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古月轩

《解读明史:大明帝国的黄昏-新浪读书》暂停更新等待作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下满天恶(1)


--------------------------------------------------------------------------------

  天启五年(1625年),都御史魏大中被东厂特务押着路过苏州,因对魏忠贤十分不满的吏部稽勋主事周顺昌在苏州城门为魏御史送行,还跟在一起住了三天,又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大中的孙子。押解魏大中的特务多次要魏大中上路,周顺昌大怒道:“妈的,回去告诉魏忠贤,就说我瞧他十分不顺眼。阉人!”

  他骂得真是痛快淋漓,但当他骂完以后,就发现魏忠贤迫害的朝中大臣太多了。当他与魏大中把酒痛饮之时,朝中与魏忠贤作对的大臣已经所剩无几。包括他自己,也在第二年被魏忠贤杀掉。

  魏忠贤掌握大权后,根据人的本性,他自然要为所欲为。使他这种权力成为绝对权力的还是天启帝朱由校,这位爱好木匠活的文盲对国事根本就不感兴趣,确切地说,他根本就不懂得怎样来治理一个国家。如果追根溯源,还应该归结到万历头上。这个断头政治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太子朱常洛的怠慢影响了整个大明帝国。如果不是他对朱常洛的生活学习默然视之,朱常洛很可能不是一个文盲,更不可能在深宫中压抑地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不仅将朱常洛毁了,也将他的儿子,也就是这个木匠给毁了。我们来猜想,当朱常洛没有得到学习机会的时候,他会给朱由校学习的机会吗?当父亲总生活在惶恐不安中时,他能有心情为自己的儿子考虑未来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朱由校登基时已经十六岁,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父亲突然死掉的情况下,以大字不识几个的资格登上了早已经受断头政治迫害多年的帝国最顶峰,即使没有狂风,他也会站立不稳。

  当他发现做皇帝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玩时,他毅然地改变了方向,去当木匠。皇帝之名依旧在他拿着斧子的手上,可皇帝之实早就被魏忠贤夺去了。

  正如一堆变了质的狗屎一定能引来苍蝇一样,当为天启而存在的“秉笔太监”成为为魏忠贤而存在的“秉笔太监”时,不用他招呼,自然就会有一群“苍蝇”围上来。

  在皇宫内,他有那个皇帝的奶妈客氏,还有心腹太监王体乾、李朝钦等三十余人。在朝堂上,围过来的人逐渐组成了一个被后人称为“阉党”的组织,一群畜生闪亮登场:以文臣崔呈秀为首的“五虎”,以武臣田尔耕领导的“五彪”,还有“十狗”,这帮人都聚集在魏忠贤周围开始作恶。聚集到最后,从内阁到六部,再到四方总督、巡抚,都是魏忠贤的人。

  当许多所谓的东林党成员发现朝堂之上多了一个被阉割的老头时,他们慌了。当时在内阁、六部和督察院享有大权的东林党们开始向这个老头进攻,并且一浪盖过一浪。

  到了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忽然发现自己的进攻在老头的靠山皇帝面前毫无用处时,心情就开始紧张了。而让他们更为紧张的是,从各种形势来看,魏忠贤的反击理所当然地开始了。

  老头和那些追随者商量了好久,决定脚踏实地地来与东林党人开战。他们制定了一个一年计划,首先就是给这些人正名。他们把反对派官僚开列名单,括入百余人,称为邪党,而将阉党六十余人列为正人,以此作为黜陟的根据。魏党一伙的给事中阮大铖博学多才,研究市井小说《水浒传》的造诣相当的高。于是,他给魏忠贤作一《点将录》,以《水浒传》中的聚义领袖的名号排东林党人,如天罡星三十六人: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时雨叶向高、浪子钱谦益、圣手书生文震孟、白面郎君郑郧、霹雳火惠世扬、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杨涟、智多星缪昌期等;地煞星七十二人,有神机军师顾大章、青面兽左光斗、金眼彪魏大中、旱地忽律游士任等。

  据说,魏忠贤看完这份黑名单后,大喜,连忙拿给朱由校看。朱由校看了半天,觉得很押韵,但不知道什么意思。魏忠贤就指着托塔天王李三才给他讲述了一遍晁盖这个乡村恶霸搬石头的故事,朱由校听完,击节赞赏道:“勇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下满天恶(2)


--------------------------------------------------------------------------------

  魏忠贤发现适得其反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给朱由校讲过水浒传的故事。

  魏忠贤在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将掌权的东林党人和东林党支持者赶出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然后补缺、安插上自己的亲信。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东林党以及东林党支持者在朝中的分布情况。内阁有叶向高、朱国桢,六部中吏部尚书赵南星、刑部尚书盛以弘、兵部侍郎李邦华、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

  这些人在朝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可以这样说,如果这几个人同时请假,那么朝廷就会瘫痪。魏忠贤的第一步就是要他们滚蛋,先是鼓动朱由校扣住叶向高的奏折不发,叶向高觉得许多事情如果没有皇帝的签字,他这个内阁首辅就是空的,于是,他请辞。魏忠贤高兴地当即让朱由校允许。叶向高的走让魏忠贤有机会向内阁里塞自己的人,天启三年(1623年)的年末,内阁几成为魏忠贤的内阁了。也就在同时,天启皇帝一面做着木匠活,一面把东厂的大权交到了魏忠贤的手上。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魏忠贤已经可以向任何人开刀了。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一日,左副都御史杨涟上了影响很大但却没有起到一点实效的《二十四罪疏》,对魏忠贤进行了愤怒的弹劾。最后,杨涟跟天启帝说,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吗?老百姓只知道有个魏忠贤而不知有您了。

  他这封上疏虽然以事实为根据,但最后一句话却说得不疼不痒。难道他在朝堂之上呆了四年还不知道皇帝的秉性吗?皇帝根本不在乎百姓对自己知道与否,也就是说,他是个低调的皇帝,是个脱离了低级声誉趣味的皇帝。

  况且,这一奏疏根本就没有到天启帝那里,而是被内阁扣了下来。据说,当有人给魏忠贤读完,魏忠贤差点没晕过去。有人说这是他害怕了,但这样一个混蛋怎么会知道害怕?就在一年前,他骑着马在皇宫前见到皇帝反而不下马施礼,当天启帝发威,将他的坐骑射翻在地时,他一点都不害怕,还是在别人的“请求”之下去向天启帝道歉了事。

  这个连皇帝都不怕的人还怕一个杨涟?他之所以想晕过去,是发现自己才四年时间居然做了这么多坏事,自己都感到吃惊。

  但他又不能不按规定办事,也就是大臣的上疏必须要先念给皇帝听,然后再交由内阁处置。魏忠贤叫人念的时候特意删繁就简,总之,能不念的都不要念。可杨涟的上疏中就没有一句对他有利的话,念的人也只好把一些看似在皇帝那里并不是很重要的念了出来。

  魏忠贤赶紧去皇帝面前大哭,并请求辞职。客氏也帮忙,当时,皇帝正忙着雕刻一件对他来讲,已经精美到极致的艺术品,听完了奏疏后,特别是最后一句,又看到魏忠贤那么大岁数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心就软了。客氏也在旁边说些为魏忠贤讨好的话,天启帝觉得,这有什么呢?算了。

  他说算了。魏忠贤却不可能算了,他那么大岁数的人跪在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脚下哭了半天,这个耻辱,对于当时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与名声的他来讲,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他要报仇。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正好加快了他第一步的进程,在叶向高之后,吏部尚书赵南星与左都御史高攀龙同一天被免职,而接替这二人职位的理所当然是魏忠贤的人。排挤走了内阁、六部中的东林党人之后,魏忠贤把枪口对准了杨涟。和杨涟一起的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个人身受酷刑,最后以受贿罪或杀或流放。此次事件被称为“六君子事件”,被影响到的朝中臣子达三百余人,或是被革职或是被杀。聪明一点的就只好告老还乡,虽然,从生理年龄上来讲,他们一点都不老。

  那么,很显然的一件事就是,这些空出来的官职的继任者都是魏忠贤一伙的。我们之所以说,魏忠贤时代,彻底地将大明帝国的文官集团推翻,意即在此。他所安排在各个职位上的人,倘若都是愚蠢如猪还算大明的幸运,比如左都督田尔耕的心腹杨衰、御史李蕃、给事中李鲁生和猪手做得非常好吃的左都御史周应秋这些人,都是一群饭桶,这样的人即使作恶也是小恶,可毕竟他们只是少数。阉党里也有诸多能人,特别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内阁首辅顾秉谦和魏广微。顾秉谦掌拟旨批答,朝廷有一举动,则归美魏忠贤。魏广微呈寄魏忠贤书札,称“内阁家报”,当时人叫他“外魏公”。这些聪明人作起恶来可就不是一般的恶可以比拟了,也正因此,当崇祯清剿魏忠贤余党并将这些人清出朝廷时,才发现朝堂虽然还有无数的官员,但真正有才能的却不多了。这大概和崇祯感叹“臣皆亡国之臣”有很大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下满天恶(3)


--------------------------------------------------------------------------------

  对内,魏忠贤破坏朝政,而对外,守辽大将熊廷弼也被他冤枉致死,脑袋砍下来后在明朝九边重镇转了一圈,都已经臭了,就如同大明的北边防线一样,臭不可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忠贤之死(1)


--------------------------------------------------------------------------------

  有一种传说是,魏忠贤知道自己日后必将失败,所以就暗中养了一只骡子,这只骡子能日行七百里,以准备逃亡时用;暗中又找了一个相貌和自己极为相似的替身,以准备代他去死。这个传说的最后说,因为有了这两手准备,他在阜城尤家店居然逃脱了。

  中国古人大都爱好这种传说的传扬,清人纪晓岚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魏忠贤独揽政权七年,四处招摇,谁不认识他?他即使有那只骡子,即使跑得再快,难道还能跑到天上去?况且,这个魏阉作了那么多恶,谁见到他都想吃他一块肉,他即使跑到天上去,也会有人搭成人梯,将他拽下来。

  这个传说给我们的一个信息是:魏忠贤知道自己日后必败,因为权力是天启帝给他的,倘若天启帝收回权力,他的失败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但这个信息是不是有价值,还有待商榷。也就是说,魏忠贤真的在掌权时就知道自己以后注定失败吗?从其做人做事来看,他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先见之明。

  就在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和魏忠贤在西苑划船。不知是不是因为朱由校看到魏忠贤的船比自己的大而生气,还是因为船的确太小经不起风浪。总之,在船划到湖中心时,朱由校一个猛子就栽进湖中去了。魏忠贤也一个猛子栽进湖里,使出了浑身气力把奄奄一息的朱由校救了上来。

  从史料来看,这件事情过后,朱由校对魏忠贤并没有存了特别大的感激,相反,他认为魏忠贤的船比自己的大,所以才导致了自己的落水。但事实却是,朱由校在这个时候已经离不开魏忠贤了。无论是出于政事还是出于私生活,魏忠贤给他的要远远胜于这一次落水而心存的愤恨。

  天启六年(1626年),朱由校扔掉了手中的斧子躺到了床上,按照中医的理论,这位皇帝是病了。但对于文武百官来讲,不理朝政的皇帝病与不病都一样。关键是魏忠贤的身体如何,据说,此时的魏忠贤能吃能喝,精神也特别好。可当朱由校在养病的时候,魏忠贤居然要求朱由校封自己王爵摄政。群臣们差点就吐血,即使他的同党也有反对的。因为这纯粹是胡闹,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太监摄政的。

  再过一年,天启帝终于死了。临死前,他把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叫来,说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是荒唐至极。第一件事是要他弟弟做一位尧舜之君,而第二件事就是希望他能继续重用魏忠贤。此时的魏忠贤就在天启帝床边跪着,痛哭流涕,满头的白发在阳光的反射下闪闪发光。

  这两条遗言可以这样来解释,天启帝一方面让弟弟要少喝水,另一方面,要弟弟多吃盐。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概魏忠贤也知道这一点,当朱由校死后,魏忠贤忽然感觉到了危机,这种危机似乎是从当时床边的朱由检眼中看到的。魏忠贤首先把朱由校的尸体放在那里不发丧,然后开始和手下商量,要不要造反。他的手下崔呈秀虽然对他是忠心耿耿,但这种忠心也是有限度的,他可以因为侍奉魏忠贤而被万民唾骂,但绝不可被日后的帝王指为叛党。再怎么说,他也是一士大夫啊,挨雷劈的事他虽然做了很多,但这件事,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跟主子魏忠贤说,恐怕时机未到。魏忠贤不明白,崔呈秀就直接说了,恐怕外面有义兵。魏忠贤明白了,这是说,自己称帝不顺民心啊。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魏忠贤没有掌握军队。

  当朱由检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皇位时,魏忠贤并不是很着急。按照他的惯性思维,明朝的皇帝全他妈的是混蛋预备队员。只要你稍一引导,他们就很容易变成真正的混蛋。首先,他向朱由检奉上四位倾国倾城的美女。朱由检全部笑纳了,但却仔细地将四名女子都搜了身。结果,四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朱由检骂了几句娘,就把药给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忠贤之死(2)


--------------------------------------------------------------------------------

  魏忠贤发现这个皇帝居然没有好色的本事,就又生一计,想用自己的“忠心”让皇帝好色起来。他找了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久闻这种香气,人就会欲火焚身。但朱由检看到了那个小太监,又让他把“迷魂香”熄灭,然后让他滚蛋。

  既然美色无法打动思宗,魏忠贤一怒之下干脆采用更赤裸的试探方式。他让手下人上疏称颂自己的伟大功绩,当这些所谓的功绩放到朱由检面前的时候,朱由检读起来都感觉肉麻,并且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魏忠贤后脑勺直冒凉风。他不认识字,更不会明白文人的用词是多么的“讲究”。他认为,皇帝这是在奸笑。九月二十五日,他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的活动。

  朱由检笑了,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只猫,在看着魏忠贤这只耗子的一举一动。他不温不火地给了批复:“别啊,建成的就放在那吧,没有建的准备建的就算了。好吧。”

  “好吧!”魏忠贤后脑勺更冒凉风了,朱由检却来劲了,在朝堂之上总是表扬魏忠贤。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历数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确切地说,钱嘉征此疏并不是空洞的议论,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朱由检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魂不附体,立即去找了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

  徐应元告诉他,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要这么多职位做什么,干脆回家养老去吧。魏忠贤的确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在次日请求引疾辞职,朱由检回答:“准!”

  但过不久,朱由检又将他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县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待在旅馆里,听着旁边房间里一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只听得“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魏忠贤在旅馆中绕房疾走,自缢而亡。

  我们不知道,在他死前是否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叫郑仰田的预言家给他测的那个字。他当时写了一个“囚”字问事,郑仰田慢慢答道:“‘囚’字是国中一人!”

  他当时很高兴,可后来他却听说这位预言家对大臣俞少卿说:“‘囚’是真正的囚犯;魏忠贤他日必将被吊死。”

  魏忠贤是死了,朱由检开始登上大明破烂的舞台。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辽东局势的败坏,还有朝臣的大量流失。这一切与其说是他哥哥朱由校留给他的,倒不如说是魏忠贤留给他的。

  从历史角度来看,魏忠贤死与不死已经无足轻重,他死,也不能挽回辽东局势;他死,更不能让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烟消云散。所以,他的死对看那段历史的今天的我们,只不过是由咬牙切齿变成了开口大笑。可牙齿已经由于过度的紧张而劳损,即使开口笑上一辈子,也无法弥补肌肉的劳损。

  再有十七年,大明朝就灭亡了。在大明灭亡的十七年前,魏忠贤像一条狗一样死在了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十七年后,崇祯皇帝和魏忠贤一样,也选择了上吊。如果迷信一点来讲,魏忠贤是不是崇祯的影子?只不过,作为当局者,崇祯皇帝朱由检还不知道罢了。

  早在明朝初年,算术先生刘伯温就预言了魏忠贤必将祸国。如果这位算术先生真的是靠天来预言大明帝国的,那么,魏忠贤不过是履行上天所交给的任务而已。他的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天启一朝按照上天的旨意把大明朝一直推到了悬崖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书生(1)


--------------------------------------------------------------------------------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十四日,已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三个月的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召见。地点就在紫禁城内建极殿的右后门,此地又称为平台,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对话。后人称这次谈话为“平台召对”。

  崇祯皇帝满脸焦急地问道:“爱卿对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袁崇焕立即回道:“如果您把辽东交给我打理,不出五年,辽东可回我大明。”

  崇祯大喜,“若爱卿真能在五年内做到,你要什么朕就给你什么。”

  如果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这两个人都在吹牛。崇祯给不了袁崇焕什么,因为大明天下已经快要完蛋了。袁崇焕更不可能收复辽东,别人不清楚辽东局势,难道与满族人对峙了数年的他还不知道?

  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锦大捷不过是暂时稳住了山海关外明朝的军事据点,虽然死了,但他的军队还在,满洲人的军事压力依然存在,并随时都有再次进犯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只有守,根本就没有进攻的可能性。

  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带着这种喜悦,他出去了一会儿。在平台的许多大臣都面露喜色地看着袁崇焕,在这个时候,他俨然就是一位大明的救世主,不为别的,只为他那句“五年复辽”的豪言壮语。当在一旁的给事中许誉卿以一种崇敬无比的心情向袁崇焕请教收复辽东的具体措施时,袁崇焕刚刚受到崇祯礼遇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就回道:“皇帝太着急了,我只不过安慰他一下而已。”

  许誉卿脸色大变,几乎失声道:“皇上不傻,到了时日,你如何交代?”

  袁崇焕突然哆嗦了一下,等崇祯皇帝再回到平台,以一种崇拜无比的眼神看着他时,他很想说刚才的话是自己吹牛的,但一看到年轻皇帝望着自己的眼神,他把这种想法压下了。

  大概是因为在场大臣们的喜悦和他自己的自尊,袁崇焕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崇祯明白他是在吹牛。他说,辽东边事已经四十多年,原本不容易了结。但皇上励精图治,做臣子的怎能不尽力为之,所以,臣尽心竭力五年复辽。

  崇祯依旧是崇拜地看着他。

  他觉得崇祯似乎还没有明白自己的话,就又说道:“这五年之中须事事落实才行,第一是钱粮,第二是武器,户部工部一定要悉心措置,以应臣手。”

  崇祯立即命令在场的户部侍郎王家祯:“使出你们户部吃奶的力气来,把钱和粮食给我准备充分。”然后又转向兵部侍郎张维枢:“把你们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各种兵器定要精良。”

  交代完这些,崇祯又崇拜地看着袁崇焕。袁崇焕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在五年之内,我不希望兵部和吏部给我的人是饭桶。”

  崇祯皇帝马上让在场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和兵部尚书王在晋使出吃奶的力气来,照办。

  袁崇焕又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以臣之力制服辽东而有余,但调和朝廷众口则不足,嫉妒臣的人虽然不能把我人怎么样,但能乱我心。我心一乱,如何作战?”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站了起来,坚定地望着面前这位“五年复辽”的英雄,说道:“朕自有主持,五年之内,卿尽管放心大胆地干!”

  这个时候,袁崇焕对“五年”这两个字简直是讨厌极了,他顺口说道:“臣的能力有限,还希望皇上能指示教训。”

  崇祯皇帝也不比袁崇焕有能力,况且,“五年复辽”这四个字早就在他心里扎根了,他觉得很好,太好了,自己再指示这样一个英雄,简直是天理不容。他说:“不用了,你的奏折我已看过,五年复辽,很好。”

  是很好!但袁崇焕当时的感觉肯定很不好。他还要思考点什么要求出来,崇祯皇帝已经走近他,就像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他一样,郑重地说道:“早平外寇,百姓有福,朕的后代也有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书生(2)


--------------------------------------------------------------------------------

  袁崇焕真想哭,他可能就是哽咽着对崇祯说:“皇上对百姓太好了,我若不尽力,我还是臣吗?”

  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崇祯不但把他当成了大明的忠臣,还把他当成了主宰崇祯命运的神仙。他可能知道崇祯心急如焚,但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如焚的程度有多高,它完全可以把整个大明帝国烧成灰烬,一个书生——他袁崇焕自然不在话下。

  三年后,袁崇焕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在今天看来,完全是由崇祯皇帝造成的。就像是一个人把脑袋交给了别人,别人却把你的脑袋当球踢,并且踢丢了。

  我们现在永远都不会知道袁崇焕为什么会说出“五年复辽”的大话来,他当时在别人的提醒后就应该知道了这是大话,但为什么不在崇祯第二次出来时改口?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书生。再往深里讲,他是明末言官繁荣时代的一个书生。虽然,他不对任何事情发表与别人对着干的见解,但他喜欢谈论。中国的书生都喜欢谈论,值得一说的是,袁崇焕把这种谈论变成了现实。早在天启初年,他就开始对辽东局势十分关心,每当残兵败将从战场上归来时,他都会跑到人面前去问。人家就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身体各种各样的伤口告诉他,辽东局势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完蛋。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战结束,明朝依然败北。

  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时任兵部主事的袁崇焕跑到辽东,出山海关巡阅形势。他的这一行为被后来的朝臣们认为是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件事,让我们认识到了袁崇焕的性格:胆子大。这种胆子大不但表现在行为上,还表现在言谈上。

  他一回到京城,就对别人大声喊道:“给我足够的钱粮,我一个人都能守得住。”

  这话后来被证明是吹牛,但当时被吓破了胆子的明廷上下听到了已经多年未听到的话,几乎是欣喜若狂。名将孙承宗也认为,袁崇焕此言虽然有吹牛的嫌疑,但据他对此人的了解和对明朝火器的认知,袁崇焕说得还是有一点点道理的。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有些人巴不得塞着耳朵不愿意听到关外的消息,而袁崇焕却敢去关外,无论如何,这个人都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人才。孙承宗立即向天启皇帝议升此人。天启帝答应了,袁崇焕便以监军的身份来到了宁远。

  该年六月,孙承宗到山海关外视察,袁崇焕跟这位兵部尚书说道:“有些人想要退进关内,把关外放弃。如果这样,我们就要修山海关,得不偿失。如果我们连关外这几个军事据点都守不住,还守什么山海关?”

  三个月后,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重用了他。两人通力合作,积极整治宁锦防务。袁崇焕被派到宁远修建宁远城,驻守宁远。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四年后,宁远城已经成为防守最坚固的城池。倘若防守者略正常一点,宁远城根本就不可能被攻破。这除了它上面有十一门红夷大炮外,还有易于防守的城墙结构。

  就在这样的城里,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打赢了的六万攻城兵马。代替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退到了山海关,这个辽东最高统帅简直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宁远城居然打退了六万八旗兵。

  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朝廷疯了。这是他们已经八年不曾听到过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袁崇焕一举成名。他被任命为辽东巡抚,长驻宁远。在这个时候,他说了一句很正确的话:“我军不善与满洲人正面交锋,只有凭坚城,用大炮轰他。”

  一年后,在与皇太极和谈破裂的情况下,皇太极再攻宁远,依旧失败。我们疑心,满洲军队的两个统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他们是不是不认识大炮,还是认为那种东西根本就不重要,让自己的军队迎着炮弹冲到宁远城下送死,自己还气急败坏地大骂袁崇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书生(3)


--------------------------------------------------------------------------------

  他们的弓箭大刀在这两场战役中根本就是炮灰,而他们依旧不明白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袁崇焕的能力,而是大炮的威力。

  皇太极在宁远受挫后,立即去攻打锦州。又被火器打败,他有点胆怯了,退回了沈阳。而这个时候,袁崇焕也被魏忠贤陷害,辞官而去。

  崇祯上台后,袁崇焕走了还不到两年。朝廷上下对这位大英雄依旧怀着“嗷嗷待哺”之心。当崇祯杀掉了魏忠贤,并把目光望向山海关外的时候,无数大臣立即想到了袁崇焕。

  在这些人眼中,袁崇焕说的每一句话在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是天下无敌的。特别是当崇祯得知了袁崇焕的言行后,说了一句“复辽东还要南蛮子”的时候,大臣们就更认为救大明非袁崇焕莫属了。

  事实上,袁崇焕说的豪言壮语不仅仅是上面那些,他对自己的评价之语多如牛毛,比如:不怕死,不爱钱;有勇有谋;老子打过宁远保卫战之类的话。这些话在崇祯耳朵里几乎就是天籁之音,好听,也希望听到。

  特别是宁远大捷,在辽东战事屡屡受挫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崇祯刚上台,在这个并没有受到过一天太子教育的人看来,一个人只要打一场胜仗,就代表他将来打的每一场都是胜仗。

  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袁崇焕自己也高估了自己。他在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份说的那句“五年复辽”的话并不可能全是他所谓的安慰皇上,也许,宁远大捷真的让他脑袋有些发热。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发热,正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个骨子里有了得意便忘形的书生,他做出了一个几乎是愚蠢的举动——杀了毛文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擅杀毛文龙(1)


--------------------------------------------------------------------------------

  平台召对后,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移驻关门,崇祯皇帝又赐他尚方宝剑,这把剑从质量上来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可以先杀人后报告。在离开京城前,当时的内阁首辅东林党人钱龙锡和袁崇焕长谈一夜。在那个黑漆漆的夜里,一个密谋诞生了。

  该密谋指向的就是名震朝野、也有一把尚方宝剑的平辽将军、左都督毛文龙。此人曾在辽东巡抚王化贞手下担任过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他率领二百名士兵,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于镇江活捉了叛将佟养真,一举收复了辽东半岛数百里。

  这件事在明帝国的影响力并不次于袁崇焕后来的宁远大捷,因为在毛文龙收复辽东半岛之前,明军无一胜,后金无一负,而毛文龙却只用了二百人就改变了这种局面。自此,毛文龙开始了他的皮岛复兴事业。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十月到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毛文龙用了八年时间与满洲人进行了无数次不同程度的交锋,并胜多败少。明帝国大喜,令其驻镇皮岛,任务很简单,牵制满洲。

  袁崇焕出关后,宁远、锦州立刻发生兵变。他赶紧抽出两个月时间来,才把兵变平息,收拾停当完关宁兵马后,满洲人又没有来进攻,他开始实施他的阴谋。

  他当时大概并没有想杀毛文龙,因为当初,他和朝中大臣讲过,他会慢慢收拾毛文龙的。朝中大臣们很高兴。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毛文龙这个家伙很不会为人处世,有关他的记述中,也的确能证明这一点,此人是个很可爱的武夫,让他杀人放火可以,但让他对朝中那些只凭嘴巴工作的人礼貌有加,他绝对办不到。而且,让朝臣们最不能容忍的是,毛文龙总刻意地给他们一种感觉:我独霸一方,我只听皇上的。

  这种感觉当然是毛文龙刻意做出来的,这就让许多大臣,尤其是在辽东的大将们很不舒服。钱龙锡后来问袁崇焕:“一旦这个家伙不听你的,你该怎么办。”袁崇焕说:“他的地盘在我管辖之内,如果他不老实,就干了他。”

  这话出自一个书生之口,很让人惊讶。但一想想袁崇焕正以书生的身份在跟满洲人拼命,我们暂且原谅他。袁崇焕之所以想要干掉毛文龙,主要还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因素在里面。袁崇焕督师五镇,每一镇的总指挥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不受同僚管束的本事可不小,毛文龙正是这几个人中最棘手的一个,袁崇焕肯定要先对他下手。

  另外,毛文龙抢了他一个风头,此恨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可消除的。当初,说在宁远城下狼狈逃走,并没有死。过不久,一条消息传进北京城,说努尔哈赤死了。京城一片叫好声,他们把这个满洲人的死归功于袁崇焕,即使不是大炮震死的,也是被大炮吓死的。可又过了不久,毛文龙上报朝廷,说努尔哈赤在宁远大败后就跑到了威宁堡狗儿岭泡汤泉了。在这个时候,他之所以有此闲情,是因为背后恶疮发作。毛文龙说,是自己派了一些士兵拿着火枪在山顶上放枪,努尔哈赤本来打了败仗就生气,又加上他们骚扰,以为明军大部队来了,心慌意乱,就在回沈阳的路上归西了。

  毛文龙的意思是说,是我把他吓死的。这种意思谁都能明白,袁崇焕自然也明白。那么,在这之前传言的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大炮轰死或吓死的话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功劳并不分大小,要看在什么时候建的功劳。如果大家都在建功,你建的功劳再大,自然也不能脱颖而出。但是,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建功的时候,此功劳无论大小,都是大功一件。

  袁崇焕所面对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所以,他很恨毛文龙。这种恨又加上毛文龙不给他面子,就造成了他把“慢慢收拾”变成了“杀之”了。

  毛文龙不给他面子的事发生在天启年间。当时,袁崇焕镇守宁远。毛文龙手下一员将领,因过不惯岛上的日子,就领着一群同样过不惯的士兵跑去宁远。毛文龙知道后大怒,频频上疏请求皇上严处叛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擅杀毛文龙(2)


--------------------------------------------------------------------------------

  当时,这些人正在宁远城下,朝廷让袁崇焕把这些人收押起来的圣旨也到了宁远城。袁崇焕却做了个决定,以守城之名收下了这些人。

  毛文龙更是大怒,袁崇焕却认为这是小事,大家都在为明朝皇帝打工,你的人自然就是我的人。便写信跟他解释,可毛文龙却把信撕了。袁崇焕知道后,恨得咬牙切齿。

  当袁崇焕平息了宁远、锦州的兵变后,准备对毛文龙下手前,派了一名使者去皮岛视察工作,实际上是探一下虚实。

  此使者大概是个对饮食很讲究的人,到了毛文龙部后,发现毛文龙请他吃的不是就是土豆。事实上,在宁远城,他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但总归是有点肉丝的。况且,来者是客,你毛文龙就是在屁股上割下一块肉来,也是回事啊。吃了几天后,他觉得毛文龙是故意的。当然,毛文龙的脾气他早有耳闻,对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傲慢无礼。

  当他一确定这种傲慢无礼真的就是指向他的时候,他大怒。我们说,小人的怒气是很凶,但他自己永远也不能为自己出气。于是,他就把袁崇焕搬了出来。毛文龙自然不理会这套,在毛大帅看来,皇帝老儿来了也是这个,皮岛就是这么穷。这个使者跑回了宁远,把自己所受到的羞辱嫁接给了袁崇焕,说毛文龙无礼藐视督师。

  袁崇焕几乎气疯,换作任何人,自己的狗被人欺负了,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还叫人吗?袁崇焕自然也不例外。毛文龙的厄运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我们说,私人的成见和狭隘的报复心态使得袁崇焕做出了一件对他对大明极为不利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个人的力量往往影响甚至偶尔可能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袁崇焕,曾经被英雄的光环笼罩了几百年。这种光环太耀眼了,把他后来做的一件事几乎遮盖得一丝光亮都没有透出来。

  袁崇焕毕竟是一书生,但也正因为读过数年书,所以对阴谋之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觉得如果把毛文龙招来宁远杀掉,皮岛的那群士兵很可能会造反。所以,他决定亲自到毛文龙家门口把他干掉。他并非是想证明自己勇敢,而是想让毛文龙的士兵知道,他们的主帅该杀。

  袁崇焕在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二十九日抵达毛文龙的管辖区之双岛,但他并没有上岸,而是在舟中住了下来。离此岛只有半天路程的毛文龙第二天赶到迎接袁崇焕,并呈上一些好吃的,以表欢迎之意。两人像多年未见的好朋友,来到陆地毛文龙的军帐中开始讲话。

  袁崇焕吹牛的本性在第一句话就暴露出来,他说,当今天下,辽东一地,陆路在我,水路有你,可谓珠联璧合。

  毛文龙惶恐得直哆嗦,他虽然平时骄横跋扈,但绝对不妄自尊大。他立即回道:“我在海外已经八年,以海水为牛奶乃家常便饭。虽然也想为朝廷出力,无奈粮草兵器难以供应,所以,很是惭愧。”

  袁崇焕见毛文龙的话语倒是很恭敬,就站了起来,说:“明天我准备请你吃饭,但我在船上吃饭就晕,希望能借你帐房一用。”

  毛文龙回答:“没有问题。”

  六月三日,袁崇焕在毛文龙率领的皮岛官兵列队欢迎中走上岸来,进了毛文龙的帐房。两个人开始一面吃,一面谈心,谈着谈着,袁崇焕就把目的说出来了:“杭州那个地方很不错,适合养老。不知你有兴趣否?”

  毛文龙真想跳起来给袁崇焕一刀,你他妈的这是想让我滚蛋啊,这不可能啊,“杭州地方是不错,可在这个地方也只有我能牵制住东夷”。

  袁崇焕忽然发现面前这位也是大话王,“朝廷自会派人来接替你。”

  毛文龙冷冷一笑,很自负地说道:“是吗?谁?”

  袁崇焕接不上来了,他本想说是自己,但太直接了,反应灵敏的他立即说道:“我准备给你的士兵每人一两银子,你把花名册给我。”

  毛文龙道:“还用什么花名册,在双岛的只有三千五百名。明天我就先替他们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2 14: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