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格力琼寺

法华灵验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0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风吹其船舫

  新罗时有女名宝开。居王京。隅(yu)金坊。有一子名长春。随商舶(bo)泛海而去。过期不知所之。朝夕思念至于憔悴。幸闻普门示显神通之力。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称其名故。即得解脱。便生深信。就敏藏寺观音像前约一七日精勤祈祷。至七日忽感长春执母手。惊喜哭泣。寺僧怪问所由。春曰。离家泛海。忽值恶风。同船之人皆葬鱼腹。余独乘一板至于吴。吴人收之奴。使之耕于野田。忽有异僧来谓曰。忆汝国乎。余即跪曰。有老母在。恋慕无极。僧曰。若欲见母。随我而来。言讫东行。余随之。有一渠僧乃执手超之。昏昏如梦。忽闻母语。到此敏藏寺像前。虽审知我母。犹疑梦中矣。即天宝四年乙酉四月八日申时离吴。戌时到此堂中。景德王闻而敬重。优颁(ban)信贿。永充供养。每于月生八日。幸寺礼赞。永为定式。宝开与长春约结邻里清信士女。特成金字莲经一部。每至春三月为立道场。敷宣妙理。精修礼敬。仰赛玄恩。 出敏藏寺记又见鸡林古记及略传弘录。

  刀段段坏

  晋太中彭城有一人被枉为贼。其人本曾供养金像。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闻金声。刀三斫颈。终无异。解看。像有三痕。由是免罪。 出谢敷观音传。

  又有高简。犯法临刑。一心归命。下刀。刀折绞之寸断。遂卖妻子及以自身。起五层塔。

  枷锁(jia suo)自脱

  晋有张畅。为谯(qiao)王长史。王与畅因事系廷尉。畅夙(su)有正信。便即发心诵法华普门品一千遍以求脱免。念言之至。枷锁寻即断坏。二人俱得。 出晋谢敷观音传及现应录。

  又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名无间。眼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门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出处同上。

  贼不能害

  晋隆安中僧慧达于山北陇(long)掘甘草时。羌(qiang)人饥荒。捕人而食。达为所获。置之构中。择肥者先食。达惧甚。一心称观音名。诵普门品。食人取尽。唯达与小儿在。命只一日耳。达持念不舍。至旦忽一虎自草中跳出。咆吼震山。诸羌畏走。虎乃啮(nie)构而去。达与小儿奔走得免。 出天台别行疏。

  又尚书徐义。秦末兵革蜂起。贼获徐义将欲杀之。乃埋两足。编发于树。夜中至心专念观音。有顷得眠。梦人谓曰。今事极矣。何暇眠乎。义便惊起。见守卫人并疲而睡。义乃奋动。手发既解。足亦得脱。行百余步。隐草丛中。便闻贼追。火炬星陈。竟无见者。天明贼散。遂免之。 出谢敷传。

  求男得男

  晋时益州孙道德。年过五十未有子息。有僧令其至心称诵观世音经。其即依之。少日之中而自得梦。妇即有孕。遂生男也。 出谢敷传。

  现身说法

  唐大和中。文宗嗜(shi)蛤蜊(ge li)。㳂(yan)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䘖(yu)馔(zhuan)中有擘(bo)不张者。帝以其异。即焚香祷之。俄变为菩萨形。梵相具足。即贮(zhu)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彩。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言大一山有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问强识。帝即令召至。问其事。师曰。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现。且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师曰。陛下已闻说法了。时皇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俗。 私云。菩萨以身为舌而说。文宗以心为耳而听。

  显童女身

  马郎妇。不知出处。大唐隆盛佛教。而陕右俗习骑射。篾(mie)闻三宝之名。妇悯其愚。乃之其所。人见少女风韵。单子欲乞为养。女曰。我无父母。亦欲有归。然不好世财。但聪明贤善人能诵佛经则愿事之。男子众皆聚观。女即授与普门品若。能一夕通此则归之。至翌日。诵彻者二十余辈。女曰。女子一身。家世贞洁。无以一体事多人也。可更别诵。因授以金刚般若。至旦背者十数。女更授与法华经七轴。约三日通之。至期独马氏子能彻。女曰。君既能过众人。可白父母。具媒娉(ping)送礼。然后成姻。乃马氏以礼迎之。女将至门且白。适以应接体小。少不佳。愿求别室。俟安与君相见。因顿止他房。筵(yan)客未散而女命终而坏烂。乃卜葬之。未数日。有僧紫伽梨(qie li)。姿貌古野。来寻女子。马氏引之葬所。僧即以锡杖拨开沙土。见尸已化。唯金锁骨存焉。僧取就河浴洗。挑于锡上。谓众曰。此圣者悯汝等不信正法。方便谕化。当思善因。免堕苦海。忽然凌空而去。众见。悲泣瞻礼不已。自尔一境奉佛诵经。由女之力也。山谷道人观音赞云。

 若欲真见观世音  金沙滩头马郎妇

  平江万寿体禅师颂曰。

 十分美貌谁家女  百倍聪明是马郎
 堪笑金沙滩畔约  始终姻娅(yin ya)不成双

  显比丘尼身

  新罗憬(jing)兴国师。住京师三郎寺。病久不瘳(chou)。有一尼请看门人引视之。尼曰。师虽悟大法。合四大为身。岂能无病。病有四种。从四大生。一曰身病。风黄痰热为主。二曰心病。颠狂昏乱为主。三曰客病。刀杖所伤动作过劳为主。四曰俱有病。饥渴寒暑苦乐忧喜为主。其余品类展转相因。一大不调。百病俱起。今师之病非药石所疗。若观戏谑事则理矣。于是作十一样面而舞之。师视诡谲(gui jue)之态。颇欢悦。不知病之去也。尼出。师使迹之。入南花寺佛殿而隐其所。持竹杖在十一面观音像前。 出海东高僧传第五。

  第十五段 陀罗尼品 妙庄严王品 普贤劝发品崇自出窦鬼乃扣头阎王指送第四天菩萨来乘六牙象

  崇自出窦

  宋建初中。有僧普明。少出家。性纯素。常蔬食布衣。以法华为日课。诵时有别衣别座。未尝混杂。每诵至劝发品。即见普贤乘象前立。乡人王道真妻病革。请师持咒。方入门。病者闷绝。忽见一物如狸。长数尺。从狗窦(dou)出。其病即愈。又尝行水旁。有巫者云。神明见明法师悉皆奔走。 出弘赞第六及现应录。

  鬼乃扣头

  宝通。梵行精修。长诵法华陀罗尼品。稍有灵异。时杨桥村有赵氏家。妻为神所魅。请通持咒。通既至。神即现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当兴福。如何反魅于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部下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啧罚。赵妻因此得差。续后赵妻之病仍发。歌吟竟日。又来告通。通又至。见所责鬼在病床前。通曰。前曾诫治。那得再来。汝若不去。吾当诵咒。令汝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也。鬼乃扣首求哀。不烦咒也。从此病差。鬼不复至矣。 出灵瑞集及弘赞第七.现应录。隋开皇年中事。

  阎王指送第四天

  释道琎(jin)。荆州人也。讽诵兹(zi)典。布衣一食。殆有遇人之量。止辨才寺。忽体仆息微。经数日。自见冥官追录。将至王前。王曰。师诵法华。律行清净。应生第四天中。慈尊众所弟子。罪恶之身。恐不复相遇。故欲见师。愿垂救也。琎遂暂苏。向诸僧具说。言讫而卒(cu)。 出弘赞第八。

  菩萨来乘六牙象

  高丽时有僧。失其名。在灵岩寺东林诵法华经。每精诚恳到。中表洁净。焚香礼佛。以求证验。初有大蛇及雉鹿俱来立听。诵讫乃散。中时山神将食自来供养。后忽见光明从东山而下。有大菩萨乘六牙白象。大众围绕。直至其前。僧望光拜。庆悦深至。疑义阙文皆为敷释。余众但闻异香。经久方隐。 出弘赞第七。

  第十六段幼尼诵出真诠侍女冥通梵部舟人护涉天乐来迎深敬辩山人之精书堪歌崔牧伯之庆会光明出于口角菡萏(han dan)生于舌根宝岩徒之或讲或疑莲华院之若读若说珍禽现瑞亡妹告征诵舌长存烧经不改经无一字爪生五花

  幼尼诵出真诠

  梁大学博士江泌(mi)女。少而出家。名僧法。年八九岁。有时静坐闭目。诵出一卷法华经。杨州道俗咸称神授。费长房云。验于经论。斯理皎(jiao)然。是宿习来。非开神授。即是次生事。忆而不忘。其神功乎。 出弘赞第二。

  侍女冥通梵部

  尤肃机崔义起有一突厥(tu jue)侍女。素不识文。于麟德中病死。经夜见一梵僧。突厥求哀。僧以锡扣其顶。教诵法华经一部。言作梵音。比晚乃苏。自陈其事。家人不信告义起。起试之。突厥便诵经如流。即请西域梵僧来听。侍女所诵之经。自首至尾言音通正。一字不遗。时以奏闻。上云冥道如此。岂得不信。当时朝臣无不知者。 出弘赞第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09: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舟人护涉

  僧智聪。住杨州白马寺。寻渡江住安乐寺。值隋国崩。思归无计。隐江荻(di)中诵法华经。七日不饥。恒有四虎驯绕。忽见一老翁腋下挟小舟来曰。师欲渡江即上船。其四虎见而泪出。聪曰。持危㧞(ba)难正在今日。即同四虎利涉南岸。船及老人忽然不现。聪领四虎止西霞塔西。经行禅诵。安众八十余人。若有㐫(xiong)事。虎来大吼。由此惊觉。至贞观中。年九十九。于佛降生日熏炉遍礼圣像。还归静室。端坐而化。 续高僧传。出弘赞第八及现应录。

  天乐来迎

  释智友。蒋州人。住普云寺。诵法华经。略无弃日。每诵经之时。必执炉闭目。香烟不绝。凡经四十二年。前后总计将五万遍。所用澡瓶居常溢满。贞观八年无疾坐卒。将终之日。有天乐来迎于房户空中。繁会良久。又有香气惹空。充塞院宇。久之而灭。弟子及道俗千有余人迂[木*(合/(冓-再+(冓-冉)))]于东南。坐尸树下。经宿就视。莫知所在。 出弘赞第八。

  深敬辩山人之精书

  山人洪辩。淳昌赵氏子。出家于曹溪。中高科。往入巨渗(shen)山庵。精进持戒。一字一拜。书法华经一部。极尽庄严。朝夕礼拜供养。适有倭(wo)国僧来见。恳求之乃付嘱流通。其僧顶戴赍(ji)归本国。船中放光。到已安崇福寺道场中。众僧礼敬。感得舍利。后一年道人法行随使舸(ge)入彼国。亲见而来。即中统元年庚申(geng shen)也。 出海东传弘录。

  堪歌崔牧伯庆会

  少卿崔[王*鄰]将赴官罗州使。宋人杨赫推命曰。宜精设大会。供养大乘。则必当远到。公及下车。请圆妙结夏安居于云谷寺。及指挥使行色近境。公入官时。小婢(bi)忽得颠狂。种种对治。婢即语曰。我非颠狂。我是乳母之夫某也。物故许多年。冥游未得超升。今幸竭诚张皇梵席。欲问一二大旨。然守护神将呵禁不入。彷徨(pang huang)门外数日矣。非但某耳。先亡亲属某与某亦欲闻法。随我来耳。然饥渴害志。请先酬酌。又令吾辈至云谷寺。呼名许入于道场。冀(ji)得度脱。公闻之怪甚。送客已。到寺一一如其呼名设席。使之闻法。公自是常读莲经。翌(yi)年秋召为右承宣。不数年拜相。至门下平章事。立极人品而卒。 出海东传弘录。

  光明出于口角

  僧亡名。寓尚州小寺。常以阴阳占卜出入里闾。男女皆迎之问祸福。以此资衣食。一日官厅设法廗(dai)。州内诸寺典香者咸会焉。亡名虽预。只是阴阳僧。居众末。皆忽之如草。比及夜半。灯烛已息。昏昏假寐(mei)中。忽见光明如灯火。众皆惊起。试寻之。乃从亡名口中出也。因委问其由。答曰。予扶身术数。反愧(kui)黑业。内自忏悔。但诵课莲经有年矣。诸僧皆叹伏修敬焉。 出海东传弘录。

  菡萏(han dan)生于舌根

  尚州户长金义钧。常乐读法华经。募劝耆(qi)老少壮道俗分为二徒。每月六斋日召耆老于私弟习诵莲华经。经毕略以茶果慰之。及集少壮。则并置酒侑之。自此少壮之发心不饮者。壮入耆老徒。时人戏曰某与某已入无酒法华徒。某与某犹在有酒法华徒。其随机激发如此。比及无常。葬于山麓(lu)。莲华发于冢(zhong)上。 出海东传弘录。

  宝岩徒之或讲或疑

  松京宣祺门右臂。有岭连亘。垂及保定门者。曰德山。山之乾维(qian wei)有一兰若。曰宝岩。楼阁开豁。坐见山川缥缈之外。东北里致仕卿(shi qing)相若林。枢(shu)密千表。秦尚书世仪。梁大卿栋材。与诸退老并散逸四十余人。同结法华社。每月六斋日各持科本莲经。差一人别座。点破科端。销释义理。诸耆老证听。或设疑问。如是次第轮环相续。益欲人人之尽能解说也。至十五日则精设妙馔。供养弥陀。合院设斋。过夜精勤。同回向净土。故至临终之际。如意自在者不绝焉。 出海东传弘录。

  莲华院之若读若说

  松京骆驰桥东巷。有一招提曰莲华院。凡城南里清信士辈结法华社。每月六斋日同会于此。若读若说。其所以凭仗妙乘。回向净土者。多与宝岩社相为甲乙。

  珍禽显瑞

  居士崔彪(biao)。耽(dan)津人也。闻圆妙结于宝月山。与堂弟弘请创于万德山。各占构堂宇。甚有力焉。平生未尝现嗔怒相。其子往邻邑。忽为大虫所害。彪为辨纸墨。请山人一如书法华经。忽感青鸟来入经室。貌甚闲暇。如是者至于再三。洎(ji)经将毕。梦亡子告曰。因写经力。得为纯善美丈夫身。

  亡妹告征

  女右侍禁金轼之第二女也。其弟道人之虚。常诵莲经。女忽遘(gou)疾。命终托之虚告曰。请为我设法华胜筵。用助超升。时之虚住穴古寺。得得来家。即洒扫私弟。约一七日。请持经开士六时精进。至罢席日。金氏又现梦曰。暂间经力。得生胜处。后虚到社。委说如此。

  第十七段

  诵舌长存

  秦州权氏女。常诵法华。死后十余年。其家改葬。见其骨肉略尽。唯舌如生。 出弘赞第八。

  烧经不改

  贞观五年。隆州邑西县令狐元轨。信重佛法。写法华.金刚.涅槃等经。恐致讹误。遂凭土坑禅师捡挍(jiao)。写已即带往岐州庄所。一日他行。其庄为外火延烧。一时荡尽。元轨回。嗟叹莫穷。因令人拨灰取金铜轴头。忽见诸经完然。黄色犹不改。但金刚般若首题焦黑。自言所因。乃初写时有官人能书。其人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由是被焚。 出弘赞第十及现应录。

  经无一字

  唐武德中。有尼法信。通持法华经。仍欲精写一部。遂访书人。倍酬其直。别置堂户令书之。每一起一浴。更着净衣。仍于案上。壁凿通外。加一竹筒。书生凡出息。辄含竹筒吐息于外。写经七卷。八年乃终。设斋庆忏。立净道场。香花崇奉(chong feng)。至贞观十三年。有龙门寺僧法端常讲是经。以此尼经本精至。遣人往请。固辞不已。而自送去。及讲法开读。唯见黄纸。了无一字。端惭惧。即还之。尼知有所犯。即以香汤灌涤其函。顶戴绕佛行道凡七昼夜。及开视之。还复如旧。 本出法苑珠林.传弘赞第十。

  爪生五花

  尼。高邮县人。志节霜净。言行冰清。诵法华经。不舍昼夜。初诵一卷。忽于右手爪上生一花。状如绫丝。次至五卷。五指爪上皆生一花。诵彻六七。掌并二花。大过爪上。由是声传阙(que)下。陈武皇来入看之。从此郡人呼为花手尼。 本出灵瑞集。

  法华灵验传卷下(终)
  No. 1539-A

  最乘之法。非后学所能辩。必考是法之验。然后而人信之。自法华东译以后。诸家章疏盖多。而智者解释独行于世。然流传或失本真。讲演未达其奥。一源之妙。岐于万派。尝谓读是经者要看讲仪与夫灵验传。以其直探玄旨。深求妙应。断在二书也。(妙慧)谨舍赀(zi)财。刊此二书。安置于万义寺。以寿不杇(wu)耳。寺生至亢(kang)间。贞古玄默相继主席。卒传于余王文忠肃公之伯父珍丘大禅师混其。其又传于三藏法师义旋。旋后三传而至于余。要皆不出乎吾宗尔寺本。混其尝设法华道场。故宜于此宣扬此法用丐。

  皇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六月日全罗道高敞文殊寺重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慧嘉言|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6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世敦珠法王第三子藏林旺嘉仁波切(转世为龙日嘉措仁波切,格力琼寺,186083)略记请参阅《敦珠法王八大菩萨法王子之钦哲活佛藏林旺嘉仁波切》和《桑珠洛吾仁波切之曾祖父藏林旺嘉仁波切之前世大成就者“持枪加持大师多钦哲仁波切”》,多钦哲仁波切加持死去动物复活和超度亡者直接往生刹土而著称,详见《钦则益西多吉密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2 09:35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