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5 15: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鞑靼老人的愤怒(1)
--------------------------------------------------------------------------------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宁夏总兵张维忠乘着轿子,擦着汗赶往宁夏巡抚衙署,想和已经冲进巡抚衙署的军锋刘东旸谈一下,希望他能放下武器,不要造反。当张维忠走到离衙署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刘东旸的手下就将他的轿子掀翻,把他揪到了衙署里。张总兵一向以“懦弱无能”盛名军中,又见刘东旸早把活捉的巡抚党馨一刀砍了,他立即就跪在了地上,魂不附体。刘东旸很鄙夷地把他揪起来,跟他说,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反吗?
张总兵不知道,但他还是知道万历十年(1582年)以来,军人似乎都喜欢上叛乱的事情。比如万历十年宁夏灵州土军杨文遇之乱;万历十一年(1583年)山西灵武关军士李现之乱;十六年(1588年)延绥神木军士之乱……
张总兵很可能按照某种年岁规律猜测出,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这场军人叛乱是天数。但刘东旸告诉他,跟天数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党馨这个混蛋把该发给士兵的粮食偷吃了。党馨已死,张总兵自然不能问出是否确有此事来。刘东旸似乎也不需要他问,只是告诉他,去把我们造反的事情告诉朝廷,至于原因,可说可不说。
九天后,叛军攻克了陕西境内的四十七个城堡。三边总督魏学曾招降不成,只好动用武力,把叛军逼在了宁夏城镇内。几天后,朝廷知道了宁夏叛乱。
万历皇帝不再断头,我们不得而知此人为什么对打仗有这么大的兴趣。他亲自与内阁、兵部商量对策,并且仔细询问了叛乱首领的情况。在各种各样渠道得来的资料会合下,这起军人叛乱事件的经过呈现在了万历皇帝的面前。
杀死巡抚的刘东旸本是一个蒙古鞑靼部人哱拜的拜把兄弟,哱拜早在嘉靖年间就因为家族争端而投降了明朝,凭着一身蛮力在边境上屡立战功,在万历五年(1577年),他就在朝廷的默许下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万历十七年(1589年),他以老朽为名,将宁夏副总兵之职交给了儿子哱承恩。父子两人掌握了大量兵力,并且积攒了大量财富。
事情的直接起因是,被杀掉的巡抚党馨很瞧不起这对鞑靼父子。兵乱爆发一年前,洮河有少数民族骚扰,巡抚党馨向朝廷建议派大将郑洛去处理此事。当郑洛要宁夏方面调兵去甘肃时,党馨派了一个叫土文秀的前去协助。已经告老还乡的哱拜跑到巡抚衙署跟党馨说,土文秀打个小仗还可以,这么大的阵仗,我觉得他不成。我和我儿子去吧。
当时郑洛也在场,对这个鞑靼人的忠心很感动,立即应允。党馨却不舒服起来,他想的是,这个老家伙已经告老还乡,还在这里唧唧歪歪地干预军事,到底谁是老大?
当军队出征时,哱拜气得鼻子都歪了。党馨发给他的马匹不但不能骑,恐怕还得调出几百名士兵照顾这群病马。宁夏镇多余的军马没有巡抚命令,谁也调动不了。党馨自然就没有下这样的命令,哱拜和他儿子只好带领自己的士兵去甘肃。
可这一次西援甘肃,让他对明朝军队有了新的认识。一路上,他发现自己的军队虽然牵着马,但一遇到战斗,明显就看出来其他各镇的明军战斗力和自己的士兵相差太远,他有些奇怪: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士兵怎么就这么饭桶。支撑这庞大帝国的士兵都如此饭桶,我的士兵如此精干,为什么,我还要为饭桶效力?
当然,他这只是不解,如果在这个时候,他有一定认识的话,无非是:老子以后不为饭桶效力了。而让“不但不为饭桶效力,还要让饭桶滚蛋”的思想成熟的却是下面几件事。
第一件:土文秀与哱拜的义子哱云总觉得自己是做大将的材料,但巡抚党馨却一点也没有看出来,所以不给升职,这是第一股怨气;第二件:哱拜的儿子哱承恩在没有征得一位女子的爹的同意下把这名女子娶回了家,党馨得知后打了这位军人的屁股,这是第二股怨气;第三件事:哱拜从甘肃回到宁夏后,党馨不但不为他表功,还抱怨他与他的士兵吃了太多的粮食,以至于现在没有粮食发给下面士兵,哱拜气得死去活来,这是第三股怨气;第四件事:冬天来的时候,党馨似乎忘了士兵该穿厚点了,棉袄没有发下来,士兵们大怒,这是第四股怨气,也是最为严重的一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