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0 2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名山——天柱山(3)
(3)财神·赵玄朗即赵玄坛
中国,在封建主义制度下走过了非常漫长的一段岁月。封建王朝最大的利益拥有者,是皇帝。这一点,体现在权力上,也体现在财富上。中国历史上,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自己的臣子,富可敌国,与自己抗衡。所以说,皇帝,是封建社会真正的“财神爷”。
宋朝以前,人们喜欢把皇帝供奉起来,当作财神。
今日中国,也是这样:请看多少汽车上,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们的像,做成了“平安符”;试看新版一百元、五十元、十元大钞上,哪张上面没有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图像(或称“图腾”)?!英国、美国、俄罗斯……几乎世界各国,都将各自国家元首的图像,弄上了钞票。这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共性,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一大特色,一个传统。
在“赵玄朗”还没有被供奉成“财神爷”之前,中国历史上,不乏将皇帝供奉为“财神”的先例。宋朝之前的“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就被人们供奉起来,当了财神。
柴荣,即周世宗,后周皇帝,公元954-959年在位,邢州龙岗(河北省邢台)人,郭威养子。他曾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先后取后蜀阶、成秦等十四州,又北攻契丹等三州,为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因为他支持生产,扩展疆土,使天下太平,让人民五谷丰登,令国家平安无患,使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称他能干,擅于生财,所以把他当作“财神”,供奉了起来。
既然周世宗柴荣能够在江山没有一统的情况下,被世人尊为“财神”,那么,令天下一统的赵玄朗(赵匡胤),就更有资格当“财神”了。
历史上,赵玄朗也正是这样才被民间尊为了财神。
虽然史官们根据“断代史”的需要,将柴荣记成了“周世宗”,将赵玄朗(赵匡胤)记成了“宋太祖”——但他们俩,其实是同一个时代的两个大熟人,“拜过把子”,是患难与共的“把兄弟”:赵匡胤称柴荣为“大哥”。昆剧《赶驾》中,赵匡胤的一段唱词,真实地描述了他们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王站立在营门珠泪倾,猛想起当年投山东。
鹞子头吓死郭威命,十万里江山归柴荣。
天不幸我大哥把驾崩,宗训年幼登龙庭。
北汉王三载不朝贡,都检点领兵前去征。
兵行在陈桥有变动,黄袍加身扶孤穷。
高怀德苗训密言奉,改周为宋进汴京。
进京来百姓歌声颂,都检点果算一盘龙。
大宋的江山刚一统,王不该贪恋桃花宫……”
以上戏词中赵匡胤所说的“我大哥”,即柴荣。
柴荣死后,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成为“新一任国家领导人”。拥有整个天下的赵匡胤,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回,老百姓就更有理由将他当作“财神”供奉起来了!
赵匡胤有没有被宋趄的老百姓供奉成财神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赵匡胤的孙子宋真宗赵恒,通过一个“梦”,通过一系列的“天降诏书”,将“始祖配天”,让老百姓认可了“赵玄朗即赵姓始祖”。同时,还意外地将“赵玄朗”打造成了日后中国信仰最为广泛的“财神”。
赵玄朗被尊为“财神”,与宋·李攸《神传结坛之法与张守真》的文字有关:
“国初,有神降于盩厔县民张守真家,自言天之尊神,号黑杀大将军,玉帝之辅。帝命乘龙降世,卫护宋朝……神为守真传结坛之法,曰:“结坛有九。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旌旗、鉴剑、弓矢、法物罗列次序,开建门户,具有仪范;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周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倘非祷祀,不及备此三坛,亦当精洁辞意,鲜异花果,扣鼓集神,恳祷而告,去地九尺,焚香以奏,亦可感应也。中三坛则为臣僚设之:其上曰黄箓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箓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箓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此三坛所用法物仪范,各有差降。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凡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此九坛之外,别有应物坛,或六十四位,或四十九位,或二十四位。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如臣庶上为帝王祈祐,当作祈谷福时坛,凡一千二百位。或为父母师尊禳灾祈福,当为醮设坛,随宜增益也。”守真拜而受之。自尔多有征验,不能备记……”
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道释
《宋朝事实》是一部宋朝人李攸写的书。其中提到的“黑杀大将军”,“善结坛”,并且找了个叫“张守真”的人,传授其“结坛之法”。重要的是,其所结之坛,“上三坛”为国家所设,“中三坛”为臣僚所设,“下三坛”为士庶所设,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疏而不漏,不论您是帝王将相、臣庶百官,或平民百姓,只要您心怀景仰之情,结坛祭祀,就可以“顺天兴国”、“延祚保生”,还能“延寿”、“臻庆”、“去邪”、“续命”、“集福”、“却灾”……可以说是满足了天下各种人等的精神需求,使君臣百姓,皆大欢喜,堪称大宋王朝的“三个代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老百姓看来,只要筑上九个坛,就可以“顺天兴国”、“延祚保生”、“延寿”、“臻庆”、“去邪”、“续命”、“集福”、“却灾”——这可能吗?老百姓心里肯定会说:这事啊,有点玄!
所以,宋朝人把这个神人“黑杀大将军”结的“坛”,称之为“玄坛”。
——这当然是笑话。
仔细想想,与这位神人“黑杀大将军”所结的“坛”相对应的,其实只有一个“财”字。有了足够的钱财,“顺天兴国”、“延祚保生”、“延寿”、“臻庆”、“去邪”、“续命”、“集福”、“却灾”,就都能成立,否则,都是空谈。
所以,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徐而缓说:“搞钱是真功夫”。
这个故事,经由文人之笔、文人之口,流传到民间,很快就被南宋、元、明三朝的老百姓所接受,并将那个“号黑杀大将军,玉帝之辅,帝命乘龙降世,卫护宋朝”的“天之尊神”,对应到了宋真宗塑造出来的“赵氏始祖赵玄朗”身上,并因宋朝避讳的需要,和他擅长“结坛之法”,而将其改称为:“赵玄坛”、“赵玄坛元帅”。
所以说,赵玄朗即赵玄坛。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问题:
“天柱山真源万寿宫为什么要修‘三千六百余间’?这个数字有着什么象征意义呢?”
这里有纪念“黑杀大将军”擅于“结坛”的因素。因为这个所谓的“黑杀大将军”,其实就是后来被民间尊为“赵玄坛”的“赵公元帅赵大财神赵匡胤”——他即是“玉帝之辅”,又是奉玉帝之命,“乘龙降世,卫护宋朝”的“天之尊神”。
细心的读者会留意到:“神为守真传结坛之法”,分“上中下”三坛,共九坛。其第一坛名叫“顺天兴国坛”。天柱山“真源万寿宫”之所以修新旧房屋“三千六百余间”,对应的正是“顺天兴国坛”的三千六百个星位。其目的很虔诚、很明显——在于祈祝“顺天兴国”。
这个数字,与赵玄朗为天上人间的“总真仙”的身份正好相符,因为“总真仙”是天上星宿的“总书记、总领导人”。
您也许要说了:你为什么要将“黑杀大将军”说成是“赵玄朗”、“赵玄坛”呢?符合“黑杀大将军”形象的神灵,可以是“钟馗”呀!
请注意,钟馗不是“玉帝之辅”,而是“阎王之辅”,此其一;其二,钟馗与“结坛”、“卫护宋朝”的说法,相去甚远。
历史地看待“黑杀大将”、“玉帝之辅”、“善结坛之法”、“卫护宋朝”这些词,它们均精确地指向一个人:赵姓始祖赵玄朗——只有他才真正符合这些特征。
首先,民间流传的“黑杀大将军”,使“赵玄朗”演变成“赵玄坛”,成为可能;
其二,宋朝需避“元、朗”二字,将“赵玄朗”避讳成“赵玄坛”,既避了“赵姓始祖赵玄朗”的讳,又表述了赵公元帅擅结坛、护佑大宋朝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其三,中国民间造神,均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赵玄朗也是这样。据元·无名氏《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中说:赵玄朗是秦时人,因避秦乱而到终南山精修方术。功成之后,奉玉帝旨诏,任神霄副帅。因为他是终南山人,属于陕西,所以,陕西人赋予赵玄朗秦腔中的“铜锤花脸”形象,具有鲜明的陕西特色:面黑色,头戴铁冠、手持钢鞭,骑黑虎、飘长须,可以说是威风凛凛,既有男人味,又有神人味,具有一定的镇慑力——这种形象,与李攸所记的“黑杀大将军”的形象,如出一辙。
——需要指出的是:《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中所说的“赵玄坛是秦时人,因避秦乱而到终南山精修方术”一说,实不能成立。因为,遍查史书,秦朝并无“赵玄朗”这个人。透过历史看现象,穿过时空看本质。我们知道,《三教搜神大全》是元朝“无名氏”编的,很明显,为了免于被刚刚建立的元朝政府所伤害,这个“胆小”的无名氏,只好将原本特指“宋朝”赵匡胤(赵玄朗)身上发生的事,改编到了所谓“秦朝”的“赵玄坛”身上。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的事,实在太多、太多,这个生活在元朝的“无名氏”,编了书,为什么连名字也不敢留下来?——今天的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他的苦衷。但这个“无名氏”又是大胆的、可敬的,他为我考证出“赵玄坛”即“赵玄朗”,留下了最宝贵的一笔、留下了历史上很难得的一条小尾巴,即“赵玄坛讳朗,字公明,乃日之精也。”——这儿,他明确指出:“赵玄坛讳朗”——明眼人一眼即能看出:“赵玄坛=赵朗”,“赵朗=赵匡胤”。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教搜神大全》应该是一本由宋的遗民编的书,而且,这个“无名氏”,还是一个名副其实、“铁杆子”的“赵宋王朝的粉丝”——他宁愿不留姓名,也要把赵家的神灵,写进“中国神统”。
最后,“黑杀大将军”所传“结坛”,可以代代相传、令赵宋江山永固。所以,这个“黑杀大将军”,应为“九天司命真君”所化,因其擅长结坛,最后被民间附会成了“赵玄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