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文教市场的产品竞争也应注意高附加值
单纯(德国波鸿大学教授,“2008年国际学人”)
转贴自:儒教复兴网
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全球化过程中经历了殖民、奴隶贸易、垄断生产和消费市场、传教和兴办文化教育事业这样几个明显的阶段。特别是进入结束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时期,西方几个主要的大国在近代世界各地兴办大学的基础上,开始了更新换代的各种规模和层次的文化教育的全球拓展活动,使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仅成为他们物质产品、资本产品和技术转让和管理方式的消费市场,而且也成了巩固和扩展这些市场所必需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消费市场。西方的生活方式、教育理念、文化教育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认同标准、大众传媒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企业管理和政治制度等等,都成了国际思想文化消费市场的垄断力量,使冷战结束之后的全球化时代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国际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效应”。
就以美国在中东地区所制定的政策和实际的竞争地位来看,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为了排挤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在这一地区的历史垄断地位,美国在政治上积极支持这里欲求独立的阿拉伯民族,暗中促成他们发展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并在文化教育方面资助他们,使他们逐渐接受美国式的政治和文化理念。到上个世纪末,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在中东地区开办培育高层次的、亲善美国政治和文化精英的大学,如美国埃及大学、美国贝鲁特大学和美国迪拜大学等,在一个有着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长期冲突并遭受过基督教世界长期殖民的地区培育出了亲美的政府和精英阶层,并逐渐将这些影响渗透到社会大众,奠定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调停人地位,也为美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市场的竞争奠定了目前还难以动摇的基础。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所施行的这种经济、军事、政治和教育文化的竞争策略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效用,如我们所知的欧洲“马歇尔计划”和亚洲的“麦克阿瑟改革”。
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传统而且又在迅速和平崛起的大国。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有很长一段必要的历史时期以“廉价劳动力”(cheap labor)的物质产品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谋求自己的稳步发展。但是我们民族两千多年来所积累起来的思想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和开放、特别是参与国际教育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却明显地滞后于我们的物质生产产品。这部分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转化和参与国际同产品市场的竞争,将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物质生产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培育亲善的国际贸易和交往的人文环境,为我们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确立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基督教的新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了精神文化资源对于人类发展和交流的特殊意义,所以强调“新教精神”(the Spirit of WASP)作为其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它包含敬业、友善、忠诚、自由、进取等一些基本价值,它们都被浓缩在美国新教移民的价值观中,其象征就是美元上印着的“我们信赖上帝”(In God We Trust)。这种宗教价值观是美国人所谓的核心价值,它伴随着美元的“票面价值”(surface value)在全世界流通,为美国在全球的竞争营造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而中华民族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沙漠丝绸之路”时期,我们的丝绸和儒家思想都是当时世界的高端产品,“海上丝绸之路”时期,我们的瓷器和新儒学和佛教也是当时世界的高端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都为世界瞩目。当今我们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也开始提倡高附加值的物质产品与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理念,而这两种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中国人身上都是十分丰富的,开发它们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既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前景广阔的。
我们目前在全世界以合作的形式开办的并以培训汉语为目的的“孔子学院”已迅速发展至数百所,而按规划到2010时将达到500所,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自然是有益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短期语言培训的项目在通行的国际文教市场上仍然是属于粗放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它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增加异质文明体系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还很有限,而且西方社会被广泛认为是一个“二级传播”(two-step communication)的文化信息消费社会,以知识阶层为代表的社会成为全体社会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这些“意见领袖”往往就是那些高文化知识附加值的消费者、传播者和指引者,他们的主要精神消费品是凝聚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信息的书籍、学术研讨会、大学的讲座和课程、学术刊物、网络产品和各种广泛的思想议题。这些“软性”思想饮料在单一的语言培训中难以开发和营销,因此,“孔子学院”无论是在开发目的、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上都仍然处于一种“高成本低产出”的弱势竞争状态,而西方社会向世界推销的文化教育产品却处于强势竞争状态,单一的语言培训如“莎士比亚学院”或“歌德学院”在其产品中的地位相当有限,相反,它们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在国外办综合大学、资助高端的多学科的国际学术思想交流、输出代表本民族强势文化传统的政治、宗教、经济学、哲学、法学和管理学课程、创办国际校区、选派并资助各种渠道的专家学者向海外推销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产品方面,营造了国际交流中的优势竞争文化氛围,也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传统的物质消费品的文化品牌价值。这些情况值得中国有关方面密切关注。就历史传统和思想精神的内涵来看,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软资源”,西方社会在结束了“意识形态冷战”的冲突之后又面临着宗教价值方面的“文明冲突”的挑战,中国则从结束“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了“创建和谐社会”的非凡历史时期,相比较起来,我们的“贵和”、“德邻”、“仁爱”、“诚信”等传统思想资源的优势则逐渐凸现,其在转向世界文教思想市场上的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潜力巨大。因此,我极力呼吁调动国内各种因素积极开发我们的优势精神文化产品,增加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扭转精神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巨额逆差的局面,争取协调好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平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