的女人和剩了半拉脑袋不知道性别的孩子,还有一房间的血。1 b9 u0 W' J! w# C" L( V
2 F: a- U' j4 Z. R R 苏不韦忽然觉得有些快意,笑出声来。他又想自己为什么笑,想了想没有头绪。忽然他觉得不是想不出来,而是自己的脑子已经丧失了思考的功能了。' s' B# `: h2 L. [2 z
# r, O9 T- }7 w3 V
爬回地面上,走了两步,忽然身子一塌,腿软得走不了路了。苏不韦一咬牙,用单刀拄了两步,才又勉强能走。走到家的时候才发现,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白惨惨地挂在天上了。
' m, ~& y) P( g4 R十二.李暠之死
w/ m2 R( K2 `. u- ?& ]# O
2 c5 {1 z c/ D : `9 x; K, X5 y3 Q9 E
苏家不见了苏不韦,李家不见了李暠。- G$ P! N+ Z+ |0 v
# H9 a+ {& |) m/ E8 d1 x" Q9 y/ P
半个多月前,大司农府血案。李暠的小妾和孩子被人乱刀砍死在卧室。桌上留了张字条:“杀人者苏不韦。”床下有个地洞,通到大司农府北墙下的草料仓库。这都是李暠的家人跑去衙门告状,县令带了人来检验现场发现的问题。* ?- f* [2 W d6 E- q" z" B' e' y, L+ ~
) ? u0 s q) W# e% E; R 本朝的制度,起诉有两个办法。一是告劾,即由被害人或其他人向官府告状,二是由官府主动纠举。前者相当于自诉,后者就是公诉了。如果发生了命案,二者必须居一,绝对不许私下调解。这在同时期的罗马帝国,情形是不一样的。罗马允许杀人者与受害方私下调解——陪钱就可以了。在他们的脑子里,什么都可以与钱等价交换。所以他们的私法比较发达,而我大汉则从来无此观念。谁优谁劣,说不上来,两千年后自见分晓。8 k) h x9 u" m: C# e
/ {. r3 I- y4 E _$ U
县令感到案情重大,上报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又上报廷尉立案。廷尉立了案,所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传覆——就是传讯双方当事人。问题来了:苏家的人逃得干干净净,而李家也居然报告说不见了李暠的踪影!
4 f Y- C% ~+ k& }
; |; F; k4 r- l5 a" `% O$ S, I. O 这就叫人头疼了。廷尉没有办法,只好叫人继续侦查。
) l9 ~( Z+ s* ]. R2 B H, e + t8 ~. c# w' l+ @
侦查的结果是这样的,自从大司农府血案之后,李暠发了疯似的叫人搬来石板铺在卧室地上,石板上撒了荆棘,连自己人都进不去;又找来衙门里的守卫,每天轮番在他卧室外值班。还不放心,又搬出去住,开始还晓得他住在哪里,过了一阵子居然搬得没了踪影。
0 m8 k8 R, c3 n$ ^; O% R0 [ 9 j3 H5 S* k$ v1 z: g
再后来有人见到李暠,身边跟满了虎背熊腰的力士、剑客,不知从哪雇来的;而他本人也顶盔贯甲,全副武装。官府的人得了线索,花了大力气与李暠取得联系,询问他详情,他却只是摇头不说。再过几天,这条线便又断了。# F6 s) O2 U2 `6 N
4 v) F* [% ` y Z* A( O 正当案子渐渐悬置起来的时候,又发生了轰动的事情:市上出现一颗朽烂的人头,旁边标了“李君迁父头”!$ s; H7 \3 R9 D' [
( n; h4 Z: p9 M8 M) t1 v 廷尉府震惊。几位官员私下商量了一下,觉得对此事便只作不知的好,于是没有立案声张——这是照顾到李暠的面子。4 m7 C/ Z( q& u8 I. u
9 S) k4 B- n1 d4 B# e 李暠得知这消息的时候,恨不得要把心抠出来了。小妾和儿子之死,不过让他觉得害怕和悲痛而已,亡父的人头被人挖出,则几乎将他的无能明明白白彰显给世人看了。历代以来的规矩,妾根本不能因丈夫之身份而在夫家取得亲属身份,入不了服制。而儿子,也只是“五服”中的第二等“齐衰”之亲。这两个,都是属于卑亲。所以自古以来不曾听说有为妻妾复仇的。为儿子复仇的,在前朝有过一位吕母,之后再少听闻。而父亲则是尊亲,五服中头等的“斩衰”之亲。而且历朝一向强调死者为大,最忌讳辱及先人。苏不韦盗挖李暠之父陵,砍下他父亲的头颅,在今天不过是个“侮辱尸体罪”,了不起判上三年,但在当时绝对是死罪,而且犯罪手段极其恶劣。, N3 n3 x) N4 q5 c5 }1 X- c
+ p d# |7 E' `$ O6 }! D
李暠一方面找人把亡父的头颅取回,悄悄送回老家好生安葬;另一方面真恨不得把苏不韦敲骨吸髓,便先把大司农的位置辞了,专心致志搞复仇大计。
2 f; u9 u' e3 ?/ P* l 4 t6 Y+ b4 H x# `$ I
但他毕竟上了点年纪,又受了这样的打击,便病倒了。他每日只见小妾倒在血里,只剩半拉脑袋的儿子在面前萦回,又见苏谦前来索命,猛一震惊睁眼看时,却是父亲那颗朽烂的头,瞪了一对黑窟窿望着自己。
" e) f- k6 @7 `, D c; X; k: ~
! ]' F6 }& N4 J4 r 受了李暠重金雇佣的杀手们再次无功而返回来复命的时候,得到李府老管家的知会,以后可以不用来了。杀手们领了最后一笔钱,作鸟兽散了。
1 c4 y$ L6 @6 R7 |
/ Q' f' \1 I4 n8 h$ E 李暠已经吐血死在床上了。
4 g+ R% ^2 j- H: k. t. W R5 P& [
十三 苏不韦遇到大赦
+ R9 Y M; R3 L9 g* ~" z
1 \ S0 X2 ~, q' |7 X+ C. W- Z李暠死了,苏不韦又出来了。苏不韦怎么敢出来呢?倒不是他不怕死,而是遇了大赦。% F9 v% ?9 m6 F0 P1 C `2 n
; x$ i3 {- }& o2 h7 e7 F8 v赦免是个有意思的制度,古今中外似乎都有。赦免制度,最早是儒家的思想,在尚书里面就有了,本意是用来赦免过失犯罪者的。但此制度一经提出,到了实践中,却是用来体现皇恩浩荡了。- e2 q; a8 P3 o4 P6 [5 ?7 o
* m$ Z) T1 i1 t) ^) {% C2 Q秦始皇为人“刻薄”,不曾赦过;二世到陈胜吴广造了反才搞大赦。而真正成为常设制度,却是在两汉。两汉立国四百年,大赦近两百次,几乎平均两年一赦。于是,其弊端也就显而易见了:破坏司法稳定。今年刚逮了个犯人,判了流放,还没流到流放地,遇了赦免,回家;明年又犯事儿了,按律当斩,还没拖到菜市口,又下了赦免,只好放掉,司法搞得跟儿戏一般。既然这些罪犯国家不能法办他,只好靠民间的“私力救济”,于是复仇愈演愈烈,这也是一个原因。盖在于一来国家不能处置犯人,二来不怕国家处罚——反正在江湖上躲两年,遇个赦免,就可以无罪了。大赦之效力,不仅及于已判的罪犯,而且及于未抓捕归案甚至未被发现之罪犯。! z- h$ f0 S5 T2 U8 e
- p3 G2 R% v% @) }8 Q1 m这些弊端,当时人便看得很清楚。本朝王符便在《潜夫论》中指摘赦免,说“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而追究赦免之起源,还是在于执法者的心虚,一来生怕冤枉了好人,二来生怕自己的法是恶法,所以只好频频下赦。所以后世虽然都不同程度保留了赦免制度,但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极力避免其害,如诸葛亮治蜀,只在皇帝登基的时候赦过两次。而到新中国,虽然一度保留了大赦与特赦制度,但大赦从来没用过,而特赦也只用了七次,所以后来修改宪法,便将大赦制度取消,只保留了特赦。
1 f% g! B' Y3 p5 x, v
7 a$ |+ A1 Y; v! l言归正传。苏不韦搞死了李暠,便躲进山里等候大赦。等了没几个月,大赦果然如期而至。于是他就大着胆子出来了,这桩案子也算基本了结,案卷从廷尉府撤销,而成了士人们的清议之资。
( Y+ Q+ d3 Y' D& S' ~
2 p A% C2 X1 z! Y. R十五 苏不韦被灭门及其他
; }8 K* T0 c1 R- v3 O f
7 r4 |6 H0 d1 _) r# j) a+ {
. `/ \1 z6 \# @3 c 本文第二节已经提过了,苏不韦和李暠的幕后老板分别是向着士人的张奂和依仗宦官的段颎。张奂和段颎之间,又颇有仇怨。打狗还得看主人,和张奂要好的苏不韦搞死了段颎的狗,段颎自然气不过。
; A9 D& N* S. r0 \/ z% j9 _ 段颎把一个手下张贤叫来,慢悠悠地说:“你去把苏不韦除掉吧。”张贤口上领命,心中暗想:哪那么容易?苏不韦现在虽然无官在身,可毕竟是感动东汉十大人物级别的明星,前两天国嘴郭太刚替他打了广告。心中思忖未毕,又听段颎慢悠悠地说:“我已经派人给府上送去一杯好酒了。苏不韦不死,便是令尊饮那杯酒。”# L' ]3 l! s, A% R: `
张贤快马加鞭赶到扶风,不等面见郡守便把苏不韦收执,苏府被封锁,满门六十几口人统统杀光。
: I8 g# W8 n# m9 Z4 }6 E, [ 苏不韦死了,就像从来没有过这个人、没有过这起杀人事件似的。东汉王朝太平依旧,波澜不惊。" }0 T0 d, Y0 c
到了175年,才算起了一点小波澜:卷入党争而名声大臭的段颎被他所惯用的鸩酒毒杀。使毒的是一个宦官, 和他的女婿。0 V) h% J* R2 N) Z, O
好了,总结一下吧。东汉王朝走到这个时候,真是让人觉得乏味已极。朝廷里面,宦官斗外戚,外戚斗宦官;朝廷外边,文人要结党,武人想执政。地方上偶尔闹个羌祸民变,也不是希奇事情,但总算不成什么气候。这样太平而舒缓的风气,熏得侠士都变了节义之风而光有功利之气。9 m) y0 n9 G& N+ z
太平啊,太平啊,不在太平中爆发,就在太平中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