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9月17日,开罗时间凌晨3时12分9(北京时间8时12分),141个国家的1亿多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的胡夫金字塔的考古发掘工作。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小机器人进入胡夫金字塔王后殡室的南通道,开始进行为时近两个小时的探秘活动。
胡夫金字塔是吉塔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其建造年代距今虽已4500多年,却有非常惊人的精密设计和准确的建筑方法,建造技术与现代不相上下。它比意大利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大3倍,比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高54米。胡夫金字塔的底部为正方形,一边长约230米,各边与平均值的误差最大只有11厘米;四角全为直角,最大误差仅4´(1´等于1º的1/60)左右;四个角分别准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倾斜角度准确地呈51º52´,各个斜面皆呈正三角形的形状。
精密设计建造的金字塔,其内部结构非常精巧。从高出地面17米位于塔北壁的入口禁区,是一条通往“地下墓室”的下行通道。下行通道高1.2米,宽1米,倾角26º16´,下行约97米后再经过一段9.7米长的水平通道,便到达地下墓室,其位于地下30米处,大致在金字塔顶点的正下方。
在下行通道中途有一条通往上方的上行通道。上行通道长约40米,而坡度、宽度与下行通道大致相同。但进入上行通道入口4.5米处被以3块5吨重的花岗岩堵住。走过上行通道便进入一条大长廊。大长廊高8.5米、宽2米、长47米,侧面是采用7段的突出结构,越高宽度越窄。
穿过大长廊便到达“预备室”,此处设有陷阱,经过陷阱即进入“国王室”。不过在“国王室”并未发现法老的木乃伊,里面只留有一口无盖的石棺。“国王殡室”东西长10.46米、南北宽5.23米、高5.81米,距地面58米高,向东偏离中心轴10米。在“国王殡室”西侧地板下测到有未知空间存在。
“国王殡室”上方是分散重力的“重力分散室”,由9块各重50吨的花岗岩横梁形成5层空间,最上层组合成人字形,使集中于“国王殡室”的重量分散。“国王殡室”还有2条通气孔正好位于南北向的中心轴上,北边通气孔呈31º角,南边的呈45º,都通到金字塔表面。
由大走廊旁边穿过一条长20米的水平通道,可到达“王后殡室”。它其实并非王后的墓室,而是第二次设计方案所建造的密室。其东西长5.74米、南北宽5.23米,高6.22米,顶部呈人字形结构。它同样设有两条通气孔,朝南北向水平延伸1.98米后,以大约30º的坡度往上升,但只达中途便中断。
究竟胡夫金字塔内为什么要建“国王殡室”、“王后殡室”、“地下墓室”这3个房间呢?另一个让人费解的是通气孔。“国王殡室”在南北方向伸出2条通气孔直达金字塔表面。而“王后殡室”伸出的2条通气孔,却未达金字塔表面,而在中途结束。如此,通气孔的作用根本就无从发挥。
“王后殡室”的墙壁由正方形的花岗岩石块砌成,没有缝隙,南、北墙壁各有一个小通道。过去这里是“禁地”,9月17日,这里成了一个临时小演播厅,电视主持人将此次探测过程的实况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为“金字塔漫游者”的机器人是这次探秘活动的“主角”。
“金字塔漫游者”造价约20万美元,有美国“我机器人”公司设计制造。它长30厘米,宽12厘米,高度可在11厘米至28厘米之间调节,重量仅2.7千克。它装配有可用来测量岩石厚度的超声波传感器、世界上最小的地面探测雷达系统、力度测量仪、导电传感器以及一个由视觉纤维构成的高分辨率光纤摄像镜头。
机器人于17日凌晨3时12分走进南通道开始探测。一名工程师在“王后殡室”通过遥控器指挥机器人前行。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则作现场讲解。其实这个神秘通道的开口已经被发现了一个多世纪。1881年,考古学家迪克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并打开了通往“王后殡室”的通道。
1920年,英国金字塔探险家莫顿.艾德加对神秘通道进行研究。之后,德国考古学家鲁道夫1993年发现在通道约65米深处有一道石门。“石门后面到底有什么呢?”而这次的探秘就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突破石门的阻挠,探测它背后的秘密。
那道石门厚度为9厘米,事前机器人已在石门上钻开了一个直径约为1厘米的小孔。“金字塔漫游者”在行走了1小时后到达了神秘通道的尽头,即石门前。在专家的遥控下,小机器人将一根携带着高清晰摄影探头的光纤透过钻好的小孔送入石门背后。
随即探测现场监控屏幕上出现了另一道石门。这时,哈瓦斯解释说,这证明此前发现的石门并不是南通道的尽头,“新石门”的出现又给人们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念。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这使困扰考古学家9年之久的南通道再添新谜。、
胡夫金字塔的谜团解开一个又会新出现一个。1990年,一名游客的马踩上了一个石板,滑倒在吉萨狮身人面像背后的地区,此外沙丘里的石块随即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随着挖掘面积的扩大,考古专家发现了一片金字塔劳工的墓葬群。
这片墓葬群的墓主既不是外星人,也不是奴隶,地势较高处埋的是技工和官员,较低处埋的是一般劳工。经发掘已发现了上千座小墓和80座大墓,并重现了被深埋在地下的一座城市。
在这座失落的城市中,有金字塔劳工的住所、面包房、食物制造设备、工作坊、街道、城墙等。在墓地中死者的陪葬品中还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表面金字塔是由技术娴熟的工人完成的,而不是由奴隶建造的。
根据对古城以及墓群的测算,考古专家认为,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劳工大约有两万人,而不是以前所说的十万人。他们大多是贫苦的农民、工匠和其他手工艺劳动者。法老用食物来换取他们的劳动。招募而来的民众轮流从遥远的小村落迁往吉萨,在那里工作、生活和终老。
如今,但我们面对矗立在吉萨的金字塔时,似乎觉得他们是建在沙地上,其实不然。他们是建造于吉萨台地的坚硬岩层上,所以即使经过45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有关金字塔的众多谜团,也依然在争论之中,而要得知建造金字塔的真正目的,第一部就是要寻找到胡夫王的真正坟墓。
19世纪法国旅行家C.F.德沃尔内对金字塔德描述,或许最能表达金字塔对我们的震撼:“人们在到达这些人造山峰之前10小时,就已经看见它们了。人们越走进它们,它们似乎越显得遥远。当人们距离它们还有1法里时,那些金字塔就好象悬在人们头上,使人觉得已经到了塔脚下。”
“总算能用手摸到塔了,此时人们感慨万分,无法表达。高高的塔顶,陡峭的塔身,广阔的塔面,沉重的基础。一想到如此巨大的岩石居然是那么渺小软弱、在它们脚下爬行的人的作品,所有这一切均使人目瞪口呆,惶恐不安,自惭渺小,肃然起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