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语(其余称呼见此),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广泛使用于中国大陆南方、台湾、港澳、海外华人社区。客家话历史悠久,但定名为客家话,是19世纪的事情。语言学上客家话的代表语言是广东梅县话,近年来台湾四县话和广东惠阳话也颇为强势。 * L: ~$ `4 q( x2 V
/ ]2 s" G1 T5 q/ X0 U
属性和分布
0 R# }$ e1 J. ^6 F5 `/ Q+ l# r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汉语七大方言分布区域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方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在行政上被分裂为八个省份,因此,客家话在中国北方的知名度反而远不如其它汉语方言(如粤语、闽语)高。
) S* i5 ]( v3 A% o0 s0 D) O, x# R f6 y
称谓
; l$ H/ ` @0 E% N. t 客家话分布的地区很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广东的东部、北部和福建、江西被称为客话、客家话;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被称为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在湖南的一些地方被称为客姓话;在四川被称为土广东话。其中“客家话”是最通称的一个称谓。
/ i9 i* _ R+ }; x8 M# U
+ P. C7 |: ~# N. y4 j特殊作用: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
" p, c' F: B& ^ 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家话,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 1 g, w' }' Y- l* S8 ]2 L+ c
8 f& m' A( V2 [& \8 n0 B2 o 客家话的这个特点,导致在客家人占多数的地区,其它族群往往学习客家话,以争取客家人的自家人认同。在台湾、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学习客家话以期获得客家人的支持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0 E* V% E. j/ ^
7 P: q4 q0 z3 W# o" b& @
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 Q. x" Q2 p2 l3 a: p8 Y" O
一般认为,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一般认为,客家话和中古汉语之间的乘袭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的吻合程度比普通话要高得多。 6 p( S( Q2 ]+ a: p6 o3 {. m4 c
; e# s( z5 M1 \. H7 `4 j/ p6 @; q5 v客家话与兄弟语言的关系: ' w f3 d7 e4 B
由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因此与兄弟语言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互影响。 赣语是除客家话外最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一般认为,在(古代)客家话的形成和发展中,客、赣有着发生学的关系。这就导致现代客家话和现代赣语在发音特点上有较大的接近。此外,由于客家地区与粤语区、闽语区、官话区等接壤,客家话与这些方言在词汇上有不少的共通之处。同时,客家地区在客家人到来之前往往有一定的少数民族存在,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用词)也影响了客家话。如客家话表示“家”的“屋家(vuk ka)”,相传就是来自畲语。 M5 p- D9 w5 G3 j* L, N0 ^
* v6 Y: [8 ~% L客家话代表音:比较典型且公认度较高的标准客家话是广东梅县话。 ' Y& m8 P6 \0 P3 b; z: z, v" D: K3 P
, \; K( a& _7 ?' e
客家话之间的互通性:客家方言内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巨大的地方。包括梅县话、惠阳话、四县话等在内的75%(以使用人口计)的客家话可以共通。这75%的客家话也称为主流客家话,包括:
; Z5 T% i8 m3 x g8 E 广东梅州各县(除大埔县南部数镇外)
$ f* P. E6 Z- j- D1 A0 E 广东惠州各县、河源各县(除惠城和东江沿江部分地区外)
! C- ?# j, C' t5 w2 B; c: n 粤北大部分客家地区
1 Y2 a3 Y' p' j D" S) L/ E 江西赣州南部各县(龙南等三南地区、安远、寻乌) 1 q& z# c# H* k2 j) ]
江西赣州中北部部分县市
* [0 \9 \4 v! T1 L5 P/ g G 福建龙岩客家地区南部各县(永定、上杭、武平,以及连城南部,长汀南部)
" o1 r# _& h/ I5 w E 广东珠三角、粤西;广西;海南的大多数客家话
. c* G8 p9 w$ ]4 }5 q4 E) y 四川、重庆的大多数客家话 ! O. g/ d1 L! [+ M) c- ?/ }
港、澳客家话 ; M0 a% p: R ]
大多数台湾客家话
7 f2 }% W7 x% `, X) l9 ^- B1 T8 f 绝大多数东南亚客家话 : t! ~1 J& g) F' F
1 c" g$ y) ] W' E; Z$ Y- v客家语的其他方言:8 y4 R0 B; G) ^# H( y5 f6 J8 l
由于客家语的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的有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
! E5 I' T% z6 o# O# N8 ` 客家话的分片,大陆、台湾、海外并不统一。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
$ h0 h% t3 b8 U" C. x/ X# e& e: D+ N2 ~- g- S* `; A
大陆客家话划分:
- V4 n0 j. S: o# Z& Q 赣州片、粤北片、东江本地片、潮汕片、潮漳片、粤桂琼片、汀州片、宁龙片、
. Q! x! B0 B: k6 M3 ^( D 于桂片、铜鼓片、川湘片、未分片的方言岛
0 Y- z8 f" t. {1 F! x4 q( Z& v2 r% q- f! Z, F& o8 h
台湾客家话划分,依清代移民至台湾的客家人之语腔及籍贯划分。 ) y- Q \1 [ ?) ~0 T) R5 o, `
四县腔:( p" j1 G+ j4 {7 r( D# _ Z# P
来自广东省嘉应州府的梅县及附近的长乐县、兴宁县、镇平县、平远县等四县的移民,是台湾客语次方言人数最众的一支,也是公众播音场合(如车站)所使用之标准。其中梅县腔又与四县腔略有不同。分布地为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以及南部六堆(位于高雄、屏东)地区,南北腔调又略有差异。
- j9 C, w/ Y4 H( l9 M/ H
* U# ?) V% S3 e4 z0 I; Y7 z5 M: p海陆腔:
: W% H, C5 A; I' H% z8 ^4 x: |6 D! i来自广东省惠州府的海丰县、陆丰县移民,在台湾客语人口中人数第二多;四县腔与海陆腔占了台湾客语人口的绝大部分。分布地区为桃园县新屋乡、观音乡及新竹县。海陆腔各声调的的调值与四县腔几乎相反,与粤语相近。
+ L: I4 O( d' G1 G
& W' i8 R! G1 O5 [& p1 R0 P大埔腔:; _' p# A1 o* d; ^3 e6 Q) d+ `0 c
来自广东省潮州府的大埔县的移民。分布地为台中县的东势乡、石冈乡、新社乡。 ! t2 H8 ]8 R1 a% `
2 S) O5 I( O. O, m6 p# w
饶平腔:
! j* w# `+ p4 b% q6 a& k来自广东省潮州府的饶平县、惠来县、普宁县、揭阳县、海阳县、潮阳县的移民。分布地区主要在苗栗县卓兰镇、彰化县员林镇、永靖乡、田尾乡和新竹县。系统与大埔腔较接近。
/ l. |/ g' v5 |* V; I+ m, ^$ I3 R5 _4 p% Z
诏安腔:% x, I. k; d8 H1 V/ Y; f+ W/ o# M0 z7 ^
来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云霄县的移民。受闽南语影响较大。分布地位于云林县崙背乡、西螺镇及桃园县八德市、大溪镇、龙潭乡一带。诏安腔各声调的的调值与漳州腔闽南语几乎相反。
# M2 J8 w6 a* ]/ [
4 t% ~% Z z/ E其它:永定腔、汀州腔、丰顺腔
( N/ Z7 K) K# q6 F& q6 b J( ?" Q) s( I; H3 ]7 ~. l/ s! H# E
历史' ^# {/ l! J4 ^) X$ l7 Z' @
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历史上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中国北方迁移到中国南方的。他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河南省和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从那时开始这些地区的语言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官话方言)。而现在客家话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p -t -k,却在一些北方官话中消失了。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话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例如,在客家话、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享词汇。
& g G5 b. R7 I k+ ]: r! J' L% Z9 {' C, d) s* `
语音的发展6 y W! t) j) o
客家话的语音在继承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有规律的音变。例如,中古汉语人、日部的汉字的声母,在普通话和大多数汉语方言里发为r,客家话则为ng;武的中古汉语发音是mvu,客家话则音变为vu(v在大多数汉语方言里并不作为音位存在)。 7 k1 X' H1 _% n
. x& v. p* _$ S' ?书写形式& t) o: ~. K& v V
客家话过去一直都使用汉字来书写。19世纪中期,基督教教士为了方便传教,为文盲的平民创立了多种客家话的拉丁拼音字母。这些拼音字母,大都依照每个地方的乡谈来设计,所以,变成了不同地方的客家话的写法都不同。 - G3 n* Z& y# [* s
现时,最大宗的客家话拼音文字作品,是《圣经》的《新约全书及诗篇》的客语版翻译(1993年出版,共1138页)。不过,预计当《旧约全书》的翻译完成之后,会取代这本书的第一地位。这本书采用了汉罗对照,汉字版本收纳了不少客语独有的汉字。本书是基于通行于% ?; k4 Q3 a, e+ o
: Z/ R" a `/ i( D8 l$ ^台湾的客语方言。 4 b. D" V: t" U) |# C
世界名著《小王子》亦于2000年被译成客家话出版。本书是基于苗栗的方言,一种演变自四县方言的方言。本书亦是双语版本,不过采用的是通用拼音。
$ X P+ \2 Y+ W/ i3 [( u* q3 c 除了以上讲述的汉字、教会罗马字及通用拼音方案以外,其他机构亦有自己的客语拼音方案,如台湾语文学会就有台湾语言音标方案:客音标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