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和珅的“伯乐”
0 n, \4 X6 b# T( T( V1 V4 V; Q/ \) O% J' q7 c& f. g
和珅在上学的时候的情况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叫英廉。 4 X k# O9 z1 l7 B2 u
' Q0 k# i% b! \- \7 u
英廉是什么人呢?根据《清史稿》上的记载,英廉原来姓冯。他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大的官儿,在朝廷里面,非常有本事。 ' @& S2 Q- f! @/ _; H5 u2 ?
) T: s' \" f4 [, @ u2 S- v 英廉担任的官职是什么呢?是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
+ g$ n9 {; F) A G
! N1 x$ P3 b5 h 他的其中一个官职是刑部尚书。 * O, a3 X6 p, g: @' Y: W
- m* x3 X) c9 Y
尚书是一个什么官儿呢? 9 G! y7 q) d7 j, o0 s; C) [
x: s/ S5 Y) t6 L) T% b 大清朝的中央机构,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首脑有尚书和侍郎,都是复职,满汉各一。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又与大理寺、都察院一起负责全国各衙门狱案判决的审核。刑部尚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三个机关的最高领导人,他一个人身兼三任。这个是他的一个官职。 / [2 l% L6 A. k5 _& l: ^
9 o% x" j4 V+ c) D- j8 Q) r. t
他还有另外一个官职是直隶总督。
. A$ t0 k4 C/ ]% F) y0 A* ~4 E) k! ^4 `# b
直隶总督相当于什么官儿呢?
7 H3 N! w- x; ~+ @ c
& j6 |" \% P% `1 [) t9 F 清朝在省级地方行政机关设立总督和巡抚进行节制。巡抚每省一员,总督则一般辖两个省,也有个别的辖三个省或者一个省的。一般而言,巡抚的品级是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者为正二品;总督的品级是正二品,加尚书者为从一品。总督、巡抚同为封疆大吏,掌握着一方的军政监察大权。总督奉旨后还可以兼管河道、漕运、监课、关税等事务。一般而言,总督偏重军事,巡抚偏重民事。直隶总督,兼任巡抚之官衔,驻守保定,其权力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省和直辖市的党政军一把手。
/ f2 A- Y3 b( x# \8 [1 N! R' c1 F# D7 s9 Q" f8 _6 I& a
英廉为什么会注意到和珅这个人呢?
- S: T/ [( e( R- a# x* [
2 s. ]$ J+ s3 X8 u1 s9 U 前面我们说到,英廉的职权很大。曾经担任大清朝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老天爷太嫉恨英廉非凡的才能了,英廉的儿子和儿媳妇的寿命都很短。他们在为英廉生了一个孙女儿之后不久就先后早早的死掉了—他们死在了他们的父亲英廉的前边。这就导致了英廉他们家的人口特别的稀少,只有英廉和他的孙女儿—也就是说,英廉的后代只有一个人,他的孙女儿。英廉,他总要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一个好的人家不是?
' |0 u8 ?' k( |! B" z
4 G) C! w; K# v% C4 e 英廉,因为他是刑部尚书,所以他就经常要在北京城里转悠,就要经常去紫禁城里找乾隆皇帝汇报情况,所以就经常能够见到乾隆皇帝,也就经常能够在路过西华门附近的时候看到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因为他只有一个孙女儿,所以他就特别地注意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他在想,我的这个唯一的孙女儿将来嫁给谁呢?不但要嫁给一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还一定要比我还要有学问、比我还要有本事。因此,英廉经常会为自己孙女儿的前途担忧,也就经常会有目的地到咸安宫官学里面去转悠。
# }# K% G5 Z: W7 k. |- q' u5 P
! n5 |; X" Q2 N" Q0 ~转来转去他就看出来了,和珅是一个好苗子。将来我那唯一的孙女儿就应该嫁给和珅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英廉他是怎么样考虑的呢?他看中了和珅的什么优点呢?
: Z5 \. Q- Q/ I2 t
5 f8 ~3 y* t0 n ]6 e' k5 k5 Z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聪明、机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够强,而且喜怒不形于色。
' _ `( d6 j, W6 n2 l. K6 t$ [, u! D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经过了英廉的认真了解的。深通官场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这里学到的不光是丰富的知识,还有高强的能力,而且他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业。 0 \/ b G5 q6 P1 O
3 O0 L2 T- F' y. }- a 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认定以下一个基本观点:英廉可以说是发现和珅这一“人才”的“伯乐”。
" X) N- \* Q3 `
" O4 u7 X. W# B' @ 当然,他肯定还看中了和珅本人的相貌英俊潇洒—毕竟,和珅是一个号称“满洲第一俊男”的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呀。 ) R- _/ [4 C3 h. f! ~4 ^# v- Z
2 F p9 Z% c. v6 A: g' x; ~8 R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和珅早年父母双亡,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因此他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家庭,他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温暖安乐的家庭;而英廉的家庭,又是人口如此的稀少,这个家庭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类似于倒插门女婿的接班人—而和珅,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 x9 l) F- W8 M) ~
( p2 T! v; X3 V% y7 P- q
此后,英廉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到和珅18岁了,能结婚了,英廉赶紧就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了和珅。和珅,你这一回可跑不了了,就给我当孙女婿得了,你可千万别上别人家去。 ; w2 f+ h+ r0 ]% m
7 o. X% a' \0 z5 B: v2 \! O
和珅这么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孩子,还居然得到人家的疼,得到人家的爱,这一点对于日后和珅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x E5 f. d) J( ^, H0 [% F/ d; B
. b' y( p% l- U% g. z 你一个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人,人家那么高的地位,把他孙女儿嫁给你了,你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人家啊?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和珅会尽力去真心的照顾他的妻子,照顾英廉的孙女儿。和珅照顾他的妻子、英廉的孙女儿,照顾得特别好,他们日后的夫妻感情也很好。 / p1 g. v( O2 Z' t# }0 [) l/ _. ^
9 s5 o1 J, B. \; |; a* E% x# I 关于这一点,就连所有认为和珅是一个天下第一大贪官而对和珅本人恨之入骨的野史的作者们,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和珅的夫妻感情很好。
# ^ @" K( j' g
/ J P/ D2 D: x- j3 g 这个时候,和珅的真实写照就是:我一定要在她面前证明我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要什么我都能给你—即使人家不要,我也能给你弄得到。
: D6 Z0 ]" Q; L' _4 X @1 T' h& h# q* N E
当和珅18岁的时候,也就是1767年,英廉预备了丰厚的嫁资,亲自主持操办了和珅与自己孙女儿的婚事。 3 Q# @& P' \$ Y2 u
1 X3 J4 E7 K% ? Z7 a6 N3 \' j诸位可别小瞧了这次婚礼。结婚之前,和珅是个无名的书生;结婚之后,和珅是个上流社会的新宠—一个中国版的于连·索黑尔" v5 H7 T# n0 } o( [0 X6 v, |
% h, v# P8 L0 o, \9 p正史上没有关于和珅妻子的记载 : f- Y: F4 _& g9 r. l) y4 o
$ c$ I9 t7 o) j( z- s5 ?8 a
过去结了婚的女人没有名字,和珅的妻子的娘家姓冯,所以我们就只能称和珅的妻子为冯氏。冯氏是发现和珅是“人才”的“伯乐”刑部尚书英廉的孙女,她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
0 H. {; U4 a; @) F9 r# G E% z8 a- j m# ?7 ^% j& c
有的读者一看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像和珅这样的满清第一大官,最起码也应该用上虽然家里三妻四妾、但仍然每天寻花问柳、生活糜烂一类的词汇才对。和珅的妻子冯氏居然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不会是作者说错话了吧?
9 E& b% s" r2 ]2 W: l3 }* A" X1 e9 l0 x
作者还真的没有说错话。和珅这个人,他在颠覆着我们传统的观念。 ; b* U ^) E) l% p! {1 @6 v& q/ P
0 |7 o. B5 `, d
虽然,他是满清第一大官,可是在家里面,他真的是对妻子很忠诚的。
# c2 i# `) d- v8 ?8 G0 C# r! f) I5 b3 }2 R- H
虽然,他也有几个小妾,但是第一,这些小妾都是经过他的妻子同意的,有的还是他的妻子亲自给他说的;第二,在他身边的这几个女人中,他的妻子从来都是他心目中最为重要的女人,是谁都不能代替的。 # s/ D4 A0 d1 q/ Q' y: T& i# l3 |
; v# e- _. L7 V/ q, K; r( R) [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 c, Q" l8 N) ~% F6 c5 {/ l
5 g+ a% g3 S; L
可是,正史中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冯氏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0 R" |0 Q; {& U8 ]+ a
* x. i: y) f a2 `% d1 u0 v
原因很简单,史书的作者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和珅的妻子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英雄事迹,正史中就没有刻意为和珅的妻子树碑立传的想法。
. @) l7 E: A' R$ b) I7 ]
- X4 s& [- k8 d$ J3 {3 X 一般的史书的作者是不会为一个女人树碑立传的。 " [/ d4 P- T2 {4 S! i; j# _
3 {1 P$ I h) L, ?) q& i5 l1 v
作为女人,能够被写到史书里面,一般只能有以下三种可能: , C0 T8 R+ p) Z
# T$ r& N5 v2 y9 J, U- S) i
一是这位女子是皇帝的女儿。《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女儿,当然跟着沾光被写进了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5 T3 f$ q; U( r6 J
/ q" r" [4 Y" U; m# } 二是这位女子嫁给了皇帝或者皇帝的子孙了。《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妻妾或皇子皇孙的妻妾,当然也可以跟着沾光被写进了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也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0 r! l2 H' ^+ l
; j% k7 g7 ]9 S. O9 j: a9 ~6 R 三是这位女子是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是贞节烈女之类—丈夫很早就死了,但是自己却一直坚持守了几十年的寡呀等等。
" D( c7 K, E1 A p$ w" ~0 o) h
2 ?% ~3 p8 J# F0 V. I" l 什么是中国古代女子的标准“三从四德”呢? : J* r# n! t# k9 r5 A. b* t8 s
1 z: n/ c1 V. |1 | 所谓的“三从四德”,“三从”指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尤其是这个“夫死从子”,指的是丈夫死后,妻子不但不能改嫁,而且要永远服从自己儿子的领导。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被写到史书里面的《列女传》里。“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品德要好;“妇言”,言行举止要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对公婆、小姑、丈夫、子女都要好;“妇容”,容貌要漂亮但不能妖冶;“妇功”,每天的生活要围绕着锅台、碾台、炕台转,尤其是手工活要好,饭菜做得要可口。“三从四德”标准的最终确立实际上是在宋朝完成的。当时的满洲人实际上还不能够接受,大清朝的统治者只是提倡这些,而且只是对汉族人提倡这些,并没有在这方面对于满洲妇女提出要求。
2 N/ ?$ [! b: F) M1 e& C& t5 j0 e 1 `6 W# t& ` C& v3 K
3 w2 t, f* H; \( _
! o6 m. W& E' K, } e 过去,考察一个妇女最为基本的标准是“三从四德”中的“夫死从子”,也就是要守寡几十年如一日,才能被写进正史中的《列女传》中。和珅虽然死得早,但是和珅的妻子死得比和珅还早。所以,和珅的妻子更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 v0 W( T8 {0 l! P, F/ w7 F
5 Q' `- j X4 y7 C 您想啊,和珅的妻子不符合上面这几条要求,因此也就不会被刻意写进正史中去。
; l4 e3 n* |1 Q" t8 y {
4 z6 Q# P! i2 L- \$ a' F8 Y& y+ ` 既然正史中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冯氏的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野史中了解一些和珅与他的妻子冯氏的关系的史料。 ' K3 o" R- Y, C! {, ]( d7 Z0 O
% Y6 l( }2 E' v) ~- V, g% f) O
野史上关于和珅妻子的记载
& x. x2 p6 ]- l4 m' n: ]- c$ U5 a3 p6 n k$ [
很奇怪的是,现在我们能够找得到的关于和珅与他的妻子冯氏的关系的所有史料中,都不约而同地记载着和珅很珍惜与他的妻子冯氏的感情。 + R: A/ B: H( T( G5 ^
) F9 A1 R! ?/ I7 @3 i2 @
在这些感情的描写中,最为精彩的应该说是1798年,他的妻子冯氏病故前后的一段了。
: B9 l6 T1 P8 D5 ~$ P7 [! x
: g5 D# X8 x+ I7 S 自从和珅的小儿子夭折后(详细内容参见第十二章),冯氏便一病不起,和珅忧急万分。嘉庆三年(也就是1798年),冯氏病情日渐严重。 # }) N# {9 `' p/ }: I. p
. Z5 }& d" x& R5 \( i9 x5 p! r# D 和珅便在七夕这天安排了一个盛大的祈祷活动。在他的指挥下,豪华的和府中搭起了彩棚,青案供着“牛郎”、“织女”两个天上星君的牌位,和珅和病中的冯氏一起诚心祈祷。 8 ]! d2 l0 _: ^7 z. }
, b! |/ W' Z9 \
但是,他们的祈祷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冯氏依然咳嗽不止,还常伴有血丝。 . {; n2 G2 U% p' m
- F. @% d7 ?# E- c4 Q8 E. s. p- ^, S
和珅仍然不死心,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华民族传统的鬼节这一天,和珅又用出他用惯的贿赂大法,开始贿赂鬼神。 * k% q5 \& A# v. v
( R, L: e$ K* N% R' f 冯氏居然熬过了鬼节。 9 s9 o1 O; N. P, w
: b- g& [& d( k& L 中秋节到了,团圆的日子,和府上下的丰绅殷德、公主等人齐齐到病房向冯氏跪拜,冯氏由于节日的冲喜,也是有说有笑,脸上甚至泛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红晕。和珅一看难得夫人精神如此好,便大赏奴仆,让他们吃上平时难得吃到的肉食。
8 M* H* g3 l5 S( ]2 _3 }9 T% d6 e9 l6 t( T, v' O' w
但是就是在这一天的夜晚,冯氏病故。
9 A# m3 s# e6 Z1 g$ K3 _
: f( e; c. T2 s9 n9 M6 [! q 和珅悲痛欲绝,做《悼亡诗》六首。我们这里选取其中的片段。
$ X) a; X5 u$ c- i" h( K; c/ \3 A/ r
其一:
1 j& N6 c$ ?$ C5 A0 |7 i0 X
0 U6 d' U. ]) M* l, ?( M: p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 O+ f- p/ Z7 t5 D- S
n% W: }6 }3 f" a. b9 k 扬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
/ Y# @& G. H, V* U8 i2 w3 @: h* U2 i7 y! _# ]/ X. F9 a+ [- `4 n
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
5 p+ T1 ~4 b7 L8 w. V" R: P( H# H* o9 g% |
凄凉寿椿楼,证得涅果。
& l* Q7 w# U1 M. p( T
6 J6 |" G: H. ^6 K2 O6 S2 [ 其二: & K& h; p1 Z2 {3 ^, P! @% _$ L8 x
0 x g3 |' {* g1 A+ w0 V
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 Y; o& P/ n$ J$ i, s
+ y0 m0 N. z/ d' h J& Z
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
' J) e0 n- V0 D0 E: \9 s* T$ k4 d( G4 l
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 j3 D# i3 K" }, |. |0 G
$ t+ `- p( t4 ~
记得去春时,携手凭栏杆。
# ~# J Q1 U) I& Q; p( L$ q: V
; n6 Q* a6 ]# w3 A; r* M 其三: 7 V# n7 G$ n4 x* U4 I
/ r& f7 S$ N4 D( b8 C, f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
. d+ a. M8 e& F4 u' I
Z h7 H7 ~8 S 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
( W' I# W+ v7 a
* L8 z6 u5 u" @" c/ w: W 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 # F/ F4 B& @" C; a1 A
8 C9 \ ] a8 H3 X 如何风雨妒,也紫同摧残。
9 K4 n+ Q: R. F
5 V" t( V( T' p4 M7 M 和珅的这几首诗写得质朴无华,直指人心,落地有声,欲哭无泪,将他悲痛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 H/ J( V+ w; H6 ^0 {
: ~2 z: R8 U5 j+ O' v3 h % j0 g. J0 d% P1 T$ m
和珅敬重冯氏的原因 " ], N& s b2 m1 ?$ D
, i7 \( b' t, R/ L6 }& H& A 和珅安葬完冯氏后,冯氏所居的寿椿楼中的一切都按原样摆设,永远不让人居住。和珅和丰绅殷德时常前去凭吊、怀念。 2 C+ C5 ?* i% T1 s1 q5 v
! E" @$ m# `' y B( p
我在开始接触这些材料的时候,也与读者您感到一样的好奇,一样的不理解,那样的一个大贪官,他最为起码的生活应该是花天酒地、三妻四妾、烟花柳巷才对呀,怎么能够如此珍惜与自己的妻子的这份感情呢?在那样的时代,别说和珅这样的贪官,就是在清官中间,能像和珅一样如此珍惜夫妻感情的人也是少而又少的。 ~) q) n, [( _6 n" i/ `
3 G( \, I9 b+ j5 X; Y4 F, `逐渐的,我理解了,和珅如此珍惜与妻子冯氏的这段感情了。 6 V0 J6 N2 h4 |9 O" J
! x! W9 E" h7 x; f 一是冯氏的娘家于他有恩。
' u6 F9 j0 F6 @6 {. @% c7 _% L! u9 _/ S; z3 x
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毕竟发现他是个“人才”的“伯乐”是妻子冯氏的爷爷英廉—那个时候的和珅还是一文不名;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一文不名的时候,冯氏的爷爷英廉“发现”了自己、培养了自己;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一文不名的时候,冯氏的爷爷英廉把他唯一的孙女儿冯氏下嫁给了自己;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日后的辉煌,从某种角度说,完全是冯氏的爷爷英廉所赐—包括婚姻、家庭、财富和幸福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拜冯氏的爷爷英廉所赐。
- \9 J; A8 d* F6 D8 ?8 `7 S8 S: a$ k9 ?, z* d' [& Y/ b; @/ c
正是因为和珅本人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非常精通,所以他才更加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知恩图报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最为基本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必须要对得起冯氏的爷爷英廉和冯氏;否则的话,他会被所有的中国人耻笑的;那样的话,自己所有的事业、所有的前途都将化为灰烬。 9 q1 s, _+ f! o% l+ U5 B1 O z
. i/ ~# t; e- |+ o5 H 二是冯氏在这么多年里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4 n, t- c( c! e6 M2 c4 D3 B3 t3 V! a" \# F. h. v5 R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在家里,他缺乏关爱;在外面,他尝尽了人间的一切酸甜苦辣。是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是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妻子冯氏给他生养的儿子,才使他摆脱了“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局面;是妻子冯氏给他生养的儿子,才使他充分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的幸福。
. r9 P" W# Y- c6 }
$ c9 q' C: a+ m; c2 X8 U0 R3 B E; A 不但如此,妻子冯氏的更加伟大之处还在于,她不但时时刻刻关心着自己的身体康健,而且妻子冯氏还主动替他纳妾。
% p" p$ M* C( [ s$ d3 Z* ^+ v7 p. s' u1 _. \9 Z% I5 h2 F
三是和从冯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人性的一面。 3 A7 Z9 U- B9 c: _( V7 C
. [( Q1 S; N K5 w. p! \2 @! d) y
生活在官场之中的和珅学会了在外边尔虞我诈。尔虞我诈已经成为和珅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尔虞我诈已经成为和珅的某种习惯。他知道,一个官场中的人,你不具备这些,你就不能生存!你就不能维持自己的好生活!那样自己就对不起“发现”自己的冯氏的爷爷英廉和给了自己幸福快乐生活的妻子冯氏。 8 v9 ?/ A. @5 Z/ w4 d3 T5 U2 ~
( }- E' o+ K2 n 但是所有的这些尔虞我诈,并不是和珅自己主动想要的东西。在外面,伪装自己是迫不得已的;在家里,自己应该坦坦荡荡! ( F; n( @9 K5 o9 g7 ~$ {/ D6 V
3 ^$ U. ?4 O5 x+ M! @$ @$ s 而只有在冯氏面前,自己才能够坦坦荡荡!
) U! d$ o8 a! L- |$ D6 a
4 p+ q% [3 e5 b7 \" l: a) O8 k 正因为上述这些,和珅才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冯氏! 5 U% X: I+ c8 A; j' F; K7 ^' \
" O0 y6 w# A8 g/ T' t- W 和珅的小妾
9 V' U$ q3 J# b0 I, k9 z8 e$ R0 K3 a+ _! O
和珅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精明能干,在当时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记述:和珅“容貌端重,长于语言,谈吐隽快纯熟”。又说和珅“为人狡黠,善于逢迎。”这种人服侍皇上,皇上满意;服侍女人,女人也会喜欢的。而且当时和珅少年得志,虽年方而立可已经飞黄腾达了,所以,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说,和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钻石王老五”。因此和珅也就很受女子的欢迎。 : j6 Y; M# J9 L( ?4 ]' {1 ^6 c
3 A" f6 e Q9 _1 z, f
因此,除了妻子冯氏之外,和珅还在冯氏的劝告下,先后纳了好几个小妾。 ) ~. [. u) k/ c' h$ O* X0 d7 }
Z2 h! u I& p4 ?/ ] 和珅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精明能干,纳几个小妾是不成问题的。
* x9 i$ r! |9 c4 T+ b
! z9 x# y9 q1 M4 [- f% Z- b 奇怪的是正史中虽然没有什么关于和珅妻子冯氏的记载;但关于和珅的小妾,正史中倒是有些记载。《清史稿》中就曾经记载过两次。
8 \/ p( P& W& c5 ^
1 ?# ~ w9 J( } W# W; h$ p 其中的一次是在《清史稿·卷319·和珅传》中曾经记载的和珅临死之前嘉庆皇帝宣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其中的第四大罪状是:“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
- v6 f- g5 j y1 q) B
) S' b/ v: ~0 w" x% `% x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至少能够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0 u7 P; {. s5 J& l2 o0 K) T! {
- p# s8 m6 b7 V& t5 p6 f
第一,和珅不但有妻子,而且还有小妾; 0 H+ E9 m- r P* N6 r" S$ F/ a/ Z2 V
3 d0 p0 [! Q% E/ w
第二,和珅不但有小妾,而且还有个小妾是曾经在宫里呆过、后来又被乾隆皇帝遣散出来的女子。 ' L: l6 P, P2 t& e) q
0 w8 B; K3 U/ b% Q 第三,这个出宫女子在和珅所有的妻妾当中的位置仅次于和珅的妻子冯氏,位居第二。 6 ?8 D, i5 Y9 M( m7 J X
+ f) A. L9 ^7 Q4 s0 E其中的第二次是在《清史稿·卷322·谢振定传》中记载。关于这段内容,我们将在第十章中再来揭示,此处从略。 ; U ]0 Z: D% k. ~' l' \
# M; r, w$ _6 V9 E/ O. W3 q 在野史中,和珅的小妾有名有姓。不仅如此,和珅对自己的小妾百般宠爱,为了小妾的一笑,甚至不惜日抛千金。 2 U2 \* A/ }0 K, b" k3 s
' V' U& ~* n; o3 { 为了讨小妾的喜欢,和珅动用皇室土地,建了一座小楼,名曰:“迷楼”。“迷楼”装修得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之能事。后来,和珅就整日与小妾在此楼鬼混。 9 T, V1 {- m8 Q; k) A
[) \- L }% U
后来和珅扶摇直上,更注重生活的享受,他童仆成群,姬妾众多。清人陈悼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和珅“后方姬妾无数”。
' `4 r! q% l6 |
% C4 n+ c8 o4 j, k* P1 s! S 虽然如此,和珅仍不满足,甚至打起了乾隆后宫佳丽的主意,乾隆在南巡时,沿途各地进贡不少美女佳人,和珅也看中了其中一个从江宁府进贡的女子名叫黑玫瑰,可被乾隆捷足先登。不过和珅还是有办法。由于乾隆年事已高,每年春季都会遣散一批宫女,和珅略施小计,吩咐太监总管借机把黑玫瑰也遣散出宫,黑玫瑰也顺理成章地从皇宫转移到和珅的别墅淑春园,两人共赴巫山云雨。 * ]5 W4 U* {) |. c! U; R1 A( r- m
1 y0 U, l5 r! _! _4 `9 u# g( X 不过和珅也为他的风流付出了代价。后来这也成了和珅的一大罪状,在嘉庆的上谕中有一条:“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看来,在野史中,这个出宫女子就是黑玫瑰。
5 G( p1 B7 K5 S0 \4 ]' j S- k' E6 W. k+ z) W
和珅讨好小妾很有一套,很有生活情趣。古时有千金难买一笑的说法,和珅为了讨小妾的欢心,也不惜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把讨好主子乾隆的手段都用上了。 7 Y( j( s3 k2 _) S- p1 Z8 q' ^2 n
6 V4 I, q. r4 m 比如说其中一个爱妾爱吃荔枝,生性吝啬的和珅为了讨好小妾,不惜叫下属用快马把荔枝从广东运到京城来。依稀有唐时明皇讨好杨贵妃之遗风。 6 I' V J. m% B+ f0 n: Y& c
2 U0 x6 j- g( o7 b- V! E. k& v
几个小妾在和珅的蓄意讨好之下,对他更加依赖了,因此在和珅被嘉庆赐死之后,好几个小妾都为他自杀殉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