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118|回复: 7

专家称宇宙正不断加速膨胀 最终解体死亡(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6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膨胀速度正不断增加,我们的星系团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去

  我们身处的宇宙已有近140亿岁了。它创造出了各种事物的原料,如恒星、行星、树、城市、汽车、甚至人类。我们的世界已经完成了。但宇宙仍在演变,它的结局到底怎样?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灭亡的推论。

  有个说法指出,宇宙会耗尽能量并停止膨胀,恒星、星系、行星和所有原子都会开始塌缩,紧缩成针尖大小,这被称为大坍缩.要了解宇宙是否会发生崩塌,科学家就必须先弄清,宇宙是否仍在膨胀,或膨胀的速度是否正在减慢。

  通过测量1A型超新星的亮度,科学家就可以研究宇宙的死亡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天体物理学家索尔·普密特通过寻找太空中的标记,研究宇宙的死亡。这些标记就是爆炸的恒星———1A型超新星。

  他说:“只要找到足够的1A型超新星,你就能测量它们的亮度。亮度较高的超新星距离比较近,亮度越来越弱的超新星,一定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亮度很低的超新星,距离就很遥远了。”

  1A型超新星很像制造重元素的超新星。但1A型超新星有个重要的特点,它们爆炸的亮度都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它们形成的过程都一样。两颗恒星在重力的作用下互相绕行。其中一颗是缩小的高密度恒星,发出高热和白光,它就是白矮星。另一颗恒星则膨胀成庞然大物,它就是红巨星,它的燃料即将耗尽。这两颗恒星互相绕行时,白矮星会吸取伴星的气体,开始年复一年地长大。白矮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44倍时,就会崩溃、塌缩,接着爆炸,释放出耀眼的光线和能量。每个1A型超新星都是在相同质量时爆炸。因此,宇宙各处都有相同的亮度和可见度。

      天体物理学家普密特研究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并未变慢

  普密特需要找到数百个1A型超新星,并测量它们远离我们的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时空的超巨星的位置和年代,普密特便能计算出宇宙的膨胀是否在变慢.他得到了惊人的结果:宇宙的膨胀速度并未变慢.普密特说:“我们开始这项计划时,目的是在测量宇宙膨胀变慢的速度,但它变慢的速度并不足以让膨胀停止。事实上,膨胀的速度几乎没有减缓。我们完成分析后发现,膨胀并没有减缓,反而是正在加速。”

  普密特惊人的发现意味着,宇宙不会停止膨胀,并崩坠成针尖大小的超密物质。事实正好相反,宇宙会不断加速膨胀。宇宙正在解体。

  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的结局是一切都会陷入停顿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劳伦斯·克劳斯教授说:“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增加。直到一切都分崩离析,这并不只限于星系,还包括物质、地球、恒星、行星、人类和原子,所有的事物都会烟消云散。”

  太阳燃烧殆尽,大约在1千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会瓦解。宇宙中将只剩下孤立的恒星,这些恒星的能量也即将用尽。有些恒星会变成白矮星或褐矮星,有些会塌缩成中子星或黑洞。大爆炸之后数千万亿年,就连黑洞也会消失。所有的物质都会分解成最基本的成分。原子也会分解。最后,连构成原子的质子也会发生衰变。

  克劳斯表示,宇宙的未来很可能非常凄凉,成为寒冷、黑暗和空虚的地方。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星系也开始互相远离。太空会变成一片空虚、死一般寂静。我们的星系团将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并消失在黑暗中。

  最后,一切都会陷入停顿,这就是宇宙的结局。宇宙最后将会死亡,剩下的,只有冰冷、黑暗、死气沉沉的虚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发表于 2007-3-6 2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不过好象还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7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了之后还会再生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8 1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很想再生吗`
    你真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了 好遗憾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3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宇宙也有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7 0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不到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牟尼客


    真害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15: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