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yuyuzi"><span id="szhotdog_sppost">被列为世界上难解的三大自然之谜——王恭厂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和古印度“死丘”大爆炸,除王恭厂大爆炸已得到较为系统和科学合理的解说外,仍旧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r/> 当我们对地球空间电离层、磁层中的等离子体所形成的强大电(磁)场,及其(由于趋肤效应而)与地球表层所发生的电磁感应所形成的地球电磁场有了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先前还不能认识、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三大自然之谜”作出合理的、与其各种现象都相符的解释。<br/><br/> 一、王恭厂大爆炸再认识<br/><br/> 北京王恭厂大爆炸,发生于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这次大爆炸有许多明显有别于普通化学爆炸的异常现象。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对这次大爆炸研究后得出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判定这是一次地震、火药、可燃气体静电爆炸三位一体的灾害事件。并于1990年7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王恭厂大爆炸——明末京师奇灾研究》。不过此书尚未能将爆炸中的许多异常现象的物理机制阐明。<br/> 在对这次大爆炸中的种种异常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后,作者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大规模空间等离子体爆炸性复合并伴有地内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事件,是一次发生在地表的超大规模的雷电现象。或者,按照一些地震专家的说法,是一次震源发生在地表的地震事件。如所周知,北京地处北纬40°附近,这一纬度正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毁灭性地震的发生地带,因为这里可能正是地球辐射带的磁力线进入地球内部的所在。辐射带磁力线在这里俘获了大量带电粒子(等离子体),这次大爆炸可能正是由于在地内已积累了大量等离子体,形成了较强的静电场(历史文献中有“地中霹雳声不绝”的记载),在这个电场的感应下,电离层中的高密度的巨大等离子体云(记载中的特大火球)突然降落地面,发生爆炸性复合而导致的巨大灾变。这次爆炸中的许多异常现象为我们揭示自然界的未解之谜带来重要的启示。<br/>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中国明代都城北京,“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彩带状的五色乱云横飞,有巨大的黑色蘑菇状、灵芝状云柱在城西南角腾空升起。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蹦地陷,东自阜城门,北到刑部街,长6500米,宽1500~2000米范围内的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降下。”<br/> 这次大爆炸中的许多特异现象,均显示了等离子体复合爆炸的迹象。如《明熹宗实录》记载:“但见飙风一道,内有火光。”《碧血录》载:“有气似旗,又似关刀,见在东北角上,其长亘天,光初白色,后变红。经时而灭。”《明宫史》、《明季北略》、《明史•五行志》等书记载,“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尽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不论男女,尽皆**,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红绸丝衣等俱飘至西山,大半挂于树梢。昌平教场衣服成堆,首饰、银钱、器皿无所不有”。“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大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地中霹雳声不绝”。“此外还可看见有石头忽然飞入云霄,磨转不下,非常怪异”。“丰润等县治树上各挂男女衣服无算”。[1]等等。<br/> 在此事件中,令人惊奇的是“死、伤者皆**”,为什么会这样呢?<br/>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然是由于静电荷(等离子体)同号相斥作用导致的。<br/> 发生等离子体复合爆炸时,人体和衣服被沾染上了大量同号电荷(离子)——实际的情形并非只沾染了一种符号的电荷,而是沾染的某一种符号的电荷量比另一种符号的较大,即一种非均衡等离子体;同时也使地面和地面上的石狮、房屋、树木、牲畜等物体沾染上了同号电荷,由于电荷同号相斥,衣服被斥离人体,石狮、房屋被斥离地面,树木因受斥力而被拔起(而不是炸毁),所以才会出现人皆**、大树被拔、石块、屋瓦乱飞的景象。而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爆炸——无论是火药、炸药、化学品、煤气爆炸等都不具有的现象。能将衣服这样易受空气阻力影响的物品由城内推至西山、昌平,将五千斤石狮推出城外,大树连根拔起(而不是炸飞),绝非普通爆炸所致。<br/> 对于静电能使人“脱衣”的例证,有资料记载:在前苏联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在一次大雷击的时候,有一个行人遭到雷电的袭击后,衣服被剥去了,除了一些从皮靴上落下来的铁钉和一只衬衣的袖子外,他的衣服连踪影都不见了。<br/> 法国也发生过雷电脱掉人衣服的事。1987年8月,在法国的里摩拉近郊发生过一次可怕的雷击。中午11点半,几声雷在一片麦地里响开了。当时有一家4口人正在收割麦子。这受惊的4口人急忙躲到麦秸堆里去。但闪电恰好落在这儿。首先它把父亲打得晕倒在地,然后把儿子一下子打死,……儿子的尸体裸露着,他的衣服被分散到很远的地方。[2]<br/> 这足以说明,静电(等离子体)是导致衣服脱离人体的能量的来源——当人体与衣服同时沾染了大量同号电荷时,同号电荷间的斥力足以将衣服斥离人体而远远飞去。这也间接印证了王恭厂大爆炸是一次巨大闪电——空间等离子体爆炸性复合造成的。<br/> 那么被拔下的树木为什么会根向上、梢向下;被毁房屋为什么土木在上,而瓦在下呢?显然,这是由库仑定律即电磁作用的“平方反比”规律所决定的:按照库仑定律,两个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正比于每个带电体的电量,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电荷的联线。与地面带了相同电荷的树根、房基离地面(爆炸中心)最近,故受力最大,向上飞得最快、最高,故落地较晚,而树梢、房顶受力最小,向上飞得最慢、最低,故先落下,所以树根、土木在上,而树梢、屋瓦在下。整个来了个“底朝天”。而这也正是带电粒子的电磁作用所独具的有别于其他化学爆炸的显著特征。<br/> 再者,在普通化学爆炸中,被炸飞的物体应按照抛物线运动,除非人工控制,一般行程不会很远,但在王恭厂大爆炸中,衣物、木料、器物等等竟能飞至西山、昌平、丰润等县,远达数十甚至百余公里,石狮也由石驸马大街飞到顺城门外,炸起的石块在空中“磨转不下”,这又是为什么呢?<br/> 一方面,由于等离子体分布面积较大,物体在飞行路径中可能沾染同号电荷,斥力被不断补充;另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带有荷电粒子的物体在电场中受到加速作用造成的。<br/> 人们早已知道,静电力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在于,它能够通过电场对处于场中的其他物体施加作用。从而不仅在常温下,就是在真空中、高温高压以及低温中,也能对带电物体进行非接触的控制。[3]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的粒子加速器则早已成为尽人皆知的科技手段。<br/> 当等离子体复合爆炸发生时,形成的强电场同时也成了一个“天然加速器”。沾染了大量荷电粒子的物体(衣物、木料、石块等等)就会被电场加速而飞行很远的距离。正像电子、质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一样。物体中的电荷量愈大,则受到的加速力愈大。史料记载的石块飞上天空后“磨转不下”,除了受到斥力作用外,显然也可能是受到电场加速造成的。如果没有强电场的加速作用,像衣物这样易受空气阻力影响的物体是不可能长距离飞行的。可以说,上述物体远距离飞行,也是王恭厂大爆炸存在强电场的一个有力证据。普通化学爆炸电场较弱,电场对荷电粒子的加速作用甚微,也就没有“额外”的飞行距离。另外,等离子体发生复合时,可以复合为气体而形成强风(记载中有强风中发生),从而将上述物体吹送到很远的地方。这是一种综合作用。<br/> 如上所述,这次大爆炸记载有“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这些“霏落”的如麸如米的铁渣,正是降落至近地面的空间等离子体与爆炸产生的等离子体发生复合而形成的,因此才会“移时方止”。而如果是地面炸起的铁渣又降落地面则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不会“移时方止”。<br/> “地中霹雳声不绝”,表明地内也已积累了大量等离子体并发生复合(霹雳正是等离子体复合产生的声音)。<br/> 在王恭厂大爆炸之前,京城已出现了许多空间等离子体大量聚集的征兆。如:“(天启六年)四月廿七日午后,有云气似旗,又似关刀,见在东北角上。其长亘天,光彩初白色,后变红紫,经时而灭(很像“地震云”)。五月初三日,又见于东北方,形如绦,其色红紫。初四日,又见类如意,其色黑。”[4]这些红紫、红赤、黑色的条状、旗状云,显然都是地内聚集的等离子体与电离层、磁层等离子体感应生成的等离子体云。<br/> “五月初二夜,鬼火(发生复合的等离子体云团)见于前门之楼角,青色荧荧如数百萤火。俄而合并,大如车轮。”“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载门(今地安门)火神庙红球滚出。”[4]<br/> “鬼火”、“红球”显然都是发生辐射复合的等离子体团块。<br/> 由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王恭厂大爆炸存在以下显著特征:<br/> 一、爆炸过程主要作用力是电磁力(库仑力),明显有别于普通化学爆炸;<br/> 二、爆炸过程存在电场加速带有荷电粒子(离子)的物体的现象;<br/> 三、爆炸过程存在等离子体复合物“铁渣”出现。<br/> 基于上述各点,故可判定这是一次主要由大量空间等离子体发生爆炸性复合形成的爆炸事件。<br/>二、解说“通古斯大爆炸”<br/><br/> 闻名于世的通古斯大爆炸与王恭厂大爆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应属于同一性质的爆炸事件。有众多文献资料记载了这次大爆炸的情景和过程。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同样是一次由于与地内积累的大量等离子体发生电磁感应而降落到低层大气中的电离层高密度巨大等离子体“火球”发生爆炸性复合,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大爆炸而形成的一次灾难事件。<br/>有许多观测资料表明这次大爆炸存在核爆炸的迹象。据《科技日报》2005年8月22日报道,莫斯科大学核物理研究所中子研究实验室主任库热夫斯基教授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观察发现,雷电过程是一个热核反应的过程。巨大规模的雷电其核爆炸效应必然更为显著。<br/> 这次大爆炸有几个突出特征:<br/> 1。有“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的巨大“火球”自空中坠落,是造成这次大爆炸的直接原因,而空中坠落的火球,首选的“疑犯”只能是电离层中的“不均匀结构”——高密度等离子体团块。<br/> 2。地下同时发出“开始像火车在铁轨上奔驰,五分钟后又像是大炮轰鸣”的异常地声。<br/> 《科学实验》1996年第3期刊登的王人龙编译的关于通古斯事件的文章,披露了1908年7月13日西伯利亚一家报纸关于这一事件所作的报道:“本地区发生了一次异常大气现象,6月30日上午7时43分出现了夹杂着巨大噪声的强风,随后发生了使建筑物振颤的地震。在此以前刮了两次强度差不多的大风。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风的间隙,地下发出一种异常的响声,开始像火车在铁轨上奔驰,五分钟后又像是大炮轰鸣,响了五六十次后声音逐渐减弱,接着是短暂而有规律的停息。一分钟后人们又听到好多次来自远处的,清晰的轰鸣声,大地开始颤动……第一次爆炸把人和马都震倒了,把房屋窗户也震碎了,其强度可以想象。在第一次轰鸣声后有人亲眼看到一个燃烧的天体自天而降,从南到北划过天空,在东北方向的远处消失。……好多村子里的村民都清楚地看见这个飞行物到达地平线时升起了一团巨大的火焰。”通古斯卡河畔伐那伐拉镇的谢苗诺夫回忆说:“那天早晨,天空北部突然裂成两半,林区上面的整个北部天空都被火覆盖了,从北面刮了一股热风,火烧火燎地灼人,衬衫象是着了火。同时他听到天上呼的一声巨响,自己被摔出21英尺远,顿时失去了知觉。后来天空明亮起来,又有一股炽热的风从北边刮过来……”[5]<br/>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当时通古斯地区的大气层、地下都已富集了大量高密度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复合,导致了“夹杂着巨大噪声的强风”,发生地震(地下等离子体复合),地下发出像火车和大炮一样的轰鸣声。那个自天而降的“燃烧的天体”正是由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团块发生复合而形成的。<br/> 更为详细的资料记述了幸运逃脱这场灾难的当地农民谢苗诺夫的回忆:“当时天气很热,我起床正坐在楼顶阳台上乘凉,突然,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强烈的火光。刹那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此后,火球由红逐渐变黑,然后就消失了……他们都说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火球,火球的光越来越强,当它从空中掠过渐渐地消失之时,随后是一阵巨响,同时一条刺眼的光柱直冲天空,紧接着出现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6]<br/> 很明显,这次爆炸是由这个巨大的火球引起的,那么,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火球,火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容易判断,在自然界中,只有来自电离层、磁层的等离子体发生猛烈复合时才能形成这样的火球。而一般高度在七八十公里以上的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云团为什么会降落至地面附近呢?这是由于地壳内积累了大量等离子体后,与电离层、磁层等离子体发生电磁感应而导致的。<br/> 资料表明,通古斯地区当时地下已积聚了巨量等离子体:<br/> “接踵而至的是发自于地下的隆隆轰鸣和爆炸声,犹如远方传来的炮击声,这次比第一次更响,同时又听到隆隆的雷鸣声,过了一刹那,又是一声爆响。[7]<br/> ……“他们不约而同地证实说,他们看见了北部天空中的“火球”,听到了爆炸的“长时间的雷鸣”。在距中通古斯盆地西南六十公里远的坎斯克,人们在街上听到了“强烈的地声”。[7]<br/> 爆炸的“长时间的雷鸣”也显示了是等离子体的复合过程,而不是核爆炸或其他形式的爆炸过程。地下的轰鸣声,也正是地内等离子体发生复合产生的响声。<br/>巨响和颤动刚刚停歇,天空立刻就刮起了狂风。咆哮的飓风将树木连根拔起,把牧民从马背上掀翻在地;房屋和篱笆被旋风卷走,窗玻璃全被刮碎,房倒屋塌。……——当空间等离子体复合为气体时,就可以产生这样的狂风。<br/> 风还未停住,天空又布满了浓浓的乌云,顷刻间下起了滂沱大雨,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大雨中还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奇怪现象:如尘土和地上的沙石像喷泉一样旋转而上,消失在阴云之中。空中燥热得不行,天空昏暗无光。[6]<br/> 按照一般的认识,大爆炸之后空气会十分干燥,而且温度也很高,缺乏潮湿的冷空气,为什么会很快下起暴雨呢?这恰恰是由于这次等离子体复合爆炸能量极大,使等离子体复合更多地以“分离复合”的形式(即复合为等离子体)产生,复合后形成新的等离子体,这些重新生成的等离子体再次发生复合时就一部分复合为空气形成强风,一部分复合为水形成暴雨。之所以尘土和地上的沙石像喷泉一样旋转而上,正是由于在这种剧烈复合过程中形成的强电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导致的。<br/> 即使经过这样的两次复合,等离子体仍未复合完毕,仍有大量等离子体继续发生平缓的辐射复合,这就导致了该地区数天的天空发光的现象:“爆炸之后整整三天,通古斯地区没有了黑夜,数千平方公里的旷野上空一直保持着明亮的橘红色天光,远在西欧的伦敦,一连几个晚上人们都看到了罕见的“白夜”,甚至借着天上的亮光还可以阅读报纸。”这样的发光现象,是等离子体复合爆炸明显区别与其他类型的爆炸的典型特征。<br/> 这个过程是由于发生等离子体复合爆炸后,空气被电离(通过碰撞电离、辐射电离、彭宁效应、热电离等过程),爆炸过后,电场减弱,离子开始复合,这个过程发生复合辐射——自由电子可以被电荷数为Z的离子所捕获,离子捕获电子后组成电荷较少的离子或中性原子,而被捕获的电子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能量,即以辐射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复合辐射。[8]<br/> 后来人们又在通古斯地区发现了成千上万颗亮晶晶的小球,像子弹一样深深地嵌在树上和埋在地下。经过分析,这些小球含有钴、镍、铜和锗等金属。[9]<br/>这些金属球正是等离子体复合形成的。<br/> 通古斯大爆炸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在方圆30公里的爆炸中心区域,树木被连根拔起,从爆炸中心向四面八方呈辐射倒伏。一般的化学爆炸或核爆炸不会将树连根拔起。之所以出现树木被连根拔起的现象,是由于地面和树木被自天而降的等离子体火球沾染了同号电荷(某种符号的电荷占的比例较大),由于同号相斥作用而使树木被连根拔起。<br/>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爆炸是如此的剧烈,甚至连南部九百公里之外的伊尔库茨克地震研究所也记录下类似地震程度的震动。震动波波及到五千公里以外的莫斯科和沙皇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甚至德国耶那城地震观测站也记录下来了强地震波,在其他国家如华盛顿和爪哇许多地震学家都记录了这次强烈的爆炸事件。”[7]<br/> 为什么这次发生在空中的爆炸却被地震仪记录到了呢?可能正是因为这是一次等离子体复合爆炸,而地震同样是发生在地壳内的等离子体复合事件,二者是同因的,所以这次爆炸能被地震仪记录到。<br/> 综合上述讨论可知,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空间等离子体复合爆炸事件;由于参与复合的等离子体数量极大,密度极高,产生的核爆炸效应也极强,从而导致了空前规模的大爆炸。从当时的记述“天空北部突然裂成两半,林区上面的整个北部天空都被火覆盖了。”“巨大的火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br/> 与此类似的但规模较小的空间等离子体复合爆炸也时有发生。如:<br/> 1983年3月26日晚,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地区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大爆炸。<br/> 根据数百名目击者的回忆,在发生大爆炸的那天傍晚,托木斯克地区的上空,先是出现一个像“照明弹”一样的东西,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然后它又变成一个大火球。接着,火球上出现了桔红色的尾巴和发出两三次蓝绿色的闪光。在眩目的闪光之后,在10公里的高空这个火球爆炸了,红色的火流射向地面,但没有达到地面就消失在夜空之中。爆炸时,半径150公里范围内,都可以听到雷鸣般的响声。<br/> 火球飞行时发出奇怪的响声,有时像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有时像发动机发出的扑扑声,有时又像铁皮屋顶在微风吹击下的轧吱轧吱声。<br/> 再有,这个火球带有异常强的电场。在通过城市和乡村上空时,电视图象受到干扰,路灯发生故障,电灯被烧毁。……这次火球是沿着通古斯一样的路线飞行。[10]<br/> 中性物质不可能产生这样强的电场,只有带电的等离子体发生剧烈复合时才能产生强电场。<br/> 另据记载,1947年2月12日上午10时许,一块大陨石从天而降,坠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以北的锡霍特•阿林山脉。这是距通古斯爆炸后40年的事情。估计有100人目睹了这一次壮观景象。以蔚蓝的天空作背景,一个大如满月的火球放射着太阳一般的光芒,自北向南飞去。它一边散发着耀眼的火花,一边以极快的速度横贯天空,继之以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大、可怕的烟柱腾空而起,浓烟一直升到30公里左右的高空,当地村子里许多人家的玻璃窗被震得粉碎。[11]<br/> 这次爆炸被认为是一块陨石引起的,但无论是陨石还是普通石块,都不可能通过摩擦生热之类的过程而发生爆炸。因为根据爆炸物理学,物质燃烧、爆燃、爆轰必须具备三项条件:1.要有可燃物质;2.要有氧或氧化剂;3.要有点火源。[12]而岩石一般都不是可燃物,目前发现的陨石,也都不是由可燃物组成。再者,化学炸药的爆炸实质上是一种剧烈、快速的化学反应过程,这个过程有大量能量释放出来,所以才会发生爆炸。核爆炸则是一种核反应,同样有更大的能量释放而发生爆炸。如果是一块天外的“陨石”坠落到大气层被摩擦生热,则并不存在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过程,所以这样的过程是绝不会发生爆炸的。也从没有人通过实验证明岩石摩擦受热会发生爆炸,所以认为“陨石”受热发生爆炸纯属凭空臆测。而空间等离子体在发生剧烈复合放能时则完全可以发生这样的大爆炸。当然,我们已经讨论过,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所谓“陨石”也都不过是电离层等离子体发生复合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这是由“陨石”引起的大爆炸。<br/>document.write(body1_61848); <br/>document.write(body_61849); 三、古印度“死丘”大爆炸探析<br/><br/> 经考证,古印度的一座城市摩亨佐——达罗,在公元前15世纪突然消失就是由于一次闪电引起的猛烈爆炸和大火而毁灭的。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季在印度河口的一个小岛发现一片古代废墟,所有迹象表明,这个城市是毁于一次突然的灾难。该地区到处是烧熔的黏土和矿物碎片,显示出一种爆炸和大火的痕迹。巨大的爆炸力将古城半径约1000米内的所有建筑物全部摧毁,还有一个明显的爆炸中心,在这个中心所有建筑都夷为平地,由中心向外延伸,距离越远破坏程度越轻。[13]<br/> 古印度诗史《摩诃婆罗多》中这样描绘:“突然空中响起巨大的轰鸣,接着是一道闪电撕裂天空,南边天空一股火柱冲天而起,耀眼的火光胜过太阳,被割成两半的天空——(与通古斯大爆炸相类似)房屋街道及一切生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br/> “这是一枚弹丸,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明亮如一千颗太阳,缓缓地升起在天空,光彩夺目照人……”<br/> “可怕的灼热使动物倒毙,河水沸腾,鱼类等统统烫死,水面飘着死鱼,死亡者烧的如焚焦的树干……”[6]<br/> 另外,印度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远古时发生过一次奇特大爆炸的传说,许多“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奇异的夕阳”、“黑夜中的白昼”(这些都是空间等离子体高度密集后发生复合导致的现象)等等描述。……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团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参与,因而爆炸威力无比。[14]<br/> “死丘”大爆炸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和传流下来的信息量较少。其最突出的一个特色是爆炸前出现大量“黑色闪电”,分析已知,闪电是空间等离子体发生复合产生的一种现象,而“黑色的闪电”则是由一些特殊的带电离子(等离子体)发生复合并伴随某些活泼化学物质如臭氧、氧化氮、炭基化合物等等燃烧而形成的。据分析,这次大爆炸同样存在许多核爆炸的迹象,这可能就是由于当时形成的等离子体密度极高,发生快速集体复合时形成了强烈的核爆炸。<br/> 由这次大爆炸中的“距离越远破坏程度越轻”来看,与电磁作用的平方反比规律相符,显示了它主要是由等离子体复合爆炸产生的电磁效应。<br/> 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表明,黑色球状闪电发生爆炸后,遗留下来的一种彩色小石块和炉渣样的东西,同摩亨佐•达罗大火之后遗留下来的残迹完全一样。[15]<br/> 这样的“彩色小石块和炉渣样的东西”正是等离子体复合(并与中性粒子化合)而形成的。<br/> 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空间等离子体复合过程会形成爆炸——只有当等离子体密度足够高、体积足够大,释放能量足够快速、剧烈时或具有特殊的等离子体成分时才会发生。<br/> 这类由等离子体复合引发的大爆炸如果发生在未来,则有引发核战争的危险:发生等离子体复合爆炸的有核国家可能会误认为受到核袭击而发起“反击”,一场核战争就可能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人类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固守“岩石破裂导致地震”的陈腐、荒谬观念,灾难还将继续。<br/> 发生在地下的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灾害,发生在地表的地震其危害性则更大。然而,只要人类正确地认识到它的产生机制,就能有效地加以防范——对电离层及地表电场进行全面监控,采取有效措施诸如注水、埋设导线等,消除城市地下静电能(等离子体)的积累,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br/></span></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