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报恩寺地宫挖掘工作给南京人带来了一连串惊喜——舍利函、宝珠相继出土。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新发现了写满姓名的石碑,连同先前铜钱上的字迹,让地宫的身份愈发神秘。难道是大报恩寺地宫身份搞错了?本报大报恩寺报道再次引出新“谜团”,多方专家依然无法破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已经抵达南京,这位曾经主持过雷峰塔地宫发掘的考古界泰斗,将和各路专家一起参与这次开启铁函和内部文物鉴定工作,揭开大报恩寺遗址地宫的神秘面纱。
警戒范围扩大,地宫出现塌方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大报恩寺地宫考古现场,却惊讶地发现警戒范围进一步扩大——距离考古工地两百米的地方拉起了一道警戒线。“除非是考古队员,其他人都不能进去了。”
记者在考古工地外围发现了一个位于垃圾场和工地交界处的缺口,通过此处直通考古工地上搭起的铁棚。而在距离铁棚五十米的地方,还有一道警戒线。远处铁棚的大门却总是被随手关上,与几天前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铁棚周围戒备森严,只有站在旁边的晨光宾馆楼上才能勉强看到里面的情况。记者在这里远眺考古现场,铁棚里头戴安全帽、手戴白手套、脚穿胶鞋的考古人员正在“井”底工作,两天前撤走的红色定滑轮也重新投入了使用。据记者了解,目前,地宫发掘已经深入到了地下6米,由于地宫四周都是泥土,没有用砖进行加固,导致了地宫四周泥土的松动,出现了塌方现象。
舍利函有望揭开谜团
17日晚上9点,考古专家们迎来了此次挖掘的第一个高潮——现场发掘出长0.5米、宽0.5米、高1米的铁质舍利函。据介绍,这应当是国内体积最大的铁质舍利函,它的正式名称叫盠顶宝函。此外,法门寺藏有佛指舍利的铁函长度不到0.3米,雷峰塔地宫藏有佛螺髻发的铁函长度也不过0.35米。
考古专家介绍,按照等级规格,金陵大报恩寺与法门寺、灵光寺同为皇家最高级别寺院。如果地宫里面能出土舍利函,也应当是五重。相比之下,大报恩寺塔地宫内目前出土的铁函比法门寺藏有佛指舍利的铁函以及藏有佛螺髻发的雷峰塔地宫都要大,因此非同寻常。
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级别的佛刹,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地宫内藏有的舍利会不会是释迦牟尼的?
根据历史记载,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与大报恩寺塔有缘。相传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把释迦牟尼舍利子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匣散施给世界各地,并建塔供奉。其中19颗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并在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修建了19座宝塔供奉舍利,金陵长干寺塔,其地理位置与金陵大报恩寺基本吻合,可以认作是大报恩寺的前身。
记者了解到,铁质舍利函上有字,但未经清洗无法确认具体内容,有关部门争取尽快召开发布会,为这座神秘地宫“正名”。舍利函已被送往南京博物馆。
两大谜团直指地宫“身份”
18日凌晨,挖到地下5.7米时,一块神秘石碑出现。据考古人员称,这块石碑是于凌晨3点多被吊出井口。该石碑有约1米高,宽60厘米,上面可见工整清秀的楷体铭文,刻有“一娘”“三哥”“男德兴”等。
专家称碑文的内容显然与皇家御制诰命诏旨的御碑完全不同,更像是信众募缘题名的石碑。在唐朝大中八年的泉州佛教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上,就有相似文字内容,记述的是募缘捐建此经幢的善信,诸多捐款、捐物的善信。而上述经幢所提到的姓名中,也有不少女子,她们的名字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数字为其名的。“这种取名习惯,是唐宋时期女子非常普遍的。”
而明代的皇家寺庙地宫,如何出来一块唐宋时期的刻有百姓姓名的石碑?根据历史记载,在明永乐前,大报恩寺塔所在的位置也是多个寺庙所在地,因此有专家提出,这座地宫有可能是多个地宫叠加的。“依照石碑内容和其他的发现,这个地宫还有可能是宋代的天禧寺地宫。”
无独有偶,又有专家称,此前发现的撒在地宫内的数百枚钱币也并非以往所理解的“永乐通宝”,而是一种带有龙纹的花钱,又叫厌胜钱。这批钱应该是为地宫瘗埋而特铸的,专家称,虽然龙纹在历代钱币上还是比较常见,但现存的龙纹钱以宋、清代两朝居多。种种迹象,把本来有500多年历史的明代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又往前推进了100-3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