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紫禁城——这座明清两朝的皇宫,自从明朝永乐十八年至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420年至1911年),这491年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执政和居住。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皇帝生涯。
; S/ e- D' z# L. A1 b, P: B c0 d6 U/ L, S8 \, _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2 h7 S. _7 L+ W8 e+ i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9 k, S, `' Q7 t& X. f, V
2.上午7:00——9:30早膳;8 ?4 z+ [% J$ n( t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 S5 I& x% K( R# r6 m) M; R+ V c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 ~# S3 v# ]* x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 x3 N9 q7 Y" I+ m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 T3 z1 I' h+ a" O0 r2 x4 `& B' I" |5 k0 u5 W! k$ z* s! E
首先我们说说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饰。皇帝的衣着服饰不仅为防暑御寒,而且是地位、权力的象征,神圣与威严的体现。到了乾隆年间,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披领、马蹄袖的风俗,又沿袭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还有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来表示皇权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 w; V2 @3 I) O
- L; e) z6 ]8 F' q, G皇帝的衣服的图案和颜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则就要杀头的。
* L5 C7 y7 P% n& R/ U D2 W: I; e/ H8 |# x) T4 Q4 Q) i1 z7 }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严格的制度所规定的,而且这种制度和季节是分不开的。皇帝按季节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式样、颜色规格,文饰他都有严格的规定。 " l+ ]/ i0 ?/ q* X" S/ a
5 `' u4 C- Y- {: l7 v, w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种服饰,又有皮、棉、夹、单、纱等冬天夏天的分别。9 |( D5 G1 B: l7 a3 H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而且更换频繁。在清宫内不但设有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服饰,而且每天还有一批太监,专门管理皇帝的服饰和穿戴。不仅如此,还建立一种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
5 _* R/ n& u) ^1 s( J' q6 e4 {) d8 b: H$ L- ~4 f# a" s% a+ p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旁边的寿康宫、寿安宫。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
2 L: p1 c o5 Q4 ]6 s& j
4 ?; E; M# F0 W k4 S( V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请安”,要出吉祥门,乘坐两人抬的轿子,经西二长街、出启祥门。乾隆当了太上皇,嘉庆皇帝请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项。
( T$ v. q+ |4 Z; \7 Q/ T1 v* O
' i8 ~& m0 h5 t$ k9 ~1 ^, K# j清代晚期的慈禧当太后时,三度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宫殿,一反祖上的规定,仍住西六宫的长春宫、储秀宫等处。当时的皇帝光绪请安的路线也只好随着改变。+ a; l3 }; y/ _' F
4 u8 A9 @- x$ f5 m. w) O' v
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
; m4 v H6 y5 E# k+ m l, ]
. l, z3 ~# y5 J0 Y- n" k雍正皇帝曾经说过:清圣祖康熙60余年的治国方略,是后代千秋万世都要学的,所以我就让人以圣祖的《实录》为经,《圣训》为纬,按编年和分类两种格式把这些治国方略编纂起来。
3 K" c1 S$ y6 r& L0 }# _
+ c n# x7 F0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学习先祖的圣训,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经过长年累月地学习和领会之后,他们再调整、制定出自己的统治策略。
0 x5 U! \+ Y- y& t$ B# K3 X+ i$ I+ J ~4 K
早上七点到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 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时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果临时需要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过来。
/ V% b! d0 v" {
: M( {0 V! M3 n( w6 F7 E: X
; \& i2 F$ ~% n5 B- ^3 s按照清宫的饮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饮食有日常膳和各种宴会之分,日常膳是由御膳房负责,各种宴会由光禄寺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宫内的御茶膳房共同承办。皇帝的御茶膳房下面设官员、厨师杂工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两处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
/ h- t1 `. B* x; Y6 }
9 X$ ~0 g+ k( t5 X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所以,在清宫档案里留下了大量的膳单和《膳底档》等丰富的资料。在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还要负责监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膳食主次有别,不能影响主料的原味。
T+ L/ {. q9 O( U Y( l/ Q4 P) d; ]
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三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 `+ C5 h5 h' H' s' D4 h+ l
Y2 E3 x, J6 V8 c P! k/ |
皇帝就坐后,传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古人认为如果饭里有毒,牌子是会变色的。
, W$ U$ B5 P8 P- S1 R7 q. t& F4 w! Y3 D+ b2 ]6 _2 e
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皇帝吃的饭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
# i+ o$ t. K, q) q% x* A2 K& U$ t8 p" d! g7 w/ j" k+ Q# E
除了平时的御膳,过年、过节皇帝还要举办宴会。在乾清宫举行的内廷宴是清代皇帝与他的家眷、亲王、皇子等举行的团圆家宴。皇帝为其他少数民族首领或地方大员举办的宴会,叫外朝宴,主要是礼仪性的,地点多在保和殿。此外,还有千叟宴等宴会。
" h+ _1 ` u$ g( c
& C# U4 U/ e& |" s+ R) _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见外国使臣等,是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极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属于特殊的政务。 - k- w6 L9 b9 U. M" M* q }4 I
: R' F4 j6 N- j; B9 C( U
我们先看看皇帝如何处理日常政务。
, F8 U% j9 f- y o, Q' h6 n1 L4 A/ R) F
皇帝在吃早饭时,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子递上来,叫做“膳牌”,由皇帝决定饭后召见谁。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章、召见大臣议事。有时召见一个人、有时几个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召见四五起,每天召见的次数也不等。& Q3 [/ B3 x/ \1 m8 V( b
, [* t% P `# a+ g! E) A( p, g( {皇帝在召见大臣的时候,要询问各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清代虽然设有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例如议政处、内阁、军机处等,但这些机构并没有决定权,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7 \: s" j! X4 A9 r2 g
; l: T' |, Q/ [- p( ` T+ \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勤于理政,朱批谕旨不用别人代笔。雍正皇帝批一个折子动辄数十字甚至数百字,乾隆对臣下奏折也是“详细览阅,不遗一字”。勤政的皇帝,常常会批阅奏折一直到深夜。
" t% Z7 z7 v N1 S4 |9 g1 Q$ i
; K+ J! z+ ^. v; N皇帝处理政务的另一种方式是御门听政。这有些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规定,皇帝逢五视朝,政务繁忙的顺治、康熙皇帝几乎是每天听政。御门听政的时间多在黎明,许多重大决策,如康熙十二年讨伐吴三桂叛乱的决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击沙俄侵略中国的雅克萨战役决策等等,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
* n9 l& M. g2 w$ m, W. A7 h; _) a- X; {% ?, g. _. j1 B, g
自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很少勤政。咸丰之后,御门听政便废弃了。同治、光绪两朝,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便变成另一种方式了。
9 O4 r- Z* Z! P A3 T1 n
6 j7 R+ d9 X% T* Y/ k; d清代晚期共有三次垂帘听政:第一次是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二年二月同治大婚亲政为止,计十一年零两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