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 在最初的时并非是以书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集体智慧被中国人所共享的,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逐步得以完善。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很大完善,孔子等贤达对易经思想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后,汉代的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的“玄学”、宋明的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功利学派)使得《易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今天,仍有不少人对《易经》做着探索与阐释。《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它已从初始阶段以摇卦占筮为主发展成为博大精深、涉及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变化的永恒经典。例如:京房的《京氏易传》、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等等。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理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玄元书院院长孔令伟也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先后编写了《太乙探源》《奇门探源》《大六壬探源》等著作。
|
|