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璞《古本葬经》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陇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这段话,可谓风水的总纲,而这个总纲的核心是气。
气在地中运行,行止显藏,则通过龙脉的起伏、水流的聚散,水质土石的颜色变化、草木的枯荣、云气升腾等表现给我们捕捉真龙的穴提供凭据。所以,察砂、观水、尝水、辩土观石、望气等行为就成为是进行寻龙点穴时所用的具体方法。
察砂、观水、尝水、辩土观石比较直观,有是通过空间、形状、颜色、味道等标准进行鉴别,较容易使人掌握。察砂、观水、辩土观石,只要有光线,风水师心中也有美丑好坏的标准则可辨别;只要我们的舌头味觉还正常,尝水亦是易事。
望气的方法却似乎让人无所适从,无门而入。我们知道,我们凡夫要看到物体,要靠“光”,没有光线,伸手不见五指,那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按现代科学的解析,光波的频率有长有短,人眼睛可看见的光波波长范围是312nm到1,050nm。而小于312nm或大于1,050nm的频率的光波,人的眼睛就看不到了。可见我们常人本身可以看到的物体本来就很有限。山河树木,人畜身躯,一沙一尘,宇宙之内,无不有气存在,而我们一般人的眼睛视觉能力有限,视而不见罢。如果想扩充我们的视觉能力,想看到“气”的话,并非没有可能,经过修炼具足较高深的个人禅定功夫,进入禅定境界后则可分辨宇宙大地的真气变化。万物分阴阳,气亦分善恶,不同的气有不同的颜色变化,根据气可看人起心动念的善恶,根据气可判别大地龙脉穴位的假真凶吉。
常言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可见点穴之难。但如识得望气点穴法,用其寻龙点穴,大可手到擒来......但掌握望气点穴法,那通常不是以十年来计算的了,也许有人一百年可能也不行。然而虽然如此,会望气还是一种功能而已,那么便可以依个人后天修炼得来,或者可能与生具来。修炼则需要长期的打坐修禅,逐渐达到境界。正与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那样,只要经过长期修炼,便可明心见性,成佛证道,“望气”就小儿科了。而与生俱来的则很幸运,天生就有这功能。在《科学》杂志上登载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导6个月的婴儿对人脸和动物脸的区分能力比9个月的婴儿还强,不仅如此,6个月的婴儿可以区别各种语言的不同之处,而9个月的婴儿只能区别自己母语的不同之处了。人们都一直认为人的能力是後天教育出来的,其实各种神奇的能力人本先天具足,正是在後天被埋没了。正如慧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自身就有佛性了,何需费劲外求呢。
茫茫人海,高人何在?但凡真正具有这样禅定望气功夫的高人一般都早已看破世尘,对世俗物质名利往往早已不挂心怀了!
在现实中,大多数风水师甚至高明的风水大师都不会望气,有些人虽不是风水师却也会望气,如前面提及的一些佛家或道家的高僧大德。
会望气者却不一定会做风水,不会望气者也可以做个高明的风水师。所以作为风水师如果没有会“望气”的特殊功能,也不要懊恼。明缪希雍《葬经翼》有《望气篇》,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这给我们风水师指明了一条大道!据此我们也可推断古代大部分先师所谓的“望气”并非片面地指前面的功能性的“望气”,我们也完全可用我们的凡夫肉眼根据山峦河流树木云气等可见之象,推测“气”之行止,也不失为一种“望气”大餐。况且风水是一种专门的学问,每一门学问都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也不是某些功能所能代替的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