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9-15 1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才是佛教徒?”的根本性问题,阐明了佛教两千五百年传统的基础就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漏皆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涅槃寂静(涅槃超越概念)。如果你能接受这四法印,你就可以是佛教徒,否则你就不是。四法印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
也就是说,和我们传统的认为“我佛慈悲”第一性不同,佛教传统里的“悲智双运”中,“智”是第一位的,你必须开智,深明、深信“四法印”,有了正见,才具备成为佛教徒的资格,如果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则会成为更好的佛教徒。佛教的智慧和思辨力量,慈悲还在其次。这一点初了解佛教的人会感觉不适,特别东方人,即便到现在,信奉小乘佛教的也居多,但这就是“正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