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4 17: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纪年 2
3、悲剧英雄后羿
3 o2 v" y3 ?/ r# T0 ?9 k2 M
2 s; m: E* q9 M. i' M: Y+ B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 9 e0 X- _7 {" F2 z
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 2 Q2 t* ]1 V! f1 O/ b
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
* z% m5 h9 F8 E) I4 Q树梢上,每夜一换。 1 S4 ?$ G w t: p* a; ]* i" q
% A3 d7 k6 v- m. X b+ a O+ V
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
; P2 H0 ]' n7 w) z& v/ B( I& M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 _6 @% |1 X& q7 V( g
8 H4 B% M4 |0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
# c8 R( b _) d' ^, |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
/ y l2 J" t& v; E( Y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8 U0 S! T v# m
$ ~( j0 z9 ^1 ^6 m- a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 0 s8 G4 s, B! c
: O! ?; t9 a9 G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 ) m$ J a1 F2 x( Q. H2 ^8 B' D# P
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 O5 Q* K7 p( W V
7 ?% L5 Q. p% \2 M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
: r! a6 ]* p# r4 a6 Y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 j* o U& j( _4 x
: v- K$ B$ }, s' W% l: C ^. H于是,后羿告别了妻子嫦娥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 0 ~3 ~' Y' Y, Y- J5 g! D& l
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
. s6 Q3 `# L% q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 8 I+ x$ }$ \6 L! f
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 6 J9 q9 D+ K# h3 _( q# D# A( S
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
% T8 u4 n1 i( z' I) e4 U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 5 l8 h7 x. ]- S8 `
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 + Y, [6 g+ u9 }& L- b7 C
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 2 }5 i Y8 p$ ~8 l3 E
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x& W8 `+ H m* R$ f% Z& m* W6 k$ p! x8 t/ g: F: g
这样,只剩下的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 " C" ?% \# X2 C9 F/ {6 @. F* S
万物得生存。 3 T1 \ l) Z$ k9 {6 W" o8 A7 G
4 [+ F! P! K* m6 F' D/ w6 H再说嫦娥这个天上最美丽的女人要面对岁月的洗礼,那真是可怕的一件事。为了嫦娥,
# e E% h- \3 `4 t4 T" s' f" A `/ F后羿以凡人的身体,远赴昆仑山,过刀山闯火海,好不容易从西王母那里取来了两颗长 , L- E9 ^6 \+ n2 Q Z' O( u
生不老药,这长生不老药吃一颗可与天地同寿,吃两颗便可立刻成仙,全天上也只有很 : J$ y3 ]7 I) i
少的几颗。后羿欢天喜地的怀着灵药回到嫦娥身边,准备与她一起服食,但这个服食的 " B8 G0 t1 O4 u4 D- U
时间却是有个讲究的,就是要等到月圆之夜。但后羿是人民的英雄,而那时候天下妖兽 & a2 G, ~3 k* ^( I1 u
众多,月圆的那天,后羿在外追杀一个怪兽,到了二更天还没有回来,这时候早就对嫦
6 u- H7 u( }# o! n) Z娥的美色垂涎三尺的逢蒙突然闯了进来,想强行占有嫦娥,嫦娥宁死不从,逢蒙便给嫦
. f2 [& R* [) g$ ]$ J9 D娥讲了一个关于后羿战河伯的故事。
1 f1 ?5 I% B/ R7 _: q+ Z; W+ C4 {: s. c3 |
后羿凭着手中的神弓四处为民除害,有一天就经过了渭水,遇到了河伯美丽的妻子宓妃。
" m' X Y' m' m: a- n7 Y) p河伯既好吃又好色,宓妃嫁给祂实在吃了不少苦,遇到英雄盖世的后羿立刻被他的丰神
y# {0 b& t' P" N俊朗所吸引,两个一见钟情便产生了感情。河伯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子,气的跑去找后羿 3 [ P! r& r' e, v
拚命,后羿仗着神弓一箭射去,河伯差点被射死,吓的落荒而逃。
9 x4 D7 z/ s7 F1 V, r嫦娥想不到羿对自己不忠,虽然只信了三成,但誓死的决心却有一点动摇了,她乘逢蒙 & M/ i0 Q6 f, H$ p- R' u6 e
一个不注意,一口吞下了两粒不老药,飞升而去。初食灵药,她还控制不了神力的使用, 4 Q$ ~& ^, J% i6 r. S8 C
轻飘飘的身子被风托送到月宫,此后由于身体虽然脱胎换骨,法术的使用却力有不逮,
1 {! J( [8 B% H7 V: V她只能孤伶伶的坐在月宫上看着后羿在人间的生活。 / g# b* ?1 H; t/ J
后羿不知道是自己的徒弟逢蒙逼走了嫦娥,以为嫦娥为了成仙而离自己而去,心中 ; ]1 N% V9 f8 u x" }# Y
十分的悲伤,人月两隔,嫦娥虽然看到羿一天天变老,却永远无法知道羿心中的想法, 3 R+ @) r4 q& b
只能一直的怪自己下去。这时候元始天妖终于妖术有成,公然在神洲大地上招徒结派, + z0 |( z6 f$ m0 k4 _# n8 c0 |
其中有六个妖王是它的得力干将,它们分别是猰犭俞、凿齿、九婴、大风、修蛇与封顦,
" O! f2 g( @6 l6 u后羿凭着手中射日神弓,以凡人的力量,一箭一箭的把它们全部都杀死了,不单活得好
2 |8 `' y: c) d( \7 V# r好的,还名震天下,羿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才被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逢蒙所杀,这个
0 |+ T4 Y7 p9 T9 N% L结局其实比他死在妖兽之手还要来的凄惨,一代英雄竟落个徒叛妻离的结局,真是天道
. O$ _. b8 v0 j不公。
t" d+ G, k- ?" B" {; A5 c! C; _$ T$ e
世界还年轻时就有这样的悲剧,无怪乎后世还有岳飞袁崇焕…… . d5 Q; ~* q8 ]- V/ [% O7 P6 ?# X
+ n" Y* z: o6 f% f【三皇五帝篇】
8 r& V+ |6 b' I2 A/ h& J8 S5 a% [
) J7 M/ t5 f: C: C* I) H- c古代三皇五帝可谓一脉相承。可是谁是三皇谁是五帝众说纷纭。
+ h8 U( ~. m) q: O! f f# T5 K, ?' A- M: C) S; I
太史公认为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1 N8 k) U s; G4 h《太平御览》 引用《春秋纬》跟太史公的观点一致,且都认为泰皇为人
) M* Q' e4 W7 z/ X' N* {+ V4 _皇。
/ b* y5 ~) Q2 R/ r! g
% K5 ~/ g' ?4 R3 Y2 X& o) W《尚书大传》主张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元命苞》认同伏羲、神
! c7 P/ l# x' p/ o农,但添了女皇女娲。《帝王世纪》不要女娲,把黄帝归了进去。
. Q3 ~9 Q* [# E# n! J2 `$ _( F8 c* J8 }4 s4 g( P8 v" C6 b9 `9 K
至于五帝,后世都以《史记》的五帝本纪为准:即黄帝,颛顼,帝喾,
6 B$ Q+ I3 H, l2 i. l6 T" @唐尧、虞舜。《尚书序》却认为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4 d3 }$ A* p8 } d& d/ S; h
8 ]- m$ g, ^& `0 A- _
从三皇五帝可以看到华夏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跟发展。文明的起源不是
5 e1 d* \+ e# D( I8 g `0 w# ~水而是火…… / P$ w+ d T- R) W, u$ H* q' g9 i
. x/ D" ] G8 J# @5 H: G- E% v/ F+ J, D% N
. P9 M1 J& C/ q6 ?& F$ d/ T
# `8 O. c) Y; w8 W8 y
1、火一样的男子燧人氏 8 S L! H ^! K, |+ _( ]# i
《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燧人以火纪。火,阳也。阳尊,故托燧
/ h& k0 d6 z; Y皇於天。 ; A3 d+ G i/ h% o8 e
+ D1 y! d/ B, r7 y# d) _
王子年在《拾遗录》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遂明国有一颗名为遂的大树,
/ H* S$ L# q4 a$ B3 V2 E枝叶茂盛覆盖万顷。后世有个IQ180 EQ200 MP数亿的圣人远游到遂明国。
0 U& O! Y8 W' _在大树下吹吹风喝喝酒,在醉眼朦胧之间看见小鸟在啄树,咄咄有火星
2 K# _, ^3 D1 r% C2 c出,圣人深感其事,捡起掉落的小枝钻木即欣欣然有火烟冒出。圣人遂
" c2 J7 N& G$ i- {1 [号燧人氏。
1 P2 K! M- W1 S' ~& j
5 Y/ ?( a. N" J/ B8 V《古史考》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燧人氏年代祖先们的生活状况:古之初, 6 j/ P% Z( J% P7 |
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 0 A7 O. ? H' Y$ i( P
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於是有圣人以火德王, Q L! Y) B# _$ f
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 \! G0 l2 |$ O# S
) T# V- V K9 Z( D7 z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河南商丘还有另一种说法。在远古时,商丘一带 , e3 D7 v0 o! m, y& @
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 9 C! S" T+ C0 T
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 1 x$ b: I. U; f0 n9 g
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四十年前的商丘 / f6 d( }1 O! u9 I: I7 k! s
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 L. Z, v% c- D( d
7 T) S, R6 j; @) D0 H a可见华夏文明始之于火,从使用自然火进化为使用人工火,大大普及了 8 N4 n5 @/ d! S- T
烹饪艺术,人们的体质大大提高,同时寿命也得到延长。而且还能铸金 8 ?+ H* t( o' R9 n! O( K& \; V2 |
作刃,可以想像燧人氏已经推动华夏文明到达青铜时代(有点玄)。燧
; G4 F3 X) Q6 R人氏那时候还是穴居时代,而人工火的诞生为有巢氏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 W3 V, K# q$ D; m$ v& q
8 y) q% N% m) U1 E9 u' F
2 j1 z& t4 i8 R! Y- i7 ]* B |4 u4 F$ D
2、居家好男人有巢氏
5 o4 M1 b& z) G; C$ G/ w
2 E4 {2 n6 J, C! i" O" C/ h在“三皇”若干版本的传说中,没有“有巢氏”。但是如果和“三皇” 9 q; {3 v6 e* ^; u4 r+ P; j
们比较起来,我以为,在“燧人氏”之后,就该轮到“有巢氏”出场。
' V6 ` |! B/ T: R& T, H“燧人氏”和“有巢氏”,同是远古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发展时期。 % \$ v$ G I# L
+ k. g @* E& v7 f" E《韩子》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不胜禽兽蛇虺。有圣人作, 9 N g9 U7 `9 _& A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人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 }$ m9 }6 y( C6 Y# Z/ g$ |
1 T' @/ z( J* ?4 ^& N4 ?- }$ C, y
有巢氏确实是居家好男人啊,把爱巢搬到平地,从而使人们脱离了穴居、 , O7 J( W( O X9 F) Z
树巢居时代。成为建筑业的鼻祖,简简单单的树枝茅草筑成小小爱巢不 ; a# f1 a/ y H! G
但避开了野兽的侵扰更让天下有情人happy了一把。 8 m8 H* J8 Y: V- Q4 }6 G
7 M) e, ?! R! @, H0 D
有巢氏的历史考证刚好落在河姆渡遗址上:河姆渡村北边有一条叫姚江 + x! Y, V2 B( y
的大河,1973年在那里出土了举世震惊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太多,
& K! I' V: Q f+ C" C我们只列举“有巢”的部分。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木板和木桩。在这些
; E$ f# p& m/ B( m v: e木桩和木板的两端,居然出现了榫卯的痕迹, 6 ?6 w% G6 e- w7 f
- Z! o1 v. O/ Q% ~# {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发现了在木桩和木板上分别凿出榫卯,可以
2 o1 k1 S+ K: L; G0 t+ W! u! p& A/ {; A使木桩和木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他们将石头加工成锋利的工具,再用
% j6 z/ ^+ m" u. m+ s6 S+ L这些石制工具去加工木材。今天这些石制工具依然非常锋利。
/ ?4 U$ _3 t2 R( W3 l. ~0 p# ]/ A8 A& V1 A2 m! _4 E0 R# p+ H
考古人员将这些木板、木桩及木构件进行复原。展现出当初的建筑
/ t! x; a( I$ U7 {3 k形式。 中国的建筑专家将这种地上架空的建筑称之为 “干栏式建筑”。
/ @! u$ k& l* i, O0 D他们从中国“有巢氏”的传说推断,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原始人从
" w& \7 a( f- _/ i/ l$ s9 c$ o树上的巢居向地面居住过渡的一种建筑形式。
" _: ~* F2 f* e9 b# l5 E! @& _- s r& }. T! r
在木桩和木板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用芦苇编织的席子,这 : Q9 V) @! [1 ?: ~
些苇编与今天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苇编,从图案到编制方法几乎完 P- H0 v5 D% O! r
全一样。
1 D, }4 [. W7 b/ `6 S* R% {1 Z, H3 C. }6 ?% l6 q* F, s
从出土的骨制品、大量的石制品和陶器、家畜的骸骨、野生果实 7 {; ]/ f" u3 r$ I8 f* _+ }* y3 P
的“标本”甚至是炭化了的稻谷。无不让人惊异河姆渡人的智慧和能力。 ) j8 P, O" k( n: y) {
3 r7 N3 O. m+ D
3、最睿智的男子伏羲氏
" H5 M8 j2 d2 V/ r0 Z8 _1 r
7 X: Q* j/ d9 Y4 P; J2 u7 d" I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
* `: N$ z2 @7 F# N后徙至陈仓,又都于陈,死后葬南郡。 $ m* p9 e6 {0 @9 {7 M
" w* w& L% c3 w" p' I伏羲最大的功勋是绘制了八卦、始制了九针。 - k* E7 J+ S u3 U
m/ N5 b/ d9 m0 N; S& C# y
八卦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八方风的乐音, 4 h6 B) ~1 l% z3 \
一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 , B G8 g. O) D9 W2 ?$ Y. F
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便画出(乾)、(坤)、 . }+ `0 a7 Z, I% r# v$ b, `
(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
% ]* _! f2 Q8 K, s$ m" e; H3 D' J叫做“八卦”,它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 5 h. P# `2 H, c
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 + o8 A% {. K" D/ ] Y
9 ` o2 s8 \* Y6 O, w6 X九针多是石制的。在冶金术发明之后,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出来了
" b; ^' b+ l3 _- {" O( L2 u金属针,这也是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大创举。九针的形
+ X9 T" K$ C" {! L8 ^+ R) X- N状各不相同,有圆头的,用来按压止痛;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
! } l. U) o5 |8 B" J! P还有带刃的,用来切割等等。这是一套完备的外科用具,在原始社会中, ' k* N* r, w3 `/ r; k4 S
就已经被用于医疗实践当中,这是十分令人惊诧的。代表着中医思想的
$ r; J' {) c9 b2 x2 E萌芽,成为《黄帝内经》诞生的温床。
$ z: u; j6 }# a0 G, _/ X' s0 Z. ?* J: F' ~- L& n3 h2 u
读了王佩老师的《正版语文》,他在中医与汉字一节中提到一个“砭”字。 & j; @6 `# d: c( ]( A
《说文》:“以石刺病也,从石,乏声。”何为“乏”?“反正为乏”。 % z7 S0 R" g, k
砭,就是用石头做的针去扎重病的身体,以毒攻毒,反其道而行之。这反
$ r4 i. `# z2 N; d# b映了中医的辨证思想。负负得正,但不是还原。汉语里原本没有“康复” $ ]* P: J+ F2 B9 r$ W$ v
的概念,这是后来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中医认为,生病的身体是没法复原
" }! L w' C- a$ M! b% e的,只不过是病由坏的变成了好的。 ! S! E( t! V; }0 M
5 B* i _, S$ P: z- S
我猜想的是,砭的石字边,或许诞生于伏羲的石制九针吧。
B$ m7 O( J- P0 e
5 {( y: ^' r( L: N! G5 \) m4、最大德的男子神农氏
( V$ _6 l% F' b5 S0 ~
/ N/ `# ^2 b! w, I1 H7 k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
, [0 }, Q7 l3 h5 \ U5 U
# ]/ z$ x+ i% B" B/ @0 L0 D4 X《帝王世纪》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
, E, M! d; H5 j2 e; n# g0 C少典妃。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
% W' | @$ n! X3 j$ j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
3 v3 a: z& h. A: Z' \3 X+ A……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
! p$ n. [& C# a- A F0 X+ |7 @. E$ E9 c……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6 q' ^9 [7 S4 k) B1 @( J/ N
- p1 ?6 i0 w1 s6 r* |8 U神农氏炎帝一生有五大贡献:
5 m4 ~2 s! b% d一、用木材制造了两种翻土工具,耒耜、鉏耨,教人们开荒种地,然后五
8 A& U" J% i, X! f& l穀兴。
" y4 j% o+ C' f5 V二、发明农业,种植粮食作物。五谷至春秋才有提出,可是神农时期就
+ ?' e% v3 X5 w7 O7 ^" G3 S已经开始种植稷了(小米,又称谷子),从而使中国上古代从畜牧社会跨 5 \& b7 z- J) b) I! J
入农耕社会。
7 B* G8 Q$ @" K) k& Q" U0 [7 s4 j- G& |三、开始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具和炊具。从烤炙食物发展到汤煨食物。 5 a& F6 r" w5 w- ?
四、发明纺织技术,简陋的麻衣藤条就是那时时尚的代表。 7 k+ D8 R* R- R$ J$ {3 T7 U6 ]3 W
五、亲尝百草,进而发展为用草药治病的技术。 + v# Z" r8 W' u* t8 a: h. G- G; e, [
/ f5 C4 d" q8 j: _# B+ z6 g6 e《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5 r0 N; Z7 ]# B/ A" V6 u7 c0 C+ i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1 V h$ F- s8 \3 W7 p9 S
这样看来神农氏还是中华茶文化的始祖。而他的长寿恐怕跟茶大有关系。
$ D7 \5 P3 w) L4 m( A q$ @) D v" N& k+ `
炎帝跟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