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9 08: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问:“除了这四个图章,还看到有其他图章吗?”* \3 I6 n4 x( S/ `+ D
; j: g) G, w2 F- s5 @# R+ ^% J 红卫兵头头说:“没觑乎。”; p# K) a# t; D! _* Q3 F
/ \4 d! ]+ O+ v& Z! V. a! j3 \ g “没觑乎”是淄川土话,“觑”是看的意思,“没觑乎”就是没仔细看。
+ S, R3 Y2 h* q& K3 z: j# X& o: o$ f+ S o: F$ d
我又问:“蒲松龄墓里还有没有别的陪葬物品?”
) |5 k# X& M; G
. G9 W, h, g6 g. c! m; u! ]% L- v! i# j 红卫兵头头说:“有啊!不过,那能算什么陪葬品?一点儿不值钱。一个手炉,是铜的;一盏小灯,也是铜的;一方普通砚台;还有个烟袋嘴儿,不是金的,不是玉的,是琉璃的;烟袋杆儿,是普通木头做的,早已烂了。”6 b r3 ~1 c2 B
* L: W# Z' _- k0 ` 红卫兵头头所说的手炉、铜灯、砚台等文物,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摆在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展室,后来也被收进保险箱了。
% Q _1 C+ A: _5 K z3 \
+ C) x7 J* Z9 P 我开始问我最关心的问题:“蒲松龄墓里边到底是两具遗骨还是三具?”6 k& }8 m& \4 ~; Z0 S. {
' `3 G X B- H( z) L3 t7 a$ w$ h
“两具。”红卫兵头头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又说蒲松龄夫妇的棺木已经腐烂,遗骨摆放的方位是“头枕万山,脚向黉山”。
1 d" C7 Z6 U8 O+ h8 a5 s+ j
6 n4 i1 ^& Q' Z/ Y5 P8 e 在当地,这样的方位是“牛眠地”,但并不太灵验——蒲松龄的后人并没出过官。
& _8 s" [7 c9 b7 Q, k/ j9 \
3 ?3 R- _* }7 J) j& A) w$ N+ j+ }4 |% \ 我又问:“我听说蒲松龄枕着一部书?”+ _! D* `7 h3 F% f5 L
2 ?* a+ S, @9 j2 L" i 红卫兵头头又是毫不犹豫地说:“是枕着一部书,挺厚的。”
0 Z! i, Y3 F7 E, `/ i) @4 w+ p! q, j3 C4 x
我忙问:“你们拿出来了吗?”
- O( [& t% f9 H7 _" |& Q* n& y
$ L& Y, c! B+ C Y “拿出来了。真怪,那部书一拿到地面就化了。”
5 e: t( ]" N4 S$ P+ V5 f7 t
5 E& K4 ], G* n) ]$ f7 t9 s 这些乱掘古墓的红卫兵头头们,一点儿也不懂得如何对待出土文物,结果让埋藏地下二百五十一年的书风化了,太可惜了!
4 \6 r0 g3 {& N! \) z
3 X; W5 z \1 V6 L 我问:“那书是《聊斋志异》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