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19|回复: 0

聊聊佛经翻译家真谛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7 07: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谛(499-569)南朝时天竺(古印度)僧人,精通大乘佛法。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大量梵文佛教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学习汉语准备译经。因时局战乱,辗转迁移,仍坚持译经不断,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据记载真谛与其弟子在动荡时期共译出佛典48部232卷。
真谛法师出身西印度婆罗门族,自幼博访众师,学通内外,精通大乘佛法。他以弘道为怀,泛游海外,在扶南国(今柬埔寨老挝越南内陆一带)传授佛法。梁武帝时,派使者在扶南国邀请真谛来华,真谛欣然同意,当时已近50岁,后经广东前往建康(今南京),因“侯景之乱”辗转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地,译经不辍并传授佛法。
猜测他不懂中文,译经必是由懂梵文和中文的弟子们一道完成,尽管如此,在动荡和战乱之中,译出大量佛经。自来中国后,漂泊16年,一度想回家,大风又把海船吹回广州,受广州刺史供养,迎住制旨寺,总算安定下来,开始比较安定的7年译经生活,主持众弟子译出《摄大乘论》、《大乘唯识论》、《俱舍论》、《摄论》等经典。
   当时由于佛教门派和理论见解之争,掺杂着上层僧人集团世俗利益名誉等因素,加之真谛对繁体古汉语理解有限,译文难免有晦涩难懂之处,有人恶意抹黑真谛,视其为异端,上谗言不许他回京城。他辞世后其理论见解逐渐被弟子传播并引起争论,从而导致唐玄奘要到天竺取真经的念头。事实证明他的观点独到被取经回来的唐僧发扬光大了,开创了唯识宗。
   从这一点看他除了翻译和传授佛法外,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方式,从异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真谛来华时可谓时运不济、四处漂泊,但他信念笃定、心无旁骛,在动荡岁月履行译经传佛使命,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成为古印度东南亚诸国与东土中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杰出使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2 10:0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