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在书中自问:“写了这么多关于人性的书,你是活明白了,还是一直明白不了?”
“我觉得我还在路上。”生而为人,每个阶段、每一年、每一天,似乎都面临一些难题。小到明天穿什么,中到天理国法、江湖道义,大到人生如果没有终极意义,明天为什么要醒来。面临的这些难题也随着四季、流水、年纪而变迁,少年时担心过早兴奋,中年时担心过度兴奋,年岁大了,或许会担心为什么一点也不兴奋。什么样才算活明白了?
不折腾,不生事《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肯定比你我活的时间长,因为天地只是时空,它“不自生”,不生事,不折腾。不要以为不生事容易。因为要做到不生事,就要控制住自己,摁住自己的双手。虽然激素“滋滋”响,但是你也不去找村头的寡妇,这是不容易的。
两千多年前,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孔丘说,一个人到了四十,知道了自己能力的边界,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于是不惑。两千多年后,人平均寿命超过七十,孔丘说的依旧适用,这个老怪物。发足狂奔,作品说话求实,把负能量当成你的动力,看准地面,发足狂奔,
用作品说话。
曾国藩也说过类似的:“功名之地,自古难居,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相形之际,盖难为情。”曾国藩是明白人,并不是一个闷着头打仗的武夫。权、钱、色,名声,谁都想要,得到的人开心,这是人性,没得到的人失望,这也是人性。负能量实在无法去除,人有人的烦恼,很多事儿自己控制不了,去掉了就没人味儿了,甚至对危险没了防备。稍微控制一下负能量,可行吗?可行。见识广就特别重要,见多了,见奇不奇,见怪不怪,没什么了不起的,就不慌了。为了见识广、获更多,想清楚一些底层逻辑的事,好多需要“术”来解决的事儿,可能就不用解决了。
读书是更快的路
读书能同时解决道和术的问题。
关于术,书大多讲得明明白白,市面上讲工作、讲工具、教你怎么做事儿的人已经很多了,大家不焦虑、不内卷都显得好像不上进了。所以我想讲讲文学、历史哲思、生活情趣,无用之用可能是大用。且不谈术,书更大的价值是对道的沉淀,人的底层逻辑和智慧,很多来自于读书。一本本书,在我们心和脑平静的湖水中,引出了涟漪浪花,波动中蕴藏着大智慧,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潜意识里构造着对生活的态度。读书不为了炫耀,是让自己长见识,让自己摆脱潦倒、油腻的。我们都是读书人,读好书,读金线之上的书。谁读书都会了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