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格力琼寺

圣境五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17 19:39 编辑

天的五台山因冬季寒冷,四月冰融,九月飞雪,夏无炎暑,故又名“清凉山”。有一个与文殊菩萨有关的故事传说,道出了今日“清凉圣境”的由来。这个故事与今天清凉寺内的“清凉石”有关,与五爷庙的五爷也有关系,与秘魔岩的朝龙洞也有关系。
相传很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无法种庄稼,苦不堪言。在此传法的文殊菩萨慈悲,决定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等近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大汗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是来求援的。龙王心思,“歇龙石”估计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放心答应他也无妨。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巨石立刻变成了弹丸大小。文殊将弹丸塞进袖筒,施礼告别龙王,飘然而去。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值炎炎夏日,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不生。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南台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并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


龙王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五性格暴躁、面容乌黑,人称黑脸五爷。这天,小龙子们播布降雨回来后又累又热,想在歇凉石上歇一歇,发现“歇龙石”不在了,询问得知被文殊菩萨带去了五台山,老五和四位龙哥怒气冲天,发誓讨回“歇龙石”。一路追至五峰山,四处却寻不到文殊菩萨的下落。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座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17 19:41 编辑

文殊菩萨告诉小龙王,“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子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让小龙王们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
传说不同的朝拜者到此所见境界不一样,善良的人见到的佛菩萨;邪恶的人则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更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如今,清凉石的传说流传了千百年,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两米半,厚两米,围十五米,石面呈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就这样,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峰山顶。其中黑脸老五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自此,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后世人们为感激“五爷”为五台山造福,就为他建造了五爷庙。
传说五爷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为他爱听戏,故被称为“写戏文殊”,后人专修了“五爷庙戏楼”。每到五爷生日这一天,人们都会为他点一台戏,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平时也会做为人们还愿的一种方式为五爷唱一台还愿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2 06:1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