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坏人也是人
我们80后现在最老的也就28岁,最小的19岁,也许19到28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苦闷,最愚蠢的年龄段吧。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从无到有再到破灭的年龄。也是我们从理想主义者变成半现实主义,甚至彻底的现实主义者的年龄。
直到今天,我始终讨厌太现实的人,做什么都有目的性,我从心里烦这类人。也许有一天,现实主义者们真的成功了,他们住别墅,开法拉利,环游世界。。。可那样的人生就幸福了么?我不知道,如果幸福是这么高的标准,那大多数中国人都还活在地狱里呢。反正有这么多不幸的同胞陪着我,我着急什么?如今的我们,幸福感到底来自于金钱,理想还是爱情?真的很难说,因人而异,但选择爱情和理想的一定是少数人。《奋斗》里的陆涛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以前一直有个流行的说发,说我们80后
上小学时,上大学是不要钱的;
等我们上大学了,上小学又不要钱了。
我们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
等我们可以工作时,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
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
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
有人说80后自私、堕落,那也只是极少数而已,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努力地适应着这个社会,从上小学的时候起,我们最早认识的汉字就是黑板上方那八个大红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我们苦苦的学习了12年甚至更多年,终于进了大学的门,才发现大学是那么的无聊和苦闷,尤其是理工科。于是我们开始“好好睡觉,天天上网”,等我们终于睡到了毕业,才发现社会更加的无聊和苦闷,尤其是某些老板和领导有眼无珠,把我们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动不动就分配给我们一个极其简单,文盲也能做好,但要一遍遍重复的烦琐的体力活,比如看大门。我的一个男同事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单位里先从看大门干起来。
这样的生活,谁的梦想不破灭?如果真的有理想,早把大门钥匙扔厕所里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了。
可我们80后的理想是什么呢?想想《奋斗》里的向南吧,他的理想就是天天和老婆呆在一起,吃饱了玩,玩累了睡,睡醒了再吃,我想这就是大多数男人的终极理想了。安于现状未尝不好,至少可以衰老的慢一点,向南就是心理不成熟的男童的代表,还好他让杨小芸怀孕了,至少他生理还能成熟。80后里面,太多这种没责任感的大小孩了,但是责任感能盖过爱情吗?如果能,杨小芸也不会跪下来求他复婚,我不相信他们复婚后,一切会有什么改变,杨小芸还会一如继往的任性自私庸俗,而向南也会照样开他的奥拓,打他的CS,可是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为他们是同类,而向南和遥遥,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他对遥遥更加不负责任了。
被你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所吸引,只是一时而已,人永远不可能爱别人超过自己。门当户对四个字很老,却真的有道理。爱你等于爱自己,因为我们很相似。
这也许就是80后的爱情观吧,至少是《奋斗》传达给我们的,一开始我始终想不通陆涛为什么不爱米莱,我甚至想去问问石大编剧,是不是这是他的真事编的,不然有几个傻瓜会不爱富家女而爱卖鱼老板的女儿???
可是后来想了想,我才觉得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80后里,一定会有陆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陆涛骨子里是徐志森的不服输,功力,却从小耳濡目染陆亚迅的大隐于市。他不是生意人,他像陆亚迅多过徐志森,徐志森是商人,陆亚迅只是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建筑。陆涛只想做建筑,只是他更希望距离成功近一些。最终陆涛还是陆涛,他选的不是小灵仙儿,也不是米莱,因为他本质上不是有钱人,他又一无所有了。
我们都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在寻找自己的同类,找到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孤独的,不是怪物,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就是夏琳之余陆涛无法取代的意义。在他越来越徐涛的过程中,徐涛和陆涛始终在斗争,夏琳就是陆涛的本来状态。他看到夏琳就会安心,知道自己还是陆涛。当夏琳不在了,他就会茫然,因为他找不到自己了。
理想主义者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坚持自我是多么的可贵,没个人都坚持自我,并且尊重他人,这就是我的“主义”。
其实,所谓80后,包括70后,90后,00后都是荒唐的名词,大家都说《奋斗》是80后的圣经,可它的编剧石康已经30多岁,难道他这个70后比80后更了解80后吗?80后最大的资本就是有一些人的理想尚未彻底破灭,所以,我爱那些有理想的人,我想为他们说句公道话,因为我也在其中。(文/坏人也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