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5 15: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乔教授家里挤了一屋子人,有同届的同学,也有师兄师姐,省公安厅的边平也在。方木冲他点点头,急不可待地问师母发生了什么事。
师母哽咽着说:“这老头儿前天晚上说出去见个朋友,也没说见谁,就走了。11点多都没回来,手机也关机了。我心想可能在外面有事,可到现在都没消息。”
电话突然响起来,师母一把抓起话筒:“喂?嗯……”她的声音骤然低落,“你来吧,小孙……”挂断电话,师母又呜呜地哭起来。边平在一边劝慰道:“乔老师不会有事的。我已经把人派下去了,很快就有消息。”
探访的人越来越多,校领导也到了乔教授家。学生们纷纷起身告辞,方木走到门边时,突然想起乔教授那天跟自己说的那句话——你保重自己。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方木没法不把这句话和乔教授的失踪联系在一起。没有猜错的话,乔教授应该认识凶手。难道他单枪匹马去找凶手,结果……这是一个他不愿深想下去的“结果”。
截止到警方正式立案,乔教授已经失踪了48小时。警方对乔教授进行了大量调查走访,并去电信部门调查了他所有的通话记录,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四处寻找乔教授的那几天,方木也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他知道这种寻找毫无意义,但他不能忍受在寝室里静静地等候消息,他必须做点什么。为了乔教授,也为了他自己。
乔教授是方木最敬重的人,在方木的心中一直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一天他被杀死了,乔教授也一定会抓住凶手,将其绳之以法。因为他深信乔教授是强大的,是最后的希望。可是,乔教授现在生死未卜,这让方木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邓伟找到方木时,他正站在市百货大楼前,蓬头垢面地扫视着眼前的人群。邓伟看着这个憔悴的年轻人,叹了口气:“你这么找也不是办法呀!”方木沉默了一会儿:“有消息吗?”邓伟摇摇头:“这事是分局在查,公安厅的边平处长动用了不少关系,不过没什么进展。”他看看方木愈加阴沉的脸色,忙补充了一句:“你也别胡思乱想。如果遭遇什么不测的话,肯定就有人报案了。”
方木想了想,把那天乔教授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复述给了邓伟。邓伟听了之后,过了好一会才说:“这老头肯定认识那个凶手!他想包庇凶手,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乔老师不是那种人!”方木提高音量大声说。“好好好。”邓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缠,“这个线索很重要,我去找老赵谈谈。”邓伟拍拍方木的肩,“方木,回去好好睡一觉,把那个凶手给我画出来。乔教授我们来找。”
方木回到寝室,看着满桌子的资料发呆。邓伟说得对,得尽快把凶手找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他身上。只有找到他,才有希望找到乔教授。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方木梳理着思绪:凶手,男性。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身高在170—175CM之间。身体壮硕,动作敏捷,习惯用右手。头脑聪明,心计颇深,知识面广,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童年时父母管教严厉,早期事业顺利,养成了自负和争强好胜的性格。性情自律、严谨。家境富裕,平日注意仪表,社交能力强。有驾驶技术,自己也许有车,并且车况良好。从事过教育业或者相关行业,熟悉青大周边环境,也许曾在青大任教。精通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但对于生理医学方面的知识,例如解剖学可能一知半解。
案发后,凶手的心理随着案情发展产生了变化。也许他的最初动机只是证明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与天赋。那么,一方面,由于警方的错误判断使他的自负心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他也许对自身的心理变化有所察觉,甚至是抗拒,他没有杀死12岁的金巧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产生厌恶感,由此可能导致丧失某些行为能力。从他没有对张瑶进行性侵害就能够洞悉一二。另外,凶手与乔教授相识,并且对方木极为熟悉与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