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获悉,大报恩寺地宫遗址出土的阿育王塔,已经先后惊动了国家文物局以及国内考古界的权威专家,国家文物局更数次来宁了解铁函取塔的进展,并且对阿育王塔提取做出了指示,要求提取方案对塔、丝织品和铁函都不造成破坏。而这正是难度所在,经过千年时间和水的长期浸泡,丝织品包裹的塔和铁函有的部分已经粘在一起,无法揭离。
阿育王塔是用丝织品包裹起来放在铁函内的,不但尺幅巨大,而且其中还夹有金丝线,非常精美,这对研究宋代丝织工艺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历经千年,这批丝织品仍然很结实,显示出当时高超的丝织工艺。而记者获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考古人员已经成功提取了一些丝织品出来。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铁函内的丝织物并非一件,而是有不少。除了包裹塔身的丝绸外,在铁函内、塔身周围的空间里还有若干个丝织品“包袱”。用特制的长镊子,考古人员从塔身周围取出这些丝织品小包袱。
研究发现,这些丝织品都是反着包的,即花纹在内,衬里朝外,与法门寺出土的丝织品包法相同,里面则包着大量铜钱、宝石等供奉品。由于长期浸泡,丝织品有些硬化破损,但细心的考古专家们还是发现了丝织品身上的价值,其中,4件丝织品上有文字,并且可以清楚看到供养人的名字等文字,不少名字可以与碑文上的供养人名字对应上。如最珍贵的一件丝织品上,不仅写着“一娘”、“三娘”、“四郎”等名字,还写着地宫内瘗藏的“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等字样。这进一步指向了了阿育王塔的身份,应是由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募集、民间信徒供奉的。
专家小组已经对这些丝织品采取了清洗消毒等保护性处理。现在,所有难点,全部集中在宝塔本身的提取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