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286|回复: 6

---万年历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0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年历是编排年、月、日、节气等以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曆书也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曆法定得不准,天时与农事往往不能正确地配合,农作物的收成因而不理想。当时的天子祖乙(约公元前 1450年)见到节令紊乱导致民生不聊生,也非常忧虑。当时的人们也以为是得罪了天神,于是祖乙亲自率领百官,董香沐浴,前往天坛祭祀天神,并传喻全国百姓设坛祭天,祭拜天神,请求宽恕,使节令恢复正常,可是节令还是照样的紊乱。
  当时在定阳山下,有个青年樵夫名叫「万年」,平日以打柴採药为生,平时对曆法及节令很感兴趣。有一天,万年上山砍柴,砍完了就坐在树下休息。他望着树影出神,不知不觉过了大半个时辰,发现地上的树影已悄悄地移动了方位。万年灵机一动,心想,可不可以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呢?回到家后,万年就设计出一个「日晷仪」。可是,一遇上阴雨天,日晷仪就失去效用了。有一次,万年在溪边喝水,看见崖上的水很有节奏的往下滴,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回家后,万年就动手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壼,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这么一来,不管天气阴晴,都可以正确地掌握时间了。有了计时的工具,万年更加用心的观察天时及节令的变化。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用担心节令不准了。
  于是万年就带着自己发明製造的日晷仪及水漏壼进见天子祖乙,说明节令不准与天神并不相干。祖乙觉得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盖起日晷台、漏壼亭,又派了十二个童子供万年差遣。从此以后,万年得以专心一意地研究时令。
  过了一段日子,万年根据推算出的初步成果报告祖乙:「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现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恭请天子定个节名吧!」祖乙说:「春为岁为,就叫春节吧。」
  于是万年留在宫中继续推算,修改不够准确的太阳曆草曆。这样经过了几十年,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曆终于完成了。当他把太阳曆献给祖乙时,已是个白髮苍苍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曆定名为「万年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直到今天,人们也习惯将阳曆称为「万年曆」,并在春节时挂上日月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功高德重的万年。
  不过这些朝代所使用的曆元都是一致的,曆元就是将冬至作为一节的开始,将阴曆初一作为一月的开始,将夜半子时作为一天的开始,将甲子日定为天干记日周期的开始。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里,耕作的进度往往依天时为准,曆法自然就成了农民作息的依据。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曆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历代天子,都十分重视修订曆法一事。在战国时期之前,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朝代,所使用的曆法,皆为「四分曆」,其中黄帝、周、鲁三种曆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阴曆十一月)为一岁之首。殷朝曆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阴曆十二月)为一岁之首。夏朝曆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阴曆正月)为一岁之首。颛顼时曆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阴曆十月)为一岁之首。到了汉武帝时,已出现了曆法与天象不符的偏差。《汉书》「律曆志」形容此时为:「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武帝下令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秦「颛顼曆」,另订「太初曆」,仍以夏曆的孟春之月为岁首,并将廿四节气列入曆法。这套曆法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民国以后,才改用阳曆。
  在西周时,人们已将沿着黄道赤道的恆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后来并命名为:
  东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
  北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在择日的应用上,人们早就有择良辰吉日的做法,司马迁说:「当窥观了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可见择日中许多名目作法在古代是一种阴阳之术,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古代曆法选择日课上,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五行用事或土王用事。直到魏正光曆法,才加上七十二候、四正卦、上朔等。在唐朝以后,各种曆法注解项目更为繁多,而吉凶神煞更是让人眼花撩乱,不过,大抵上仍可分为六类:
  一.由太岁干支决定。
  二.由月名(日行十二宫)决定。
  三.由月名及日干支决定。
  四.由日名决定。
  五.由年和日干支所决定。
  六.由四季和日干支所决定。
  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通书」,或称「时宪书」。我国远在古代就已设有观察天象、推算曆法的官职。秦代有太吏令,唐代设太吏局,宋、元代有司天监,明清改为钦天监。最早的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到唐朝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曆书出售了。帝制时代,曆书是由皇帝颂布的,并规定只许官方印,不准私人刻印,从此曆书又叫「皇曆」。现存最古老的曆书是唐僖宗(公元 805年)时印制的。而真正古老的曆书产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当时在皇宫中出现的是记事日曆,共分 12册,每月一册,一天一页,记载日、月、国家、朝廷大事和皇帝言行。后来发展到把干支、月令、节气,以及各种术数如择日、星相吉凶、卜卦等内容都印在日曆上面了。
  曆书在民间流传和普及是宋代以后的事。据说,宋代有个考官叫学政,他在批阅考卷时,发现秀才大都把日期写错了。查问原因,秀才答:「学生昼夜读书只能观星月计算日期,那有不差一二天的」。于是学政奏明朝廷,请翰林院年年修撰曆书,售给秀才掌握日子。后来曆书由宫廷逐渐发行到民间,成为劳动人民的曆书流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曆书也逐渐普及、更新,种类就有年曆、月曆、日曆、怀曆、台曆、挂曆、袖珍曆、万年曆及农家曆等。而内容更是多采多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BR></FONT></td></tr>
发表于 2008-12-7 0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叫万年的樵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认为这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我国历法包括天干地支十二月建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都是和天有关,而从天地初天的第一年起就有人定为甲寅年,为什么是甲寅年,甲子为六十甲子之首,为什么没有人将它作为开天劈地的第一年?而从那时开始记到现在,道教一直延用着这个历法没改过。其中法中之王天罡气,也是用这个历法精确算出来的,学道的人没谁敢说不知道天罡吧。当然掌握的人天下没几个,都是听说的多。这怎么重要的东西都要使用这个历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不是一个樵夫所能窥探的天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23: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婶说到我心坎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09: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太長孒,,
不想看,
不過都9c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1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長的丫- -`


所以麼看完....


還是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5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