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45|回复: 1

康巴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居住地域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自古以来,康巴人就较早的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来自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康巴汉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犷、热情奔放、坚毅勇敢、忠诚信义与这种多元文化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康巴文化,并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间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
  康巴人的传统服饰以裙袍为主。这种裙袍多用自制的氆氇和羊皮缝制而成,冬天则穿皮袍。旧时,贵族和富有人家,多穿用虎皮、豹皮、水獭皮制成的皮袍,内着丝绸服装,或以丝绸镶边做为装饰。现在,康巴人的藏装更为讲究,不仅华贵精美,而且颇具欣赏价值。康巴汉子多带有腰刀、护身盒等物品,并将用黑色或红色丝线与头发相辫的“英雄穗”盘结于头顶,显得刚武勇猛。康巴女子的服饰更以雍容华贵而著称,其内衣多用丝绸料,外衣讲究用水獭皮缝制,并拼合传统图案予以修饰。康巴女子都有头饰、胸饰、背饰、腰饰和其他饰物,这些饰物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宝物,如用九眼石、玛瑙、翡翠、红珊瑚制做的项链、头饰,用绿松石、蜜腊石和纯银制做的各类饰物等,这些服饰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成为其家庭财富的标志。
  康巴民居有农牧区之分。牧区一般住帐篷,这种帐篷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
  康巴汉子以性格粗犷豪放而闻名,这里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不仅古朴独特,而且多彩多姿,充满了神秘色彩。著名的热巴艺术多流传于昌都民间,有热巴铃鼓、热巴弦子、热巴杂技等,其中以丁青的热巴、芒康的弦子舞最为有名。除热巴杂技外,卓舞(俗称锅庄)则在昌都十分普及,每逢喜庆和节日,人们围成圆圈,脚踏舞步,挥臂高歌,无论城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最为大众化的歌舞。昌都还是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有许多著名的说唱艺人和艺术大师。绘画雕朔艺术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唐卡绘画艺术中,以昌都“嘎学噶志”画派最为著名;泥塑艺术以昌都、边坝、察雅、贡觉最具功力;石刻艺术则以昌都、察雅、芒康、江达令人叹服;江达县波罗古泽木刻经板闻名全藏,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这些地方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地处该州德格的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刻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它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朴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藏区文化所有文版典籍的70%以上均藏书于该印经院,藏区文化所有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近30万余块。所藏典籍、刻板涵盖了藏民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包容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及整个藏民族文化的所有精髓,创世界之最,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誉。它不仅是藏族文化宝库,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康巴这个地区仍然保持着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文化的特点。就民族而言,有汉、藏、彝、纳西、羌、傈僳、白、独龙等10多个。就语言而言,康巴地区能找到许多令人震惊不己的许多语言小孤岛,从康定往西,木雅语、道孚语、新龙的扎巴语,就是历史上藏族与其他各民族你来我往的结果。就宗教而言,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在此发展,有格鲁、萨迦、宁玛、噶举、苯波五大教派。此外,康区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儒教等。昌都芒康还有藏区独一无二的天主教村,形成了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彼此兼容,既求同,又存异的优良文化传统。就社会组织而言,如果说卫藏地区过去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则康区社会形态除了封建农奴制(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封建地主经济。在社会组织方面,既有与西藏统一的基巧、宗、庄园等,又有分布于各地,互不统一、八方割据的土司头人,如德格土司、明正土司、霍尔五土司等。此外还有游牧部落组织和保留原始父系氏族残余的“帕错”和“果巴”组织,以及妥坝的母系氏族残余组织等;就婚姻而言,丁青、芒康、白玉等不少地方保留了最古老的婚姻形态——一妻多夫制婚姻。此外还有建筑、艺术、风俗等,也处处表现其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多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这次从成都到昌都上千公里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一山一文、一沟一寺、一坝一节,如康定的“安觉寺”、甘孜的“德贡布寺”、昌都的“噶玛寺”等的建筑风格是最典型的多民族建筑技术交融的结晶。在康定、巴塘一带,一个家庭就享受着汉藏两种文化交汇的日常生活,他们既过藏历春节,也过汉族中秋节;既讲汉语,又讲藏语;既供佛像,又贴对联;既吃大米、蔬菜,又吃糌粑、牛肉;既穿藏装,又穿汉装、西装,既相信山神、信仰来世,又相信市场,信仰金钱;既崇拜大慈大慧的佛教精神,又崇尚能文能武的英雄精神。康巴的自然环境山高水深,出门不是登山就是下山、下水。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康巴人不但体质上高大,而且心理上追求高大。正是这些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传统,历史上造就了富甲一方的康巴商人和威震藏区强悍无畏的康巴斗士以及信徒万千的康巴高僧大德。
发表于 2008-12-5 1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4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