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96|回复: 2

“长寿之乡” 拜访巴马番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4 01: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寿之乡”,拜访巴马番瑶

  施晓亮 文并图

  全国141万瑶族中,有99万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的一族,大多数散居在富川、巴马、恭城、金秀、都安、大化等6个瑶族自治县及龙胜、隆林等几个各族自治县之中。这个中国南方“山地民族”支系较多,有布努瑶、盘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八排瑶等。

  2月底3月初,记者分别驱车来到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广西少数民族博物馆”龙胜各族自治县,分别拜访了瑶族最具特色的两个分支:番瑶和红瑶。

  一番瑶,隐在深山人不知

  番瑶生活的主要居聚地东山乡,距离巴马县城60多公里,最后19公里山路极其艰险,让越野性能极强的三菱车颠簸挣扎了一个半小时。番瑶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九分石头一分土,人均耕地仅半亩左右,三分之二是在石缝里,碗一块,瓢一块,土壤瘠薄,易旱易涝,素有“三日无雨地冒烟,雨下三天被水淹”。住在大石山区的瑶民,现在还使用原始的耕作工具“公婆犁”以及翻锹等耕作。

  陪同记者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蓝玉国就是纯正的番瑶,他的老家卡桥村巴根屯距东山乡政府2公里。只所以领记者到巴根屯,是因为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瑶族杆栏式木楼,以及现在极难见到的瑶族传统服饰,还有传统的铜鼓。

  巴根屯一共十几户人,大部分已经住进石瓦结构的住房了,瑶族传统的杆栏式木楼,因为需要经常维修、易失火而渐渐失宠,现在全村仅剩四座。木楼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坐落的方向不限。木楼分三层:吊楼下为第一层,圈养猪、牛等家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和物品。木楼的建造无须一根铁钉,却十分坚固。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番瑶平时的穿着打扮已经完全汉化了,即使在大山深处的巴根屯也不例外。因为传统服装不仅生产生活不方便,而且每次穿戴都特别费事,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在蓝玉国的请求下,正要上山干给庄稼施服的一位老年妇女罗美秀回到木楼上,召呼自己的儿子蓝金辉,儿媳蒙美莲翻箱倒柜找出祖传的瑶族传统服饰,认真地打扮起来。蓝玉国介绍道,这是巴根屯仅存的几套传统服饰了,特别是纯银打制的胸饰和头饰,会打制的民间工匠都已辞世,打制工艺也基本失传了。

  穿戴完毕,罗美秀的儿子儿媳围坐在木楼里的火塘边,抽着土烟唱起“戏话歌”。蓝玉国介绍说,这是番瑶青年结婚时唱的情歌。番瑶有以烟探情的风俗,番瑶男女青年个个年纪很小就学会了抽烟,到了恋爱年龄,通过喜庆日子和逢年过节走到一块,当一方相中对方 时,为了试探对方是否愿意与自己谈情说爱,就互相递烟探情,一旦对方接下烟,说明对方没有意见,双方就以歌对答。

  番瑶妹仔有个习惯,一个人可以同时跟五六个甚至更多的男青年甚至更多的男青年恋爱,谈的人越多,说明女方不但漂亮有魅力而且聪明伶俐能干,父母也以此为荣耀。这样往往就出现几个男青年同时到一个女方家探情、争相帮助女家劳动的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几个男青年并不因此感到悲观失望,反以此感到无比光荣。当女方择优录取其中一个身体健康勤劳能干为人忠厚为自己的心上人以后,其他几个男青年分别要别买一些礼物送给他们,以示夫妻不成朋友在,友谊长存,祝贺他们美满幸福。

  番瑶只有一个传统节目,祝著节,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了让记者有一个感性体验,罗美秀和儿子儿媳走下木楼,架起铜鼓,给记者表演了祝著节上最主要的节目——铜鼓舞。

  番瑶过祝著节是纪念番瑶创世母神密洛陀的生日。流行在东山乡番瑶民族中间的铜鼓舞包含祭神、娱乐、爱情3个方面,用铜鼓两面、皮鼓一面,2人(多为女性青年),对面而立敲击铜鼓。皮鼓摆在两面铜鼓中间,舞蹈动作由打击皮鼓者表演,另有2人拿簸箕伴舞。其舞蹈动作有高跳,远近跳,朝天动作,朝脚下打,前后左右打,侧身打,蹲腰打,整个表演过程灵敏度高,手法多变,节奏紧密,表现了番瑶人民能歌善舞的精神面。

  二长发红瑶妹,人人心中有一颗“瑶王印”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皆山,属岭南山脉越城岭山系,全县溪流遍布,网络四乡,有“万山环峙,千水分流”之说,瑶、苗、侗、壮、汉5个兄弟民族聚居此地。古时由于战乱频繁,颠沛流离的各族先民们汇聚到这森林茂密、峡谷溪洞纵横的龙胜崇山峻岭间,凭借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栖息、生存、繁衍,形成各族大集中、小分散的聚居格局。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瑶、苗人民多聚居高山密林、荒山僻壤,垦山辟梯田;侗族人民多聚居在半山和坝垌溪流两岸,开坝地营田垌。中国著名的民族研究专家费孝通先生曾用“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来生动概括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红瑶”因妇女身着红色服饰而得名,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红瑶有3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海拔最高的山峰——福平包周围,使用的语言分为平话和山话两种,平话属汉藏语系,而山话属苗瑶语支,操平话的红瑶和操山话的红瑶生活习惯、民族风情无丝毫差别,但语言却迥异甚至难于沟通。

  红瑶妇女爱美出了名,爱蓄长发也出了名,她们以长发为美,从七八岁就开始蓄发,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发就有一米以上。龙脊梯田下的黄洛瑶寨68户人家,头发超过一米的妇女就有60多位,最长的达1.8米,以“集体长发之最”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红瑶妇女认为,头发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能随意丢弃,她们把梳头时梳落的长发一根根收集起来,珍爱地与长发一起盘在头上。红瑶妇女蓄发、护发、洗发都是沿袭祖传秘方,从不外传。家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瓷罐,那是专门制作洗发、护发方剂的,主要成份是淘米水。红瑶女用自制的“洗发露”浸润,洗完头发后不急于冲洗,而是让洗发露在头发上至少停留半小时以上,让营养充分吸收后才到山泉旁冲洗,让头发自然风干。这样洗出来的头发,长得快,柔顺、乌黑亮丽,不开叉。

  一米多的长发,隔二三天就要洗一次,生活中多少有些不便。前些年,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留长发的越来越少。近几年,来龙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到瑶寨就是慕名来看红瑶女的长发。红瑶人从旅游中得到了实惠,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价值和魅力。现在,蓄发的年轻姑娘越来越多,穿着民族服饰成了日常的习惯;为保持传统的民俗环境,村民们自觉地不建砖房,毫无雕饰的吊脚木楼成为龙脊梯田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姑娘们不光蓄发、学绣工,而且热衷于向长辈们学习传统歌舞,那些她们自己整理编创迎宾舞、嫁女调,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陪同我们的和平乡党委宣传委员潘志刚说,潘是红瑶大姓,据祖传的家谱记载,潘姓红瑶的始祖来自于“青州大巷”,不知是不是山东的那个青州。

  红瑶妇女擅长刺绣、织锦和蜡染。她们身上穿的服装都是靠手工用蚕丝一针一线绣制或是用古老的织布机编织出来的。红瑶妇女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她们用一根根蚕丝织出了一座座秀美山川,绣出了一只只花鸟虫鱼。红瑶女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和织布,她们不用描图也不用勾线,就凭着祖上传下来的秘技靠着自己灵巧的双手在一块块经纬交叉的土布上乡织出了一幅幅美仑美奂、古朴神秘的图案,而每幅图案都有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

  红瑶女上衣后背和头巾上都用彩色丝线绣有一方印形图案。每一个红瑶人都熟悉这个“瑶王印”的传说:很久以前,瑶王按照瑶家的传统习惯,出榜为宝贝女儿招得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女婿。一年后,可爱的小外孙降生,瑶王非常高兴。为了哄逗外孙,瑶王常常把装有瑶家大印的木匣拿给孩子玩,谁知女婿竟是垂涎瑶家山寨的莫家土司之子,他趁招婿之机骗取瑶王的信任,乘机盗走了王印,并带领莫家土司兵攻打瑶王。瑶王没了印,一时又调不来各寨瑶兵,结果打了败仗。自此,为了不忘夺印之仇,红瑶妇女们就在自己的衣背上和头巾上绣上了瑶王的大印,让瑶王印留在每一红瑶人的心中。
发表于 2008-6-24 1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民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30 16: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民族文化还是了解很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2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