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欧阳修在《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扬他说:“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现在的书籍文献中对他简短的评价是:唐太宗,名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公元六四九年七月十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励精图治,文治武功,他的统治为封建社会时期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的统治被称做“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唐太宗的功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6 f& e0 D1 y& E# B" c; z' x8 l j2 U# F1 J+ r2 D
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4 M+ l* @7 Z2 S, ?$ N' D% h7 b
& T ?/ V8 ~; A6 d& a 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第二是戒奢从简。
8 y6 e5 \) o3 E0 f: _* C3 y G$ r" y1 w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 J8 B: e& w* k/ B \0 `) m$ T/ Z3 J1 y. [* c5 h: \9 [
这样看来,唐太宗好象真的是一个德才兼备,文治武功的千古名君;大部分的人应该这样认为吧!但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却恰恰相反地想说明从某个方面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却是个德行欠佳、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请注意:这句话仅仅是从某方面来看,总的功过是非来讲,他毕竟是功大于过。本人并非是在哗众取宠,请前来拍砖的同志首先明确这一点。 " `% X* Y3 r& m5 T# ?3 A
: m2 U& Y ^5 ]* P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唐太宗的名言,应该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常常拿这句话提醒自己或身边的人,但是说这句话的人自己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就以这句名言的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二: o; j" m4 N) e! \
# \$ ~" `: s8 e, e& M: s' r
在“以史为镜”的方面 7 O9 O3 |! h9 o3 E& n5 H
; `4 {. H! `+ f. Q; a1 x" G 唐太宗喜欢研究历史,自己也喜欢针对一些历史书写一些评论,他对于秦始皇与汉武帝为了求取仙药的事情,还批下了“神仙事本属虚妄,空有其名”的评论(在贞观元年)。可结果在公元六三六年(即贞观十年),辽东战役归来时,唐太宗却开始服用金石丹药。到公元六四七年(即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大势修筑翠微宫;第二年,他又再次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吃了这个外国骗子的“延年之药”,结果使病情恶化。公元六四九年(即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一代伟人唐太宗李世民终于不治身亡,这对于当初批评秦皇汉武的他来讲,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唐朝二十一个皇帝中,以唐太宗为首的,居然就有六位死于丹药(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太宗在晚年所著《帝范》一书用于教戒后代皇族,但在历史当中唐朝的各位“明君”不知道从中学到什么?从此事看来,唐太宗也不过是言行不一的平庸之人而已。 5 `9 N% K0 j3 u; e
3 S( L0 R! d# Q 此外,唐太宗在政治上犯下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实录》,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以前的皇帝都没有看,以表示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喜欢研究历史的唐太宗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惯例,但唐太宗却因为“玄武门之变”心里不踏实,深怕后世人对他杀兄篡位的行为做出负面评价,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虽史书记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已引来种种推想并举证,认为李世民曾修改两书。 请问唐太宗这样是真正的“以史为镜”吗?
# p. Z3 f' h9 L# a% \" Z$ Z
# U8 [+ ]* ?1 M 在“以人为镜”的方面
6 c2 M4 U- [& ?9 [4 I1 g3 o% w9 E
( _0 I, E# f+ Q& N/ h 唐太宗为了营造君臣一体的政治环境,“纳谏”就是其中之一。早年间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两百多次直陈他的过失。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姿态怎么放低,他还是皇帝,在贞观十年以前,他还能维持这样的做法,但是贞观十年后,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我个人推测可能跟长孙皇后之死有关。所以,在贞观十年之后,前后两次征伐高句丽,不听大臣们的劝告,不但唐太宗由此得了重病;而且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6 a& T$ @$ m: Y5 z' R2 {# o& X7 B" H
还有一件更是属“黑色幽默”的事情,就是在我印象中据说魏徵还是被唐太宗想办法弄死的(因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身边找不到这份资料,因此就此略过),不知道唐太宗真的有“以人为镜”吗?
( T+ Q1 C1 d- Y) _8 K! e- V: C1 \' e
还有他个人生活相当奢华。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也因为这样废了太子。唐太宗自己却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贞观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这样的风气一直影响到玄宗时代,而且愈演愈烈。
; e6 C# u" n8 r2 W6 i* R& g3 E: ]/ t- C/ c, k6 j% F& U% H& _
在个人道德的方面
( @3 ?2 ^6 ^& }3 o- C. f5 j% n# L
1 m3 N# |: N8 u5 X 这部份首推为了得到皇位,发动政变,拭杀同父同母的胞兄、胞弟,这是一种比畜生更不如的行径,唐太宗的道德有亏。也因为这样,所以唐太宗的后代每一个觊觎皇位的,也都会想到要这么来一手,因为他们的祖先给了他们这么一个榜样,就连太宗的儿子(魏王泰)就差一点要执行了。我想就算他营造出贞观之治,都难以弥补他这种错误于万一(基本上我认为以唐初人才济济,如果由李建成来当这个皇帝,也不会弄得太糟)。 4 B* \0 n! G) j+ T0 z/ b
2 [' p+ X0 ], h5 \$ n3 { 另外,唐太宗还做了这么一件忤逆的事情:早年间唐高组在举兵之后,曾经因为情势所逼,向突厥称臣纳贡,在学者陈寅恪所著《论唐高组称臣于突厥事》中甚至认为这一件事情的首谋是唐太宗,姑且不论事情的真实与否,但是在贞观四年,唐太宗灭东突厥之后,却跟唐高祖翻起这个旧帐,要当时身为太上皇的唐高组参加唐太宗的庆功宴,甚至不惜诋毁自己父亲的名誉来炫耀自己,那唐太宗这种性格跟不尽孝道的市井小民一样而已...... 9 @( W) ]: Q: p' M. ~
( s ]# D Z5 w Y8 l* i
综上,应该说唐太宗在执政初期所做的成绩还是大致令人满意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可惜他皇帝做久了,人品和道德智慧各方面都暴露很多阴暗,人性的丑恶也充分表现了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