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97|回复: 12

红卫兵回忆文革时期掘蒲松龄墓的亲身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08: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松龄后人对蒲松龄墓被掘情况的描述有两点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V! f. n7 i9 v; n8 b- ?
2 x* g+ P0 u3 S8 ~" N
  第一,掘墓者确实把蒲松龄的遗骨挖出来了,那么,墓里是两具遗骨,即蒲松龄夫妇遗骨,还是三具遗骨,即蒲松龄夫妇及“第二夫人”的遗骨?
% F+ a  i: m5 F
. N$ i8 [# V- V+ U* k) g6 B8 N$ x$ V! X  第二,蒲松龄头下枕着一部书,这是部什么书?是《聊斋志异》的又一手稿,还是传说 + ^8 J! o2 X9 G6 H) q3 S
7 A8 t, J/ t- l, \1 z- Q7 f
  中蒲松龄写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 A7 ?- q/ Z8 Z& i$ W! W+ \

6 B% r$ y. W+ D  听到蒲松龄后人对掘墓情况的描述后,我对当年蒲松龄墓被掘的情况极感兴趣。一九八○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在蒲松龄纪念馆把当年掘墓的红卫兵头头请来了。这次访谈是在蒲松龄纪念馆馆长鲁童的陪伴下进行的。7 ~/ _7 u: s( h5 ?3 o3 @

9 v7 \/ o: v& O5 h( C  在那个疯狂年代做出掘世界文豪墓这种疯狂事的人,当然不想向任何人承认或再提这件事,我能请到掘蒲松龄墓的红卫兵头头完全靠鲁童馆长在当地的威望。据我所知,这位红卫兵头头在跟我谈话前后从没跟其他任何人谈过当年掘蒲松龄墓的情况,因此我的访谈绝对是独家访谈。我感谢这位红卫兵头头对我的“特殊关照”,因此我不想透露此人是男是女现在哪里,就让这位红卫兵头头掘世界文豪墓的“革命行为”留存在我的文字里,同时永远忘却其本人吧!7 O5 _5 M( n: F! {/ _, `; m

3 C$ H, [  s+ t, v  那是一次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特殊访谈。在蒲松龄写鬼写狐的聊斋,在深秋一个黑咕隆咚的夜晚谈一个鬼气森森的话题,谈一个我非常感兴趣却令对方非常尴尬的话题——掘蒲松龄墓的亲历、亲见与亲闻!3 ]" e8 E6 G  C% [. [* {
! h3 n4 ?  T3 `. p+ g5 Y
  红卫兵头头非常紧张,我先向其说明:“我不是公安局的,也不是‘清查办’的,是普通的大学教师,正在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8: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对你有啥帮助?”红卫兵头头嗫嚅着。; r( F% @0 b) [5 s! `3 j

6 N' s8 ]" q) z  “你是当代见过蒲松龄遗骨不多的几位。”我这样说了后,马上觉得不合适,这似乎带点儿讽刺意味,于是干脆实话实说,“我想向你了解蒲松龄墓的情况。”接着,我又继续问,“你们掘开蒲松龄的墓时有什么感想?”
! p9 L% o- e1 i4 ~) s
8 Q& Y& ?# C6 y) D9 C2 [* G# K- _  红卫兵头头说:“没想到蒲松龄的墓那个熊样!”  E3 c4 V# j5 L8 z) B
1 H, h" w" n. s* [% y
  “熊样”是淄川土话,意思是太差,太不可思议,太不可能。
/ J7 H6 ~0 k. @  ?; Q  Z8 `# g) {
2 u- V. M/ A5 J" X- M" G  我问道:“到底啥样?”
5 S  |& D/ b3 H3 ]$ m& v
1 \8 X( o0 y. S% `+ n# @+ l3 H  红卫兵头头说,墓里既没有豪华讲究的棺木,也没有值钱的陪葬品,连墓穴都不是用砖砌的,而是用廉价的三合土夯实的,蒲松龄身上什么金珠玉器都没有!; S( I3 i9 X) I5 C
1 h9 m: x! m+ j9 g% ?4 ]* p/ j/ V5 \
  一开始掘墓的红卫兵头头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寒酸,这么简陋,能是一个大作家的墓?可是墓里出土的四枚图章板上钉钉地确指了墓主的身份:“蒲氏松龄”、“留仙松龄”、“留仙”及“柳树泉水图”。* S4 y) u3 A% |0 `1 B0 E

- x, c' H9 d$ |  u; j: x7 K% W  我对这四枚图章非常熟悉,这四枚图章,此前鲁童馆长曾从保险柜里拿出来给我看过,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9 I6 o$ x, P! x8 z
7 @" v9 u/ i5 I# U( E* d( g& \
  我问红卫兵头头:“四枚图章是你们掘出来的,它怎么到了蒲松龄纪念馆?”
) m) [, l) J, {+ u6 v( j
- k6 @  `5 a) @: D- o  红卫兵头头解释说,掘墓后的第二天,蒲松龄纪念馆的人找到他们说:“听说你们从墓里找到一些东西?这该属于国家,你们交给纪念馆吧。”红卫兵们对这次掘墓所得根本不在意,就给了。如果不是纪念馆的人来要,恐怕这几枚图章早就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8: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问:“除了这四个图章,还看到有其他图章吗?”* \3 I6 n4 x( S/ `+ D

; j: g) G, w2 F- s5 @# R+ ^% J  红卫兵头头说:“没觑乎。”; p# K) a# t; D! _* Q3 F

/ \4 d! ]+ O+ v& Z! V. a! j3 \  g  “没觑乎”是淄川土话,“觑”是看的意思,“没觑乎”就是没仔细看。
+ S, R3 Y2 h* q& K3 z: j# X& o: o$ f+ S  o: F$ d
  我又问:“蒲松龄墓里还有没有别的陪葬物品?”
) |5 k# X& M; G
. G9 W, h, g6 g. c! m; u! ]% L- v! i# j  红卫兵头头说:“有啊!不过,那能算什么陪葬品?一点儿不值钱。一个手炉,是铜的;一盏小灯,也是铜的;一方普通砚台;还有个烟袋嘴儿,不是金的,不是玉的,是琉璃的;烟袋杆儿,是普通木头做的,早已烂了。”6 b  r3 ~1 c2 B

* L: W# Z' _- k0 `  红卫兵头头所说的手炉、铜灯、砚台等文物,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摆在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展室,后来也被收进保险箱了。
% Q  _1 C+ A: _5 K  z3 \
+ C) x7 J* Z9 P  我开始问我最关心的问题:“蒲松龄墓里边到底是两具遗骨还是三具?”6 k& }8 m& \4 ~; Z0 S. {
' `3 G  X  B- H( z) L3 t7 a$ w$ h
  “两具。”红卫兵头头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又说蒲松龄夫妇的棺木已经腐烂,遗骨摆放的方位是“头枕万山,脚向黉山”。
1 d" C7 Z6 U8 O+ h8 a5 s+ j
6 n4 i1 ^& Q' Z/ Y5 P8 e  在当地,这样的方位是“牛眠地”,但并不太灵验——蒲松龄的后人并没出过官。
& _8 s" [7 c9 b7 Q, k/ j9 \
3 ?3 R- _* }7 J) j& A) w$ N+ j+ }4 |% \  我又问:“我听说蒲松龄枕着一部书?”+ _! D* `7 h3 F% f5 L

2 ?* a+ S, @9 j2 L" i  红卫兵头头又是毫不犹豫地说:“是枕着一部书,挺厚的。”
0 Z! i, Y3 F7 E, `/ i) @4 w+ p! q, j3 C4 x
  我忙问:“你们拿出来了吗?”
- O( [& t% f9 H7 _" |& Q* n& y
$ L& Y, c! B+ C  Y  “拿出来了。真怪,那部书一拿到地面就化了。”
5 e: t( ]" N4 S$ P+ V5 f7 t
5 E& K4 ], G* n) ]$ f7 t9 s  这些乱掘古墓的红卫兵头头们,一点儿也不懂得如何对待出土文物,结果让埋藏地下二百五十一年的书风化了,太可惜了!
4 \6 r0 g3 {& N! \) z
3 X; W5 z  \1 V6 L  我问:“那书是《聊斋志异》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卫兵头头语气肯定地回答:“不是。”
2 w- K6 [4 Z5 _* H% a) w; N5 F" q+ h1 k2 W
  我急忙问:“那是什么?”, y4 M1 M% k, M! T% S

) Q. `2 L# ?7 Q' T& n: B; D% `; X3 F  “没觑乎。”: K  r. d' W7 D* x0 ]

9 V4 [4 D# `2 t  “好好想想,书皮上有没有‘姻缘’这两个字?”
. n0 r8 q6 _% V$ H8 }  P$ ~' M1 z# h, H5 y; f' h
  “没觑乎。”
+ x" a& d$ P( k$ a2 Y
8 W8 Z4 S# }1 C, _& V  我为什么要问有没有“姻缘”二字?就是冲着《醒世姻缘传》而来。我在蒲松龄的后人那儿听到这样的说法:《醒世姻缘传》是他们三老祖的作品,里边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因为小说跟原型太相近,这部书引起不小的纠纷,受到“诬蔑”的那家人要求蒲松龄销毁这部作品,蒲松龄就把这部没有列入墓表的著作带进了坟墓。
8 ^- f6 t7 Z6 j: p1 `) ]
5 s  p- p$ p8 U+ T  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争论早就有,有几位著名学者,如胡适、吴组缃、孙楷第,都认为这部书是蒲松龄的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因写作《〈聊斋志异〉创作论》到北京大学向吴组缃先生求教,他亲口对我说过,他相信《醒世姻缘传》是蒲松龄的作品。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那不是蒲松龄的作品,最近一次对《醒世姻缘传》作者进行详尽考证并认为作者不是蒲松龄的,是我指导的一位博士在论文中提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8: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年深秋我对红卫兵头头进行的访谈,既想弄清蒲松龄有没有“第二夫人”,也想弄清《醒世姻缘传》是不是被蒲松龄带到坟墓里,可惜没做到。蒲松龄头枕的那部书,按说该是他最珍爱的《聊斋志异》,可偏偏不是。那么它到底是哪部书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蒲家庄考察时,蒲松龄的后人众口一词,说是《醒世姻缘传》;九十年代我做文学顾问指导盖聊斋宫时,蒲家庄支部书记、蒲松龄嫡传世孙蒲文君说是《醒世姻缘传》;到了二十一世纪,蒲文君的继任者蒲长春还说是《醒世姻缘传》!根据我研究蒲松龄的经验,有些民间口耳相传的东西不能轻易否定。遗憾的是,我对掘墓红卫兵头头进行的独家访谈,得到的回答却是“没觑乎”!* w# [" Y: L3 k  q
+ E6 r- S- |( p. k2 S- h! h% [
  红卫兵头头掘墓仅仅是收获了那些“寒酸”的物品,然后他们挥动大锤把蒲松龄的墓碑砸了个粉碎,将筹建中的柳泉公园八角亭稀里哗啦地推倒。蒲松龄的头盖骨被抛露荒郊,后来由他的后人悄悄掩埋回去。
) J& o5 @- g/ G, x  a
) a- S& f( w! Q9 u' l9 N, Y  二○○五年,有人仔细研究蒲松龄的画像,发现上边除“留仙”、“蒲氏松龄”、“留仙松龄”和柳树泉水图之外,还有两枚图章——“奉天”和“绿屏斋”。蒲松龄家乡的报社记者多次给我打电话询问这两枚图章的含义。我回答说,“奉天”的一般解释是现在的沈阳,但据我考察蒲松龄从没到过沈阳,何况他连家乡“淄川”或其古称“般阳”都没刻,怎么可能去刻东北的某个地名?那就只能采用“奉天”的字面含义——“信奉天的意志”。至于“绿屏斋”,我早在二十年前出版的《蒲松龄评传》里就写明了,那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 K/ X2 k* D
) T5 N1 X0 A2 o, b
  人们往往都认为蒲松龄的书斋当然是“聊斋”。其实,“聊斋”最早仅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虚拟的一个书斋,现实生活中他的书斋先是叫“面壁斋”,后又叫“绿屏斋”,最后才定为“聊斋”。
9 X" `! U) a6 W% W/ U7 {4 L' J' h* p0 d! }
  至于“奉天”和“绿屏斋”这两枚图章是不在蒲松龄的墓里呢,还是同时也在墓里却没被掘墓的红卫兵头头发现,现在成了一个谜。我估计这两枚图章肯定也在蒲松龄的墓里,只是红卫兵头头们不像考古工作者那样仔细,那么小的图章极有可能被他们粗心地遗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14: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蒲松龄先生也可算一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18: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真是什么事都做的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09: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文物在文革上被毁了!好心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9 08: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人啊  3 e9 I' c# \/ }
死了都不得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0 18: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恶啊0 G- V6 e* M( m  I( n% e
$ _  \1 `) h1 T; j; x+ x
一些败类 破坏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7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