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廷游戏丰富多彩,带有赌博性质的也不少。以下说说从诗中总结的几种。
: U4 c- a) k7 U; F1 M
, L; a# v1 R4 D9 @9 n& l( M 一、投壶
) l: x# ^6 }; Y% i( z6 Z" t0 x: z$ M
据《礼记·投壶》记载,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常在宴会上玩,以助酒兴。2 k1 |, B+ u/ a
王建的《宫词》之七十七写道:“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宫女们分成两群赌樱桃玩,玩投壶这种游戏玩得手腕酸疼。
- Z S+ r, t+ J, R; @ 据《旧唐书》卷16《穆宗纪》记载,给事中丁公着说:“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于乱。”在酒席宴上,士大夫们饮酒、赋诗,还玩投壶这种游戏。- G" S* [# o9 H) b* q
二、双陆) X" o( r+ N, o, r

6 _4 _6 z X B& f, U. l' l7 C% | 一作“双六”,据说由握槊演化而来。又称“打马”,因为双陆的棋子称“马”。博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行道,“马”作椎形,黑白子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得彩行马。白马从右到左,黑马反之。
7 ~6 B. |1 O6 G# @, x. J. ] 还是王建那首《宫词》,看后两句:“各把沉香双陆子,局中斗垒阿谁高。”双陆的“马”是用沉香木制成的,很讲究。“斗垒”即是形容斗双陆时打马过关,“马”堆成垒。
3 p6 m# J) g" l( V: m5 v& q1 Z 据《旧唐书》卷51《后妃传》记载,中宗的韦皇后跟武三思在宫中打双陆,中宗在旁边点筹码。
- S7 P0 V, t8 u0 }& y5 v 据《新唐书》卷115《狄仁杰传》记载,武则天让狄仁杰与她的男宠张昌宗玩双陆,以武则天赐给张昌宗的由南海郡进献的珍贵裘服作赌注,狄仁杰获胜后,拿起裘服就走,随后将此件裘皮大衣扔给他的仆人。
* j3 z: i4 g% T! x2 x! e% C) k. D5 j2 ?% Q- w
三、六博+ F2 r) v7 D" u" O) s' y$ d
+ ^8 x1 f- }( i F N! c2 u+ L
) I: `5 C: C6 n$ o4 N8 U
8 u O& o4 ^* ^* M# C) s' C
一作陆博。两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
7 |7 j6 H. S3 W7 `+ R4 S 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分曹”就是“分拨”。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 N L6 U$ h6 U' s& \& F
5 Y( s# }2 `! ^' D
提到六博的唐诗还有:$ i2 ^3 ?: B6 l. A& _0 \
李白的《相和歌辞·猛虎行》写道:“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 C+ B0 E8 f5 }) v2 s 李白的《梁园吟》写道:“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w# c' f0 Y7 ~ T* H
0 K$ L+ S y: E% T2 j, P 李白的《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之一写道:“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0 R& [# F* `. B0 f
韩愈的《送灵师》写道:“六博在一掷,枭卢叱回旋。”行到目的地的棋子叫“枭棋”。) N6 V: @& Q( u' Y
六博游戏自夏代起就在宫中盛行,宋代已不多见。) L0 C6 N, J' |+ b4 c
四、樗蒲
1 k, ` [* F# T: `3 ~* U7 }% Z T+ | s* g, f4 W) L
9 F& l5 B" j- E/ h
也作“摴蒲”,又名掷卢、呼卢、五木,是在六博游戏的基础上予以改进与变异而形成的,类似后来的掷骰子(色子),随机性很大,主要靠运气取胜,但樗蒲的游戏规则比掷骰子要复杂得多。
% F& n6 M: e5 P, }4 c 王建的《宫词》之六十写道:
. h: p, n/ V4 A2 f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
. @, }- Y- N& i, A8 h; s# J/ u “掷卢”就是樗蒲这种游戏。避暑的时候“不掷卢”,恰恰说明宫女们平时经常玩这种游戏。
; T% ` ? b. |) X 樗蒲的用具起初有盘、杯、马、矢四种。盘是棋秤,杯是后代骰盆的前身,马是棋子,矢即五木,是五枚掷具(最初由樗木制成,故称樗蒲)。$ B$ c# `* t( r, A
唐·李肇在《国史补》卷下对樗蒲的玩法有详细记录,今天已经很难看懂。不少人喜欢用比较简便的掷骰子法。0 Y* a$ d8 n5 F" i$ {
郑嵎的《津阳门诗》写道:“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相君侈拟纵骄横,日从秦虢多游嬉。”杨氏家族陪驾华清宫,通宵达旦玩。
6 {: l# [& x; }$ ~4 Q# L! A 韦应物的《逢杨开府》写道:“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既然这个曾经跟随过唐玄宗的纨绔子弟善玩这种游戏,而唐玄宗又是一个那么好玩的皇帝,此戏难免在宫廷中也盛行。. Y9 o. I" q9 ?
和凝和花蕊夫人的《宫词》对樗蒲均有涉及。, Z% X5 w7 F1 W5 g, k
和凝的《宫词》写道:“锦褥花明满殿铺,宫娥分坐学樗蒲。欲教官马冲关过,咒愿纤纤早掷卢。”
3 j; t' m# G. Y! D: [ 花蕊夫人的《宫词》写道:“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这里还提到了投壶游戏。) A: z% s$ s5 @0 g+ F1 _! `
; R$ Z6 n8 S: n) P+ d5 H1 q: P. j
五、藏钩% s7 N: s4 U1 Z# k N# A* @: F
据《酉阳杂俎》引辛氏《三秦记》记载:“汉武钩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汉武帝的钩弋夫人的手总是握着拳,伸不开,见到汉武帝才伸开,里面握的是个钩子。于是,人们就玩起了藏钩之戏,多人参与,猜出钩子藏在谁的手里。
6 r# w% B* T/ A/ s9 K3 ~+ c 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队)以较胜负。……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猜)知所在。”不仅民间的老人小孩喜欢玩这种不费脑力和体力的游戏,而且这游戏在后宫女性之间也颇为流行。: n/ U2 D |% P0 x
李白的《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写道:“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玄宗时后宫以藏钩为乐。 k. {& Y% q/ W+ c
岑参的《敦煌太守后庭歌》写道:“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0 r) j! X( A- h2 ~0 p
花蕊夫人的《宫词》写道:“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宴会上玩藏钩,不是罚酒,而是用墨画花脸。
" t# w7 m+ U. e8 ]! Z% X2 o2 |1 `! p 《宫词丛钞》的创作时间无考,其中有两首涉及藏钩的作品:“欲得藏钩语少多,嫔妃宫女任相和。每朋一百人为定,遣赌三千疋彩罗。”(《宫词丛钞》第二六)每队100人,赌3000匹彩罗,真是声势浩大呀!
# b: m8 s$ @: s2 v9 T6 J9 o# B 还有,“两朋高语任争筹,夜半君王与打钩。恐欲天明催促漏,赢朋先起舞缠头。”(《宫词丛钞》第二七)不舍昼夜地玩这游戏,君王也参与其中。
* a7 u- b9 y' q; Q 六、握槊 C: V2 n* m; W( v9 f( j
除了藏钩,握槊也是流行于宫廷的一种博戏。
: s0 V) h" q/ v. ~7 ]9 U 相传此博戏是北朝魏宣武帝时从西域传来的“胡”戏。《魏书·艺术传》记载:“此(握槊)盖胡戏,近入中国。”与六博、双陆、长行可能有相似之处,“槊”指棋子或者棋盘,亦是掷骰子行棋以赌输赢。
' a( d! J, @. ]/ z7 V) p 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丹阳公主嫁薛万彻,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于是召集高祖诸婿与薛驸马握槊,大家故意都输给薛驸马,于是唐太宗以佩刀赠之。公主就高高兴兴跟驸马回家了。唐太宗借着玩游戏调和了驸马和丹阳公主之间的矛盾。
! z1 V$ C# b1 ?0 g7 l 张说的《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写道:“十五红妆侍绮楼,朝承握槊夜藏钩。”
1 S2 e) Z5 p6 q0 O) |; B 七、长行2 h, o% `* U9 ]: k" \# `
2 k: [0 V+ n1 x& w
5 y3 |3 B6 g8 ^" |
长行(hàng),据说和握槊、双陆一脉相承,也有的说就是双陆。
, c" ]2 r7 Y+ h2 B8 E 李肇的《国史补》卷下记载:“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有黄子、黑子各15枚,有两个骰子。0 b7 y9 v' c* g- g% @4 H, x
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之二写道:
+ u3 j1 |* b" \& C$ b5 X) {) ?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0 q' U( v: c9 P1 Z- j
“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这其实是一首情诗。
" J% N" S# @5 e5 |4 X 赵抟的《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写道:“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意在关心民生疾苦。. |0 C& d/ q% p, s; q( |- n( c3 E
皎然有《薛卿教长行歌(时量移湖州别驾)》:“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长行经有君子行、小人行。( a+ Y+ C( j% S& T6 m8 m
8 l& Z! a1 m/ `4 H0 x% ` 八、射覆
8 [; r6 t' C0 ?' G
# x8 v. l4 v+ v. r 0 V; S- m1 V- l: W
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射覆是用巾盂等物覆盖东西让人猜。而《红楼梦》第62回提到的以诗文进行射覆与此完全不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典故等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也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典故等揭出谜底。得饱读诗书的人才能玩。+ J) m! q" S, {! g2 ^ m
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一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里提到了藏钩和射覆两种酒令游戏,都有一定的博弈成分。宫中亦好此戏。* v( _( j& K2 X3 @
九、簸钱
/ k+ j' \ M' b! M8 J7 ~ 又称打钱、掷钱、摊钱。参与者先持钱在手中颠簸,然后掷在台阶或地上,依次摊平,以钱正反面的多寡决定胜负。
5 C- f( \/ t) }9 j) m 王建的《宫词》之九十五写道:
. S8 ]% k/ n" @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D. e6 x( D4 v* P8 W6 B+ \
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之“戏掷金钱”条的记载:“内庭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盖孤闷无所遣也。”
6 @8 D) I( T7 b, g6 h 王涯的《宫词》之十四写道:“百尺仙梯倚阁边,内人争下掷金钱。风来竞看铜乌转,遥指朱干在半天。”
! K0 J( A/ P, l/ X2 F1 k l% F 司空图的《游仙二首》之一写道:“蛾眉新画觉婵娟,斗走将花阿母边。仙曲教成慵不理,玉阶相簇打金钱。”% D! K$ S) y# i0 P- e
无名氏的《宫词》写道:“花萼楼前春正浓,蒙蒙柳絮舞晴空。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干屈曲中。”
2 J* D, _6 G$ h) F, f' c" _ ^6 [, A0 ?' b$ k
十、斗花斗草; F/ ^6 T. n1 Z# _. |
: U# |0 x5 G7 z- w" N, }
. e5 T4 E! c* {) i 斗百草这种游戏虽有一定的博弈性质,但更偏重玩耍娱乐性,输赢在其次。女子好此戏,参与者比谁的花草种类多、品种新奇,有时是插戴在头上展示。
/ O) o- A8 [1 J1 W3 _. E2 Z# Z# z 王建的《宫词》之八十五写道:
( O1 l1 @6 p7 G/ b5 o1 X# V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2 [! Q3 Y6 C, m9 \- F7 |; ?2 l/ P' O: L 郁金是一种香草。这个宫女把拾到的花草偷偷藏起来,出其不意拿出来,这样别人就全都不是对手了,所谓出奇制胜。# t a w) q4 v9 ^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长安士(仕)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花大价钱买花种植,为了比斗。# N" `$ H& r" ~) d# W' ~
据唐·冯贽《云仙杂记》卷9《灵运须》引《国史纂异》的记载,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为了斗百草,忽发奇想,命人到南海的祗洹寺剪掉维摩诘塑像的胡须,因为传说那是谢灵运的美髯。宋人黄朝英的《缃素杂记·端午》诗写道:“因笑唐家公主呆,预令驰驿剪祗洹。”/ C2 n2 @7 _& x: \4 \7 u
斗花斗草是有赌注的。6 I* [/ C R8 J" J! V! E& A
刘禹锡的《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写道:“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把西施当赌注,真是奇思妙想。9 @- ] U- m+ X3 f
宫词丛钞》第十八写道:“美人背看内园中,犹自风流着褪红。为赌金钱争百草,急行遗却玉珑璁。”9 ?& a0 e4 h2 V3 v9 f
: j4 `9 o. L1 v' T4 i
十一、斗鸡5 l) I( y6 R) g0 O2 K- ^; J
《全唐诗》提到“斗鸡”一词有50余处,其中把“斗鸡”与“走狗”或“走马”连用或对应的就有近10处,这项运动赌博性质明显,后代总是和不务正业联系在一起。
2 n- V# {1 ~! w- r" T 《神鸡童谣》写道:% h' ~8 f! H* E9 P( ?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o/ }, A6 W# H; L0 R, j: Y
“神鸡童”贾昌因善于驯鸡、斗鸡,深得玄宗宠幸,享尽荣华富贵。 A8 Z2 [" M3 N5 x4 I" v, o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写道:“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6 Z. a6 e+ p/ F, T! n 杜甫的《斗鸡》写道:“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 K- ] |2 q6 u5 M/ ]' |7 l; H 唐朝好几个皇帝都喜欢斗鸡,僖宗除了斗鸡还斗鹅。
$ m# m- `" n1 Z; D) l 十二、曲水流觞: s' C; h" u: u+ _+ [9 [8 S6 b( J
& L4 ` s; e6 V- I
4 @8 t& M1 ~( V- u! t
“曲水流觞”是宴饮聚会时的一种游戏,可以视为一种酒令,输赢其实无所谓。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酒杯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这游戏也常被作为上巳节的习俗。皇帝与朝臣的唱和应制诗多有涉及到这种游戏的。 9 h# o9 t% U1 } o, t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二十四写道: ' t3 t- F. Y* s. P0 J+ Z2 X4 J2 ~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8 n2 a+ `/ c" W 长宁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后因发动宫廷政变被废,称韦庶人)所生,嫁杨慎交,其府中有流杯池,皇帝和皇后多次亲临。 ; D9 y" z) a0 o* H7 X3 ]
“潺湲”是水流徐缓的样子。“三山”是传说中的东海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九仙”,道家把太清境的仙人分为九等: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据《云笈七签》卷三) 9 `+ G# D0 [3 P* K" E$ H
而且,唐代的豪门望族往往家中修建流觞池(或称流杯池),用作宴饮之用。 8 n1 u, }2 S" O1 V0 `# e9 B: ?
此外,在唐诗中没有找到合适依据但是属于宫中博戏的还有叶子戏,简称叶子,或称叶子格(“格”指的是法式、规则)、彩选图,据称是纸牌的前身,盛行于中晚唐及五代,宋以后渐渐流行纸牌。 ) |8 c$ z9 C+ I. u7 `3 z
据《太平广记》引《感定录》记载:“咸通以下,天下尚之。”“咸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号。 ! R5 S% A# C4 v- L
据《杜阳杂编》卷下记载,同昌公主嫁到关中韦家,夜里用红琉璃盘盛夜光珠照明,使家人为叶子戏取乐。 3 l, W/ a8 c( i ^' S% p
宫廷博弈游戏丰富多彩,有的先是盛行于民间再传到宫中,有的是先在宫中盛行再流传到民间。其实,主要的目的不在输赢,而在从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5 }7 O- I! S, q5 I, {% @# s I" O! r& }) \5 I% h
这个美女为了斗草赢钱,急急忙忙把首饰都跑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