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2 23: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辑 大国崛起(32)
--------------------------------------------------------------------------------
晋献公派荀息带着千里马和名贵的玉壁出使虞国,劝说虞君借给晋师道路而伐虢。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贪婪而又目光短浅的虞君,拒绝了宫之奇的切谏,欣然接受了晋献公的礼品,答应借给晋国道路。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任命里克、荀息率兵通过虞国,并会同虞军,向虢国挺进,攻下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为了迷惑虞国,这一次没有去动虞国一草一木,取得了虞君的信任。三年后,晋国再次借道虞而伐虢,灭掉虢国,虢公狼狈逃往周地。在荀息的策划之下,晋师于返回晋国的途中,乘虞国毫无戒备,突然发起袭击,轻而易举地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君。晋献公从策划出兵,到借道灭亡虢国和虞国,前后用了大约5年时间,留下假道伐虞,唇亡齿寒等著名典故。荀息因灭虢袭虞有功,更为献公所重用,升为太傅。所以当时与骊姬关系密切的优施就说:“荀息以一璧、马,灭虞、虢二国,其智在里克之上,其功亦不在里克之下。”要她把儿子交付给荀息就无忧矣。
晋献公一死,内乱接踵而至。晋献公还没来得及下葬,献公的托孤大臣荀息也刚刚把奚齐立为国君,早有怨愤的大夫们就联合起来,冲进灵堂杀死了幼君奚齐和骊姬。荀息又立了骊姬妹妹所生的儿子卓子为君,大夫们又冲进去杀死了卓子。荀息眼看无法完成先君嘱托,也悲愤自杀了。晋国陷入了无君局面。
这什么原因使刚刚从内乱中喘过气来的晋国再一次陷于内乱呢?
史上都归诸于骊姬之乱。
骊姬是什么人?骊姬是晋国附近的邻居骊戎首领的女儿。晋献公十五年,出兵击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作为见面礼献给晋献公。长女就叫骊姬,给献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次女叫少姬,也给献公生了个儿子,叫卓子。天姿国色的骊姬获得了献公的专宠,甚至于到后来,晋献公一天都离不开这骊姬。
那么她真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左右整个晋国甚至是一代雄主晋献公吗?
我认为在这场内乱中,骊姬固然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更为关键的因素还在晋献公身上。
历史上对晋献公其人的评价,也是毁誉、功过参半。他是曲沃代晋后第二代国君,对日后晋国百余年的霸业确实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他西伐骊戎、北征皋落狄、灭霍、魏、耿、虞、虢,兼并了今山西中、南部多数国家,没有晋献公在军事上的赫赫功业,晋国日后会是怎样的结果,那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周惠王甚至还一度想组建周、郑、晋、楚四方联盟。在他执政的二十六年间,无论晋国内部存在多少权力争夺,也不论晋献公杀了多少人,这些事都是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于国家整个的发展走向没有多大关系。晋国在此期间在国力上实实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大国强国的地位。但是,晋献公为了权力的巩固杀尽亲族;为了废长立幼逼死太子、逼走儿子,这无论是与周季宗法传统还是整个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都是犯罪。倘若说完全是为美色所惑的结果也于理不通。那么,深层的原因何在?我分析,晋献公的为人处事,始终只是围绕着他的政治目标,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宗法制。因为在晋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宗法制确实有不适宜生存的土壤。
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于汾水流域,非常狭窄,又处在戎狄杂居的边境,但却使其远离中原,尤其是远离齐、楚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这使得晋国在齐桓公图霸中原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多少外界力量的影响,可以关起门来一心一意搞建设。晋国的周边大都又是实力弱小的国家,甚至是是经济文化都相当落后的游牧部落,这一点晋国和秦国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存在其实是为边疆国家的壮大所准备的食物,晋国和秦国一样都是靠与这些游牧民族的长年征战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逐渐形成了这些诸侯国的虎狼性格,时过境迁,分封之初看似并不理想的地理位置到后来反而成了先天优势。一方面迫使他们走上以武力手段对外扩张的道路;一方面又使得他们为求生存,果断地抛弃传统的包袱,建立起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制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和戎狄打交道,显然就不能采用西周那种“郁郁乎文哉”的礼制。因此可以说,晋献公的所作所为,也是被环境所逼出来的。当然这并不能掩盖他性格上的缺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