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古月轩

解读历史:《刘绪义读春秋》-新浪读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2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辑 大国崛起(69)


--------------------------------------------------------------------------------

  秦穆公即位时,天下格局大体如下:齐桓公霸业已成,东方诸侯多归附;南方楚国快速崛起,汉阳诸姬尽食之,并积极图谋北上;晋国也结束内乱,开始出现一种高速扩张与崛起之势;而秦国也由替周人养马的边陲附庸发展为小有势力的诸侯。对于已稳坐关中的秦穆公而言,他也不满足局促于关中一隅。年轻的嬴任好刚刚从父兄手中接过国君的大印,锐意进取之心就驱使着他做出了秦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东进中原的战略性试探:“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秦本纪》)

  茅津,又名陕津,或曰大阳津,就是现在的山西平陆县西南的黄河渡口。此地乃是关中通往关外的必经要地。秦穆公元年亲征茅津,企图控制该地,显然这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目的在于打通出关通道,为东进中原做战略试探。

  秦穆公伐茅津戎这一年是公元前659年,也是晋献公九年。同样处在高速崛起状态中的晋国对这块战略要地的兴趣丝毫不亚于秦国,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晋献公同样深知此地的重要价值,所以在秦国攻茅津后次年也加快了对该地的争夺。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假途灭虢之战”。

  假途灭虢为后世的兵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经验,但对秦国来说,更重要的不在这里,其深远影响在于:第一,虞虢二国一在今山西运城一带一在今陕西宝鸡一带,其地理位置正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而今门钥匙被晋国夺去,秦国就丧失了这个重要通道,从此将秦国的势力范围封堵在关中地区,使得此后数百年间,秦国历代国君都无法向东前进一步,此其一。第二,这次战争,秦国意外的得到了一笔财富,那就是此次战争的一个俘虏,叫做百里奚的。

  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他被晋国俘虏自应留在晋国,为何落到了秦国的手里呢?原来,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灭虞,百里奚没有逃跑,而是跟随在虞公身边,晋国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百里奚,没有把这些俘虏当作人才,后来还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充当了“秦晋之好”的附属物。后来,百里奚想方设法逃离了秦国,《史记》说他逃到宛(今河南南阳),不料又被楚国人捉住。

  与此同时,一直力图东进的秦穆公,也在到处搜罗人才。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材,穆公不知百里奚是何人,但他还是喜出望外,急忙派人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正打算许以重金去赎回百里奚,但又担心楚人不肯。于是,穆公设计,派使者到楚,说:敝国有一个叫百里奚的奴仆逃到了贵国,请允许以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楚国一听,知道是个奴隶,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国的要求。

  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迎接,要与他商谈国事。百里奚说:我不过是一介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国君如此礼遇。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啊。百里奚见穆公是真心实意,便与他倾心相谈,一谈就是三天。穆公随后即任命百里奚为相国。百里奚不肯,推辞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于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于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听后又用贵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百里奚相秦七年,勤理朝政,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战国策》载:“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使秦大治,终成秦国霸业。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2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辑 大国崛起(70)


--------------------------------------------------------------------------------

  茅津之战前,秦晋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崤之战。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大王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唾手可得。”

  这里读者要问,杞子是什么人?怎么到了郑国呢?原来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约好秦穆公合兵攻打郑国,杞子就是秦穆公这次出征所带的副将之一。秦晋联军声势浩大逼近郑国,吓得郑文公没有主张。他的大夫叔詹便提出派人去做秦穆公的工作。派谁去呢?派了一个叫烛之武的人。

  烛之武此时年纪很大了,身体弯得成了一把弓。他听说要派他去劝说秦穆公退兵,立即推辞,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青力壮的时候尚且不如他人,做不了什么大事,如今七老八十了,还能做什么呢?郑文公一听,这是倚老卖老,话里有话,哪里是谦虚啊,是在责备自己过去不曾重用他。所以郑文公一听这话,只好立马认错,过去没有重用老先生,如今有事了才想起您,这是寡人的过错。不过话说回来,郑国要是灭亡了,对老先生也没什么好处啊。这话说得好,棉里藏针,先是认错,然后将他一军。烛之武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只好答应了。

  《左传》载烛之武见秦穆公是“夜缒而出”。半夜里从城墙上掉根绳子才出了城,可见秦晋联军把郑国围得是非常紧。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展开其三寸不烂之舌,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先是明白告诉你,郑国反正知道这次要亡国了,不打算抵抗。问题是,郑国亡了,对你秦穆公又有什么好处呢?“邻之厚,君之薄也。”这话说得非常精辟,秦穆公一听此言,二话不说,当即与郑国人结盟。并派副将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戍守城池,大军退还。

  郑国好不容易度过这一次危机。但晋国仍然对郑国步步紧逼。一边加紧围攻郑国,一边向郑国提出条件,要郑国答应两件事,一是立公子兰为太子;一是交出叔詹大夫。郑国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这两个条件。公子兰和晋国关系密切,秦国副将见郑国顺从了晋国,心里有气,秦国派兵帮你守城,你却去亲近晋国,这不明摆着欺侮秦国吗?于是,杞子才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事实证明这也是个凭意气用事的馊主意。

  秦穆公得到内线的这一机要情报,就立即找蹇叔和百里奚询问,谁知两人都反对这一冒险举动:“经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但秦穆公主意己定,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于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位大将带兵出发伐郑。百里奚和蹇叔哭着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你们却哭着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位大夫都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后再也见不看了!”并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阻击。”

  公元前627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

  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牛贩子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在路上见到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送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到我们郑国来,我们国君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这个聪明的牛贩子,一句话就把秦国的三位大将唬住了。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于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于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2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辑 大国崛起(71)


--------------------------------------------------------------------------------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

  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东进梦灭

  晋献公末年,晋国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杀死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二人出逃。不久晋献公死,晋国大臣不能接受骊姬的儿子做国君,晋大夫里克设计杀死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卓子,一时晋国无君。秦穆公认为此时是个好时机,如能在重耳、夷吾二人中间选立一人,做了国君,就能受秦国节制,对秦国的东进大有好处。于是秦穆公派公子挚以吊唁为名,到狄国见了重耳,至梁见了夷吾。夷吾对秦公子许诺,愿意以河东列城五座作为报答。并悄悄地送了秦公子挚“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秦穆公对夷吾此举很是不肖和鄙视,公子挚说:“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秦穆公听了公子挚的建议,便决定立不仁的夷吾为晋国国君,于是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他就是晋惠公。

  谁知晋惠公回国后便食言,拒绝了原先答应给秦国的“列城五”,并且不愿意和秦国合作。公元前647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国便输粟于晋。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使乞籴于晋,晋国竟然不肯。于是秦国为报复晋人,便派兵攻打晋国,秦国之间发生了韩原大战,晋国大败,晋惠公都被活捉去了。

  晋惠公被活捉,完全是咎由自取。先一年,晋国大饥荒,向秦国求救,秦穆公舍弃前嫌,卖粮给晋国,使晋国百姓得以度过饥荒;转眼第二年,秦国大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竟然不肯,这就犯了两个大错:一是背恩忘义,让秦国百姓切齿;二是无亲不仁,让晋国百姓含羞。秦穆公趁此机会,倾全国之力,誓师伐晋,秦国百姓众志成城、发扬“与子同仇”的气慨,战斗力倍增;相反,晋国军民因为自己国君背德,而不肯努力与当年有过救命之恩的秦国作战。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十五年,晋惠公六年,秦穆公亲率全军主力东向伐晋,三战三捷,连续击败晋的边防部队,突破了河西防线,渡过黄河,深入晋之腹地。晋惠公亦倾起全军精锐迎战,两军会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秦晋大战全面爆发。韩原大战,双方力量对比是秦军少而晋军多。但战斗力却颠倒了。晋国大夫韩简侦探敌情后说了四个字:“我怠,秦奋。”晋军人数虽然众多,但士气低落;秦军人数虽少,但战斗力高昂。战前晋国巫师照例要进行占卜,结果也显示不祥。

  然而,晋惠公别无选择,“一夫不可狃,况国乎?”明知理亏且得胜的把握不大,也只能硬着头皮与秦穆公展开决战。开战以后,晋惠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结果却因冲锋过猛,适得其反,把大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接着他的战车还陷进了泥泞之中,盘旋久久不出。晋惠公只得高声呼叫最近的大夫庆郑来救驾,庆郑却因为自己曾经几次进谏没有被晋惠公采纳,而心怀怨恨,不但不救,关键时刻还说起了风凉话:“是你自己不听人言,不从占卜,自求失败,干嘛还要逃?”竟然毫不理会晋惠公的死活,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2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