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古月轩

《解读明史:大明帝国的黄昏-新浪读书》暂停更新等待作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倭援朝(1)


--------------------------------------------------------------------------------

  万历十九年(1591年)四月,万历皇帝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弹丸之地的日本想要从海上进攻中国,万历皇帝笑了半天,几乎直不起腰来。但笑归笑,他绝对不是夜郎自大的皇帝,笑完后,他立即命令沿海一带加紧防守,倭寇并没有来。第二年五月初十,朝鲜国王送来消息说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国王了,原因是倭寇占领了他的老窝。同时还把倭寇首领丰臣秀吉的宏图告诉了万历,在这份宏图中,丰臣秀吉展望了未来,准备灭掉明朝,并且已经把天皇住北京、他住宁波的住所问题都作了详细的展望。

  如果不是白痴,任何人见了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军事领导者的宏图都会笑个半死。万历皇帝很可能就在深宫中笑成这样子,他不明白,丰臣秀吉是智障患者还是有妄想症。但这并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他当时考虑的问题就是,必须要援助朝鲜,让倭寇滚出朝鲜去。

  有大臣认为,此事还需要谨慎对待,朝鲜和日本这几年的关系并不一般,很可能是联合着要陷害中国。万历皇帝大怒,朝鲜一向与我朝友好,他现在被欺负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帮吗?

  他几乎是笑着的,当成玩笑似的在该年六月初二命辽东抚镇发兵应援朝鲜,这支军队在一个月后的七月初七被丰臣秀吉击败,只逃回了统帅和几个做饭师傅。

  万历觉得有意思,原来倭寇不能太小看啊。与此同时,朝鲜方面请求明朝出兵并且把倭寇赶走的使者排着队来求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更觉得有意思了,好啊,那咱们就玩一把大的吧。

  命兵部侍郎宋应昌和正在宁夏平叛鞑靼人的李如松带兵东征,本来,这件事情就将按照万历皇帝的思路进行下去了。可他看错了宋应昌,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饭桶。早在山东当巡抚时,他的饭桶本色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时有倭寇沿海侵犯,他找人收购鸡蛋。手下人对此不解,他昂首挺胸地解释说,等倭寇船只离岸不远时,我们把鸡蛋扔到船上,鸡蛋一碎,他们肯定站立不稳,束手擒来。

  这样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按照万历皇帝的本意和倭寇开战,所以,他出征前就派了一个手下去和倭寇谈判,说是休战五十天。把丰臣秀吉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仗还没有打,何来休战?

  其实,宋应昌在等李如松,不是等和李如松一起杀敌,而是等李如松一个人杀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五,李如松率明军近四万人进驻朝鲜顺安县,第二天,抵达平壤城下并将城里的倭寇包围。正月初八,李如松下令攻城。一场决战开始了。

  仅用了一天时间,平壤被攻克,倭寇逃出平壤城。李如松这个时候似乎每一毛孔都充满了力量,敌人跑得越快,他追得越猛。该年一月二十七日,在碧蹄馆,李如松冒险轻进,终于败北,李如松觉得对不起皇上,请求回京,派别人来代替自己。

  万历皇帝收到李大将军收复平壤的捷报还不到一个月,就又收到了这位将军的辞职请求,有些恼了。国库空虚啊,你把仗给我打成这个样子,居然还想回来?!

  事实上,李如松并不是真想回国,他是觉得当时形势下,本朝已无法再发动第二次强有力的攻击,倭寇方面同样如此。所以,在碧蹄之战后,双方只好谈判。从战场到谈判桌,历来就是战争的过渡形式,远在万里的万历皇帝看着国库所剩无几,很不希望这种过渡,但的确又只好看着它过渡。

  这个时候出场的就是那位想用碎鸡蛋让倭寇站立不稳的宋应昌,这种人打仗没有本事,但非常喜欢议和,虽然议和的本事也高不到哪里去,经过两方谈判,达成了四点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四月十八日,倭寇放弃了占领的王京南撤,朝鲜汉江以南千余里故土得以收复。

  丰臣秀吉返回日本,只留下了一名大将在朝鲜釜山,他的宏图没有实现,气得每天晚上都失眠。

  万历皇帝觉得战争似乎就这样结束了,有大臣向皇帝进言,说,如今朝鲜已经光复,朝鲜国王没有必要再回去,我们可以另立一个国王来主持朝鲜。万历皇帝坚决不能接受。他跟朝鲜国王说,放心,虽然有人跟我讲,你已经没有必要再回国了,但我中华本仁义礼仪之邦,帮忙是帮忙,国王这个位子,还是属于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倭援朝(2)


--------------------------------------------------------------------------------

  我们无法想象,朝鲜国王当时的心情,但可以肯定是万般感恩。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万历皇帝下令:在朝鲜的一切明朝军队全撤回。事实上,远在日本本土的丰臣秀吉在失眠的时候已经准备第二次开战了,而万历皇帝却得意洋洋地将所有明军全部撤回。万历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兵部尚书石星造的孽最大。此人是个完全主张与日本议和的人物,如果说他喜欢养老虎,一点都不过分。

  那么好吧,万历皇帝也觉得对一个小倭寇斩尽杀绝有辱大国风范,就让石星去谈。石星给出的条件是:倭寇们要全部撤出朝鲜,大明帝国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同意了。

  石星高兴异常,报告万历皇帝,说倭寇也爱慕虚荣,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进攻朝鲜,原来只是为了希望咱们封他为国王。

  石星是个白痴!

  当然,当时的明朝上下都有点犯晕,他们不知道在丰臣秀吉上面还有一个天皇,丰臣秀吉就像是中国的大太监一样,权力无论多么大,也不会有凌驾在天皇之上的心。况且,天皇也不过是个摆设,是倭寇人民心中的一个活祖宗。真正的大权都在丰臣秀吉手上呢。

  谈判似乎非常的浪费时间,近四年,谈判还没有得到圆满的答案。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丰臣秀吉再度归来,比第一次入侵朝鲜更猛烈。

  万历皇帝大怒,先把主张和解的石星扔进监狱,然后再处决。随之派遣两员大将再出朝鲜。万历皇帝原本想继续委派李如松任备倭总兵,但李将军当时正与辽东鞑靼作战,战事吃紧,不久后,李如松在一次捣巢作战中中了土蛮人的伏击殉国,这是那个年代里最不幸的事件之一,从此后,这位名将就不再被人提起。

  第二次援助朝鲜,蔚山战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战役之前,两方都不敢有太大进攻动作,而在此之后,倭寇开始反攻。此战役发生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一月,明军分三路围攻蔚山。左路是杨镐、李如梅;右路是麻贵、李芳春;中路高策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方面向南挺进,一方面采用打援战术,阻止倭寇的另一支来支援蔚山。

  这是一个周密而必能取胜的计划,因为当时的明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远远胜于蔚山的倭寇。十二月二十三日,总攻开始。黎明前的一次突袭蔚山城成功,城内倭寇大半被歼。他们逃回岛山,坚守待援。第二天,明军开始围攻岛山外围,步兵连破日军新筑的外围三寨。这三道防线一破,日军坚壁据守,不敢复出。

  中午时分,明军攻抵岛山寨下,裨将陈寅率领浙兵,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攻坚,连破岛山寨二重栅门,就在明军将要攻击最后一重栅门、眼看平壤大捷再次重演时,总指挥官杨镐忽然命令立即停止,士兵们还不知是怎么回事时,杨镐派出的一队人开始在敌人的颤抖中于战场上割敌首级,为的是报功。

  大家一乱,自然无法再组织进攻了,致使阵脚稍乱,攻击受阻,只好鸣金收兵。

  日本方面就在此时传出了让杨镐心惊胆战的消息,五万陆军已经陆续从日本本土向朝鲜开过来。此时的明军减员非常大,弹药供应也渐渐捉襟见肘,明军只好由攻势转为守势。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明军统帅部决定撤军。然而,在日本援军的追击下,明军撤军失控,阵营大乱,死伤无数。

  万历皇帝大怒,咆哮。将总指挥官杨镐调回,顺便将他打进大牢,听候审判。这时明军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落到了兵部侍郎邢玠手中。远在朝鲜的明军虽惨遭蔚山之败,但张居正改革整顿后的军队恢复能力却令人刮目相看。仅用了八个月时间,邢玠就开始了对倭寇的第二次攻击。

  此次攻击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九月开始,分水陆两道,对沿海日军各处要塞同时形成压力,促使敌各处守军以及海路不能互相支援。九月底,陆军在海军切断了日本的大好时机下,先攻取了晋州,转眼又拿下临近大海的泗州。日本人此时被打傻了,居然临海设防。他忘了自己的海军已经被大明水师打得不敢在海上露一下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倭援朝(3)


--------------------------------------------------------------------------------

  总指挥官邢玠派人调来大炮,准备把临海死守的倭寇打成炮灰。谁想,老天不长眼,明军的大炮突然炸膛,并引起大营火药库连番爆炸。倭寇趁势冲杀过来,将明军又赶出了泗州。

  苍天瞎眼以后,两方又进入了拉锯状态。日本人龟缩在自己所占据的城市里,不露面。明军又攻不下来。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先是大明水师进入对马海峡。日本海军消失得无影踪,日军的后勤补给就成了大问题。而万历皇帝源源不断地将粮食、军火、后续兵员送往朝鲜。

  日本败局已定,一向爱面子的丰臣秀吉只好收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八月十八日,这位想要把自己的住所挪到宁波去的日本人死掉了。日本趁势宣布,我们的首领死了,战争该结束了。不然,我们绝对要打到底。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五日,倭寇全线撤军。万历皇帝下令,要痛打落水狗。所以,在日军撤退过程中,明军全线追击。陆军斩杀倭寇无数,海军全歼日本第五军。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总指挥官邢玠带着大部队回国,第二年十月,万历皇帝下令,大明帝国所有在朝军人全部回国。抗倭援朝战争在历时七年后正式结束,丰臣秀吉写给他小妾的那句“我定要在白发全生之前征服唐(大明)”则成了千古笑谈。

  从大明朝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讲,抗倭援朝是绝对可以大书特书的。但从万历本人来讲,他的炫耀之心让大明帝国花去了七百多万两白银。另一方面,远在北方的开始趁着明朝对自己不设防的情况下兴起。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十五日,万历皇帝来到午门城楼,接受朝贺,这是他许多年后第一次和大臣们遥遥相望。被俘的倭寇六十一名被就地正法,一个月后,万历皇帝下诏,通告此次东征的缘由。最后,他说,背信弃义者必戮!和当年汉武帝说的“虽远必诛”有异曲同工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压杨应龙(1)


--------------------------------------------------------------------------------

  杨应龙和他的祖先从唐乾符年间开始就在地处四川南端的播州生活,按照明制,在此地区设置土司,到了万历年间,杨应龙因为世袭的缘故,成了播州的最高领导人——宣慰使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为他总是帮助明朝镇压其他地方的叛乱,又经常挑选上好的木材给皇宫造房子,所以,万历皇帝就又授予了他指挥使头衔。

  但此人的确不怎么样,十分喜欢杀人。当地百姓痛恨他的统治,可因为他手里有强兵壮马,不但是当地百姓,而且临近他的四川官员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此人倒是个“给脸就登鼻子向上爬”的人,他看到周边没有人敢对他大声说话后,就有了想要当四川王的野心。

  这显然就是想要谋反,万历十七年(1589年),他部下向朝廷告发他要谋反。在镇压鞑靼人叛乱中表现很好的叶梦熊来了脾气,跟万历皇帝说,剿灭这厮。

  四川方面不干了,因为它离杨应龙最近,一旦打起来,首先遭受损失的就是四川。四川官员主张招安。争了一年后,贵州地方发生了叛乱,四川巡抚李化龙赶紧请皇帝不要征杨应龙,要杨带兵去剿灭叛乱。

  万历皇帝觉得这件事有点古怪,就让四川方面把杨应龙弄到重庆审理一下,杨应龙倒是很合作,去了重庆,对簿公堂后,杨应龙忽然发现自己所犯的罪行是应该被斩首的。但他拒绝死,表示愿意以两万两银子买自己的命。万历皇帝得知后不想允许,可朝鲜方面却来了使者,说自己的国王被倭寇欺负了。杨应龙得知这个消息后,跟皇帝说,自己愿意戴罪立功去朝鲜打倭寇。

  万历皇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了,杨应龙被放回了播州。但不知为什么,万历皇帝马上又反悔了,下令不准杨应龙去朝鲜,又调黄继光为四川新巡抚。此人一上任,连下级官员准备的大餐都没有吃,就立即下令提杨应龙再次审理。杨应龙又不是傻子,所谓重新审理就是想直接砍他脑袋,他在播州,拒不去重庆。

  黄继光的脾气十分的不好,杨应龙既然抗命,那他只好围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他率三路军队来围剿杨应龙,杨应龙表示愿意跟他回重庆,当黄巡抚丧失了警惕后,杨应龙突然发动攻击,其中一路全军覆没,黄继光才当了一年的巡抚就被撤职。

  杨应龙大胜一场,胆子更是大起来,准备进攻四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马上要准备去朝鲜的邢玠奉万历皇帝的命令来到四川,他给杨应龙摆事实讲道理,并举出了前不久被朝廷杀掉的哱拜的例子,意味深长地告诉杨应龙,到时候你想死都来不及啊。

  杨应龙给邢玠奉写信,说,啊呀,我真是差一点失足啊。我错了!

  该年五月初八日,杨应龙身穿囚服把自己绑起来到了和邢玠奉约好的地方,痛哭不已,认为自己不是东西。邢玠被感动了,跟万历皇帝说,我看此人当初只是一时糊涂。而且朝廷正在用人之时,国库也空,让他交点钱,并且把他儿子押在重庆当人质,再革了他的职也就算了。

  万历皇帝当时正在关注朝鲜战争,对这样的处理方案还算满意,就同意了。临时在播州不远处的一个地方设立了一个官员,意思是让此官员担当治理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可谁都能看出来,杨应龙这是在耍花招。他看到邢玠带了那么多兵马来,肯定要假装屈服的。当邢玠一走,他更加变本加厉起来。原因很简单,他还掌握着播州的军队。

  四川方面和那个新设置的长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应龙见自己这么闹,都没有人管,索性演习一下当皇帝吧,他开始穿起了龙袍。不但如此,他当初答应给朝廷的钱一分也不给,正巧被押在重庆的儿子忽然死了。他更有了借口,以不懂生理常识的口吻跟朝廷说,想要银子吗?把我儿子弄活。

  万历皇帝生气了,他又听说杨应龙开始不断地袭击四川南部、贵州、湖广一带。可是当时朝鲜战事吃紧,万历皇帝有点顾得头顾不得尾,就对杨应龙的这种混蛋所为尽量忍着。万历皇帝当时只想一件事:你给我等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压杨应龙(2)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朝鲜战争胜局已定,万历皇帝拨白银让贵州巡抚江东之征剿杨应龙。这位巡抚所领官兵一遇到杨应龙的军队,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结果全军覆灭。江东之跑回贵州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罢官。

  该年四月,朝鲜战争结束,万历皇帝马上调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十分出色的大将刘?从朝鲜直接赶往四川。杨应龙先发制人,在官军到来之前,以八万兵力分头进犯四川,并且攻占了军事重地篡江。重庆急忙把他儿子又挖了出来归还了他。

  万历皇帝得知此事后,大怒,将尚方宝剑交给前四川巡抚,现任兵部侍郎之职的李化龙,让他尽力行事。并告诉兵部,哪里还有兵,都给我调去播州。

  过不久,大将刘?赶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初,李化龙开始部署对杨应龙的大反攻。杨应龙的死已经绝对不能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李化龙将所有明军分为八路,大将军刘?部被确定为夺取杨应龙占领的篡江。杨应龙知道此人是个不要命的主儿,所以派重兵防守刘?。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刘?对杨应龙发动了总攻。他果然是个不要命的主儿,挥舞着大刀冲入敌阵,杨应龙的部下一声喊,四散而逃。

  杨应龙只好逃回到老巢的前门——娄山关。他在娄山关前大肆布置了一番,刘?追来,攻破。四月初,杨应龙率仅剩下的苗兵出城想与刘?决一死战,刘?不理他,用计将其歼灭大半。杨应龙又跑回自己的老巢,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海龙囤。

  五月十八日,二十万明军将海龙囤围得水泄不通。八路大军连番进攻,如果不是恰好雨天,杨应龙恐怕会提前两天死掉。

  到了六月初四,天晴了,李化龙下令二十万大军集体攻击。还是刘?,身先士卒攻下了海龙囤外城,杨应龙实在弄不明白上辈子欠了刘?什么,今世还得如此惨重。他当夜想要组织一批敢死队,但拿出了数千两银子也没有招募到一个人。

  他不明白,在这个时候,人对自己的性命看得比天下任何东西都重要。据历史记载,杨应龙这个时候搂着自己的妻子号啕大哭。他的泪痕未干,冤家刘?就带兵破城而入,杨应龙只好去死,跑进自己卧室,并点燃了一把火。

  距离八路大军来征剿他已经一百一十四天,他的两万兵士因为他的混账所为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该年年底,李化龙班师回朝,押着被活捉的叛乱头目抵达京师。万历皇帝又来到午门城楼与大臣们遥遥相望,下了处死人犯的命令,并且还欣赏了一会儿。

  其时,北京城的温度已达到零下,万历皇帝在凛冽的寒风中观看处死死囚的表演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冷。谁也搞不明白,朝廷正规公文已堆积如山在御案前,他却冒着被冻感冒的危险来观看处决叛将的仪式。

  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一点,万历皇帝之所以要平鞑靼老人,之所以要出兵朝鲜,之所以要镇压杨应龙,除了对方的不文明所为外,皇上也有炫耀之心。不然,他不会接二连三地欣赏处决犯人的场面。

  欣赏处决犯人的场面是万历朝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当万历皇帝在午门城楼上端坐,下面循序走过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战犯,万历皇帝一声令下,或是人头落地,或是血肉横飞,在战犯们的惨叫声中或是掉到地上的人头脸上的可怖表情中,万历皇帝心满意足地走回深宫,从已经布满了灰尘的御案前走过。这种从容,恐怕也只有天朝上国的万历皇帝才有。

  杨应龙家族在播州绵延了八百余年,如果不是他,杨氏家族还会更久地待在那里。我们不得而知,杨应龙地下的祖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而在阳世,播州从此再也不姓杨了。

  镇压杨应龙,朝廷花了两百多万两白银。张居正改革所留下的七百多万两白银就这样被万历皇帝轻松地花掉了。

  杨应龙的冤家刘?在回到朝廷后,万历皇帝并没有赏赐这位功劳第一的大将军,反而以一点点小事将其免职。这是一个谜,至少到现在来讲,我们还不明白,万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刘?。当初,这位大将军在朝鲜战场的优秀表现以及从朝鲜昼夜赶往播州的辛苦,人所共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压杨应龙(3)


--------------------------------------------------------------------------------

  万历皇帝更不可能不知道这位骁勇善战的刘大将军对朝廷的忠心程度,几年后,云南、四川叛乱再起,万历皇帝想了想满朝武将,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位刘大将军。

  就在刘?被免职回到老家的时候,几乎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播州施行了改土归流政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委派明朝官员,建造兵营,兴办学校,编造户口。也就是说,撤销土司,由朝廷派官员直接管辖此地。

  据说,把播州改土归流是万历一朝的盛事,实为唐宋以来一大伟绩。但是,如果我们透过这一盛事,就会看到这样一件事实:改土归流后的播州并没有宁静下来,后来四川南部的叛乱或多或少跟播州有一点点关系。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一壮举,那很可能是给后来入关的清朝的改土归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杨应龙的武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官兵——即使是四川方面的官兵相提并论。他虽然自己得意洋洋地认为,官兵的战斗力微不足道。那是因为当时四川方面不想把战事扩大,另外,进剿他的几个明朝官员失算了一点。他进攻四川攻下篡江也并没有万历皇帝想得那么严重。杨应龙本就是一鲁莽武夫,史实表明,他得到篡江后,并没有好好治理。这样一个人,即使朝廷不去剿灭,他也会自动灭亡。在整个杨应龙集团内部,其实并不团结,他的几个下属联合告他要反就是明证。万历皇帝不过是显示一下天朝国威,就花去了二百多万两白银,值得与不值得,无须赘言。

  平叛鞑靼人哱拜,从万历皇帝开始不赞成用黄河水淹宁夏到最后鼓励用,可以看出,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低到何许程度。这场平叛如果早这样打,其实根本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也自然就花不了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这期间自然有魏学曾的无能,但也有万历皇帝的玩耍之心。

  第二场战争——抗倭援朝,无论从当时来讲,还是现在的角度来看,都是必须要打的。哪怕打到大明亡国,也坚决要打。万历皇帝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大国君主的风范,不夜郎自大,又谨小慎微。和后来清朝的几位割地求和的皇帝相比,万历皇帝几乎与神同等。

  无论怎样,被后人称为“三大征”的这三场战役(战争)都取得了胜利,也让明帝国被周边少数民族或国家刮目相看。但是,国库的银子没有了。作为皇帝,万历皇帝自然要想办法把银子补回来,从哪里补?自然从老百姓身上。

  明朝的老百姓和明朝的国库一样并不富裕,如果你总是向一个穷人要各种各样的钱,他要么去自杀,要么造反。但万历皇帝不知道这一点,他以为我为你们打了三个大胜仗,你们身为我的子民应该感到自豪,要你一点钱又算什么呢?

  自豪不能当饭吃,老百姓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万历皇帝可能也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就派出了一群太监去找钱,这群太监就是矿监税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宗的本意(1)


--------------------------------------------------------------------------------

  所谓矿监,是指皇帝派到各地督领金银等矿的开采的宦官,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自己找人开矿或者是允许别人开矿,但必须要交钱给自己。

  事实上,早在嘉靖年间,民间就已经有人开矿。但因为这是暴利行业,又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里面,有些人并不知道怎么开采。而明白怎么开采的人则成了许多强盗打击的对象,所以,社会动乱,嘉靖宣布废止。

  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万历皇帝彻底掌握了大权。北京郊区的几个知道怎样开矿的农民就希望皇帝能下令开矿。但万历皇帝想到了自己祖宗当年的教训,就没有允许。可“三大征”以后,国库空虚,万历皇帝明显地觉得不开采不成了。

  他下令全国只要有矿的地方就立即开采,从中收税。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六月,派出第一批矿监。这一批分为两股,一去河南,一去保定。有大臣立即反对。

  ——万历皇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大臣反对,这个皇帝当得真是苦不堪言。

  首先是户部尚书杨俊民反对,他说,在保定开矿,会妨碍位于昌平的天寿山先皇陵墓的“龙脉”。万历皇帝觉得好笑,回道:两地似乎离得好远吧。你知道龙脉有多长吗?

  杨俊民讨了个没趣,兵部尚书石星接着反对,他从朱元璋谈起,一直谈到本朝。最后总结说,开矿会引起叛乱。刚刚取得“三大征”胜利的万历皇帝哈哈大笑,叛乱?我平他。

  大臣们还是反对,在反对声中,一批批太监被派往各地,开始采矿。万历皇帝用他皇帝的绝对权威压制了大臣们的反对声浪。到了该年的年末,几乎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了矿监。而在这些矿监中,有一人的脑筋一转又让万历皇帝派出了税使。此人叫陈增,是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派到山东去开矿的。但他在山东开了两年后发现,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矿。于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脑筋一转,把矿税改成了店税,向皇帝报称,山东的店铺很多,逐店取税,为数定在不少。万历皇帝觉得这个主意实在不错,就认可了他的所奏。

  万历皇帝的脑袋也不是装大酱的,既然山东有店铺,其他地方肯定也有。不但有店铺,还有别的可以收税的名目。事实上,当时的万历皇帝应该是这样想的:不必在乎一个地方有什么,而是我要收什么,你必须就得有什么。到后来,百姓手中拎着一只鸡也要收拎鸡税,该年十月,万历皇帝分别向通州、天津派出税使。在后来的两三年间,和矿监一样,他向自己所能统治的区域都派出了税使。

  始作俑者自然是陈增,我们现在无法断言他聪明还是愚蠢。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地方上的店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只能由地方政府收取,然后再将其一部分上缴中央。可这位太监却将它直接收归中央,这种做法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强烈不满。

  朝廷大员们也自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户部都给事中包见捷上疏万历皇帝,认为矿监税使很有可能使江山不稳。万历皇帝深不以为然,他给这位给事中回道:我们老祖宗也曾经这样做过,只不过到了嘉靖年间才告停,我现在只不过是秉承祖制罢了。

  这是比较客气的,对于地方官员的上疏,万历皇帝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就立即将上疏之人罢官。比如山东巡抚尹应元也不满陈增的恶劣行为,上疏列举了陈增在山东“虐民二十大罪”。但是对于万历皇帝来说,陈增有供奉之功,尹应元如何告得倒他,反而激起了神宗的愤怒,最后尹应元落得了妄奏的罪名,受到罚俸的处分。这无疑像给太监税使们吃了“壮阳药”,就如陈增,他一入山东便参劾了福山县知县韦国贤,最后使韦国贤落得“逮问,削职”的下场,巡抚万象春也被牵连而遭夺俸。陈增的这一下马威的确奏效,使得当时的许多地方官都老老实实地听太监们的话。

  万历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派出这些太监去挖矿去收税,一个直接的理由就是,万历皇帝需要钱。从大历史角度来看,到了万历年间,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了官僚地主阶级的追求货币狂热,以达“倚银而富”之目的,万历皇帝虽然不是这种狂热分子,但或多或少的,他的神经线上会跳动几下对金钱的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宗的本意(2)


--------------------------------------------------------------------------------

  从各种史料来看,万历皇帝对太监们在当地的为非作歹并非不知道,但他实在没有想到后果会如此的严重。所以,对大臣们的屡屡上疏弹劾太监们的话,万历皇帝总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

  这或多或少地跟他不理朝政有一点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派出了一条狗,天天有人告诉你那只狗天天在咬恐龙。从你个人角度来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由于他认为对太监很了解,所以他不信大臣们的建议,到最后,万历皇帝就不理了。况且,万历皇帝之所以派出太监们是去赚钱的,至于“咬恐龙”的细枝末节并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历史记载,不到五年时间,万历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向内库供奉银两就达三百万之巨。这样一个数目,完全可以再镇压一个杨应龙。万历皇帝有了钱,还怕什么呢?

  另外,万历皇帝与这些人在政治上也是相互依靠的。朱元璋废黜丞相集大权于一身后就预示了这样一件事:做明朝的皇帝一定要比狗睡得晚,比鸡起得早。一些大大小小的纷繁杂务,往往压得任何一个皇帝都喘不过气来。因为无论这个皇帝是怎样的敏捷果断,精力过人,要想任何事都完全照顾到,那是绝不可能的。于是作为皇帝,就不得不找一些心腹来帮忙,可朝廷大臣早已不被信任,他要找的亲信心腹自然只有自己的宫奴——宦官了。

  特别是万历皇帝,以不理朝政著称天下,自然,他和朝臣的关系一定好不到哪去。所以,他自然就偏向于宦官,他借用这些宦官的力量来打击或压制阁臣和朝廷其他官员。另外,万历皇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派出这些矿监税使去侦察天下臣民。

  特务是明朝的一道风景,只不过这道风景是用天下好人的血染红的。这些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大臣和劳动人民的活动。虽然,这些人往往监视的都是好人,造反的坏人他们一律监视不到。但这似乎就是遗传又似乎是惯性,明朝从第一个皇帝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帝结束,每个皇帝对特务都情有独钟。

  所以,万历皇帝的断头政治只在该断的时候断,不该断的时候比如有关战争和矿监税使的事情,他立即就像被蝎子蜇了似的跳起来。大臣们的奏折哪怕是放一万年,他都不想看上一眼,甚至是想上一想,但对矿监税使的奏折却是立即行动,从不拖延。

  万历皇帝派出满天晃荡的太监之本意,似乎就是如上所言。他躺在深宫里,看着各地太监们送来的奏折,或是有地方官养了几只鸡,或是又收取了多少税,或是又开了多少矿。他肯定是一边看一边笑着的。

  他的本意并没有错,因为他不想从老百姓身上收钱,那么只好从大自然和商人身上拿钱。况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矿业,征收矿税及其他行业税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这样看来,万历皇帝还是一个有远见的英明君主。

  万历皇帝讨厌那些天天反对他这样反对他那样的朝臣,于是,他就派出太监,远在千里之外执行自己的命令。这样,大臣们就拿他没有办法了。他想监视天下人,不让他们再搞出什么把戏来。于是,这些太监在成为“银行”的同时又有了“公安机关”的职能。这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但让万历皇帝似乎永远也想不到的是,太监们在当地太狠,激起了莫大的公愤;而他又太急,在白银上,总抱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念头。

  他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他弄不明白为什么政府的财政收入永远也维持不了整个官僚集团的开支,所以,他只能另谋出路,只能希望尽快地把钱搞到手,越多越好。

  而在他放手不理朝政的明帝国的矛盾也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尖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混蛋:陈奉与高淮(1)


--------------------------------------------------------------------------------

  御马监太监陈奉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被皇上派到湖广(今湖南湖北)去征收店铺税的,他仅用了五个月时间,就让湖广一带的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从陈奉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做坏人不难,难的是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就把坏人做到老百姓骂他八辈祖宗的程度。

  陈奉在作恶上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本来,万历皇帝派他到湖广只是征收店铺税,但他对采矿也有了十分的兴趣,几个月后,对挖别人家祖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说,此人能把光明正大的征税活动征到了与拦路抢劫无几的程度。他派出手下四处打探富户人家的祖坟位置,探听到结果后,就跑去跟人家说,你们祖坟的下面有矿,我们按照皇上旨意,是要挖的。虽然富人都不怎么仁,但孝还是有的。只好给陈奉献上金银,来赔偿不能挖出来的矿的经济损失。陈奉在自己作恶的同时还鼓动手下人作恶,其党羽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宅,奸淫妇女,大胆一点的干脆将妇女掠入税监办公的官署。当地的官员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一见陈奉的所作所为,早就把自己划到与老百姓一样的好人行列去了。

  五个月后,也就是该年七月,陈奉从武昌到荆州征收店税。消息被当地官员传到商人和老百姓耳朵以后,数千人聚集在他必经路上鼓噪起哄,即使有官兵的大力维持,陈奉的脑袋上还是挨了不少石头。陈奉只好逃跑,逃跑之后,他向万历皇帝告状,说当地官员不配合自己为皇上效劳,万历皇帝大怒,飞速地对陈奉报上来不配合工作的五个当地官员作了惩处。

  陈奉脑袋上虽然挨了几块石头,但好了伤疤就忘了痛。他不敢亲自去荆州,就派了自己的爪牙去,因为没有了当地官员的暗中阻挠,税收很顺利。四个月后,陈奉查抄了武昌当地两位很有影响力的乡绅家,但这并没有引起老百姓最大的怨恨,几天后,陈奉做了件傻事,命手下将一位生员的女儿和另一位生员的妻子强奸了。确切地说,他的手下强奸的是整个武昌的所有生员。这些人于该年十二月初二排着浩荡的长队来到抚按衙门,他们的击鼓喊冤使得深受其害的百姓们情愿以自己的命换陈奉的命。一时间,百姓们掉转头去冲击陈奉的办公室,不但扔砖头,还放火,陈奉的脑袋上自然免不了又中了几块砖头。

  幸好,抚按司府各级地方官马上带兵赶到,陈奉才保住了一条命。可这种人似乎注定到世间就是来做混蛋的,一个月后,他过生日,大摆宴席。吃得正得意之时,他忽然让人放助兴。火箭自然没长眼睛,把附近老百姓的房子烧着了。第二天,老百姓拥到陈奉的门口讨说法。谁知陈奉派兵镇压,百姓死伤无数。也不知他抽什么风,居然将死者的尸体切碎扔在路上。用他的说法是:以此来震慑那些老百姓。

  他不知道,老百姓可不是被吓大的。但这位混蛋似乎明白一件事:老百姓不到逼得求死不能时绝不会造反。他从自己作恶的履历中洞若观火,百姓之怒,不过是扔几块砖头。他上有皇上支持,下有一群走狗维持,中有地方官的庇护。他要害怕老百姓,他就不是陈奉。

  湖广巡抚支可大——当地的最高监察官员——对其碎尸举动不作任何表态,陈奉觉得他都不敢表态,其他官员也就微不足道了。

  但其他官员却有绝对可称道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七月,一位叫郑梦祯的当地官员跟老百姓“同流合污”,反对开矿,陈奉大怒,向皇帝告状,万历积极响应,将此人降三级。五个月后,陈奉又遭到了一记闷棍——他派到荆州去开矿的头目被当地百姓像赶苍蝇一样赶回了武昌,而小爪牙们大多都掉进江里淹死了。

  陈奉有些慌了,让他更慌的事接踵而来。六个月后,一个一向反对矿税的当地官员冯应京上疏向皇上告陈奉的状,说陈奉把湖广变成了地狱。陈奉立即反过来咬冯应京,说他阻挠皇命,欺凌皇上派来的特使。

  万历皇帝错误地认为,冯应京在诬陷陈奉,下令逮捕并押送冯应京到京城。陈奉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跳起来,因为冯应京本是个清官,在当地收拾奸豪,制裁贪官污吏,声望颇高。特别是他反对矿税,也就是直接反对他陈奉,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能被惩治,对老百姓无疑是一个震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混蛋:陈奉与高淮(2)


--------------------------------------------------------------------------------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锦衣卫到武昌捉冯应京,老百姓听说了要抓冯应京,竟痛哭流涕。陈奉在明知冯应京没有任何罪状的情况下,还是将冯应京的名字和自己认为的罪状书写出来,张贴在大街闹市。

  本来,老百姓对冯应京十分有好感,对陈奉十分反感。陈奉这一举动,立即把老百姓惹火了。他们可以不为自己的房子发怒,但可以为一个他们认为的好官冲天一怒。没有领导者,也没有鼓动者,数万人不约而同地包围了陈奉的住所,这次百姓们不但拿了板砖还拿了铁具。陈奉慌张地从后门逃到了楚王的王府里,他来不及逃走的六个爪牙被活捉,百姓们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把他们扔到了江里。负责来捉拿冯应京的锦衣卫也跟着陈奉遭了殃,诸多被老百姓打伤。外面反陈声浪太大,陈奉在楚王府待了一个多月不敢露面,他给万历皇帝写信,说,您看,您要抓冯应京,刁民们把火都撒在我身上了。您得让我马上回去啊!

  朝中大臣也主张撤陈奉回京,因为当时湖广民变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万历皇帝却没有允许,他想,陈奉一离开湖广,还有谁可以收钱?

  况且,湖广地方官员的奏疏多有夸大之处,他只不过是个太监,我又没有给他兵权,他如何能闹大?

  但没过多久,万历皇帝允许了陈奉的回京。原因只有一个:陈奉总躲在楚王府里,一分钱也收不到,在与不在都一样。

  陈奉回到京城后,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据说,此人回京时,其搜刮的金银财宝,在重兵的护送下绵延数里。而冯应京被押解京城时,只有一身囚衣,他被押到北京后,拷讯关押,三年后才得以释放。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圣人,即使如孔子也不过是拿出三分的公心而已;但世界上绝对有百分之百的混蛋,比如陈奉,此人似乎没有一点可以拿出来称道的地方,而高淮也是一个可与陈奉相媲美的混蛋。

  陈奉再混蛋,只不过引导了一些民变;而高淮却在引导民变的同时还引起了兵变。

  实事求是一点讲,高淮算是个有才华的太监。未进宫前,曾在京城崇文门一带负责征税,对本职工作很是尽心,但上级不赏识,所以他郁郁不得志。狠心之下,走了捷径,自阉入宫。后得任尚膳监监丞,负责管理御膳及宫内食用。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被派往辽东征矿税、商税。

  也不知道是东北人脾气不好,还是高淮此人太过于混蛋,他到辽东的当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就发生了民变。和陈奉所遇到的民变不一样的是,百姓的武器由板砖换成了铁锹。第二年,高淮逮捕了不肯缴税的秀才数十人,打死指挥,诬陷总兵官犯法。百姓们对其所为恨得直骂苍天,但因为高淮手下有一股军队,所以,铁锹并不能派上任何用场。九年后,也就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高淮终于把辽东士兵也激怒起来了。九年时间里,高淮经常扣除边兵月粮,还经常以钦差身份鞭打士兵。他自己开马市,按道理说,士兵因为有抵抗外族的责任,所以肯定是要好马的。他不但不卖给士兵们好马,还要逼令驻军以高价购买次马,吏民稍不合他意,全家就倒霉。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不得不反,不能不反。该年四月,集合数千人,放炮起事,准备杀死高淮。对于自己的未来,这些士兵早就想好了——投少数民族去。

  这次兵变并没有成功,倒不是因为被高淮镇压了,而是顾全大局的一位将领跟这些早就被欺压得冒出火来的士兵哭着讲道理,士兵们见不得将领流泪,只好罢手。高淮当时吓得尿了裤子。但他依旧不悔改,仍旧对士兵们敲诈勒索,两个月后,高淮派人去锦州等地向军户索贿,军户早就对这些阉人愤愤不平了,挥刀砍了来勒索的人,聚起千余士兵围攻高淮住所。高淮又吓得尿了裤子,跑进关内,向皇帝告状,说锦州同知、参将逐杀钦使、劫夺御用钱粮。边境顿时大乱。因局面完全无法收拾,万历皇帝才把高淮召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6 14: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